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好句子 好文章 方法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A).2010.11.030
遣词造句是习作的基本功,好文章离不开好句子。如果说布局谋篇是文章的骨架,那么句子就是文章的血肉。文章有血有肉才算一篇好文章。一篇文章除了布局谋篇之外,还得看它的句子是否生动具体。我们常常会被好文章中的好句子吸引,为它叫好。
可是,我们在学生习作中却往往看不到这些丰腴的“血肉”,其文章往往是由一些“皮包骨”的“火柴杆”搭建的,平淡无奇;其句子不生动、不具体,缺乏吸引力。这个问题不仅让学生头疼,也同样困扰着教师。习作难是师生共同面对的问题。叶圣陶说过:“作文要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的话。”然而,很多学生却不能把斑斓的生活描写生动,其原因是不会把句子写生动具体。教师指导学生写不同的文章,让学生注意遣词造句各有特色。
写景的句子
一处迷人的风景,让人流连忘返: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会让人赏心悦目。写景,注意观察的顺序,如从远到近、从左到右,或者以自己的脚步移动为序进行观察,还要注意抓景物与众不同的特点来描写。要把句子写生动具体,应当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可以使句子鲜活、形象。如,有一位学生描写家中鱼缸里的小鱼就描写得很优美:“一群红色的小金鱼一会儿躲在荷叶下乘凉,一会儿快活地追逐嬉戏,一会儿沉到水底窃窃私语。”小作者既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这个句子十分生动,又充满童趣。
又如:“树枝上挂着一团团白雪,如同一朵朵白花绽放;远处的房子上也积了厚厚的一层雪,好像戴着一顶漂亮的白绒帽……啊,是雪把冬天装饰得如此美丽!”在这段话里,雪本是无生命无意识的,小作者运用“装饰”一词,使雪的动作有了意识,使句子生动;句中比喻修辞手法使用得当,具体形象,增添了句子的美感。
写人的句子
写人物少不了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语言等。把这些方面都原原本本写出来也未尝不可,但是对读者就缺乏吸引力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句子中突出重点进行加工。“我从电视上看到,一个从废墟下被救出来的小朋友,脸上仍挂着灿烂的笑容,不禁被她的坚强感动了。”句子中用了“灿烂”一词来修饰笑容,体现出被救的小朋友乐观、坚强的精神面貌,使句子生动。
还可以运用一些写作技巧,如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一篇《捣蛋大王》的习作,有这样的一段话:“一听到表妹要来家里做客,我急忙把摊在书桌上的课本整理好;把玩具藏到床底下……妈妈让我帮忙时,我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满脑子都在想:这个‘捣蛋大王’又会来干什么坏事……”这段话中没有一句对“捣蛋大王”的直接描写,通过“我”的表现突显了捣蛋妹妹的“可怕”,让人对她的“捣蛋”能力充满好奇,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在不同的写景、写人文章中,不管运用修辞方法还是运用写作技巧,都是为了把句子写生动、具体、形象。怎样才能做到这点?主要有这么几个方法:
一、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这是前面提到过的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它可以使文章大放光彩。描写春天、河畔的柳枝、河面上的涟漪时,就可以这么写:晨风轻轻吹来,河畔的柳枝翩翩起舞,河面上荡起了圈圈涟漪,整个河面就像一匹抖动的大绸缎。这个句子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逼真地描绘出柳枝与河面的动态美。
二、添加修饰成分
原句是:小草钻出来了。
改为:小草拼命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从泥土里争先恐后地钻出来,在微风中晃动着小脑袋,好像在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这么一改就把人物的动作、语言赋予小草,生动地描述小草怎样钻出来,让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这样句子就生动、具体了,使文章充满了生机。
三、把笼统的动作分解开
比如说,一只大公鸭在水里捉到一条小鱼吃掉了。其中“捉”和“吃”的动作就可以分解开写成系列动作:大公鸭似乎发现水下有美味,就猛地扎进水里,双脚蹬水,屁股朝天;钻出水面时,扁阔的嘴里叼着一条小鱼,脖子一扬,吞到肚子里去了。这一连串的动作,生动且形象地再现了大公鸭捕鱼时的情景。
四、放大细节
举个例子:“我尝了一口酸菜鱼,哎呀!辣的要死。”可以放大“辣”的细节描写:“我尝了一口酸菜鱼,哎呀!辣得我眼泪直流,咽不下去又吐不出来,鼻尖直冒汗,眼泪鼻涕一起淌……”读了原句辣得要死,我们会想到底“辣”到什么程度呢?读了放大细节的句子,我们的脑海里就像放电影似的,似乎感觉“辣”在自己的嘴里。
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还有很多。现实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素材,教师应引导学生灵活使用多种方法,使所写的句子灵动起来,形象、具体、生动,富有感染力、吸引人,从而使自己的习作上升到好文章的层次和水平。
