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儿”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_fis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味”是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味儿”是语文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课程本质属性的自然外显和形象演绎,是贯彻“新课标”理念的集中体现。语文课应该有“语文味儿”。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儿”的主体前提在于教师的素质。包括教师的课程理解力,专业教育能力,美学修养和德性。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反复咏诵,教出语感;立足文本,深入挖掘;巧用手段,感染熏陶;以情动人,触及心灵等课堂方法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儿”。
  关键词:语文味儿;新课标;意义;途径;关键;根本
  近年来,由于语文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转变,老师的教法不断创新,形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的局面。但热闹背后,欠缺语文品味:老师只注意课件的大量运用,没有注意它的实效性;只注意问题的结论,没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老师讲的多,学生读、悟的少。许多语文专家学者都呼吁“要把语文课真正上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来”。
  一、 何为“语文味儿”?
  什么是“语文味”?我认为,语文味儿绝不应当是语文课可有可无的门面装潢,而应该是语文课区别于其他课而成其为语文课的标志,是语文课本质属性的自然外显。因此,“语文味儿”首先应该要体现语文作为最重要交际工具和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特点(情趣、意味等),这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基础;其次,“语文味儿”在具体操作时,应当牢牢把握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采取咏诵、研读,体味,揣摩等紧扣语文学科基本特点的方式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再次,“语文味儿”当然应有“味”,也就是应当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让学生觉得学习语文是有滋味的。
  二、 “语文味儿”对于语文课的意义
  “语文味儿”概念的提出正切中了当前语文教育的时弊:不少语文课偏离甚至远远偏离了语文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要么偏于工具性,注重单纯的语言知识讲解与学练;要么偏于人文性,内容无所不包,形式五花八门,使语文课丧失了自身应有的魅力,模糊了与其他学科的界限。更有甚者,“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搞得语文课“不伦不类”,语文教师背“不务正业”之嫌。
  总之,“语文味儿”的鲜明提出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它有利于我们辨清一堂语文课是否真正把握住了语文学科基本特点;有利于我们检验一堂语文课是否达成了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有利于我们考察一堂语文课是否促进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即持久动力)的激发;有利于语文学科本身的建设,有利于语文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随时把握住语文教育的原则和方向。
  三、 “语文味儿”实现的关键
  “语文味儿”实现的关键在教师,关键在提高教师素质。契诃夫说过一句大意如此的名言:再好的剧本,从平庸的演员口中念出,也会变得干瘪无味,毫无创造;而优秀演员哪怕是你给他一个菜谱,他也能念得催人泪下。二者的区别是素质的区别。同理,要提高语文教育的质量,要使语文课有“语文味儿”,最重要的是必须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 语文教师要爱自己的教学工作
  “语文味儿”是一种美学境界。所有的美学境界都必须用全部情感去浇铸。反之,一个语文教师如果不热爱自己的教学工作,他要达到教书匠的水平也是困难的,还哪里谈得上有“语文味儿”?“语文味儿”只能是语文教师全情投入的产物。
  (二) 语文教师自己得有“语文味儿”
  如果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出口成章,辞藻丰富,旁征博引,妙语连珠,收放自如,那么,这样的课堂不管是预设也好,生成也罷,无疑都会是一堂好课。有无“语文味儿”是一个语文教师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的最集中的反映。由此可见,提出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儿”,这对语文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 因长施教
  一方面,所有的优秀教师都是有所长同时又有所短的,十全十美的语文教师是不存在的。科学而快速的提高自己素质的方法,并不是“全面发展”,而是发展教学个性,扬长补短。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一个语文教师很难做到同时具备这十几“板斧”。“语文味儿”也是有不同层次的。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到自己的特长,不断突出、强化进而扩展这一特长,就能逐步教出有一定味道的语文课。
  四、 “语文味儿”实现的根本
  “语文味儿”实现的根本在教改。因此,“语文味儿”实现的根本在于改进和完善目前的教学方式、教育理念、评价方式和教研模式。
  对于这个沉重而庞大的命题,笔者仅提出以下建议:
  (一) 语文课要有琅琅读书声
  首先读正确,读流利。其次口颂心维,“心维”指的是读书时,思维处于活动状态,或感受,或理解,或疑惑……“口颂心维”简单来说就是边读边思考。最后要有感情读。
  (二) 语文课要有品词赏句
  语文课堂因为有了品词赏句,文章才能真正被理解、感悟和鉴赏;课堂才不会显得浮华、浅薄;学生才能更好地读出味道来,才会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课堂中品词赏句应该要像竹石一样“咬定青山不放松”。
  (三) 语文课要有写的训练
  学生在学习课文后进行写的训练,是在积累语言,内化语言,运用语言,是在用语言赞美美好的心灵,赞美美丽的大自然,赞美金色的童年……这些像春雨一样无声无息地进入了学生的心田,轻轻震撼着他们所不知道的人生观、价值观。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又一次得到完美的统一。
