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速公路是我国道路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经济建设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在高速公路施工建设中,桥梁建设工作是整个高速公路施工中的重点問题,高质量桥梁在承重、使用年限上远高于普通桥梁,如何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建造高质量桥梁,是大多数人关注的问题。文章通过对高速公路桥梁的施工技术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简单介绍了公路桥梁中常见的施工技术,以期更好的促进高速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U44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日益繁忙的交通运输量增大,面临的拥堵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为了缓解交通运输线的压力,路桥修建规模随之扩大,但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技术在施工中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因而,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要对技术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不断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质量管理,从而确保公路桥梁施工的整体质量。
一、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管理与问题分析
(一)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
在前期准备工作中,需要对客观条件进行考察,并在充分考虑复杂情况基础上,制定施工组织和施工方案,对施工工作进行系统化规划。但在这一过程中,很多技术问题也随之出现。其一,自然环境与施工技术间的矛盾问题。在实际施工中,多数人员并不能够对二者矛盾进行把握,采用传统方式组织施工,就会造成由于客观条件作用导致的返工等损失。其二,图纸设计与施工方法选择的矛盾。在施工前,都需要进行图纸设计,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在设计审核时,要特别注意几个问题。例如,桥孔孔型、式样、位置、建筑材料、施工方法等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和现场状况。工程的水文、地质等因素是否符合现场调查的结果。现有施工条件是否满足设计中新技术的采用等。
(二)施工材料管理方面
从目前形势上看,我国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要求不断提高,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施工材料管理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材料采购环节。在采购过程中,受多方面的影响,采购计划不合理,采购人员缺乏经验,最终导致材料质量不合格,进而对施工产生严重影响。同时,一些路桥企业为降低采购成本,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在采购时以一些质量较差的材料代替质量好的材料,致使质量不合格的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从而影响施工的质量。例如桥梁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裂缝,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不达标也是重要因素之一。而裂缝将使混凝土强度逐渐下降,公路桥梁的承载力也随之下降,长时间会导致桥梁质量问题,甚至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三)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方面
公路桥梁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是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公路桥梁施工要求的提高,施工难度逐渐增大,这就需要不断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但从目前形势上看,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加之路桥企业缺乏重视,未能形成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培训机制,使得公路桥梁施工人员综合技能没有持续提高。
二、高速公路桥梁施工技术
(一)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1、测量放样
设立三角网控制桥梁放样,用全站仪精确放出桩位。测量过程中采用一个导线点放样,利用另一个点校核的方法,并且一次放完所有的桥桩位,确认无误后方可开钻。每个桥桩均要设保护桩,桥桩和保护桩要用不同颜色油漆标注区分。
2、埋设护筒
护筒埋设前再一次校核桩位,确定准确无误后再埋设护筒。护筒埋设后再检查护筒中心位置。复测护筒顶标高用以控制孔深及孔底标高。宜采用钢板制成的护筒,护筒高度要保证不漏水,尺寸比桩径大30cm。护筒周围用粘土夯实,施工时护筒内泥浆顶面始终高出地下水位1.5—2.0m,且低于护筒顶0.3m,以防溢出。
