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言论自由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1157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朝,是中国史上文化、政治、经济最发达的一朝,也是言论最自由的朝代,后人称之为“盛世”,实在是名副其实。所谓盛世,不单是社会安稳,物质丰富,百姓衣食无缺,更主要的是百姓言论自由,可以说它是一个盛世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唐朝人虽然有不少文字上和语言上的忌讳,但忌讳的范围以私人之间为主,一般的,可以放言无忌。唐人作诗作文批评皇帝、嘲讽贵妃,拿皇帝的故事作诗作文,甚至讲得很不堪,亦不会遭祸。
  在杨贵妃生前,文人对她品评有之,对杨氏家族讥嘲也有之,到她在马嵬驿遭难后,她的故事迅速地发展成为文学创作的主题,并且随着时间而更加深广,渐渐,唐朝的文人把杨贵妃故事当作一种共题。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把唐玄宗与杨贵妃到郦山洗澡的事用长篇大论来论述,“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不仅骂你“懒政”还骂你“荒政”,“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更骂你“乱政”。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之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写唐玄宗宠爱杨贵妃,“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故每岁飞驰以进”。当时“州县以邮传疾走称上意,人马僵毙,相望于道”。杜牧这首诗以讽之笔指出唐玄宗“致远物以悦妇人,穷人之力,绝人之命,有所不顾。”
  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对皇家的言论自由到了可驚的宽容程度,“华清恩幸古无伦,犹恐蛾眉不胜人。未免被他褒女笑,只教天子暂蒙尘。”(华清宫)褒姒“使”她的王死,杨贵妃没有“使”她的皇死,只是让皇帝蒙尘。由此可见言论自由的放任程度。李商隐最出色的一首咏杨贵妃的诗:“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这两句虽然沿袭《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的提示,但翻了新意,作为杨贵妃在海外得知玄宗皇帝被废被囚,这对杨贵妃逃亡到日本传说,有进一步的传播作用。诗的最后两句:“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芦家有莫愁”,再加“君王若道能倾国,王辇何由过马嵬”,直接批评皇帝无力护全一名女子以及“有情”的虚假,亦属于言论自由的顶端了!更有一首《骊山有感》: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唐玄宗与杨贵妃到郦山洗次澡这样的个人隐私,李商隐也敢拿来在诗文里抖一抖、批一批,还涉及到“乱伦”这么敏感的话题。还赤裸裸地写出了玄宗皇帝夺取儿媳为妻的事实,再道出寿王以后处境的尴尬。唐朝人完全不避讳的,杨贵妃先为李隆基的儿子、封寿王的李瑁之妻,后来父皇取儿媳为妻。
  然而后世有许多“卫道”之士,拼命要否定这一故事,有的人以事实俱在,无可否定,求告和恫吓兼施,命人们不可提及此事,甚至搬出孔夫子,“春秋为尊者讳”,唐玄宗是尊者,千万不可说他这一宗乱伦的丑事啊!到了清朝朱彝尊其人,想尽办法来遮掩杨贵妃先事子再事父的故事,他“考证”杨贵妃虽曾为寿王妃,但却是处女入宫,所以,唐玄宗虽有丑闻,并不太严重。这是可怜亦复无知的新道德保卫者的自我欺骗。
  言论环境自由的程度,深远地影响着文明的活力和创造力,文字狱,毁灭和摧残的不仅仅是作者的生命,更是对人类精神活力和创造力的毁灭性打击。在清朝,清廷虽有组织修编《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辞书之举,但当时就有人看出来了,一个叫王播的书生说,清廷“名为修书,而古书亡矣!”根据近人的考证,在修编《四库全书》的过程中,被焚毁的古籍总共不下十万种!对清朝统治者有所不满、或对明朝有所怀念的书籍统统禁毁,而且连与程朱理学相抵触的书籍也都不得超生。如李挚的书籍就因为“排击孔子,别立褒贬……尤为罪不容诛。”到了康雍乾三朝,祖孙三个一条路子——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文字狱造下来,一个比一个凶悍。不能在文字中出现“胡、虏”等字眼,必须要避皇帝的名讳,否则都是“大逆之罪”。最后,连“清风明月”四字用了,都会叫你人头如蒜头一样落地。凡涉及“悖逆”文字,不但作者惨遭杀戮,还要连累刻、印、售、购者连坐,“失察”官员降职甚至处斩。康熙年间发生的庄廷栊案,700多人被杀,18人被凌迟处死,庄廷栊等两人虽然在案发时已死,仍被开棺戮尸。雍正年间的吕留良文字狱,处斩128人,吕留良虽死去多时,仍被“挫骨扬灰”。乾隆在位六十年,制造了一百二十起文字狱,几乎一年两起,残杀数千人……由于极其严酷的言论环境,除了极少数隐居遁世的明朝遗老,如黄宗曦、顾炎武、吕留良等,一百多年的康乾盛世竟然找不出一个有个性尊严和独立思想的知识分子,有的是一片片出自于文化太监笔下的阿谀之作,多的是一堆堆出自于精神侏儒书斋的无风险也无实际价值的考据钩沉。鲁迅说清统治者“杀尽了汉人的骨气和自尊”,先生还称清朝是“一个无声的中国”。这就是钳制言论大造文字狱的所谓康乾盛世!
