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军公然武装援助南朝鲜,干涉朝鲜内战。1950年9月。美军根据3次错误的情报,实施了3次重要的行动,结果使自己遭到惨重的失败,深陷战争泥潭不可自拔。
A 美军仁川登陆后,其情报部门认为中国不会全面干预,于是悍然越过“三八线”
1950年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使朝鲜战局急转直下。朝鲜人民军后路被截断,被迫转入战略防御。美军和南朝鲜军节节推进,9月28日占领汉城,9月29日进抵南北军事分界线“三八线”。
要不要突破“三八线”?美国内部开始出现不同的意见。
仁川登陆的成功使麦克阿瑟、也使华盛顿的决策者们冲昏了头脑。不久,麦克阿瑟在东京宣布:“我已向朝鲜金日成发布劝降令。如果达不到预期效果,那么我的部队将越过‘三八线’,进抵鸭绿江,直至肃清朝鲜北部的任何抵抗。”但是,杜鲁门的高级顾问们对美军越过“三八线”持谨慎态度。
他们担心越过“三八线”的任何行动都会引起苏联和中国的激烈反对。杜鲁门陷入了两难的境地。9月27日,他向麦克阿瑟发出国家安全委员会81-1号文件,指示:“你在军事上的目标是摧毁北朝鲜的武装力量……为实现这一目标,授权你实施军事行动,包括在‘三八线’以北进行两栖、空降或地面作战。实施这些行动的前提是,当进行这些行动时,苏联或中国未派遣大批军队进入,没有宣布打算进入北朝鲜,也没有发出在北朝鲜从军事上击败我军行动的威胁。”
这时,侦察、分析和预测中国和苏联的军事动向就成为美国的情报部门最迫切的任务。9月31日,麦克阿瑟的情报局长向他报告说:“从华中到东北的部队调动已进行了一段时间,这意味着进入朝鲜战场前的部队调动。”但是,后来经过情报部门的一系列情报分析,美国中央情报局长对麦克阿瑟说:“对于苏联,完全可以放心,因为西伯利亚的苏联军队没有任何调动的迹象。对于中国,尽管周恩来发表了声明,并有军队调往满洲,但尚未有充分的迹象表明中共有大规模干预朝鲜的意图。”
根据这种错误的情报分析,10月7日美军悍然越过“三八线”,并继续深入朝鲜境内,从此陷入一场无法取胜的战争泥潭之中。
B 中国人民志愿军准备发起第一次战役。美国情报部门认为朝鲜境内只剩下朝鲜人民军的残余。麦克阿瑟命令美国军队长驱直入,直奔中朝边境
美军越过“三八线”后,气焰十分嚣张,10月10日攻占了元山,10月14日占领了金川。
10月8日,两架美国战斗机袭击了苏联海参崴附近一个飞机场。10月9日,苏联政府向美国驻苏大使提出照会予以抗议,要求美国政府采取必要措施以防止以后再发生类似的挑衅行动。这事发生后,杜鲁门突然决定与麦克阿瑟将军在威克岛举行会晤。他说:“从北平来的中国共产党要在朝鲜进行干涉的报告是我要和麦克阿瑟将军面谈的一个原因。我希望从他那里得到第一手的情报和判断。”
10月15日,杜鲁门飞抵威克岛与麦克阿瑟进行会晤。会晤中,麦克阿瑟根据一系列情报分析说:“中国干涉的可能性很小,如果他们在最初一两个月进行干涉,那将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国在东北兵力有30万人。其中部署在鸭绿江边的可能为10万—12万人,跨过鸭绿江的可能只有5万—6万人。对俄国人来说,事情有些区别。他们在西伯利亚拥有一支空军,而且素质很高,拥有出色的飞行员,装备有喷气式飞机和B—25、B—29式飞机。他们能投入作战的飞机达1000架……但俄国空军同中国地面部队之间的协调将十分困难……中国的许多‘不能置之不理’的警告是一种外交讹诈。”在此判断的基础上,麦克阿瑟命令美军长驱直入,并于10月19日攻占平壤。
10月21日,麦克阿瑟飞抵平壤,趾高气扬地宣布:“平壤的陷落象征着北朝鲜的彻底失败。”他改变了原来东西线对进和建立缓冲带的计划,指令东西线的部队以最快的速度向中朝边境推进,把人民军的残余收拾干净。此时,美军和南朝鲜军像脱缰的野马,毫无顾忌地以师甚至以团和营为单位,分路向中朝边境高速推进。这时的麦克阿瑟已经对中国政府发出的多次警告全然不予理会了。他一心所想的就是尽快结束战争,回去过圣诞节。
