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葡萄熟了》是著名作曲家、二胡演奏家周维1982年创作的一首具有新疆维吾尔族音乐风格的二胡独奏曲,被许多深有造诣的演奏家演奏过,产生了一批余音绕梁的演奏版本,其中以周维、邓建栋、宋飞三位演奏家演奏的版本最具特色。周版原汁原味、干脆利落,如新疆葡萄架下载歌载舞的热情;邓版细腻婉清、柔中带刚,如江南水乡之中小桥流水的旖旎;宋版豪放洒脱、张力十足,如北国大漠孤烟铜锣铁马的豪放。
关键词:《葡萄熟了》 新疆风格 二胡演奏版本 周维 邓建栋 宋飞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4-0089-03
演奏者的演奏过程,可以称之为“二度创作”,是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保持曲作者(一度创作)的基本要求和体现内容的前提下,对作品进行个体化的创作,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处理和个人风格特色,准确而完美地揭示作品的内涵与风格,塑造鲜明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能使自己感觉到一个主题或整首乐曲所表达的特性”,不同演奏者的二度创作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葡萄熟了》三个不同的二胡演奏版本在对乐曲的演绎方面呈现出了各自的风格与形式。
一、《葡萄熟了》音乐特征
《葡萄熟了》在曲式上采用了“A—B—C”的新颖结构,突破了传统的民乐曲式。调式上采用远关系转调,由A调—G调—A调—C大调构成。结构上该作品可以分为快板、中板、快板三个部分,这几部分运用不同的旋律和节拍,巧妙融入了新疆特色音乐,结构较方整。
首先,第一段是A大调,2/4拍,速度标记为每分钟“126-132”拍,欢快明亮是其主要基调。前奏类似新疆手鼓中带有跳跃感的切分节奏出现,引出二胡主题旋律。开头是弱起后十六节奏,大附点和切分音的使用,每一个乐句的尾腔都是甩腔。随后是升fa和降si,大二度和增二度音型的交替使用,充满浓郁的异域气息,音乐富有舞蹈性和动感性。
第二段是以新疆民歌为主体材料进行创编,从A调转入G调,使用4/4拍,弱起小节,速度放慢,表达了一种抒情主题,旋律带有歌唱性。升fa与增二度的使用,特点鲜明,使音乐更加富有少数民族音乐特征。结尾渐慢,最后的一个换把滑音,像维族小伙吹起的一声口哨,少男少女们载歌载舞,将情绪带回到热烈欢快的气氛之中。
最后一段回到A调,旋律上与第一段遥相呼应,使用2/4拍,整体可以分成三个乐句。进入该乐段时直接采用连续颤音“sol”,速度突快,力度突强,情绪激昂,并且在这一部分还加入了新的元素,使其更加特别,那就是拨弦。整首作品的点睛之笔就是第144~第151小节拨弦的演奏方式,左手的拨弦弹奏加上右手拉弦重音的处理,是模仿维族特色乐器“热瓦普”的声音形象,为极具特色的维族风格增添了一笔浓浓的节奏色彩,使听者可以更好地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之后运用了快速换把、大跳等二胡演奏技巧,为乐曲营造出更加欢腾热烈的氛围,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尾声只有简短的12小节,由A调转为C调,运用快弓演奏十六分音符,是一段技巧展现,用极富动感的旋律表现新疆舞蹈中的旋转。接着以一个俏皮的回滑音,模仿维族小伙风趣地吆喝声结束全曲,给听众一种意犹未尽之感。
二、周版:原汁原味、干脆利落
周维是《葡萄熟了》的曲作者,并首演了这个作品,可以说周维的演奏最贴合作品本身所要表达的情感,演奏版本更具范式意义。
