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表层土壤热通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来源 :高原气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lch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青藏高原(简称高原)9个站点的实测数据分析了表层土壤热通量G0的季节变化、日变化特征,然后利用MODIS数据(MOD13Q1和MOD09CMG)、中国西部逐日1km空间分辨率全天候地表温度数据集和同化数据(ITPCAS-SRad和ITPCAS-LRad),借助G0遥感估算模型Ma模拟了高原四期(2014年7月12日和10月16日,2015年1月1日和4月7日)的G0空间分布特征.结果 表明:G0振幅随季节变化,夏季较大,冬季最小,站点之间振幅不同可能与下垫面有关,下垫面植被覆盖度越高,振幅越小;G0在春、夏季以及全年整体为正,而秋、冬季G0则为负.高原G0呈现倒立的“U”型的日变化曲线,夜晚的变化相对白天而言比较平缓;G0日变化曲线为正值的时长存在明显季节差异,四个季节的顺序是夏季>春季>秋季>冬季;高原G0的空间分布特征与高原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有较好的正相关,站点数据显示地表温度每增加1℃,G0随之增大2~5 W· m-2.
其他文献
2006年,拥有美国华尔街DLJ投行背景的唐宁在北京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他将穷人银行的实践与西方成熟的商业模式嫁接在一起,并结合中国的社会信用状况,创办了一家以普惠金融和财富管理为主线的公司——宜信,至此,P2P这一新的业务形态正式在中国出现。随后的2007年,在上海,一家名为拍拍贷的P2P网贷平台上线,其纯线上的个人对个人信用借贷模式让“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名词正式登上中国金融的历史舞台。  经过
自20世纪末至今,中国民航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国有大型航空公司从“政企分开”到航线网络国际化仅用了20余年的时间,民营干线航空公司也以飞快的速度争夺着国内二三线城市市场和国际市场。各航空公司对国际航线市场的竞争从周边国家直达航线发展到了中远程联程航线。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对于在某一城市拥有运营基地的国有大型航空公司,要以何种手段保持其国际联程航线营销工作的良好发展,便成了越来越值得关注的问题。
利用平凉陆面过程与灾害天气观测研究站2012年5-7月夜间近地面层观测资料,针对黄土高原塬区夜间不同风速和下垫面粗糙度条件,辨识塬区重力波,揭示重力波的频段,并对比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