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永怀善意又清晰透彻

来源 :中学生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bao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想我开始慢慢懂得那些善和恶的交织,以及这个世界的光怪陆离。我太需要看清一些事并且慢慢接受了,我愿我自己看起来不那么善良但永远清晰透彻。
  和好友在露天小吃街吃东西,有一个看起来很精神的奶奶拿着一根拐杖,摇着自己碗里的几块钱走到我和好友的座位旁讨钱。
  我抬头看了她一眼,摇头。好友向来好心,赶紧掏出几元钱递了过去。然后那个奶奶在周围绕了一圈后回来固执地看着我,我没有理会她,继续低头吃东西。
  她摇了好一阵儿,硬币与硬币碰撞发出的声音在我耳边聒噪,周围有人陆续看过来。
  好友有些蒙,冲我使眼色,我没有理会。
  最后是老板过来把奶奶叫走了:“唉,你这样我怎么做生意啊,赶紧走赶紧走。”
  那位奶奶大抵没见过我这样的姑娘,嘀嘀咕咕走开了。
  我看着她步伐稳重的背影,压根没用上拐杖,边走还边从碗里抓纸币放进旁边的袋子,一连放了好几把。
  好友埋怨我:“给两块钱就是了,你干吗这样,搞得我们多尴尬啊,人家老奶奶也不容易。”
  我說:“这世界不容易的人太多太多了。你瞧瞧她步伐稳健,跑起来你都不一定能追上她。”
  你要知道,这个世界没你想的那么坏,但是也没你想的那么好,不是所有的善意都能得到等价交换,也不是所有的尊严都一样珍贵。
  我永远记得高三那年一个很普通的晚自习,突然闯进教室的那个女人。
  星期三,距离高考还有三个多月。学校老师例常开会,学生依旧呆在教室,都在埋头做题。门突然被推开了,一个有些微胖的女人走了进来。我们茫然地抬头看过去,下一秒,全场哗然。
  那个女人“嘭”的一声跪了下来,二话不说先磕了两个头。
  同桌正喝水,猛地被呛住止不住地咳嗽:“什么鬼啊!”
  那时候我整个人都蒙了,只记得女人说什么家里发大水,困难,没办法了,求求我们了,让我们好心人救救她。
  大家叫她别急,纷纷掏出一块、五块、十块、二十的给她。
  最后那个女人拿着零零散散的一把钱,放进口袋走了出去。
  再推开门的是班主任,他第一句话就是:“刚才有没有一个要钱的女人进来?”
  “有。”
  “那是个骗子。”
  那天晚自习放学,路上很多学生都在讨论这件事。那个女人在别的班也下跪了……
  第二天刚到教室就看见一张学校张贴的告示,原来她是一个惯犯,专门坑骗学生,很多学校都留下过她的足迹。
  不是什么事,被骗而已,谁这一生没有被骗几次呢?虽然有些难受,但在高三这样忙碌的时期,也不过是一场大面积受骗的小风波。
  老班在第二天开了班会,他问我们:“为什么会给钱?为什么对方随便三言两语就能相信?”
  没人说话,但是我知道,所有人都被她的那一跪震惊到了。
  老班说:“当一个人当着所有人的面跪下来却只为几块钱的时候,那个人的尊严就没那么值得尊重了。你们什么都没想到,她说什么就是什么,这一次每个人也就几块十几块,下次呢,几百?值得吗?”
  全班被他批得无话可说,但是又很恼怒。原本就因为被骗心情不好,还得被训,不过是一个善意,难道还错了?
  “善良是不会有过错的,不管最后钱给了谁,用到了什么地方,善良永远都不是过错。只是我对你们苛刻了,我希望你们善良得有棱角些。”班主任放缓语气,“同学们,这个世界是灰色的,有光就有暗,也有因为善良而延伸出的恶意。我希望你们能保持这份善良,然后再看清一些东西。就算是好意,也要自己心知肚明,不要不明不白。”
  就是因为一些不知所谓的善良,才有了恶。
  后来我在很多地方的街头看见过有着莫名其妙伤残的乞讨者,和我一起的女生小声和我说:“这是被贩卖过来被迫乞讨的吧,你看她周围有人在监督,那个抽烟的人一直在看她。”
  晚上回来的时候又路过那个街口,不知道谁放了一份快餐在她面前,她用半个胳膊艰难地夹着筷子在吃。旁边那个抽烟的人还在。
  我忽然有些不忍心看下去。
  但我是无力的、懦弱的、渺小的,太多东西我没法改变。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控制自己的一些善意,我总奢望着,如果这个行业收入少些,这些恶是不是也会少些。
  我见过凌晨四点天还没亮就起床扫大街的保洁员,见过汗流浃背搬砖的老人,也见过为了几块钱,在大热天穿着厚重的卡通服,头套摘下来一头汗却依旧不舍得买一瓶冰水的人……
  生活大都不易,可每个人都靠着自己的努力好好地活着。
  我在深圳的地铁遇见一个外国人,他怀里拿着一个牌子写着:我不会说中国话,没有买地铁票的钱,请给我十块。
  很年轻的小伙子,我拿掉耳机看了他一眼,转身离开时听见他咒骂一声:“妈的!”字正腔圆。
  我想我开始慢慢懂得那些善和恶的交织,以及这个世界的光怪陆离。我太需要看清一些事并且慢慢接受了,我愿我自己看起来不那么善良但永远清晰透彻。
