社区卫生干预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分析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un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社区卫生干预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于2013年1月~2014年8月选择本社区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社区卫生干预,对两组患者的血压、血糖的控制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血压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在血糖改善、生活质量改善等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做好社区卫生干预工作,可以促进血压、血糖的控制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社区;卫生干预;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影响
  糖尿病与高血压均属于老年人常见病与多发病,由于发病率高,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老年人,若两病未得到有效治疗与干预,很容易在相互作用下又引起其他并发症,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残疾及死亡。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对老年人造成的危害,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对患者实施社区卫生干预,通过观察发现,干预对策的落实对控制患者血压与血糖起到了十分理想的作用。现详细论述社区卫生干预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起到的积极作用,并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8月本社区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2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33:27;年龄58~80岁,平均(64±5.71)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5.2±1.38)年。研究组男女比例35:25;年龄55~83岁,平均(65±6.03)岁;病程6个月~13年,平均(5.5±1.62)年。两组患者均符合2008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与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关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均已排除I型糖尿病、继发性糖尿病、继发性高血压等疾病。两组患者进行性别、年龄、病程、症状表现等临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比较性。
  1.2方法
   对照组60例患者给予常规的降糖降压治疗: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适当给予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物;同时给予患者适量的硝苯地平控释片、依那普利、非洛地平等降压药物治疗。除此之外,未再进行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用药监督、饮食运动控制等社区卫生干预措施。
   研究组6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社区卫生干预:⑴健康宣教。首先,向患者详细讲解有关糖尿病、高血压方面的知识,并告知两病并发对身体造成的危害,使患者能提高重视,遵医嘱按时按点服药。其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举办健康座谈会,邀请研究组患者积极参加,大家在愉悦的氛围中,通过交流、讨论与各种健康视频、PPT文件的观看,更深一层地了解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疾病的特点及注意事项,进而从自己的日常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各方面加强管理控制,以促进药物治疗的效果。再次,社
  区卫生服务中心利用健康手册发放、横幅张贴、社区板报以及健康咨询服务等方式,为患者提供全方面、多角度、立体化的健康知识讲解,使患者能够随时随地的了解有关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方面的知识,在循序渐进中加深印象,积极、主动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治疗与控制工作。
   ⑵饮食干预。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控制效果如何,与患者饮食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在社区卫生干预措施实施中,必须加强对患者的饮食干预。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专业人士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设计科学、合理的膳食食谱,食谱设计中主要以控制总热量,三少一多(即少糖、少盐、少高脂肪与多高膳食纤维)为原则。三大营养素的比例为糖:蛋白质:脂肪(60%:10%:30%),脂肪中的饱和脂肪酸、多价不饱和脂肪酸与单价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为1:1:1。给患者发放统一的量勺,叮嘱患者在炒菜时,将食盐量控制在6g/d以内,用油量控制在25g/d以内,以此来规范患者的饮食。患者饮食的搭配上,应该以大豆制品、奶制品、多蛋白质食物、蔬菜类、植物油为主,尽量少食或不食易产生腹气的食物、高糖高脂食品、动物油、熏肉、盐浸食物、纤维硬的蔬菜与刺激性蔬菜,并多食富含微量元素的水果。饮料方面也应以淡香茶、酵母乳饮料为主,禁喝咖啡、多糖、浓茶类饮料[1]。
