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一国首先胜利”思想与和平共处思想间的逻辑构境解读

来源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ke_jl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列宁是在1915年至1916年间提出"一国首先胜利"思想的,当时还没有提出和平共处思想。1919年底至1920年底期间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才逐步形成。两种思想间的逻辑理路是:"一国首先胜利"思想是和平共处思想提出的理论前提,和平共处思想是"一国首先胜利"思想的实践结果和必然理论延展。而苏俄政权存在下来,与资本主义世界形成"均势",既是"一国首先胜利"思想的胜利,又是和平共处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其他文献
以正硅酸乙酯(TEOS)和双[3-(三乙氧基硅烷)丙基]胺(BTA)为水解前驱体,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表面活性剂,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氨基纳米硅溶胶(TB),将其与环氧基氟代丙烯
针对西安原状黄土进行了湿陷性试验,并对湿陷前后的试样进行电镜扫描( SEM),获取湿陷前、后黄土试样的微结构照片,进而抽取相应条件下的SEM照片的简单微结构参数。利用统计学原理
安全、宜居和高效是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三大突出问题,也是对设计师的严峻挑战。针对这些问题,该文提出以修建天空城镇为解决方案,即高层建筑多层化、纵向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化
通过对一个240 m高的烟囱美化工程的三个结构设计方案的计算分析比较,阐述各个方案的受力特性以及优缺点。三个美化结构方案均超出了结构工程师所通常考虑的思路和范围,是一
<正>站在《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何镜堂:为激变的中国而设计》的门厅,我们听到的是中国时代之声的世界回音。何镜堂院士,我们敬仰的建筑前辈,他的威尼斯建筑作品展《镜
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建设的经验和问题,就上海地区建筑结构特别是高层建筑的设计和建造,从政策制定,房屋体型,结构体系,材料使用等方面,提出一些想法,以供从事本专业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