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语文课堂是这样的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ch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课堂应该带给学生快乐的享受,情感的升华,信念的坚定,理想的憧憬,因此语文课堂应该充盈着愉悦的氛围,洋溢着浪漫的色彩,升腾起生命的激情,张扬起科学的本真,应该是快乐的、诗意的、生成的、真实的。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快乐 诗意 激情
  
  面对课堂上50多双清纯的眼眸,我经常扪心自问: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学生们?语文课堂应该是什么样的?语文课堂又应该给予学生些什么?或许,一千个语文教师会有一千种观点;或许,昨天、今天和明天,我们都会有不同的理解。问题不可能有一个终极答案,但每位语文教师又必须面对,必须思考,积极做出自己的应答。
  一、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快乐的
  快乐是什么?快乐是一种内心愉悦的体验,是一种惬意、幸福的感觉。
  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快乐生活的一部分,这是对学生生命发展的应然观照。学习着,就是快乐着。享受语文、享受课堂、享受学习,这应成为师生共同的信念,并矢志不渝。
  快乐的语文课堂,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来自老师与同学的肯定、鼓励、欣赏和赞美。快乐的语文课堂,没有教师的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大声斥责,也没有学生的正襟危坐、唯唯诺诺、面面相觑。快乐的语文课堂,没有教师的训骂、侮辱、嘲讽和体罚,也没有学生的恐惧、紧张、担忧和不安。快乐的语文课堂里,师生将共同沐浴在人文关怀的灿烂阳光下,师生绽放的笑靥将成为课堂上永不衰败的花朵。
  快乐的语文课堂,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自由地阅读,大胆地质疑,热烈地辩论。快乐的语文课堂,没有思想的桎梏,没有传统的约束,没有条条框框,没有绳绳索索;有的是直率、坦诚、碰撞、争论、幽默,是自由精神的淋漓尽致的展现。质疑问难,不妨舌战争锋;兴之所至,大可手舞足蹈。这样的课堂,学生可以思接千载、浮想联翩。平等、自由、宽松、和谐谱写了一支快乐的“课堂进行曲”。
  二、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是诗意的
  语文本身就是一首诗。它纵横千古,绵延万里,广袤美丽,多姿多彩。既有山水、古城等优美风景的赏心悦目,又有《桂花雨》《祖父的园子》等生活故事的回味无穷;既有英雄人物的荡气回肠,更有平凡生命的动人心魄、刻骨铭心。流连其间,可提升道德境界,培养审美情趣,启迪人生智慧,丰富文化底蕴。
  语文学习的主体——儿童,则更是一首灵动的小诗。纯真无邪的脸庞,灵气闪烁的眼睛,侧耳凝神的表情,神奇绚丽的思想,以及那如雨后春笋般举起的手臂……即构成了那一首首或隽永、或诙谐、或深刻、或幼稚、或含蓄的小诗。
  这样的儿童,这样的语文,构成的课堂自然应该是诗意盎然的。儿童是天生的幻想家,是天生的诗人。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儿童的世界,即充满儿童的感动,儿童的诠释,儿童的情怀,儿童的梦想。让我们惬意地聆听一位小朋友的造句吧。想——我想听到花开的声音。活泼——小溪里的水很活泼。悄悄——我们听不懂小鱼的悄悄话。瞧,多么富有才情诗意的语言,儿童的真、情、趣一览无余。这样的语文课堂,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回到了童年,想起了儿时的天真:“我的妈妈是个女的。”“我家养的猪真笨!”……
  语文课堂因诗意而变得浪漫,学生的思想也因浪漫而得以自由驰骋。没有诗意的语文课堂是呆滞的,是死板的,是做作的。只有飘逸着诗意的语文课堂,才是真正的返璞归真,才能让人如痴如醉,如沐春风。
  三、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是生成的
  教学不应是预设的“圈套”,语文课堂上播下的种子,收获的可以是情感的升华,思想的启迪,价值观的引领……这一切不可能完全通过预设而实现。教学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师生双方共同演绎、彼此尊重、动态生成的。因为唯有“生成”,才有师生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活动,才有师生对固有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创新发展与智慧超越。
  生成的语文课堂是师生双方心扉敞开,平等自由的心灵对话、情感沟通和智慧碰撞。课堂上的40分钟,每一分钟都孕育着创造,都将可能诞生一种新的方法、新的思想和新的创意。这就要求教师从关注预设的教案,走向关注学生、学情和生成。我们的语文课堂应正视“阴错阳差”,重视“节外生枝”,珍视“灵光一闪”,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将走向大气,走向洒脱,走向睿智。
  “生成”激活课堂,语文课堂别样的精彩源自“生成”。充满生成的语文课堂将成为师生自由的精神殿堂,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奇迹将在这里诞生。没有生成的语文课堂,只会稀释情感、淡化感悟、禁锢想象,进而扼杀创造的灵性与个性。没有生成的语文课堂,只会陷入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的死胡同。一句话,没有生成,我们的语文课堂将成为一潭死水,并逐渐干涸。
  让师生激情燃烧,个性彰显,智慧喷发——充满“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必将活力四射,奏响生命的最强音。
