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技的发展对城市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规划不仅要合理,更高具备低碳环保节能的优势,因此智慧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也得到了国内外社会各界的认可。智慧城市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现代世界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对智慧城市的规划进行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主要通过对智慧城市的概念以及提出背景的分析,进而探讨了国外智慧城市的建设实践类型以及我国对智慧城市的实践探索。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
【关键词】智慧城市 规划研究 实践 评述
城市从开始形成至今已经经历了很多阶段,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城市的建设有了更高了要求,尤其是在工业城市暴露出很多弊端之后,人们渴望拥有健康清新以及融入高科技元素的城市,智慧城市就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求。接下来,笔者就智慧城市规划研究和实践评述的相关问题做具体的研究。
一、智慧城市的概念以及提出背景
所谓智慧城市就是利用现代的物联网等高新信息技术建立的城市,注重人文主义与高新技术的结合,涉及的领域主要有:智慧经济、智慧环境、智慧居民等方面。有些专家学者认为智慧城市就是通过现代的先进技术,将居民、交通、能源等各领域进行有效的融合,使城市以更加智慧的方式来正常运行。智慧城市依赖的不仅仅是高新技术,更是其中所蕴含的城市人文理念。
人类在经历了农耕社会、工业社会之后,经济与科技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种发展也使得人们对城市的建设有了更高的需求,城市不仅要具备人类居住的功能,还应该具有传播人类文明的功能。城市人口的逐年增长,尤其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对做好城市建设的要求更加迫切,如今很多城市都是依靠传统的资源能源才得以正常的运作,但是有限的自然资源与能源正逐渐地减少,因此如何建设不依赖传统资源而是高新技术的城市是世界大多数国家都需要面对的问题,智慧城市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提出来。
二、国外智慧城市建设实践类型
上文中笔者主要向我们介绍了智慧城市的概念以及智慧城市提出的背景条件,我们对智慧城市的理念有了初步的了解,智慧城市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很多的国家对智慧城市都进行了实践,接下来笔者就国外智慧城市的建设实践类型进行详细的概述,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智慧经济型
经济毋庸质疑是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但是传统的城市经济的发展主要都是依靠有限的自然资源,给城市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更不利于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国外的很多国家开始尝试智慧经济型的城市。所谓智慧经济型就是让城市的发展不只单纯的依赖传统的自然资源,而是利用高新技术进行产业创新,形成智慧产业。这种产业主要利用知识型经济,建设良好的生态系统,这样既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还有利于城市环境的保护。
2、智慧交通型
城市交通拥堵是世界很多国家都面临的问题,城市交通的拥堵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因此对城市交通道路进行合理的规划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很多的国家都开始利用智慧交通的理念进行实践,建立完善的城市交通体系,建设城市交通系统,及时准确的发现城市交通的问题,进而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
3、智慧管治型
近些年来,城市管治成为很多国家关注的重点,在智慧城市探索建设的过程中,城市管治也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即智慧化的城市管治。传统的城市管治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科技的发展使得新的管治体制得以实践和发展,虽然智慧管治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智慧管治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三、我国对智慧城市的实践探索
我国现行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共分为三大层次,即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及详细规划。对三大层次的规划建设而言,如何融入新的智慧城市建设理念,是我国政府管理部门和城乡规划学术界今后努力的重点方向。如前文所述,城市仍是人的城市,智慧城市也必须是智慧人的城市。从城市规划角度看待“智慧城市”这一命题,必须在充分考虑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基础上,跨越技术决定主义的藩篱,以人文主义来充实与提升智慧城市的实质。对我国城市规划体系而言,智慧城市也须在不同层次的城市规划编制模式上加以改进。当然,这是基于城市规划现行编制模式向全新编制模式的过渡形式。
1、城镇体系规划层次。城镇体系规划的核心是协调区域内部各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以此为基础实现共赢。与传统城市建设一样,智慧城市建设应秉持此目标,同时借由新信息技术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充分挖掘区域内各城市优势发展的方向与重点;在区域产业分工、合作确定的前提下,设立区域智慧协调中心,从区域层而进行资源调配,并完善相应智慧基础设施以保证合理、有效的流动联系。
2、城市总体规划层次。城市总体规划是按城市自身建设条件和现状特点,确定城市发展性质、规模和建设标准,安排城市用地,进行各项建设总体布局,最终使城市的工作、居住、交通和游憩四大功能相互协调发展。传统城市总体规划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城市性质、发展规模和用地空间结构,而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在此基础上还应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环境资源,营造城市文化,改善市民生活环境。同时,在确定发展规模的过程中利用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模拟城市发展情景,使之更为贴合实际发展趋势;在初期确定路网时,应考虑采取合适的路网形式,合理规划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包括轨道交通、常规公交智慧化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构建不严重违背城市总体规划的地块控制性指标集成系统,包括地块总建设规模、分片区建设强度、建设风格、配套服务设施及开发现状更新等核心要素。政府部门可通过此系统进行优化管理,同时保证对市民大眾的信息公开;建设地块内居民信息汇总数据库,包括人口、就业地构成及出行属性等数据,以便于进行区内管理和城市汇总分析;地块内居住区智慧管理系统,保证居住区智慧运行,降低非必要的资源消耗;公共服务、市政服务和交通服务管理系统,提升地块内居民的生活服务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智慧城市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实践和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智慧城市会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虽然目前我国的经济条件和科技水平,对于建设智慧城市来说还有一定的困难,但是随着我国相关部门的重视与投入,建设智慧城市所面临的困难都会得到解决。本文是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智慧城市的研究总结出来的,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为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刘晓军. 遵循科学发展观 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规划体系[J]. 北方经济. 2008(11)