其他文献
[1]  最近出了趟远门,昨天下午又跑出去看电影,临走前刚换了饭卡,这就导致我一周饭卡都是没钱的。充卡的地方开门时间段太短,想人少的时候充,只有每天下午第一节课的时候,看了下课表,这样的话我两天继续没饭吃。  柜子里的泡面早就没有,麦片还剩五袋,出校门那么不方便,我直接打开淘宝想买点速溶藕粉和小面包,于是我很尴尬地看到双十二这种东西跳了出来。  十几块钱到三十多块钱的东西,无条件五元红包双十二使用
这些年,高考作文的风向很明显,就是紧密联系时事,考察学生的大局观和社会责任感。比如2018年全国卷和各地作文题目都紧贴时代热点,把握时代脉搏。  这类作文很难写跑题,但也更难写出彩,大部分人写出来都平平淡淡,偶有文笔好点儿的得分能高些。若是想得到超高分,则除了妙笔生花外,更重要的是有那种“胸怀天下,登高望远”的磅礴气势。这么说可能有点夸张,以目前中国绝大多数高中生的水平来看,能达到此等要求的不多。
每翻完一篇小说,我都会幻想那个属于我的白衣少年,亭亭直立于阳光下默然浅笑,最后慢慢向我走来。  可是每次,还没等他走近,班里男生打闹的声音就会戳破我的粉色泡泡,把我拉回现实世界。看了一眼旁边畅饮肥宅水的同桌,我叹了口气,他凑过来问我:“喂!你干吗看着我一会笑一会叹气的,该不是想和我表白怕我拒绝你吧?”  我一巴掌拍过去,他一边捂着胳膊发出一声“嗷”的怪叫,一边翻着白眼儿倒在桌上,滑稽的样子引得周围
自荐信,或者说个人陈述,作为考生自我推荐的一种形式,在自主招生的报名材料中占有一席之地。  自荐信既不是唯一的申请材料,也不算是最重要的申请材料,甚至不是必须的材料(少数高校并不要求自荐信),但是自荐信起着“穿针引线”的纽带作用。  通过自荐材料我们需要展示的内容无非是想要说明:我是一个优秀的人(各方面都是),我适合学习该专业,尤其是贵校的这一专业。  报名系统上传的学生信息、班级及校园工作情况、
这真是一篇暴露年龄的文章。真的,在写之前,我纠结了好半天。  在杂志里,在生活中,在网络上,你们都叫我怡明姐姐。这个称呼从我大学毕业来到杂志社工作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已经满21年了。  编辑这样的工作,不光是伏案编稿、校对,更多时候是联系作者,约稿或是改稿,而作为《中学生博览》杂志的编辑,除了与作者沟通之外,与小读者之间的互动也是日常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网络时代,编辑们与读者、作者的沟通比
高考填志愿选专业时一头雾水的你,看这里,各种热腾腾的大学专业全方位拆解新鮮出炉。每期一个专业,360度全景展示在你眼前。  作为一个货真价实的文科生,进传媒学院读摄影系,在一年前是我从来没有想过的方向。后来听某一届的学长说,是那一年校长觉得之前招的艺考生文化成绩都不行,大手一挥改招文化生,这才让我阴差阳错地进了这个学校,也是蛮神奇。  我读的是摄制专业,全称叫“影视摄影与制作”,官方一点的说法是“
意识到自己喜欢上谈澈时,正置身于万丈凛冽茫茫白雪中的女孩白梧,霍然觉得眼前分明是一春秀色,万丈光芒。几分钟前她正喝着饮料走在回班的路上,一个不留神踩到石子,“咚”一声摔倒了。  “你看看你!”谈澈正在她面前走着,听见声响发现身后的某人已然“嘴啃泥”,没奈何,只好停下,小心扶她起来。  “抱歉,有劳了。”满心羞赧并且冻得哆哆嗦嗦的白梧努力握住少年白皙修长的指节,才好不容易站起来。她狼狈极了,满脸是雪
老爸他,好像疯了。  前些日子,他开车去了趟乡下奶奶家。回来的时候,他灰头土脸地弄上来个大纸壳箱子。我刚想问他纸壳箱子里是大萝卜还是土豆的时候,一台破破烂烂的缝纫机出现在我和老妈的面前。我当场认出,它是好多年前就被奶奶淘汰掉的老家伙,小时候我还在它的抽屉里藏过一条毛毛虫和几个五角钱钢镚。  难道老爸下岗了,要在家里开裁缝铺子?  从那之后,老爸每天下班,围棋也不下了,抖音也不刷了,开始鼓捣起那台破
高考成绩公布,又是几家欢喜几家忧。在看到自己成绩的那一刻,是脑子一片空白、颓然瘫在椅子上,还是欢呼雀跃、尖叫不止?  对于没有考出理想成绩的同学来说,事已至此,肯定是要懊恼一段时间的。但接下来怎么走,需要保持清醒,慎之又慎。  看到无法和自己平时成绩相匹配的高考分数时,大多数人的第一想法除了“怎么可能这样”,肯定会有“劳资要复读”的念头。那么,你到底应不应该复读?什么样的人适合复读?复读到底有什么
嗨,最近过得怎么样,还好吗?  我在离你好远的另一所学校,这里挺好的,有着我记不得名的老师、校长、挺好的同学。每天走走逛逛吃吃辣条,参加着几个你向往却永远也不会参加的部门,坐在某个角落啃着面包、泡面,有时在老师口水满天飞的课上心不在焉,偶尔想着你应该在另个地方的另一个学校里马不停蹄地记着笔记、背诵、写试卷。  叔叔曾语重心长地说:“老师记住的永远是学习最好和最淘气的那几个。”因此我把自己隐藏在几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