周维是集作曲、编配、演奏于一身的全能演奏家,其新颖独特的构思,使得创作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强烈的现代气息。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的周维,属于南派二胡流派,他在演奏该曲时非常注重乐曲整体意境的营造,自然地将情感和形象沉浸在美妙的乐声之中,而不是刻意地去塑造和描绘音乐形象,表达出新疆人民在葡萄丰收时的喜悦心情。在整首作品的演奏过程中,可以看见周维的神情自信从容,身体随着律动节奏自然摆动,运弓流畅自如,并未过多炫技,强弱对比明显,富有激情。演奏中强调每一乐句句末的上滑音,还将“开花音”和滑音相结合,如第97小节,模拟维吾尔族打嘟的语言特点,突出乐曲的西域风情,将乐曲所要表现的意境展现地淋漓尽致。
周版演奏总时长4分37秒,第一段演奏时长2分05秒,周版演奏时运弓平稳,每一乐句都结束的干脆利落,乐段的分句句法清晰,乐句之间的衔接自然、清楚。演奏至52~55小节是反复的一段旋律,周版将其处理成第一遍强奏,弓压增强,弓速加快,第二遍反复时轻奏,弓压减弱,弓速放慢。
第二段演奏时长1分47秒,是三个演奏版本中时长最长的,周维运弓宽松且饱满,在对慢板的情感表达方面显得更加细腻、柔和,曲调更加优雅,旋律更为动听。揉弦时采用的是较快频率的滚揉,从音头开始将整个音揉满,通过配合右手运弓的自然、流畅,恰到好处地表現乐曲饱满激昂的音乐情绪。第三段加尾声是热烈的急板,速度标记为每分钟“160”拍,演奏时长0分85秒,拨奏部分采用左手拨弦右手运弓的方式来表现手鼓节奏,周维将其称为“反弹琵琶”,重音就用拉弓,弱音就用推弓。快弓部分周版运用的是上悬式快弓,弓杆上翘悬空,使用的是弓尖部分,发出的声音弹性好、颗粒状强、轻松明快,表达出欢快跳跃、活泼轻松等音乐情绪,向人们呈现出人海如潮、载歌载舞的狂欢场面。
三、邓版:细腻婉清、柔中带刚
邓建栋是典型的南派二胡演奏家,与周维师出同门。“这一流派的演奏以‘精、细’的表现为主要风格,讲究精致、细腻、秀美,极具韵味,追求‘清、明、静、空、透’。表演舒展,优美,擅长表现歌唱性的、恬美的、悠扬流畅、富有动感、轻松愉悦的音乐内容。音色干净清晰、空灵清净、平和亲切、优美婉转,极具抒情性、歌唱性的美感”。出生成长于江苏无锡的邓建栋,受地域环境因素影响,演奏时带有江南水乡之中小桥流水的旖旎。 邓版演奏总时长4分46秒,是三个演奏版本中总时长最长的,第一段演奏时长2分15秒,右手运弓流畅舒展、饱满有力,整体弓法与原谱一致。演奏第一乐段的后半拍起音时,音头短促、轻巧、富有弹性,每一句句末的上滑音演奏的俏皮、灵性。
演奏至52~55小节处一段反复的旋律时,邓版将其处理成52~53小节强奏,54~55小节弱奏,给人的听觉感受就像一幅少男少女对舞的画面,强奏听起来像维族小伙跳舞时的刚劲有力,弱奏像维族姑娘跳舞时的楚楚动人。因为表现的是舞蹈性场景,邓建栋演奏时发音富于弹性,增加跳跃感。第二段的演奏时长为1分09秒,与宋版差不多。邓版以“拟人化”的方式去表达情感,演奏长弓时采用先紧后松的处理,柔中有刚,同时运用大量的滚揉和滑揉技巧,使音乐更富有流动性,音乐主题更加鲜明。邓版揉弦处理细腻、轻快而有弹性,音色柔美,表现出细腻的内心感情起伏。而演奏长音时使用的迟到揉弦和灵活、精巧的加花装饰给乐曲增添了许多韵味,仿佛是一位老者在娓娓道来——“弓弓诉人意、弦弦道世情”。第三段加尾声时长1分22秒,在演奏至最后一段的十六分音符快弓时,邓版运用的是弓子的中段,弓毛紧紧贴住琴弦,弓速加快,整体发音结实浑厚,一气呵成,表达出热烈奔放、奔腾激越等音乐情绪。
总的来说,邓版演奏速度在三个版本中偏慢,整体风格细腻婉清。正如马友德教授所说:“我教的学生每个都不一样”。“周维和邓建栋师出同门,一个在演奏中激情四溢、豪气冲天;一个在演奏中儒雅文静、音乐意境是那么深远!各自形成了他们鲜明的演奏风格”。
四、宋版:豪放洒脱、张力十足
宋飞认为“二度创作的过程是一个自我‘雕’‘塑’的过程。‘雕’是去除一些东西,‘塑’是增加一些东西”。宋飞出生于天津,祖籍河北,是典型的北派二胡风格演奏家,随着地理位置、人文习俗的不同,不同流派的演奏风格各具特色。北派二胡音乐的风格多为粗犷嘹亮、豪放洒脱,表达音乐情绪的方式也较为直观,给人一种夸张的音乐美感。受这一因素的影响,宋版演奏的速度比周版的稍快一些,尤其是第三段的演奏非常热烈,具有舞蹈的节奏感。宋飞的演奏注重作品的意、情、趣三个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使乐曲塑造的洒脱、爽朗的音乐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带给听众一种大气奔放的试听感。
