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也在不断的加深,目前提出了一种分层异步教学的方式,很好的适应了现阶段教学事业的实际需求,为小学生学习提供了一种更好的、更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此种教学方法的实施,有效的扩展了教学层面,提升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异步教学法就是指一种可以展现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以及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过程中,开展的一种自主学习的教学手段。通常情况下,将这样的教学方法分为以下几个过程:一是学习过程“自学、自主、复习、作业、改正、总结”,二是实践过程“实际、理论、技能、作业、实践、思维、成果、态度”,思维过程“举一反三”。
1.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内涵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完善,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而言,已经逐渐将传统的方式转变为分层异步教学的方式。此种教学方式的提出,是为了可以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实际需求,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得相应的进步,进而更好的了解并且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与内容。对于小学数学的分层异步教学而言,其概念指的就是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将同一个班级内的全部学生,根据相关的标准分成不同的层次,同时按照相关的教学内容将这些学生划分成相应的学习小组。学生们可以根据规定范围内的相关内容,选择适合自身的条件的学习方式与内容;老师就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展开分层次的指导教学。实施此种分层异步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有效的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以及潜能,采取不同层次的教学手段,进而充分调动学生们的思维活跃性。实施此种教学方式的时候可以将学生们按照不同的层次分为Ⅰ、Ⅱ、Ⅲ这三类,Ⅰ类表示独立学习、Ⅱ类表示交流协作、Ⅲ类表示师生讨论。这三个学习小组,在数学教学中是同时展开学习的,但是当进行到有目的性教学阶段时,就会分开来展开平行教学,对这三类学生展开分层次的教学,最后的目的是让学生们可以共同学习到相应的知识,进而逐步的缩短学生们之间的距离。
2.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
2.1学生层(组)划分的策略
在开展分层异步教学方式的时候,对学生展开相应的划分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他们的学习以及个人情况展开相应的调查与研究,之后才可以按照相应的标准展开不同层次的区分。一般按照有关的调查与研究结果,将班级内的全部学生划分为Ⅰ、Ⅱ、Ⅲ这三类,同时展开相应的分组,按照相应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
2.2目标设计与选择策略
采取此种教学方式的时候,在对教学目标的设计与选择方面,一定不要将各层次之间目标设计的差距太大,要使相应层次的学生能够达成的目标。在选择目标的时候,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而言,对于同一教学内容提出相应不同的教学标准;二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具有一定目的性的目标确定。
2.3分层设问策略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想让学生们可以展开自主的学习,就要加强他们对于问题的提出,因为设疑就是学生们展开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在此种教学方式中,老师在设疑方面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们提出问题的目的,进而设置不同的问题,并且将问题引入到学习状态当中,一步步的引导学生们对问题展开相应的探究,进而想出解决方法。从呈现问题的方式而言,老师可以先将Ⅰ类问题进行呈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无法解决的时候再将Ⅱ类问题进行呈现,引导学生们的思维,通过一定的巡视,对Ⅲ类学生给予相应的指导,进而提出更加深入的问题,进一步扩展学生们的思维。
2.4个别指导策略
在此种教学方式中,个别指导就是指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展开有目的性的教学,同时在开展个别指导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学生们在学习过渡阶段的引导;二是,加强学生们在学习分类阶段的引导;三是,加强学生们在学习扩展阶段的知识延伸。
2.5分层练习策略
在小学数学中开展分层异步教学的时候,不仅要加强目的性的教学与个别指导,还要开展不断的练习活动,通过相应的练习可以让学生们自主选择问题,并且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通常情况下这样的练习方式主要包括递进式练习、选择式练习、并列式练习以及剥离式练习这四种。
2.6合作互助策略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面临的问题以及具有的不同认知与学习水平均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出集体教学的优势。在对相关共性问题进行讨论的时候,可以要求Ⅰ类学生示范作答,之后让Ⅱ类、Ⅲ类学生模仿其方式展开相应的作答;也可以让Ⅰ类学生担当作业检查与辅导Ⅲ类学生完成相应的作业等职责,帮助其他学生,共同取得进步。
2.7区别评价策略
在小学数学的分层异步教学中开展区别评价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们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对学生们在一定阶段内的学习情况展开相关的对比,提高学生们对学习的认知。这样的区别评价方式主要包括开展分层笔试、随堂考试、成长记录等。
2.8习惯矫正策略
在小学数学中应用此种教学方式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学生们个人习惯的深入了解与分析,通常情况下小学生的个人习惯都可以决定个人的学习态度,进而对学习的成绩产生相应的影响。因此,老师一定要利用相关方式引导学生们,让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并且对一些坏的学习习惯进行有效的矫正,为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奠定坚实的基础。
2.9环境支持策略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相应的学习活动主要就是利用课堂教学与环境教学共同完成的,在某种程度上而言,环境教学对小学生更加具有相关的教育意义。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构建具有支持性的环境教学,进而增强小学生的学习质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老师一定要正确掌握学生之间的差距,同时根据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展开分层次的教学方式,进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相应的知识,发挥出属于自己的能力,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达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学目标,促进学生们的个人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淑侠.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10).