   ⑶不良生活习惯纠正与监督。观察发现,还有很大一部分患者之所以疾病控制不理想、病情反复,与不良生活习惯有着很大的关系(例如吸烟的患者,由于烟叶中尼古丁会兴奋中枢神经与交感神经,加快心率、收缩小动脉,最终会导致血压升高)。基于这一特点,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特别注意对患者不良生活习惯的纠正与监督。叮嘱患者戒烟限酒,养成早睡早起不敖夜的生活习惯,避免患者暴饮暴食,避免久坐。同时通过定期的随访与沟通,了解患者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情况,针对不依从者配合家属多加劝阻,循循善诱,通过不断的提醒、监督与沟通,使患者渐渐摒弃之前的不良生活方式,养成正确、健康的生活习惯。
   ⑷运动干预。合理、适当的运动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还能促进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效果,防止并延缓相关的慢性并发症。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根据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血糖、血压控制指标,结合患者自身的日常生活方式、环境条件、饮食、兴趣爱好等情况,为患者制定适宜的运动方案。运动方案制定方面,需注意如下几点:①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主,以增强患者吸入、输送及使用氧气的能力。且有氧运动还具有持续时间长、不节奏、强度低等特点,易于患者坚持。例如打太极、步行、慢跑、游泳、健身操、骑自行车等,均可能酌情考虑。②运动时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运动属于一种治疗性运动,因此运动时间必须合理,患者最好不要空腹晨练,以餐后运动为最佳,运动时间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药物、饮食等情况,保证相互之间能够协调。注意餐后运动时,需避开药物作用高峰期,以免患者发生低血糖等情况。③运动频率。基于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特点,建议患者在初期运动时以每周3~4次运动最为合理,在坚持一段时间,身体适应后,则建议患者每天运动1次。④运动强度。当运动强度达到最大摄氧量40~60%时,才具有改善代谢的作用,因此可指导患者简易的运动试验方法(如:一边运动一边用手指触摸另一手腕桡动脉,记录10秒钟的脉搏次数后乘以6,以计算出1分种心跳数,将其作为运动强度的衡量指标)以衡量运动强度,保证运动的合理性。⑤运动注意事项。患者在运动时,还需注意心率与血压的变化,若发现自己有心慌、头晕、乏力、胸闷、虚汗等其他不适时,应该立即停止运动,在原地休息一会。且患者最好在人较多的地方运动,运动时身上佩戴有急救药与联系牌,以保证发生意外可及时获得帮助[2]。    ⑸心理干预。若患者心理波动过大,易出现紧张、发怒、激动等心理,也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影响治疗效果。因此,还需要做好患者的心理干预,通过交流、沟通与倾听,使患者能够及时释放精神压力,并鼓励患者多参加社区老年活动,丰富其业余生活,以促进心理平和。
   ⑹用药干预与自我监测管理。患者在用药期间,根据病情改善情况合理调整用药,并通过监督管理,使患者通遵医嘱用药。同时指导患者自我监测血糖及血压的方法,以便能及时了解自己的病情控制情况。
  1.3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和血压、血糖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与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将所有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采用例数(n)、百分数(%)、标准差(X±s)表示,以t检验,组间对比用x2检验,设定显著性水平为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血压及血糖改善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血压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效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压及血糖改善情况比较(X±s)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
   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组生活方式及行为改善效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如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n(%)]
  3.讨论
   糖尿病和高血压常常合并存在,且高发于老年人群,对患者的心脑肾等靶器官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在治疗方面也不能只重视一种疾病的治疗,对于降糖与降压治疗均应该提高重视。在此基础上,还要改善生活方式,以干预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促进患者的病情控制[3]。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近年来在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控制方面开始推广卫生干预对策,通过研究发现,给予社区卫生干预后,患者对糖尿病、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得到有效提高,并于服务人员帮助下,在饮食、运动、心理、生活习惯等方面也逐渐加强管理,干预半年后患者的血压、血糖得到有效控制,明显优于未实施卫生干预的患者。
   综上所述,老年糖尿病患者多合并有高血压,由于两病相互作用,容易影响血糖及血压的控制效果,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实施社区卫生干预,从饮食、运动、心理、用药等多个方面加强对患者的干预与监督,逐渐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便能促进血压及血糖的控制效果,为老年患者的健康生活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申敏,等.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行社区医疗干预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4):55-57.
  [2]顾梅榴,等.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社区综合干预效果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14,4(4):136-137.