宋版演奏总时长3分37秒,是三个演奏版本中速度最快的。第一段演奏时长1分50秒,演奏时音头突出,运功厚实饱满,每一弓都做到满弓、刚劲有力,以表现宽广的视觉效果,大气开阔,声音浑厚有穿透力。演奏乐句中的滑音时,宋版采用的是极富北派风格的滑音,手指在上弦离弦的速度和滑动时的力度上都有变化,该风格的滑音讲究“巧”字,体现方言音调的高低起伏,整体演绎抑扬顿挫。第二段演奏时长1分08秒,宋版运弓绵长,为了能够把具有歌唱性的西域特点表现出来,其在旋律演奏中左手运用滑音,有回滑、由高向低、由低向高、或连续运用一个手指回滑演奏。采用滚揉与滑揉相结合的方式,由内向外发力,情绪饱满,充满着内心的喜悦与感叹。第三段演奏时长0分79秒,在演奏最后一段快弓十六分音符时,宋版注重右手弓法组合上的“强长弱短”式量感,“即强拍动作幅度大、运弓长;弱拍动作幅度小、运弓短,比如以中速稍快的速度奏2/4拍的连续十六分音符组合时,其动作幅度应表现为‘大、小、较大小’(一个字一次动作往复),其运弓长度就是‘长长短短、比较长长短短’,才能奏出符合2/4拍强弱关系的节奏组合”。
演奏快弓时弓子贴弦紧,弓速快,出弓将每个音以特强的音头“击发”出去,以表现河南人那种直爽、豪迈的情感,同时在每一个乐句尾音上都会使用滑揉,演奏具有一定难度。宋飞的演奏气势非凡,张力十足,首先归功于坚实的基本功。宋版演奏总时长最短,演奏速度较快,快板部分利用快速指序等高难度技巧,使快板的旋律更加鲜明,体现出高超的演奏技巧和水平。
五、结语
《葡萄熟了》的创作是在保留新疆维吾尔族特色民歌素材的基础上,同时配合西方的创作手法,由此形成的风格独特的二胡曲。本文从演奏风格、演奏技巧的角度对周维、邓建栋、宋飞三人演奏的《葡萄熟了》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三人对这首乐曲的演绎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周版原汁原味、干脆利落,如新疆葡萄架下载歌载舞的热情;邓版细腻婉清、柔中带刚,如江南水乡之中小桥流水的旖旎;宋版豪放洒脱、张力十足,如北国大漠孤烟铜锣铁马的豪放。通过比较分析,明白了乐曲的二度创作,必须在拥有较为娴熟的二胡演奏技巧的基础上,对该曲进行全面的分析才能正确把握该曲浓郁的地域特色,最后在演绎的时候融入自己的风格,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抓住听众的耳朵。
不同二胡流派风格各异,除了南北二胡流派的演奏技巧、演奏风格有区别以外,刘派、蒋派、秦派等二胡流派均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希望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刻苦钻研,比较分析不同流派演奏技巧与风格,为广大二胡学者探索适合自己的二胡演绎风格。
参考文献:
[1]郑颖.当代二胡艺术发展特点之分析[J].音乐创作,2013(11):148-149.
[2]靳学东.教学之法,演奏之道:宋国生师生民族器乐论文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
[3]宋飞.二胡演奏中的二度创作[J].黃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04):393-396+411.
[4]方诺彤.浅析二胡作品《葡萄熟了》所蕴含的维族风情[J].北方音乐,2018(18):81.
[5]陈红玉.解读二胡曲《葡萄熟了》[J].音乐时空,2015(12):81.
[6]秋江.谈二胡曲《葡萄熟了》的艺术处理[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1(04):82-85.
[7]夏铭卿.周维三首二胡作品风格及观念探析[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7年.
