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及指导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ijhvherjknv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让我感到,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往往最难的是阅读。在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过程中,出错率最高的也是阅读。有些学生碰到阅读题,不知如何下手,因此必须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3-0236-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写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该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使学生“学会多种阅读的方法”,“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不但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告诫我们:“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待教授之谓也”。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笔者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以飨读者。
  一、打好基础,培养兴趣
  对于中学生来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弄清楚什么是阅读,阅读包括哪些内容。一般来说,阅讀内容可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认读部分,包括字音、字形、字义、词组、标点、修辞和句式等,这是阅读的基本层次,只有打好扎实的基础,才能进一步理解文章,掌握文章的各个脉络;另一个是理解部分,包括句段、篇章、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阅读的目的是理解,而绝不是孤立地认识几个字、词。如果把阅读仅仅停留于认识的阶段,就不可能正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更不能领略文章的精彩之处。因此,阅读文章必须经过熟读深思,心领神会,把文章中可供利用的精华,很自然地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能指出文章的是非。只有这样,学生在阅读中领会到文章的精微奥妙之处,才能获得内心的喜悦,把阅读文章当成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享受。例如,阅读一篇记叙文。首先要掌握记叙文的有关知识,记叙的六要素,记叙的顺序,记叙的人称,记叙中的描写等,特别是记叙线索。线索是记叙文布局谋篇的重要因素,它把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贯穿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阅读时要设法找出文章的线索,并沿着它一步步弄清各个段落、层次,直到全篇的思想内容。这是阅读一篇记叙文的基本方法。当然阅读是个充满感情色彩的思维活动,每个人对文章的理解角度,侧重点不完全相同,感受也有差异,但是我们都应该遵循阅读理解的一般规律,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特点,由认读理解,到完全消化,这是阅读的必走之路。
  二、教材阅读,中间过渡
  阅读又可分为教材阅读和课外阅读,对于教材阅读,应首先抓好三读:即粗读、细读、精读。平时在安排学生预习课文时就按上述的“三读”进行。布置预习作业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有兴趣去读,就养成了一个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从而受到熏陶感染,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1.粗读。就是浏览整篇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借助字典、词典解决字、词的音义。边读边勾边画边圈,粗略懂得课文的内容重点、难点,对不理解的字词作上符号。如学习余秋雨的《三峡》一文时,首先让学生借助字词典,弄清字音、词义:虔诚、解缆问桨、矗立、朝觐。再用这些词语写成一段话,最后读课文,边读、边划,粗略了解文章内容。
  2.细读。根据课文前面的提示和课后问题,仔细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其重难点,弄清课文结构,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如学习《背影》一文时,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地阅读课文,完成下面思考题:(1)文中几次写到“背影”,这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2)文中几次写到“流泪”,各有什么作用?(3)理解下面语句的表达作用:我与父亲不相见已有二十余年了,……,那时真是太聪明了!(4)理解文章线索,列出写作提纲。
  3.精读。仔细阅读,抓住精彩的语句及段落、抓住关键词语,认真分析语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趣,把书读“薄”。形成知识网络,完善认知结构。
  其次要指导学生作笔记、写心得。重视阅读迁移,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1.做笔记。俗话说:“十个好记性,不如一个烂笔头”。可见写是读好书的先决条件,读的目的就是写。要能写,就必须多读书,读和写相互依存。如讲授《论孔孟论学习》时,孔子告诉我们学与思相结合的读书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其中“罔”“殆”的读音、含义及这句话作何理解,就必须要求学生作好笔记。学生写了一遍,读了多次,这句话给人的启迪也就领会了。可见作笔记也是阅读的一种好方法。
  2.写心得体会。就是把自己读文章之后的感想、启迪、看法等写出来。如教学《狼》一文,课后作业是:请将它改写成一篇白话故事。教学《孔孟论学习》后,练笔的作业是: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名言警句,谈谈你的体会。教学《为学》后,练笔的作业是:学了本文以后,你有什么收获?写一篇读后感。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又锻炼了语言组织运用能力,从而提高了阅读兴趣。
  3.拓宽知识面的迁移训练。使静止的知识点形成流动的知识线,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由课内转向课外,真正做到迁移提高,既开阔学生视野,又使他们在阅读中提高分析综合能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如教学《背影》一文时,我让学生进行了《父亲的驼背》的阅读迁移训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父爱子,子念父的主题。教学《为学》一文时,进行了《纪昌学射》的迁移训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精湛的技艺,不仅要靠名师指导,也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练好基要功的道理。
  三、课外阅读,能力提升
  对于课外书籍的阅读,教师要重视阅读书目的选择性推荐。目前,书店里书籍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由于价钱昂贵,初中学生不敢问津。于是转向书摊,收集了许多不健康的书,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就会腐蚀学生的心灵,对陶冶学生的情操产生消极作用。可见,向学生推荐选择书籍尤为重要。
  总之,只有学生做到持之以恒,不懈地把阅读当作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冯玉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性学习浅析[J].神州,2017.
  [2]祁秀英.浅析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J].中外交流,2016.
其他文献
宽容,是一种境界,一种美德,能解人之难,补人之过,扬人之长,谅人之短。我们为人宽容,就能赢得友谊获得更多的朋友。因此,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更需要宽容。 Tolerance is a kind
随着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投篮技术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概括为:投篮难度增加,投篮技术复杂多变,远距离投篮的准确性提高。三分球在比赛中扮演了远程大炮的重要角色,在关键时刻
期刊
摘 要 本文结合具体案例介绍了在数学教学中五种探究情境的创设,它们分别需要联系生活,结合实践体验,铺设疑问,通过数学故事,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探究情境;情意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3-0235-01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探究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高效完成教学任务。下面本人就
由河北工业大学史耕山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定位与教师发展模式研究”(课题批准号:GPA115065),日前通过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
本文从证券行业自身特点、证券公司客户特点、解决产品同质化问题等方面论述证券公司实施GRM战略的必要性,并分析了实施这一战略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设计出证券公司GRM框架
还记得你去选样式,等着属于你的那件羊绒衫拿在手上的感觉吗?还记得你是如何炫耀它有多么合身的吗?那是一段属于老一辈北京人的记忆……  清河毛纺城从成立到今年恰好20年,历史也算不短,在老一辈北京人中几乎可以说是耳熟能详,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与年轻人比起来,好像知道、了解毛纺城的中老年人更多一些。这些中老年人知道毛纺城的东西价格实在,品质有保证,而且因为上了岁数身材发福走样等原因,也只有在毛纺城里才能买
体育教学是以身体活动为主的学习过程,教学中如稍有不慎,就易发生损伤类的事故,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目前有的学校和教师为了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在体育课中采
期刊
亲爱的爸爸:您好!好久没有看到您了,我有好多话想对您说。我们又重新分班了,我被分到了二(5)班。刚开始来到这个新集体时,我感到很陌 Dear Daddy: Hello! I haven’t seen y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