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百会穴涌泉穴可缓解颈椎病

来源 :中华养生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h00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脑病科的病房里,曾收治过一名老军人,是个84岁的老太太,她患颈椎病已 经有20年了。老太太在描述病情的时候说:“我现在不仅脖子疼,而且还整晚失眠。脖子稍微一动,整个脑袋就开始眩晕。以前我经常做按摩,效果都不太好。”
  主任医师王新志在检查老太太的颈部时,发现她颈部的生理弯曲已经消失,按上去能感觉到有条索状物存在,并且,她还有压痛感。
  医生问:“您平时做按摩时都按哪几个部位?”
  老太太听了很不理解地问:“颈椎病嘛,当然是按脖子了,难道还要按脚?”
  “对!治疗颈椎病啊,就是不能光按摩脖子,还要按摩头和脚。头上的百会穴和脚上的太冲穴、涌泉穴都要按一按。用拇指指腹按揉,每个穴位每天按揉3次,每次100下。坚持一般时间,效果就会很明显。”医生笑着对她说。
  老太太听了,奇怪地问:“我以前经常做按摩,虽然有效果,但不太理想。可我这颈椎病跟头、脚有啥关系?”
  看老太太半信半疑,医生就给她解释说:“这么跟您说吧,如果把脖子比成一个交通要道,那它就是人体气血运行最重要的枢纽。这个地方的气血运行不通畅,就会影响到我们全身的气血运行。您不是说脖子稍微一转动,头就开始晕了嘛。”
  医生见老太太听得很认真,接着说:“颈椎病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不良习惯造成的慢性劳损性疾病。脖子如果长期气血不畅,就会导致头部的阳浊长期淤 积,而脚底的阴清却没法上升到头部和阳浊进行交换。所以,有些人患有颈椎病的同时,还会伴有头痛、头晕等症状。您在按摩脖子时,还要把头和脚上的穴位也按 摩一下,治疗颈椎病的效果就会好很多。”
  老太太听了医生的这番话后,感觉有道理,就照着医生说的做了。
  一周后,老太太专门找到王新志说:“王大夫,我按照您教我的,让老伴连着帮我按摩了三天,一天一个样儿。第一天晚上按完后,我就感觉身上有点热,但那天我睡得特别香;到第三天时,我睡觉就能翻身了。我可是十几年都侧着睡的,没想到效果这么明显。”
  王新志说:“颈椎病很常见,只是有的人情况比较严重,有的人症状不太明显而已。颈椎病比较常见的症状有脖子发僵发硬、手指头发麻、胳膊发酸、头不能左右 转动等。很多人想尽了各种办法,疼痛就是没有得到缓解。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觉得颈椎病就是脖子的问题,在治疗上也只关注脖子,结果舍本逐末了。”
  其实,全身的经络和气血都是相通的。脖子“上承头部,下启躯干”,起着一个桥梁的作用。所以,在治疗颈椎病的时候,除了要推拿颈部的风池、风府等穴位,最好还要进行全身的调理,尤其是头部和足部的按摩。
  还有一个方法治疗颈椎病效果也很不错。晚上睡觉前,将一片白参捣碎,贴在两只手的太渊穴上,再用纱布固定好。第二天起床后再取下。这个方法很多颈椎病朋友用过,效果不错。
其他文献
有很多的父母都有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孩子抗病力怎么就这么差?笔者认为这个所谓的“差”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养得都比较“娇贵”。孩子从出生到长大,就像一棵小树苗,要不断的经历风雨,现在的孩子往往被照顾得太无微不至了,吃得太精细营养,稍有风吹草动就往医院跑,动不动就挂瓶子。要知道,太过于呵护对孩子的免疫功能也是不利的。  ■好多的爸爸妈妈年轻,缺少照顾孩子的经验;爷爷奶奶带孩
期刊
做网站,听起来很简单,但 亲手做就不那么容易了, 特别是对于一些只是想过过网站瘾或者对设计制作一窍不通的文学爱好者,都不大想花太多的精力在网站的设计以及制作上面。而榕
目的探讨CB1R(大麻素受体1)在癫痫持续状态模型大鼠海马中随时间的演变规律。方法采用海人酸(KA)腹腔注射诱导大鼠癫痫持续状态模型,并于癫痫持续状态30 min后终止发作,在终止发作后的4 h、1 d、1周、1个月、2个月,行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CB1R的变化情况。结果KA组大鼠在癫痫持续状态后CB1R在海马CA1区的平均吸光度(IA)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1周之内CB1R逐
作者简介:王凤岐教授、中医内科专家、主任医师,从事中医药事业及临床50多年,曾负责组织全国著名中医专家为国家领导人进行医疗保健,本书内容涵盖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养生误区和现象。作者以多年的临床经验给时下一些养生保健热点问题赋予新的解读,不仅令人耳目一新,且剖析了当下养生热潮下的值得人们反思和重视的一些健康问题。既有高屋建瓴的养生大道,也有具体病症的解说剖析和养生方法的指导。本文选自作者的《健
期刊
与天天的相逢是在一个QQ的聊天室中,我们天南海北的一通胡坎后,把对方加为了好友。天天不像有些网友一上来就开始查“户口”,而我也没有兴趣了解那些无聊的东西,所以当时我们
期刊
儿童“脾常不足”,常易为饮食所伤,故临床多见脾胃疾患,如积滞、疳证、呕吐、腹泻等。常用的按摩手法有:    摩 腹  用掌心或四指在腹部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抚摩,具有健脾和胃、理气消食的作用。患儿取仰卧位,术者用掌心或四指在腹部顺时针抚摩,每天一次。    揉足三里  用拇指指腹顺时针按揉足三里,每天一次,有健脾和胃、通经活络、益气养血的作用。    捏脊法  通过按摩督脉和膀胱经,能通经脉、平阴阳
期刊
4月份有两个节气:清明和谷雨,它对应阴历的三月。这个月对应十二消息卦的夬卦。夬,决也,增益不绝就会决口。这两个节气里,是人的气血从内脏向外走的过程,主要是肝引导气血向外发散。肝气郁结无法向外舒发,就像闷壶一样烧着,人体就会出现阳气越来越盛,如不注意保肝,可能诱发高血压等疾病,如果血压反复升高,还可能引起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从养生的角度来说,农历三月护肝是健康的主题。  据《宋史·太祖本纪》载:有一
期刊
ITSM是一套很好的方法论,按照这套方法论实践的话可以很好地管理网络。然而令人奇怪的是,虽然ITSM这一理念非常的先进,可是在国内,成功实施的ITSM项目却少之又少。
{运动养生}生命在于运动,这是中外科学家的共同认知。人如果没有自觉的运动,而是安于休息,那么他的生命周期就会缩短。基于这种认识,我每天坚持慢跑3~5公里。人体最完美的运动
期刊
想拥有健康的身体,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健身房?不用担心,通过一些简单的动作,就能达到目的。    ←马步增强平衡感→  扎马步有助锻炼平衡感,特别是对中老年人。具体做法是,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身体挺直,吸气,呼气时膝盖弯曲,将意识集中在肚脐下5厘米的点上,放慢呼吸。每天练习,会提升平衡感,也可预防关节疾病。    ←后仰放松脊椎→  长期伏案工作让脊椎不堪重负,不妨让它轻松一下:身体站直,两手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