  然而整个唐朝,有记载的只有一起文字狱。那是在唐高宗发动对高丽的一次战争前,有个叫元万倾的诗人,写了一首诗给高丽人打招呼:唐军将要来犯,赶快备守鸭绿江天险。结果唐军江边而退。元万顷此举,实为叛国叛军,罪不容恕。唐高宗却没有要他的脑袋来平息众怒,只是把他充军到岭南了事。不久,居然又把他招回来,封给他一个著作郎的官职。武则天在唐代君主中大概是口碑最差的一位,但对文人同样十分地洒脱大度。公元684年,徐敬业打出反武的旗号,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写了声讨武则天的檄文,锋芒直刺武则天:“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这话也真说难听了点,这不就是说武则天“作风不正”,是个狐狸精吗?武则天读后却只是“嘻笑”,不仅没有加害骆宾王,乃至清剿“骆宾王反革命集团”,反而埋怨大臣,为什么早没能将骆宾王此等优秀的人才罗织到朝廷中来?!
  与清朝皇帝比起来,唐代君主们有着何等雍容雅致的气度!不但容得下骆宾王,也容得下具有鲜明的“独立之意志,自由之精神”的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还容得下为民请命、报忧不报喜的杜甫,“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唐朝是真正的泱泱大国,故唐人更自信,因这自信而更气度恢宏,胸怀宽广。说话较可随便些,纵说话不当,得罪了皇帝,像孟浩然因“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而触怒了唐玄宗,终无大灾祸,不做官罢了,乐得个“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悠哉悠哉!李白的诗里,可指陈开元、天宝时事;杜甫更不消说,号称“诗史”。中唐时,元稹敢写《连昌宫词》,白居易敢写《长恨歌》,他们或直诋当朝,或喻讽先帝,直书胸臆,居然敢如此大胆批评统治者,真是难以想象。而且更让人吃惊的是,皇帝并没有制造文字狱,把他们捉进大牢,文人们相安无事,高枕无忧,该写诗的继续写诗,该喝酒的仍然喝酒。什么叫盛世?看看唐朝吧!
其他文献
在隋末乱世,李密无可争议算个“人物”,作为瓦岗寨二世“带头大哥”,他把一个小小山头,愣是发展成为威震中原的一个“大魏国”。然而,他是一个品性怎样的人物,他败亡的死结在哪里,他的结局是否就是他应得的宿命,颇具深究意义。  唐书《李密传》细述了李密的家世,李密出身豪门,曾在隋朝东宫中当差,却因为喜欢探头探脑乱看而被隋炀帝赶跑。炀帝对李密的评价是:“此儿顾盼不常,无入卫”。意思是:这个人总是左顾右盼,不
期刊
中国最古老的家具是屏风,周朝就有了。  屏风的一个主要作用,是象征权力。过去每逢重大场合,主人身后一定要搁一座屏风,它意味着气势。《礼记》有载:“天子当依而立。”这个“依”,就是屏风。  第二个功能是分割空间。今天大致使用的还是屏风这个功能。比如在一些重大场合,或非常大的餐厅,可以用屏风挡一挡,使很多人有自己相对的一个封闭空间。  第三个功能是非常科学,就是可以挡风。古代的屋子不像今天这么密封,常
期刊
“坛城”,梵文为Mandala,又译为“曼陀罗”、“曼荼罗”或“曼达拉”。在古代印度,坛城指奉神的祭坛。坛城在藏传佛教中非常重要,用于自受灌顶,予他灌顶,修行供养,接受悉地和承办事业等方面,坛城不可或缺。佛教认为坛城蕴涵世界万物的原理。在更深的理解中,坛城涵盖人体、宇宙、内心世界、社会结构等各个形象。坛城也作为秩序,对应着混沌与混乱。  坛城的制作方式分手绘、铜铸、沙绘、木雕等,可以是平面的和立体
期刊
