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生物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阵地。在生物实验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欲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技巧是实现新课程目标教学理念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加强生物实验教学的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关键词】 生物实验课 学习兴趣 创新思维 实践能力
【中国分类法】:G633.91
要创新,就要有创新的意识,要有创造性的思维,要有勇于探索的精神,还要努力大胆的付诸行动。中学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学实验不但是生物科学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中学生物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初中生物学摒弃了以往知识的灌输形式,增加了很多探究性实验,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重视实验过程胜于重视实验结果,重视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是否具有创新意识,是否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否能与他人交流并合作,是否能完整、准确的进行表达。因此,生物课,尤其是生物实验课应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阵地。如何在生物实验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在教学中注重基本实验技能训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初中学生首先接触的实验就是生物实验,他们对此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材料、实验操作过程以及实验的现象都感到新奇。因此,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夯实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训练:(1)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2)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的方法,規范操作;(3)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4)对教材要求掌握、难度大的实验进行考查;(5)指导学生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6)发现共性问题,应及时向全体学生作补充指导,发现学生的操作技能有错误或观察判断不正确,要及时启发学生纠正。同时要指导学生认真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二、加强生物实验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传统生物实验课中,教师是课堂之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学生自觉主动求知的精神、技能和品质得不到培养,导致学生缺乏热情,产生依赖心理。很难培养出有朝气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的人才。因此,需要加快改革,促进学生操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巧妙设计活动,激发学生实验的积极性
良好的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促进学生智力活动的进行和个性的发展。在日常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新颖独特的活动,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调动学生思维,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生物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抽象的知识,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学生提不起兴趣,巧妙地设计一些活动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设计问题环节,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实验研究的程序和方法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绝大多数的中学生物实验都体现了这个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教师应结合每个具体实验,帮助学生由了解到理解,最后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把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程序内化为学生的思维习惯。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是枯燥的,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巧妙设计实验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深厚兴趣中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有些实验问题本身就体现了一个非常好的实验设计构思。一个完整的生物学实验问题,就是一个实验设计的雏形。
3、运用简易的实验材料,巧妙设计实验方案
中学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实验设计能力的训练可以围绕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手段的改进等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有些实验难以完成。但是,运用简单易得的实验材料,巧妙设计实验方案,同样能够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
4、巧妙创设探究情境,充分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能力
实验探究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个个独立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作为学生实验探究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思维能力,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生物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才能充分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呢?结合几年的新课标教学实践,我认为:要让学生的探究活动既有趣又真正有所收获,教师必须认真思索如何创设探究情境。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巧妙创设课堂探究情境,激活学生的兴奋细胞,使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处于积极状态,从而达到愉快学习的效果。
三、加强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生物新课程提倡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为那些特别喜爱生物,不满足于课上做实验的学生们开展课外活动,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个性,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第二课堂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自主组织和参与的一种教育和学习活动,因 而是一种充满乐趣和激情的学习,能最大限度的激活脑细胞,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开展学生生物知识竞赛,野生动植物邮票集邮,农业林业经济植物调 查,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等一系列活动。 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创新,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作 为中学教师,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手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为教 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杨顺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12月.
[2] 王鸿.生物实验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精神,宁夏教育,2000年第7-8期.
[3] 刘燕茄.课程改革形势下开展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几点探索,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4] 时宵,温玉卓. 改革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品质,教育探索,2001年第8期.
[5] 王志鹏.加强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中学生物教学,1997年6月.
[6] 孙永莲.浅谈生物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2期.
[7] 程远.生物实验教学改革初探,教学仪器与实验,2001年1月.
【关键词】 生物实验课 学习兴趣 创新思维 实践能力
【中国分类法】:G633.91
要创新,就要有创新的意识,要有创造性的思维,要有勇于探索的精神,还要努力大胆的付诸行动。中学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学实验不但是生物科学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中学生物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初中生物学摒弃了以往知识的灌输形式,增加了很多探究性实验,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重视实验过程胜于重视实验结果,重视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是否具有创新意识,是否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否能与他人交流并合作,是否能完整、准确的进行表达。因此,生物课,尤其是生物实验课应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阵地。如何在生物实验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在教学中注重基本实验技能训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初中学生首先接触的实验就是生物实验,他们对此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材料、实验操作过程以及实验的现象都感到新奇。因此,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夯实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训练:(1)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2)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的方法,規范操作;(3)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4)对教材要求掌握、难度大的实验进行考查;(5)指导学生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6)发现共性问题,应及时向全体学生作补充指导,发现学生的操作技能有错误或观察判断不正确,要及时启发学生纠正。同时要指导学生认真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二、加强生物实验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传统生物实验课中,教师是课堂之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学生自觉主动求知的精神、技能和品质得不到培养,导致学生缺乏热情,产生依赖心理。很难培养出有朝气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的人才。因此,需要加快改革,促进学生操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巧妙设计活动,激发学生实验的积极性
良好的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促进学生智力活动的进行和个性的发展。在日常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新颖独特的活动,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调动学生思维,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生物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抽象的知识,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学生提不起兴趣,巧妙地设计一些活动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设计问题环节,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实验研究的程序和方法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绝大多数的中学生物实验都体现了这个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教师应结合每个具体实验,帮助学生由了解到理解,最后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把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程序内化为学生的思维习惯。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是枯燥的,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巧妙设计实验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深厚兴趣中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有些实验问题本身就体现了一个非常好的实验设计构思。一个完整的生物学实验问题,就是一个实验设计的雏形。
3、运用简易的实验材料,巧妙设计实验方案
中学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实验设计能力的训练可以围绕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手段的改进等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有些实验难以完成。但是,运用简单易得的实验材料,巧妙设计实验方案,同样能够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
4、巧妙创设探究情境,充分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能力
实验探究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个个独立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作为学生实验探究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思维能力,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生物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才能充分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呢?结合几年的新课标教学实践,我认为:要让学生的探究活动既有趣又真正有所收获,教师必须认真思索如何创设探究情境。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巧妙创设课堂探究情境,激活学生的兴奋细胞,使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处于积极状态,从而达到愉快学习的效果。
三、加强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生物新课程提倡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为那些特别喜爱生物,不满足于课上做实验的学生们开展课外活动,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个性,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第二课堂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自主组织和参与的一种教育和学习活动,因 而是一种充满乐趣和激情的学习,能最大限度的激活脑细胞,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开展学生生物知识竞赛,野生动植物邮票集邮,农业林业经济植物调 查,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等一系列活动。 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创新,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作 为中学教师,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手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为教 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杨顺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12月.
[2] 王鸿.生物实验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精神,宁夏教育,2000年第7-8期.
[3] 刘燕茄.课程改革形势下开展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几点探索,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4] 时宵,温玉卓. 改革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品质,教育探索,2001年第8期.
[5] 王志鹏.加强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中学生物教学,1997年6月.
[6] 孙永莲.浅谈生物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2期.
[7] 程远.生物实验教学改革初探,教学仪器与实验,200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