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神经母细胞瘤早期死亡病例的原因分析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jiaoec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B)诊断初期严重的急危重症及早期死亡原因。分析可能引起NB患儿早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期提高认识,尽早识别和干预,减少早期死亡率。

方法

连续纳入2007年4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初治的NB患儿,并对其中于诊断1个月内死亡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儿的一般资料、直接死亡原因、并发症、死亡发生距诊断相隔时间及是否接受化疗。

结果

共纳入系统诊治并随访的NB患儿654例,其中31例早期死亡,占同期收治总人数的4.7%。早期死亡患儿主要并发症为肺部感染(18例,58.1%),化疗后骨髓抑制(17例,54.8%),肿瘤破裂出血(16例,51.6%),多脏器功能衰竭(8例,25.8%)。单因素分析:危险度分组(P=0.006 6)、骨髓是否侵犯(P=0.020 7)、原发肿瘤部位(P=0.016 7)、年龄(P=0.003 3)、乳酸脱氢酶(LDH)(P<0.000 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P<0.000 1)、血清铁蛋白(P=0.016 0)、D-二聚体(P<0.000 1)、纤维蛋白原(P=0.002 7)、肿瘤直径(P<0.000 1)、血红蛋白(P<0.000 1)、血小板(P<0.000 1)、血清白蛋白(P<0.000 1)在早期死亡患儿与非早期死亡患儿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年龄<30个月,OR=2.824 (95%CI:1.084~7.359),LDH>1 004 IU/L,OR=6.991 (95%CI:2.135~22.887),白蛋白<36 g/L,OR=65.237 (95%CI:2.024~13.545),血红蛋白<92 g/L,OR=5.358 (95%CI:2.024~13.545),血小板低于192×109/L,OR=3.554 (95%CI:1.267~9.965)。

结论

患儿入院后加强生命体征检测,尽早识别肿瘤破裂等危及生命的急重症,并于有创操作后尽早适当镇静、积极输注血制品等对症干预治疗措施,必要时转重症监护室予呼吸支持等是避免早期死亡的重要手段。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延续性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延续抗凝指导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电话随访,观察组给予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自我护理能力、抗凝依从性、抗凝知识掌握程度及国际标准化值达标率。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自护能力、自我概念与自我责任评分均较对照组高,观察组抗凝依从率为98.11%、国际标准化值达标率为96.23%,高于对照组的86.79%、84.91%;观察组抗凝知识掌握率为96.23
目的:探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9月收治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便利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前Herth希望量表评分、国内版自我感受负担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Herth希望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国内版自我感受负担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生活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防治2型糖尿病用二甲双胍致胃肠道反应的效果。方法: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用参苓白术散加二甲双胍片,对照组用二甲双胍片。结果:治疗组大便次数、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患者服用二甲双胍后所致的腹泻等胃肠道不良反应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