[8]李祖胜.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记甘涛、瞿安华、马有德的二胡教学三人组[J].大众文艺(理论),2009(16):1-2.
[9]牛郸.张弛有度,对比自如——二胡演奏技法浅论[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02):63+61
[10](美)艾伦·科普兰.怎样欣赏音乐[M].丁少良,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8.
关键词:《葡萄熟了》 新疆风格 二胡演奏版本 周维 邓建栋 宋飞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4-0089-03
演奏者的演奏过程,可以称之为“二度创作”,是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保持曲作者(一度创作)的基本要求和体现内容的前提下,对作品进行个体化的创作,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处理和个人风格特色,准确而完美地揭示作品的内涵与风格,塑造鲜明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能使自己感觉到一个主题或整首乐曲所表达的特性”,不同演奏者的二度创作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葡萄熟了》三个不同的二胡演奏版本在对乐曲的演绎方面呈现出了各自的风格与形式。
一、《葡萄熟了》音乐特征
《葡萄熟了》在曲式上采用了“A—B—C”的新颖结构,突破了传统的民乐曲式。调式上采用远关系转调,由A调—G调—A调—C大调构成。结构上该作品可以分为快板、中板、快板三个部分,这几部分运用不同的旋律和节拍,巧妙融入了新疆特色音乐,结构较方整。
首先,第一段是A大调,2/4拍,速度标记为每分钟“126-132”拍,欢快明亮是其主要基调。前奏类似新疆手鼓中带有跳跃感的切分节奏出现,引出二胡主题旋律。开头是弱起后十六节奏,大附点和切分音的使用,每一个乐句的尾腔都是甩腔。随后是升fa和降si,大二度和增二度音型的交替使用,充满浓郁的异域气息,音乐富有舞蹈性和动感性。
第二段是以新疆民歌为主体材料进行创编,从A调转入G调,使用4/4拍,弱起小节,速度放慢,表达了一种抒情主题,旋律带有歌唱性。升fa与增二度的使用,特点鲜明,使音乐更加富有少数民族音乐特征。结尾渐慢,最后的一个换把滑音,像维族小伙吹起的一声口哨,少男少女们载歌载舞,将情绪带回到热烈欢快的气氛之中。
最后一段回到A调,旋律上与第一段遥相呼应,使用2/4拍,整体可以分成三个乐句。进入该乐段时直接采用连续颤音“sol”,速度突快,力度突强,情绪激昂,并且在这一部分还加入了新的元素,使其更加特别,那就是拨弦。整首作品的点睛之笔就是第144~第151小节拨弦的演奏方式,左手的拨弦弹奏加上右手拉弦重音的处理,是模仿维族特色乐器“热瓦普”的声音形象,为极具特色的维族风格增添了一笔浓浓的节奏色彩,使听者可以更好地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之后运用了快速换把、大跳等二胡演奏技巧,为乐曲营造出更加欢腾热烈的氛围,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尾声只有简短的12小节,由A调转为C调,运用快弓演奏十六分音符,是一段技巧展现,用极富动感的旋律表现新疆舞蹈中的旋转。接着以一个俏皮的回滑音,模仿维族小伙风趣地吆喝声结束全曲,给听众一种意犹未尽之感。
二、周版:原汁原味、干脆利落
周维是《葡萄熟了》的曲作者,并首演了这个作品,可以说周维的演奏最贴合作品本身所要表达的情感,演奏版本更具范式意义。
周维是集作曲、编配、演奏于一身的全能演奏家,其新颖独特的构思,使得创作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强烈的现代气息。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的周维,属于南派二胡流派,他在演奏该曲时非常注重乐曲整体意境的营造,自然地将情感和形象沉浸在美妙的乐声之中,而不是刻意地去塑造和描绘音乐形象,表达出新疆人民在葡萄丰收时的喜悦心情。在整首作品的演奏过程中,可以看见周维的神情自信从容,身体随着律动节奏自然摆动,运弓流畅自如,并未过多炫技,强弱对比明显,富有激情。演奏中强调每一乐句句末的上滑音,还将“开花音”和滑音相结合,如第97小节,模拟维吾尔族打嘟的语言特点,突出乐曲的西域风情,将乐曲所要表现的意境展现地淋漓尽致。