护筒埋置深度:护筒的埋置深度根据设计要求及桩位的水文地质情况确定,一般情况下埋置深度为2-4m,并将护筒周围0.5~1.0m范围内的土挖除,夯填粘土至护筒底0.5m以下。
3、钻机就位
钻机就位后检查钻机底座及顶端是否平稳,底部用枕木塞紧,顶部用缆风绳固定,使底座平稳、水平,钻架垂直,保证钻机顶部的起重滑轮槽、冲击钻头、桩位中心在同一垂线上,以保证钻孔垂直度,确保钻机在钻孔过程中不产生倾斜和移位。在钻进过程中,派专人检查钻机是否有移位、下陷现象,如出现此现象,要立即整改。开钻时应先在孔内灌注泥浆,如孔内有水,可直接投入粘土,用冲击锥以小冲程反复冲击造浆。
4、钻进、掏渣清孔及检验
在钻机底焊一标志物,用水准仪测其高程并计算钻孔深度,定期用测绳测量孔深并做好记录。钻机作业分班连续进行,填写钻孔施工记录,交接班时应交待钻进情况及下一班应注意事项。钻进过程中,每钻进2m(接近设计终孔标高时,应每0.5m)或地层变化处,应在出碴口捞取钻碴样品,洗净后收进专用袋内保存,标明土类和标高,以供确定终孔标高。如果从孔上浮出石子钻碴粒径在5~8mm之间,表明泥浆浓度合适,如果浮出的钻碴粒径小又少,表明泥浆浓度不够,可从制浆池抽取合格泥浆进入循环。在成孔过程、终孔后要对钻孔进行阶段性的成孔质量检查,用专用检孔器进行检验,条件限制时可使用钢筋笼检孔器检验,检孔器外径应比钢筋笼外径大10cm,长度不小于孔径4~6倍。
冲击钻进时,操作手要随进尺快慢及时调放主钢丝绳,使钢丝绳在每次冲击过程中始终处于拉紧状态,既不能少放,也不能多放,放少了,钻头落不到孔底,打空锤,不仅无法获得进尺反而可能造成钢丝绳中断、掉锤。放多了,钻头在落到孔底后会向孔壁倾斜,撞击孔壁造成扩孔。在任何情况下,最大冲程不宜超过6.0m,为正确提升钻锥的冲程,应在钢丝绳上作长度标志。
掏渣清孔:用抽渣筒、大锅锥或冲抓钻清掏孔底粗钻渣,掏渣前可先投入水泥1-2袋,再以钻锥冲出数次,使孔内泥浆、钻渣和水泥形成混合物,然后用掏渣工具掏渣。冲击钻钻进过程中,冲碎的钻渣一部分连同泥浆被挤入孔壁,大部分则靠掏渣筒清除出来。一般掏到用手摸泥浆中无1~3mm大的颗粒为止,也可以在清渣后,投入一些泡发过的碎散粘土,通过冲击钻低冲程的反复拌浆,使孔底剩余的沉渣悬浮排出,在含砂率等指标检测达标后,第一次清孔完成,准备钢筋笼安装。
成孔检测:当钻孔深度达到设计标高后,可停止钻进,用直径不小于孔径、长度为孔径4-6倍的探孔器检孔。
嵌岩桩入中风化岩层判断条件是根据施工现场钻机进尺速度和地勘报告文件综合判定,当进入中分化岩层后请现场监理、设计代表现场确认,并对入岩时岩样和终孔时岩样进行拍照。终孔时应对护筒顶标高、设计标高、实际孔深逐一现场核实,钻孔达到图纸规定深度、嵌岩桩满足嵌岩深度,成孔质量符合图纸要求报监理工程师检验,检验合格后立即进行清孔,清孔后孔底沉淀层厚度:摩擦桩不大于10cm,嵌岩桩不大于5cm。清孔完成后,会同监理工程师对孔位、孔深、孔径、垂直度及泥浆沉淀厚度进行检查,符合要求且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后,即可吊放钢筋笼。如清孔后4小时尚未浇筑混凝土,则需重新清孔。如在混凝土灌注前发现沉淀超过规定要求,则通过导管进行二次清孔,然后迅速进行灌注。
5、钢筋笼吊放
钢筋笼材料、尺寸、钢筋的接头型式均要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钢筋笼周围应严格按设计设置控制保护层厚度的定位钢筋,根据钢筋笼长度分节制作。钢筋笼中心要与桩位中心重合。钢筋笼吊放到设计位置后,通过地锚定位,避免浇筑混凝土时钢筋笼上浮。钢筋笼用吊车吊放,在吊装前用内撑钢筋固定,防止钢筋笼变形。
关键词: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U44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日益繁忙的交通运输量增大,面临的拥堵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为了缓解交通运输线的压力,路桥修建规模随之扩大,但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技术在施工中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因而,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要对技术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不断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质量管理,从而确保公路桥梁施工的整体质量。
一、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管理与问题分析
(一)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
在前期准备工作中,需要对客观条件进行考察,并在充分考虑复杂情况基础上,制定施工组织和施工方案,对施工工作进行系统化规划。但在这一过程中,很多技术问题也随之出现。其一,自然环境与施工技术间的矛盾问题。在实际施工中,多数人员并不能够对二者矛盾进行把握,采用传统方式组织施工,就会造成由于客观条件作用导致的返工等损失。其二,图纸设计与施工方法选择的矛盾。在施工前,都需要进行图纸设计,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在设计审核时,要特别注意几个问题。例如,桥孔孔型、式样、位置、建筑材料、施工方法等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和现场状况。工程的水文、地质等因素是否符合现场调查的结果。现有施工条件是否满足设计中新技术的采用等。
(二)施工材料管理方面