[2] 戴善伟. 城市建设的生态布局规划的探讨[J]. 价值工程. 2010(36)
[3] 姚文涛,王静,Roch,葛琳,谭海樵. 城市化进程对自然水系功能的影响[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0(06)
【关键词】智慧城市 规划研究 实践 评述
城市从开始形成至今已经经历了很多阶段,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城市的建设有了更高了要求,尤其是在工业城市暴露出很多弊端之后,人们渴望拥有健康清新以及融入高科技元素的城市,智慧城市就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求。接下来,笔者就智慧城市规划研究和实践评述的相关问题做具体的研究。
一、智慧城市的概念以及提出背景
所谓智慧城市就是利用现代的物联网等高新信息技术建立的城市,注重人文主义与高新技术的结合,涉及的领域主要有:智慧经济、智慧环境、智慧居民等方面。有些专家学者认为智慧城市就是通过现代的先进技术,将居民、交通、能源等各领域进行有效的融合,使城市以更加智慧的方式来正常运行。智慧城市依赖的不仅仅是高新技术,更是其中所蕴含的城市人文理念。
人类在经历了农耕社会、工业社会之后,经济与科技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种发展也使得人们对城市的建设有了更高的需求,城市不仅要具备人类居住的功能,还应该具有传播人类文明的功能。城市人口的逐年增长,尤其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对做好城市建设的要求更加迫切,如今很多城市都是依靠传统的资源能源才得以正常的运作,但是有限的自然资源与能源正逐渐地减少,因此如何建设不依赖传统资源而是高新技术的城市是世界大多数国家都需要面对的问题,智慧城市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提出来。
二、国外智慧城市建设实践类型
上文中笔者主要向我们介绍了智慧城市的概念以及智慧城市提出的背景条件,我们对智慧城市的理念有了初步的了解,智慧城市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很多的国家对智慧城市都进行了实践,接下来笔者就国外智慧城市的建设实践类型进行详细的概述,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智慧经济型
经济毋庸质疑是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但是传统的城市经济的发展主要都是依靠有限的自然资源,给城市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更不利于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国外的很多国家开始尝试智慧经济型的城市。所谓智慧经济型就是让城市的发展不只单纯的依赖传统的自然资源,而是利用高新技术进行产业创新,形成智慧产业。这种产业主要利用知识型经济,建设良好的生态系统,这样既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还有利于城市环境的保护。
2、智慧交通型
城市交通拥堵是世界很多国家都面临的问题,城市交通的拥堵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因此对城市交通道路进行合理的规划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很多的国家都开始利用智慧交通的理念进行实践,建立完善的城市交通体系,建设城市交通系统,及时准确的发现城市交通的问题,进而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
3、智慧管治型
近些年来,城市管治成为很多国家关注的重点,在智慧城市探索建设的过程中,城市管治也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即智慧化的城市管治。传统的城市管治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科技的发展使得新的管治体制得以实践和发展,虽然智慧管治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智慧管治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三、我国对智慧城市的实践探索
我国现行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共分为三大层次,即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及详细规划。对三大层次的规划建设而言,如何融入新的智慧城市建设理念,是我国政府管理部门和城乡规划学术界今后努力的重点方向。如前文所述,城市仍是人的城市,智慧城市也必须是智慧人的城市。从城市规划角度看待“智慧城市”这一命题,必须在充分考虑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基础上,跨越技术决定主义的藩篱,以人文主义来充实与提升智慧城市的实质。对我国城市规划体系而言,智慧城市也须在不同层次的城市规划编制模式上加以改进。当然,这是基于城市规划现行编制模式向全新编制模式的过渡形式。
1、城镇体系规划层次。城镇体系规划的核心是协调区域内部各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以此为基础实现共赢。与传统城市建设一样,智慧城市建设应秉持此目标,同时借由新信息技术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充分挖掘区域内各城市优势发展的方向与重点;在区域产业分工、合作确定的前提下,设立区域智慧协调中心,从区域层而进行资源调配,并完善相应智慧基础设施以保证合理、有效的流动联系。
2、城市总体规划层次。城市总体规划是按城市自身建设条件和现状特点,确定城市发展性质、规模和建设标准,安排城市用地,进行各项建设总体布局,最终使城市的工作、居住、交通和游憩四大功能相互协调发展。传统城市总体规划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城市性质、发展规模和用地空间结构,而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在此基础上还应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环境资源,营造城市文化,改善市民生活环境。同时,在确定发展规模的过程中利用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模拟城市发展情景,使之更为贴合实际发展趋势;在初期确定路网时,应考虑采取合适的路网形式,合理规划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包括轨道交通、常规公交智慧化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构建不严重违背城市总体规划的地块控制性指标集成系统,包括地块总建设规模、分片区建设强度、建设风格、配套服务设施及开发现状更新等核心要素。政府部门可通过此系统进行优化管理,同时保证对市民大眾的信息公开;建设地块内居民信息汇总数据库,包括人口、就业地构成及出行属性等数据,以便于进行区内管理和城市汇总分析;地块内居住区智慧管理系统,保证居住区智慧运行,降低非必要的资源消耗;公共服务、市政服务和交通服务管理系统,提升地块内居民的生活服务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智慧城市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实践和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智慧城市会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虽然目前我国的经济条件和科技水平,对于建设智慧城市来说还有一定的困难,但是随着我国相关部门的重视与投入,建设智慧城市所面临的困难都会得到解决。本文是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智慧城市的研究总结出来的,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为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刘晓军. 遵循科学发展观 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规划体系[J]. 北方经济. 2008(11)
[2] 戴善伟. 城市建设的生态布局规划的探讨[J]. 价值工程. 2010(36)
[3] 姚文涛,王静,Roch,葛琳,谭海樵. 城市化进程对自然水系功能的影响[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