(责编 李景和)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A).2010.11.030
遣词造句是习作的基本功,好文章离不开好句子。如果说布局谋篇是文章的骨架,那么句子就是文章的血肉。文章有血有肉才算一篇好文章。一篇文章除了布局谋篇之外,还得看它的句子是否生动具体。我们常常会被好文章中的好句子吸引,为它叫好。
可是,我们在学生习作中却往往看不到这些丰腴的“血肉”,其文章往往是由一些“皮包骨”的“火柴杆”搭建的,平淡无奇;其句子不生动、不具体,缺乏吸引力。这个问题不仅让学生头疼,也同样困扰着教师。习作难是师生共同面对的问题。叶圣陶说过:“作文要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的话。”然而,很多学生却不能把斑斓的生活描写生动,其原因是不会把句子写生动具体。教师指导学生写不同的文章,让学生注意遣词造句各有特色。
写景的句子
一处迷人的风景,让人流连忘返: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会让人赏心悦目。写景,注意观察的顺序,如从远到近、从左到右,或者以自己的脚步移动为序进行观察,还要注意抓景物与众不同的特点来描写。要把句子写生动具体,应当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可以使句子鲜活、形象。如,有一位学生描写家中鱼缸里的小鱼就描写得很优美:“一群红色的小金鱼一会儿躲在荷叶下乘凉,一会儿快活地追逐嬉戏,一会儿沉到水底窃窃私语。”小作者既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这个句子十分生动,又充满童趣。
又如:“树枝上挂着一团团白雪,如同一朵朵白花绽放;远处的房子上也积了厚厚的一层雪,好像戴着一顶漂亮的白绒帽……啊,是雪把冬天装饰得如此美丽!”在这段话里,雪本是无生命无意识的,小作者运用“装饰”一词,使雪的动作有了意识,使句子生动;句中比喻修辞手法使用得当,具体形象,增添了句子的美感。
写人的句子
写人物少不了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语言等。把这些方面都原原本本写出来也未尝不可,但是对读者就缺乏吸引力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句子中突出重点进行加工。“我从电视上看到,一个从废墟下被救出来的小朋友,脸上仍挂着灿烂的笑容,不禁被她的坚强感动了。”句子中用了“灿烂”一词来修饰笑容,体现出被救的小朋友乐观、坚强的精神面貌,使句子生动。
还可以运用一些写作技巧,如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一篇《捣蛋大王》的习作,有这样的一段话:“一听到表妹要来家里做客,我急忙把摊在书桌上的课本整理好;把玩具藏到床底下……妈妈让我帮忙时,我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满脑子都在想:这个‘捣蛋大王’又会来干什么坏事……”这段话中没有一句对“捣蛋大王”的直接描写,通过“我”的表现突显了捣蛋妹妹的“可怕”,让人对她的“捣蛋”能力充满好奇,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在不同的写景、写人文章中,不管运用修辞方法还是运用写作技巧,都是为了把句子写生动、具体、形象。怎样才能做到这点?主要有这么几个方法:
一、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这是前面提到过的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它可以使文章大放光彩。描写春天、河畔的柳枝、河面上的涟漪时,就可以这么写:晨风轻轻吹来,河畔的柳枝翩翩起舞,河面上荡起了圈圈涟漪,整个河面就像一匹抖动的大绸缎。这个句子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逼真地描绘出柳枝与河面的动态美。
二、添加修饰成分
原句是:小草钻出来了。
改为:小草拼命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从泥土里争先恐后地钻出来,在微风中晃动着小脑袋,好像在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这么一改就把人物的动作、语言赋予小草,生动地描述小草怎样钻出来,让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这样句子就生动、具体了,使文章充满了生机。
三、把笼统的动作分解开
比如说,一只大公鸭在水里捉到一条小鱼吃掉了。其中“捉”和“吃”的动作就可以分解开写成系列动作:大公鸭似乎发现水下有美味,就猛地扎进水里,双脚蹬水,屁股朝天;钻出水面时,扁阔的嘴里叼着一条小鱼,脖子一扬,吞到肚子里去了。这一连串的动作,生动且形象地再现了大公鸭捕鱼时的情景。
四、放大细节
举个例子:“我尝了一口酸菜鱼,哎呀!辣的要死。”可以放大“辣”的细节描写:“我尝了一口酸菜鱼,哎呀!辣得我眼泪直流,咽不下去又吐不出来,鼻尖直冒汗,眼泪鼻涕一起淌……”读了原句辣得要死,我们会想到底“辣”到什么程度呢?读了放大细节的句子,我们的脑海里就像放电影似的,似乎感觉“辣”在自己的嘴里。
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还有很多。现实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素材,教师应引导学生灵活使用多种方法,使所写的句子灵动起来,形象、具体、生动,富有感染力、吸引人,从而使自己的习作上升到好文章的层次和水平。
(责编 李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