从目前形势上看,我国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要求不断提高,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施工材料管理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材料采购环节。在采购过程中,受多方面的影响,采购计划不合理,采购人员缺乏经验,最终导致材料质量不合格,进而对施工产生严重影响。同时,一些路桥企业为降低采购成本,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在采购时以一些质量较差的材料代替质量好的材料,致使质量不合格的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从而影响施工的质量。例如桥梁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裂缝,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不达标也是重要因素之一。而裂缝将使混凝土强度逐渐下降,公路桥梁的承载力也随之下降,长时间会导致桥梁质量问题,甚至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三)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方面
公路桥梁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是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公路桥梁施工要求的提高,施工难度逐渐增大,这就需要不断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但从目前形势上看,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加之路桥企业缺乏重视,未能形成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培训机制,使得公路桥梁施工人员综合技能没有持续提高。
二、高速公路桥梁施工技术
(一)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1、测量放样
设立三角网控制桥梁放样,用全站仪精确放出桩位。测量过程中采用一个导线点放样,利用另一个点校核的方法,并且一次放完所有的桥桩位,确认无误后方可开钻。每个桥桩均要设保护桩,桥桩和保护桩要用不同颜色油漆标注区分。
2、埋设护筒
护筒埋设前再一次校核桩位,确定准确无误后再埋设护筒。护筒埋设后再检查护筒中心位置。复测护筒顶标高用以控制孔深及孔底标高。宜采用钢板制成的护筒,护筒高度要保证不漏水,尺寸比桩径大30cm。护筒周围用粘土夯实,施工时护筒内泥浆顶面始终高出地下水位1.5—2.0m,且低于护筒顶0.3m,以防溢出。
护筒埋置深度:护筒的埋置深度根据设计要求及桩位的水文地质情况确定,一般情况下埋置深度为2-4m,并将护筒周围0.5~1.0m范围内的土挖除,夯填粘土至护筒底0.5m以下。
3、钻机就位
钻机就位后检查钻机底座及顶端是否平稳,底部用枕木塞紧,顶部用缆风绳固定,使底座平稳、水平,钻架垂直,保证钻机顶部的起重滑轮槽、冲击钻头、桩位中心在同一垂线上,以保证钻孔垂直度,确保钻机在钻孔过程中不产生倾斜和移位。在钻进过程中,派专人检查钻机是否有移位、下陷现象,如出现此现象,要立即整改。开钻时应先在孔内灌注泥浆,如孔内有水,可直接投入粘土,用冲击锥以小冲程反复冲击造浆。
4、钻进、掏渣清孔及检验
在钻机底焊一标志物,用水准仪测其高程并计算钻孔深度,定期用测绳测量孔深并做好记录。钻机作业分班连续进行,填写钻孔施工记录,交接班时应交待钻进情况及下一班应注意事项。钻进过程中,每钻进2m(接近设计终孔标高时,应每0.5m)或地层变化处,应在出碴口捞取钻碴样品,洗净后收进专用袋内保存,标明土类和标高,以供确定终孔标高。如果从孔上浮出石子钻碴粒径在5~8mm之间,表明泥浆浓度合适,如果浮出的钻碴粒径小又少,表明泥浆浓度不够,可从制浆池抽取合格泥浆进入循环。在成孔过程、终孔后要对钻孔进行阶段性的成孔质量检查,用专用检孔器进行检验,条件限制时可使用钢筋笼检孔器检验,检孔器外径应比钢筋笼外径大10cm,长度不小于孔径4~6倍。
冲击钻进时,操作手要随进尺快慢及时调放主钢丝绳,使钢丝绳在每次冲击过程中始终处于拉紧状态,既不能少放,也不能多放,放少了,钻头落不到孔底,打空锤,不仅无法获得进尺反而可能造成钢丝绳中断、掉锤。放多了,钻头在落到孔底后会向孔壁倾斜,撞击孔壁造成扩孔。在任何情况下,最大冲程不宜超过6.0m,为正确提升钻锥的冲程,应在钢丝绳上作长度标志。
掏渣清孔:用抽渣筒、大锅锥或冲抓钻清掏孔底粗钻渣,掏渣前可先投入水泥1-2袋,再以钻锥冲出数次,使孔内泥浆、钻渣和水泥形成混合物,然后用掏渣工具掏渣。冲击钻钻进过程中,冲碎的钻渣一部分连同泥浆被挤入孔壁,大部分则靠掏渣筒清除出来。一般掏到用手摸泥浆中无1~3mm大的颗粒为止,也可以在清渣后,投入一些泡发过的碎散粘土,通过冲击钻低冲程的反复拌浆,使孔底剩余的沉渣悬浮排出,在含砂率等指标检测达标后,第一次清孔完成,准备钢筋笼安装。
成孔检测:当钻孔深度达到设计标高后,可停止钻进,用直径不小于孔径、长度为孔径4-6倍的探孔器检孔。
嵌岩桩入中风化岩层判断条件是根据施工现场钻机进尺速度和地勘报告文件综合判定,当进入中分化岩层后请现场监理、设计代表现场确认,并对入岩时岩样和终孔时岩样进行拍照。终孔时应对护筒顶标高、设计标高、实际孔深逐一现场核实,钻孔达到图纸规定深度、嵌岩桩满足嵌岩深度,成孔质量符合图纸要求报监理工程师检验,检验合格后立即进行清孔,清孔后孔底沉淀层厚度:摩擦桩不大于10cm,嵌岩桩不大于5cm。清孔完成后,会同监理工程师对孔位、孔深、孔径、垂直度及泥浆沉淀厚度进行检查,符合要求且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后,即可吊放钢筋笼。如清孔后4小时尚未浇筑混凝土,则需重新清孔。如在混凝土灌注前发现沉淀超过规定要求,则通过导管进行二次清孔,然后迅速进行灌注。
5、钢筋笼吊放
钢筋笼材料、尺寸、钢筋的接头型式均要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钢筋笼周围应严格按设计设置控制保护层厚度的定位钢筋,根据钢筋笼长度分节制作。钢筋笼中心要与桩位中心重合。钢筋笼吊放到设计位置后,通过地锚定位,避免浇筑混凝土时钢筋笼上浮。钢筋笼用吊车吊放,在吊装前用内撑钢筋固定,防止钢筋笼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