  四、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是真实的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正日益喧嚣浮华,但肩负着教书育人职责的我们更需要、更渴望真实。航天英雄杨利伟用真实的回答捍卫了科学的神圣,道出了科学的真谛:科学的精神在于求真,科学的追寻是沉着、理性、真实的默默坚守。由此,我想起了我们的语文课堂。多少“美丽”的背后是什么?是千锤百炼、直至天衣无缝。课件的精妙绝伦,花样的层出不穷,高潮的频繁迭起……现在的语文课堂真的太完美了,完美得无懈可击,让人叹为观止。
  然而,这样的语文课堂一旦背离了真实,那所谓的“观摩”、“示范”价值又何在呢?语文课堂不是“时装秀”,虚假的课堂不仅没有看头,而且误人子弟。学生们在一遍又一遍地机械排练的过程中,究竟收获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从他们厌倦的叹息中,我们知道:他们累了。从他们强作欢颜的言行举止中,我们知道:他们的独立人格丧失了,他们选择了顺从、沉默、“合作”。这样的课堂,这样的教育,岂不是莫大的悲哀。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逢场作戏的语文课堂该收场了,我们的语文课堂必须远离演练、彩排、渗透,坚决摒弃“作秀”。或许,真实的语文课堂不是完美的课堂,但是不真实的语文课堂就绝对不可能是完美的课堂,只有真实的语文课堂才将有可能走向完美。
  我们坚信:我们的语文课堂在走向真实的同时,必将不断地走向成熟,走向美丽。
其他文献
新课改倡导者尤其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已成为积极投身教改的所有教师的共识。教师在培养文学素质的过程中担任着普罗米修斯的角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给沉闷的课堂带来活力与欢乐。下面谈谈我在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几点尝试。  一、诱发想象潜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想象是一种基本的语文素养,是培养创造力的先行者,没有想象就
摘 要: 当前语文阅读比较漠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具有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创新型人才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创造性地阅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当代语文教育者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创造性思维 培养方法    十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使我深刻地
反思现在的职业高中语文教学,沿袭普通高中的教育模式,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只是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地向学习条分缕析地剖析语文知识,不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本中蕴含的思想文化的美感陶冶作用;在教学方式上,以语言文字的机械训练为主,不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课外开发,忽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语文教学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架空了德育的作用,抹杀了美育的陶冶功能,淡化了
摘 要: 问题意识就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研究的心理状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关键是培养学生勇于提问。作者主要从指导实用的问题发现方法、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探索情境、构建自由的问题对话平台、采取以问题为纽带的多元评价等方面展开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问题意识 探索情境 多元评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创新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我就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问题谈谈看法。  一、教师要具备
新课程改革以来,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明显。但不可否认,在自主、合作、探究的“热闹”背后,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的倾向,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并没有真正被激活。我认为改革要从学习、领悟新课程标准开始。因此,农村初中的教师一定要把握新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运用新课标、新理念、新思路、新教学,去营造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  一、激发兴趣,让课堂教学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