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行知理论在新课改中的体现和运用

来源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chine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学校,是有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所创办的,这些我在进校时就知道,可我却从没去认真想过这意谓着什么。对陶行知教育理论的了解也只限于他的“小先生”制,和他“教学做合一”这样一些简单上口的话。当然就谈不上把陶先生的教育理论灵活地运用与教学中了。陶行知先生在教育领域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以及他的教育理论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教育界所造成的影响都是很大的。今年是我校的“课改跨越年”,这一年里学校的课程改革在如火如荼的开展。老师们分批去到全国课改先进的学校学习,回来讲座、展示课一次次让我们大开眼界。学校还根据本校的特色创立了“1、2、7模式”和七步教学法。这突如其来的各种理念冲击这我的神经,我开始困惑,结合自己的学科应该怎么进行课改?结合我们校的陶行知理论会对课改有些什么影响呢?
其他文献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畅游深水区的我却困惑起来,到底什么样的课才算是好课?记得清朝学者陈宪章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
随着课程评价改革的不断深入,评价的着眼点大都集中在结果,而无视过程评价的重要性。调查发现,这届六年级的学生较往年的毕业生在情绪上表现得非常浮躁、学习习惯不良已成为普遍
以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减弱毒株SA14-14-2的基因组RNA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扩增其NS 1基因的cDNA,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得到克隆质粒pMD18-T-NS1.pMD18-T-NS1经EcoRI和Sa
音乐教学必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也必须适应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当新课程理念欣然进入教学时,课堂也随之发生了根本变化:  一、追求有效教学的新课堂  所谓“
以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和驴强毒分别接种培养细胞和试验动物,分别在体外和体内条件下,对病毒的各种转录产物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通过与病毒基因组的序列进行比较,用实验的方法
《美术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建议“: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即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课堂教学的唯一主角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
新教育理论主张,突出学生的健康发展,突出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为新时期的教学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翻转聚集”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就是我们课题组顺应
采用PCR方法克隆了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中国镇江株(BmNPV-ZJ strain)的酪氨酸蛋白磷酸酯酶基因(ptp),测定了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比较了与相关病毒相应基因的同源性,并将该基因
伴随着信息技术科学发展与新课程改革,积极、稳步地开展新课程改革、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创新活动,持续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
人类杯状病毒分为诺瓦克样病毒(Norwalk-likevirus,NLV)和札幌样病毒(Sapporo-like virus,SLV),主要导致成人和儿童的急性腹泻,是除轮状病毒外造成腹泻的最主要的病毒病原.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