10月25日,向北冒进的南朝鲜军先头部队在温井地区遭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迎头痛击,全部被歼。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出现虽然令美国人感到震惊,但他们仍然没有改变自己的错误判断。美军远东司令部也认为,中国人在虚张声势,保住脸面,或者只是试图保护鸭绿江上的水电站而已,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从情报来源得到中国大部队已进入北朝鲜的任何确凿的证据。
11月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对美骑兵第1师第8团及南朝鲜军队一部,发起云山战役,共毙伤俘敌2000余人,其中美军1800余人,缴获飞机4架,击落飞机3架,击毁和缴获坦克28辆、汽车170余辆、各种火炮119门。这一事件惊动了白宫,震动了美国的舆论界。中国人民志愿军正是充分利用了敌人的情报失误,给盲目冒进的美军和南朝鲜军以迎头痛击,使敌人损失惨重。
C 中国人民志愿军即将发动第二次战役。美国情报部门认为中国只有少量的军队在朝鲜,不足以抵挡美军的进攻。麦克阿瑟命令部队再次向中朝边境进攻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初战胜利粉碎了美军在朝鲜的速胜企图,麦克阿瑟提前回去过圣诞节的美梦也随之破灭了。
11月4日,麦克阿瑟向华盛顿报告:“目前还不可能对中国共产党在北朝鲜进行干涉的真实性作出有力的估计。我建议在条件可能还不够成熟的时候,不轻率地作出结论。我相信最后的估计还有待于更全面地积累军事情报。”
此时,美军的情报部门开始重新分析其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情报。不久,麦克阿瑟的情报局长对他说:“迄今为止的迹象表明,中国人仅仅是为表面上的有限目的而进行一星半点的承诺,但也不能对中国共产党人拥有可随时动用的巨大的潜在力量的情况视而不见,这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中国共产党人在高层作出了全面干预的决定,他们可立即投入他们目前已部署在鸭绿江沿岸44个师中的29个师,并且可以用多至150架飞机支援一次重大的攻势行动。中国在朝鲜的军队都不是满员师,只是这些师中的部分军队。之所以部分军队会被中国军队击溃,是因为这些部队未能建立足够的防御,在遭到一小股中国军队的猛烈袭击后就自动溃散了。”
根据情报部门的分析,麦克阿瑟断定,中国主力部队并没有渡过鸭绿江。11月6日,在未正式通知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情况下,麦克阿瑟命令远东空军司令斯特拉特迈耶,出动90架“超级空中堡垒”B-29轰炸鸭绿江上的新义州安东桥。
而此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根据彭德怀司令员的命令,采取了“故意示弱,纵敌骄敌”和“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更使得麦克阿瑟认为中国军队抵挡不住美军的进攻。
11月23日,美国情报局长报告说:“中国军队本身存在着后勤供应方面的问题。在许多地区,中国部队在只有3天配给量的条件下从事着冒险。美国空军已经重创敌军。敌军部队的弹药储备已消耗到了最低限度。”据此,傲慢的麦克阿瑟认为即将达到所有的实际目的,并结束战争。
11月24日,麦克阿瑟宣布发起总攻势。这时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正严阵以待,等待着敌人的到来。
这次的情报失误使麦克阿瑟率领的所谓“联合国军”付出了更为惨重的代价。贸然进攻的敌军遭到了中朝军队的迎头痛击。这次战役,中朝军队歼敌3.6万余人,其中美军2.4万余人,敌第8集团军司令官沃克也死于这次战役。美军遭受了自珍珠港以来的最惨重的失败,不得不退到“三八线”以南。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前后,美军情报工作出现的3次重大失误使麦克阿瑟率领的“联合国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中国人民志愿军狠狠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也对随后的战争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据《党史信息报》07.6.6)