  [3]陈天真.浅谈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防治的重要性及干预方法[J].求医问药,2012,10(7):625-626.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关于人体解剖结构的记载可追溯至《内经》中,《内经》中记载到人体解剖学的部分内容,是古人对人体结构的直观认识,“膏肓”是人体解剖学中的特有名词,其解剖部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然而这只是古人的观点,因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较落后,因此史书中记载的这一观点的准确性也需要后人通过实践研究进行证实。  关键词:膏肓;解剖部位;十二指肠;十二指肠壶腹部;研究  病入膏肓是从我国古代沿用至今的著名成语,出自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短期糖皮激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方法:收治本院患有支原体肺炎的儿童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使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发热持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对比白细胞数量,超敏C蛋白(CRP)以及胸片变化。结果:观察组持续发热的时间、咳嗽缓解时间、白细胞数量、超敏C蛋白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评估地区级综合医院多重耐药菌(MDROs)感染的现状,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卫生部颁布《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及《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制定监测方案,由院感专职管理员每天至细菌室获取多重耐药菌结果,然后到临床结合症状与体征判断是否多耐菌感染患者,确认后督促科室执行相关消毒隔离防护措施,收集整理2014年全年资料,分析MDROs感染来源、科室及菌
期刊
摘要:腰骶部CCS可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干扰,为了有效治疗腰骶部CCS,则应深入研究该病的发病原因、诱发因素,病理生理改变情况等,并分析现有的腰骶部CCS治疗方法。本文总结了腰骶部CCS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发病原因,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及竖脊肌修复再生情况,发现腰骶部CCS的具体发病原因还有待进一步核实,诊断金标准未达成统一共识,手术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  关键词:慢性骨筋膜间
期刊
摘要:血压的波动性,尤其是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波动性使得医生无法通过单次血压值评价其全天候的血压状态,因而提出血压指数的概念。旨在通过多次血压测量,通过计算,抽象出一个概念来全面评价个体的血压状态。   关键词:高血压 波动性 血压指数 评分 正常高值血压率 高血压率 异常血压率  无论是医生还是病人,都会对血压的波动性感到困惑和烦恼。实际上,在任何时间、任何状态下,同一个体的血压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中
期刊
摘要:目的:对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老年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任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将中效低精蛋白锌胰岛素在睡前给予对照组的患者,与此同时,每天早晨对照组的患者要进行格列美脲的口服。甘精胰岛素在睡前给予观察组的患者,开始时治疗剂量为10U,每天早晨观察组的患者也要进行格列美脲的口服,对两个病例小组的血糖控制水平和低血糖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吸入糖皮质激素与茶碱联合治疗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03-2015.03期间进行治疗的114例哮喘患者,运用计算机取样法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57例患者应用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 β2受体激动剂进行治疗;治疗组57例患者应用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茶碱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约为94.74%(54/57)明显大于对照组的84.21%(48/57),差异P<0.0
期刊
摘要:目的:对比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两年来我院骨科就诊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老年患者共112例,随机数法分为PVP组和PKP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PVP组患者单个椎体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PKP组(P<0.05),骨水泥注入量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和Cobb角均较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分析采用奥扎格雷钠联合降栓梅治疗脑血栓的效果及其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脑血栓患者,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实验组采用奥扎格雷钠联合降栓梅治疗,对照组单采用奥扎格雷钠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和神经性功能缺损降低情况,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治疗痊愈率为60.33%明显高于对照组46.67%(P<0.0
期刊
摘 要:目的:探究分析动态心电图检测对于植入临时起搏器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自2011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接收的68例植入临时起搏器的患者,分别给予每位患者常规心电图检测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病患的起搏器功能,了解起搏器功能异常情况和两种检测方法对病患起搏器功能异常及心律异常的检测率。结果:68例患者中,常规心电图检测出1例感知异常和12例自身心律失常,24小时动态心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