  (四) 课堂要有激荡的情感
  这激荡的情感一方面来自老师的内涵。一个老师文化底蕴越深厚,另一方面则来自于课文感人的故事。
  总之,“语文味儿”应该是语文课本质属性的必然要求,是与语文课互生共存的整体,一堂语文课就必然应当有“语文味儿”。虽然“语文味儿”实现的途径还有待拓宽,尽管实现的关键在师培,根本在教改,且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努力,但它应当成为我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追求,并且是最高境界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吴义荣.校本教研实用新典[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陈碧霞,重庆市,酉阳县民族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物理是高中教学阶段当中的一门重要学科,由于该类学科当中所涉及的概念以及公式等相对较多,抽象化程度较高,因而这对高中学生的理解而言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广大高中物理教师可能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各类的问题。然而,教师却对问题的科学性缺乏考量,部分问题存在形式化。  关键词:高中物理;提问能力;培养  高中物理是高中学习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也是高中理科生参加高考的关键一门。对高中生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与高尚的情操,情感教育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培养学生情感教育有着明确要求。情感是人在生活相处中的一种纽带,是人类意识和群体生存的有效表达,情感教育更是为了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独立健全完善的人格。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拉近师生的情感,使语文教学达到理想效果,从而更好地发挥育人作
马克思视阈下人的发展是劳动的个人的发展。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详尽考察了劳动的个人的发展对所有制的依赖关系。从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新制度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如何创建高效课堂已经成为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就是看能否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简而言之,就是要求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各个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教学模式也发生了质的飞跃。信息技术已越来越被人们推崇及广泛应用。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合理使
摘 要: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和阅读能力上有重要作用。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能够加深知识的理解,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为未来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本文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征和意义进行分析,阐述了优化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优化;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方法  在小学教育中,语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对学生的语言交流和阅读理解能力有很高的促进作用。为了更好地提
企业理论中的基本问题,即企业性质问题迄今依然未有定见。现有的企业理论多数是强调和分析了企业性质的某一个方面,这种不完全的分析导致了不同理论之间观点的冲突和争论。本
摘 要:现如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是学生们必修的语文内容之一。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和讨论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的教育内容,并引导小学生们更好的学习文学知识,培养学生们的文学素养,促进小学生们取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育;研究;讨论  近些年来,国家教育部门一直在进行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一些老师并没有重视对学生们进行文学教学,也没有重视培养学生们的文学思维
近年来,我国政府制定的货币政策受到了国内外经济政治因素的影响。货币政策的作用日益突出,但经济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会影响和削弱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如何根据最优货币政策规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化,如何构建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重点关注的教学课题。故此,本文将以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为主题,通过研究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以此达到提升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快速提升,从而为高效课堂的实现奠基良好的教学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目标;创设情境;职业素养  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标准为:教师通过一堂课投入最少的人力、物力、精力的基础上,来提升学生一堂课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