A 美军仁川登陆后,其情报部门认为中国不会全面干预,于是悍然越过“三八线”
1950年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使朝鲜战局急转直下。朝鲜人民军后路被截断,被迫转入战略防御。美军和南朝鲜军节节推进,9月28日占领汉城,9月29日进抵南北军事分界线“三八线”。
要不要突破“三八线”?美国内部开始出现不同的意见。
仁川登陆的成功使麦克阿瑟、也使华盛顿的决策者们冲昏了头脑。不久,麦克阿瑟在东京宣布:“我已向朝鲜金日成发布劝降令。如果达不到预期效果,那么我的部队将越过‘三八线’,进抵鸭绿江,直至肃清朝鲜北部的任何抵抗。”但是,杜鲁门的高级顾问们对美军越过“三八线”持谨慎态度。
他们担心越过“三八线”的任何行动都会引起苏联和中国的激烈反对。杜鲁门陷入了两难的境地。9月27日,他向麦克阿瑟发出国家安全委员会81-1号文件,指示:“你在军事上的目标是摧毁北朝鲜的武装力量……为实现这一目标,授权你实施军事行动,包括在‘三八线’以北进行两栖、空降或地面作战。实施这些行动的前提是,当进行这些行动时,苏联或中国未派遣大批军队进入,没有宣布打算进入北朝鲜,也没有发出在北朝鲜从军事上击败我军行动的威胁。”
这时,侦察、分析和预测中国和苏联的军事动向就成为美国的情报部门最迫切的任务。9月31日,麦克阿瑟的情报局长向他报告说:“从华中到东北的部队调动已进行了一段时间,这意味着进入朝鲜战场前的部队调动。”但是,后来经过情报部门的一系列情报分析,美国中央情报局长对麦克阿瑟说:“对于苏联,完全可以放心,因为西伯利亚的苏联军队没有任何调动的迹象。对于中国,尽管周恩来发表了声明,并有军队调往满洲,但尚未有充分的迹象表明中共有大规模干预朝鲜的意图。”
根据这种错误的情报分析,10月7日美军悍然越过“三八线”,并继续深入朝鲜境内,从此陷入一场无法取胜的战争泥潭之中。
B 中国人民志愿军准备发起第一次战役。美国情报部门认为朝鲜境内只剩下朝鲜人民军的残余。麦克阿瑟命令美国军队长驱直入,直奔中朝边境
美军越过“三八线”后,气焰十分嚣张,10月10日攻占了元山,10月14日占领了金川。
10月8日,两架美国战斗机袭击了苏联海参崴附近一个飞机场。10月9日,苏联政府向美国驻苏大使提出照会予以抗议,要求美国政府采取必要措施以防止以后再发生类似的挑衅行动。这事发生后,杜鲁门突然决定与麦克阿瑟将军在威克岛举行会晤。他说:“从北平来的中国共产党要在朝鲜进行干涉的报告是我要和麦克阿瑟将军面谈的一个原因。我希望从他那里得到第一手的情报和判断。”
10月15日,杜鲁门飞抵威克岛与麦克阿瑟进行会晤。会晤中,麦克阿瑟根据一系列情报分析说:“中国干涉的可能性很小,如果他们在最初一两个月进行干涉,那将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国在东北兵力有30万人。其中部署在鸭绿江边的可能为10万—12万人,跨过鸭绿江的可能只有5万—6万人。对俄国人来说,事情有些区别。他们在西伯利亚拥有一支空军,而且素质很高,拥有出色的飞行员,装备有喷气式飞机和B—25、B—29式飞机。他们能投入作战的飞机达1000架……但俄国空军同中国地面部队之间的协调将十分困难……中国的许多‘不能置之不理’的警告是一种外交讹诈。”在此判断的基础上,麦克阿瑟命令美军长驱直入,并于10月19日攻占平壤。
10月21日,麦克阿瑟飞抵平壤,趾高气扬地宣布:“平壤的陷落象征着北朝鲜的彻底失败。”他改变了原来东西线对进和建立缓冲带的计划,指令东西线的部队以最快的速度向中朝边境推进,把人民军的残余收拾干净。此时,美军和南朝鲜军像脱缰的野马,毫无顾忌地以师甚至以团和营为单位,分路向中朝边境高速推进。这时的麦克阿瑟已经对中国政府发出的多次警告全然不予理会了。他一心所想的就是尽快结束战争,回去过圣诞节。
10月25日,向北冒进的南朝鲜军先头部队在温井地区遭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迎头痛击,全部被歼。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出现虽然令美国人感到震惊,但他们仍然没有改变自己的错误判断。美军远东司令部也认为,中国人在虚张声势,保住脸面,或者只是试图保护鸭绿江上的水电站而已,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从情报来源得到中国大部队已进入北朝鲜的任何确凿的证据。