华佗(约公元2世纪~3世纪初),字元化,沛国谯(即今安徽省毫县)人。他在年轻时,曾到徐州一带访师求学,“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沛相陈珪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请他去做官,都被他一一谢绝,遂专志于医药学和养生保健术。他行医四方,足迹与声誉遍及安徽、江苏、山东、河南等省。  曹操闻听华佗医术精湛,征召他到许昌为自己看病。曹操常犯头风眩晕病,经华佗针刺治疗有所好转。后来,随着政务和军务的日益繁忙,曹操的
期刊
说起体育运动,中国人自古就喜好,虽然古代没有这个名词,但却很早就举行过诸如足球、马球、击剑、舞蹈、游泳、摔跤、围棋、武术、拔河、跳绳、踢毽子等比赛项目,其中不少已成为大众化运动项目,至今不见衰退,像拔河、跳绳、踢毽子大概人人都玩过。有的项目中国还是“原产地”,如足球便起源于中国古老的蹴鞠游戏。民间一般认为,其发明者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黄帝是公元前26世纪存在的人物,这么说来,足球在中国的诞生距今
期刊
北洋水师,用100多年时间才能读懂    在甲午战争的悲怆史中,历来有一句声讨“直把昆明换渤海”,就是针对慈禧太后动用海军经费修颐和园而言的——北洋水师1887年在昆明湖练兵的说法,流传了100多年。今天所有到过颐和园的人都会觉得,用这么小的水域练海军,不打败仗才怪呢。  事实上,中国海军从1866年由沈葆祯在福州创立“马尾船政学堂”开始,到1890年创办最后一所海军学院“江南水师学堂”,总共创办
期刊
最近从《曾国潘家书》中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他不惑之年官居二品时,还是罗锅上树——钱紧,家庭开支捉襟见肘,手头拮据,还欠了一屁股的外债,这在“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清代倒是有点另类。这里不妨分析一下欠债背后的真相。  从曾国藩家书中看,他不惑之年时,可以称得上一个名副其实的债奴,就是想回老家看看老母亲,也是因为手头较紧而未成行。道光30年时他38岁,在写给家人的信中称:余自去岁以来,日日想归省亲
期刊
苏东坡曾自嘲“一肚子不合时宜”,意即自己的书生气太重。所谓书生气,就是指一个人过于认真,再带一点点天真。由于儒家的入世思想在我国根深蒂固,讲究经世致用八面玲珑,书生气不合时宜似乎是几千年来的定论。其实,书生气表现的是真性情。  1923年,年仅20岁的吴国桢转往普林斯顿大学攻读政治学博士学位。面试时,教务长看到面孔孩子气的吴国桢说:“年轻人,你还没有成熟。” 才气横溢的吴国桢回答说:“先生,依照年
期刊
作者小传:   张殿才(1966- ),笔名冰人,长春人。曾在政府机关任职,后下海经商。自幼酷爱文学创作,在繁忙的工作中仍不减对创作的热情,孜孜以求,希望在创作中体验更加丰富的人生。    一剪梅  一夜乡愁把酒端。灯下诗篇,梦中人见。巴吉垒与伏龙泉,雨滴点点,雪花片片。何时回乡寻童年?抓鱼水田,溜冰夜间。转眼四十白发添,干了泪眼,潮了心弦。    思乡  南国五月里,  花满山上红。  坐看窗外
期刊
2008年11月6日,圆明园鼠首和兔首铜像现身纽约佳士得,成为“伊夫·圣罗兰与皮埃尔·贝杰珍藏”拍卖预展上的两件拍卖品。  2009年1月16日,由67名律師组成的律师团向圆明园管理方及文物专家、法律专家发出了传唤状的征求意见稿,准备打跨国官司,要求拍卖公司停止拍卖,并要求收藏者返还被盗走的圆明园“兽首”。此后又有数十名律师加入此项行动,事件进入法律程序。  2月17日,圆明园管理处首次正式回应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