周版演奏总时长4分37秒,第一段演奏时长2分05秒,周版演奏时运弓平稳,每一乐句都结束的干脆利落,乐段的分句句法清晰,乐句之间的衔接自然、清楚。演奏至52~55小节是反复的一段旋律,周版将其处理成第一遍强奏,弓压增强,弓速加快,第二遍反复时轻奏,弓压减弱,弓速放慢。
第二段演奏时长1分47秒,是三个演奏版本中时长最长的,周维运弓宽松且饱满,在对慢板的情感表达方面显得更加细腻、柔和,曲调更加优雅,旋律更为动听。揉弦时采用的是较快频率的滚揉,从音头开始将整个音揉满,通过配合右手运弓的自然、流畅,恰到好处地表現乐曲饱满激昂的音乐情绪。第三段加尾声是热烈的急板,速度标记为每分钟“160”拍,演奏时长0分85秒,拨奏部分采用左手拨弦右手运弓的方式来表现手鼓节奏,周维将其称为“反弹琵琶”,重音就用拉弓,弱音就用推弓。快弓部分周版运用的是上悬式快弓,弓杆上翘悬空,使用的是弓尖部分,发出的声音弹性好、颗粒状强、轻松明快,表达出欢快跳跃、活泼轻松等音乐情绪,向人们呈现出人海如潮、载歌载舞的狂欢场面。
三、邓版:细腻婉清、柔中带刚
邓建栋是典型的南派二胡演奏家,与周维师出同门。“这一流派的演奏以‘精、细’的表现为主要风格,讲究精致、细腻、秀美,极具韵味,追求‘清、明、静、空、透’。表演舒展,优美,擅长表现歌唱性的、恬美的、悠扬流畅、富有动感、轻松愉悦的音乐内容。音色干净清晰、空灵清净、平和亲切、优美婉转,极具抒情性、歌唱性的美感”。出生成长于江苏无锡的邓建栋,受地域环境因素影响,演奏时带有江南水乡之中小桥流水的旖旎。 邓版演奏总时长4分46秒,是三个演奏版本中总时长最长的,第一段演奏时长2分15秒,右手运弓流畅舒展、饱满有力,整体弓法与原谱一致。演奏第一乐段的后半拍起音时,音头短促、轻巧、富有弹性,每一句句末的上滑音演奏的俏皮、灵性。
演奏至52~55小节处一段反复的旋律时,邓版将其处理成52~53小节强奏,54~55小节弱奏,给人的听觉感受就像一幅少男少女对舞的画面,强奏听起来像维族小伙跳舞时的刚劲有力,弱奏像维族姑娘跳舞时的楚楚动人。因为表现的是舞蹈性场景,邓建栋演奏时发音富于弹性,增加跳跃感。第二段的演奏时长为1分09秒,与宋版差不多。邓版以“拟人化”的方式去表达情感,演奏长弓时采用先紧后松的处理,柔中有刚,同时运用大量的滚揉和滑揉技巧,使音乐更富有流动性,音乐主题更加鲜明。邓版揉弦处理细腻、轻快而有弹性,音色柔美,表现出细腻的内心感情起伏。而演奏长音时使用的迟到揉弦和灵活、精巧的加花装饰给乐曲增添了许多韵味,仿佛是一位老者在娓娓道来——“弓弓诉人意、弦弦道世情”。第三段加尾声时长1分22秒,在演奏至最后一段的十六分音符快弓时,邓版运用的是弓子的中段,弓毛紧紧贴住琴弦,弓速加快,整体发音结实浑厚,一气呵成,表达出热烈奔放、奔腾激越等音乐情绪。
总的来说,邓版演奏速度在三个版本中偏慢,整体风格细腻婉清。正如马友德教授所说:“我教的学生每个都不一样”。“周维和邓建栋师出同门,一个在演奏中激情四溢、豪气冲天;一个在演奏中儒雅文静、音乐意境是那么深远!各自形成了他们鲜明的演奏风格”。
四、宋版:豪放洒脱、张力十足
宋飞认为“二度创作的过程是一个自我‘雕’‘塑’的过程。‘雕’是去除一些东西,‘塑’是增加一些东西”。宋飞出生于天津,祖籍河北,是典型的北派二胡风格演奏家,随着地理位置、人文习俗的不同,不同流派的演奏风格各具特色。北派二胡音乐的风格多为粗犷嘹亮、豪放洒脱,表达音乐情绪的方式也较为直观,给人一种夸张的音乐美感。受这一因素的影响,宋版演奏的速度比周版的稍快一些,尤其是第三段的演奏非常热烈,具有舞蹈的节奏感。宋飞的演奏注重作品的意、情、趣三个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使乐曲塑造的洒脱、爽朗的音乐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带给听众一种大气奔放的试听感。