11月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对美骑兵第1师第8团及南朝鲜军队一部,发起云山战役,共毙伤俘敌2000余人,其中美军1800余人,缴获飞机4架,击落飞机3架,击毁和缴获坦克28辆、汽车170余辆、各种火炮119门。这一事件惊动了白宫,震动了美国的舆论界。中国人民志愿军正是充分利用了敌人的情报失误,给盲目冒进的美军和南朝鲜军以迎头痛击,使敌人损失惨重。
C 中国人民志愿军即将发动第二次战役。美国情报部门认为中国只有少量的军队在朝鲜,不足以抵挡美军的进攻。麦克阿瑟命令部队再次向中朝边境进攻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初战胜利粉碎了美军在朝鲜的速胜企图,麦克阿瑟提前回去过圣诞节的美梦也随之破灭了。
11月4日,麦克阿瑟向华盛顿报告:“目前还不可能对中国共产党在北朝鲜进行干涉的真实性作出有力的估计。我建议在条件可能还不够成熟的时候,不轻率地作出结论。我相信最后的估计还有待于更全面地积累军事情报。”
此时,美军的情报部门开始重新分析其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情报。不久,麦克阿瑟的情报局长对他说:“迄今为止的迹象表明,中国人仅仅是为表面上的有限目的而进行一星半点的承诺,但也不能对中国共产党人拥有可随时动用的巨大的潜在力量的情况视而不见,这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中国共产党人在高层作出了全面干预的决定,他们可立即投入他们目前已部署在鸭绿江沿岸44个师中的29个师,并且可以用多至150架飞机支援一次重大的攻势行动。中国在朝鲜的军队都不是满员师,只是这些师中的部分军队。之所以部分军队会被中国军队击溃,是因为这些部队未能建立足够的防御,在遭到一小股中国军队的猛烈袭击后就自动溃散了。”
根据情报部门的分析,麦克阿瑟断定,中国主力部队并没有渡过鸭绿江。11月6日,在未正式通知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情况下,麦克阿瑟命令远东空军司令斯特拉特迈耶,出动90架“超级空中堡垒”B-29轰炸鸭绿江上的新义州安东桥。
而此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根据彭德怀司令员的命令,采取了“故意示弱,纵敌骄敌”和“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更使得麦克阿瑟认为中国军队抵挡不住美军的进攻。
11月23日,美国情报局长报告说:“中国军队本身存在着后勤供应方面的问题。在许多地区,中国部队在只有3天配给量的条件下从事着冒险。美国空军已经重创敌军。敌军部队的弹药储备已消耗到了最低限度。”据此,傲慢的麦克阿瑟认为即将达到所有的实际目的,并结束战争。
11月24日,麦克阿瑟宣布发起总攻势。这时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正严阵以待,等待着敌人的到来。
这次的情报失误使麦克阿瑟率领的所谓“联合国军”付出了更为惨重的代价。贸然进攻的敌军遭到了中朝军队的迎头痛击。这次战役,中朝军队歼敌3.6万余人,其中美军2.4万余人,敌第8集团军司令官沃克也死于这次战役。美军遭受了自珍珠港以来的最惨重的失败,不得不退到“三八线”以南。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前后,美军情报工作出现的3次重大失误使麦克阿瑟率领的“联合国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中国人民志愿军狠狠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也对随后的战争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据《党史信息报》0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