[2]唐桂明.异步分层让学生高考振翅翱翔——浅谈高中数学的分层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2(25).
[3]陈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刍议[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35).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异步教学法就是指一种可以展现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以及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过程中,开展的一种自主学习的教学手段。通常情况下,将这样的教学方法分为以下几个过程:一是学习过程“自学、自主、复习、作业、改正、总结”,二是实践过程“实际、理论、技能、作业、实践、思维、成果、态度”,思维过程“举一反三”。
1.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内涵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完善,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而言,已经逐渐将传统的方式转变为分层异步教学的方式。此种教学方式的提出,是为了可以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实际需求,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得相应的进步,进而更好的了解并且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与内容。对于小学数学的分层异步教学而言,其概念指的就是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将同一个班级内的全部学生,根据相关的标准分成不同的层次,同时按照相关的教学内容将这些学生划分成相应的学习小组。学生们可以根据规定范围内的相关内容,选择适合自身的条件的学习方式与内容;老师就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展开分层次的指导教学。实施此种分层异步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有效的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以及潜能,采取不同层次的教学手段,进而充分调动学生们的思维活跃性。实施此种教学方式的时候可以将学生们按照不同的层次分为Ⅰ、Ⅱ、Ⅲ这三类,Ⅰ类表示独立学习、Ⅱ类表示交流协作、Ⅲ类表示师生讨论。这三个学习小组,在数学教学中是同时展开学习的,但是当进行到有目的性教学阶段时,就会分开来展开平行教学,对这三类学生展开分层次的教学,最后的目的是让学生们可以共同学习到相应的知识,进而逐步的缩短学生们之间的距离。
2.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
2.1学生层(组)划分的策略
在开展分层异步教学方式的时候,对学生展开相应的划分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他们的学习以及个人情况展开相应的调查与研究,之后才可以按照相应的标准展开不同层次的区分。一般按照有关的调查与研究结果,将班级内的全部学生划分为Ⅰ、Ⅱ、Ⅲ这三类,同时展开相应的分组,按照相应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
2.2目标设计与选择策略
采取此种教学方式的时候,在对教学目标的设计与选择方面,一定不要将各层次之间目标设计的差距太大,要使相应层次的学生能够达成的目标。在选择目标的时候,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而言,对于同一教学内容提出相应不同的教学标准;二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具有一定目的性的目标确定。
2.3分层设问策略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想让学生们可以展开自主的学习,就要加强他们对于问题的提出,因为设疑就是学生们展开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在此种教学方式中,老师在设疑方面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们提出问题的目的,进而设置不同的问题,并且将问题引入到学习状态当中,一步步的引导学生们对问题展开相应的探究,进而想出解决方法。从呈现问题的方式而言,老师可以先将Ⅰ类问题进行呈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无法解决的时候再将Ⅱ类问题进行呈现,引导学生们的思维,通过一定的巡视,对Ⅲ类学生给予相应的指导,进而提出更加深入的问题,进一步扩展学生们的思维。
2.4个别指导策略
在此种教学方式中,个别指导就是指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展开有目的性的教学,同时在开展个别指导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学生们在学习过渡阶段的引导;二是,加强学生们在学习分类阶段的引导;三是,加强学生们在学习扩展阶段的知识延伸。
2.5分层练习策略
在小学数学中开展分层异步教学的时候,不仅要加强目的性的教学与个别指导,还要开展不断的练习活动,通过相应的练习可以让学生们自主选择问题,并且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通常情况下这样的练习方式主要包括递进式练习、选择式练习、并列式练习以及剥离式练习这四种。
2.6合作互助策略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面临的问题以及具有的不同认知与学习水平均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出集体教学的优势。在对相关共性问题进行讨论的时候,可以要求Ⅰ类学生示范作答,之后让Ⅱ类、Ⅲ类学生模仿其方式展开相应的作答;也可以让Ⅰ类学生担当作业检查与辅导Ⅲ类学生完成相应的作业等职责,帮助其他学生,共同取得进步。
2.7区别评价策略
在小学数学的分层异步教学中开展区别评价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们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对学生们在一定阶段内的学习情况展开相关的对比,提高学生们对学习的认知。这样的区别评价方式主要包括开展分层笔试、随堂考试、成长记录等。
2.8习惯矫正策略
在小学数学中应用此种教学方式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学生们个人习惯的深入了解与分析,通常情况下小学生的个人习惯都可以决定个人的学习态度,进而对学习的成绩产生相应的影响。因此,老师一定要利用相关方式引导学生们,让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并且对一些坏的学习习惯进行有效的矫正,为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奠定坚实的基础。
2.9环境支持策略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相应的学习活动主要就是利用课堂教学与环境教学共同完成的,在某种程度上而言,环境教学对小学生更加具有相关的教育意义。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构建具有支持性的环境教学,进而增强小学生的学习质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老师一定要正确掌握学生之间的差距,同时根据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展开分层次的教学方式,进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相应的知识,发挥出属于自己的能力,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达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学目标,促进学生们的个人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淑侠.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10).
[2]唐桂明.异步分层让学生高考振翅翱翔——浅谈高中数学的分层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2(25).
[3]陈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刍议[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