宋版演奏总时长3分37秒,是三个演奏版本中速度最快的。第一段演奏时长1分50秒,演奏时音头突出,运功厚实饱满,每一弓都做到满弓、刚劲有力,以表现宽广的视觉效果,大气开阔,声音浑厚有穿透力。演奏乐句中的滑音时,宋版采用的是极富北派风格的滑音,手指在上弦离弦的速度和滑动时的力度上都有变化,该风格的滑音讲究“巧”字,体现方言音调的高低起伏,整体演绎抑扬顿挫。第二段演奏时长1分08秒,宋版运弓绵长,为了能够把具有歌唱性的西域特点表现出来,其在旋律演奏中左手运用滑音,有回滑、由高向低、由低向高、或连续运用一个手指回滑演奏。采用滚揉与滑揉相结合的方式,由内向外发力,情绪饱满,充满着内心的喜悦与感叹。第三段演奏时长0分79秒,在演奏最后一段快弓十六分音符时,宋版注重右手弓法组合上的“强长弱短”式量感,“即强拍动作幅度大、运弓长;弱拍动作幅度小、运弓短,比如以中速稍快的速度奏2/4拍的连续十六分音符组合时,其动作幅度应表现为‘大、小、较大小’(一个字一次动作往复),其运弓长度就是‘长长短短、比较长长短短’,才能奏出符合2/4拍强弱关系的节奏组合”。
演奏快弓时弓子贴弦紧,弓速快,出弓将每个音以特强的音头“击发”出去,以表现河南人那种直爽、豪迈的情感,同时在每一个乐句尾音上都会使用滑揉,演奏具有一定难度。宋飞的演奏气势非凡,张力十足,首先归功于坚实的基本功。宋版演奏总时长最短,演奏速度较快,快板部分利用快速指序等高难度技巧,使快板的旋律更加鲜明,体现出高超的演奏技巧和水平。
五、结语
《葡萄熟了》的创作是在保留新疆维吾尔族特色民歌素材的基础上,同时配合西方的创作手法,由此形成的风格独特的二胡曲。本文从演奏风格、演奏技巧的角度对周维、邓建栋、宋飞三人演奏的《葡萄熟了》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三人对这首乐曲的演绎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周版原汁原味、干脆利落,如新疆葡萄架下载歌载舞的热情;邓版细腻婉清、柔中带刚,如江南水乡之中小桥流水的旖旎;宋版豪放洒脱、张力十足,如北国大漠孤烟铜锣铁马的豪放。通过比较分析,明白了乐曲的二度创作,必须在拥有较为娴熟的二胡演奏技巧的基础上,对该曲进行全面的分析才能正确把握该曲浓郁的地域特色,最后在演绎的时候融入自己的风格,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抓住听众的耳朵。
不同二胡流派风格各异,除了南北二胡流派的演奏技巧、演奏风格有区别以外,刘派、蒋派、秦派等二胡流派均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希望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刻苦钻研,比较分析不同流派演奏技巧与风格,为广大二胡学者探索适合自己的二胡演绎风格。
参考文献:
[1]郑颖.当代二胡艺术发展特点之分析[J].音乐创作,2013(11):148-149.
[2]靳学东.教学之法,演奏之道:宋国生师生民族器乐论文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
[3]宋飞.二胡演奏中的二度创作[J].黃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04):393-396+411.
[4]方诺彤.浅析二胡作品《葡萄熟了》所蕴含的维族风情[J].北方音乐,2018(18):81.
[5]陈红玉.解读二胡曲《葡萄熟了》[J].音乐时空,2015(12):81.
[6]秋江.谈二胡曲《葡萄熟了》的艺术处理[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1(04):82-85.
[7]夏铭卿.周维三首二胡作品风格及观念探析[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7年.
[8]李祖胜.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记甘涛、瞿安华、马有德的二胡教学三人组[J].大众文艺(理论),2009(16):1-2.
[9]牛郸.张弛有度,对比自如——二胡演奏技法浅论[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02):63+61
[10](美)艾伦·科普兰.怎样欣赏音乐[M].丁少良,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