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所强调的是主动探究式的学习。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一种尝试。本文以《食品安全与营养》教学为例,对研究性学习在中职学校教学中开展的可行性进行了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食品安全与营养》是中等职业学校食品生物工藝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涉及食品安全与营养两方面的知识,学生往往觉得学习内容多而琐碎、学习与应用的难度都较大。另外,当前中职学校的学生整体素质下降,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兴趣不浓,这使《食品安全与营养》的教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针对现状,笔者在《食品安全与营养》的教学实践中,尝试应用研究性学习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学习、社会生活中选定研究课题,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开放性。有别于传统教学的封闭状态,研究性学习注重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有利于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并开展研究活动。教师须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对同一个课题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2)过程性。研究性学习注重的是研究的过程。学生的研究过程比最后获取的成果更重要,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会主动的学习,在研究中获得能力的发展,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重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性,在评价体系上也须加强对过程性的评价,改变原来教师一人以分数的形式进行的评价,可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小组间互评及教师点评等多种方式。
(3)实践性。所谓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性就是强调研究性学习应以实践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身经历研究的过程,体验感受研究的过程,在实践中创新。
1 研究性学习在《食品安全与营养》教学中的应用
1.1 选题
研究从何开始?有人认为从观察开始。也就是说,先观察到若干个别的事实,然后归纳出一般的原理。然而这只是科学发现过程中的现象,而没有掌握它的本质。从根本上说,科学发现往往是从问题或矛盾开始的。发现矛盾、捕捉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首先要组织学生选定感兴趣的研究课题,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例如,笔者在“合理的膳食结构”的教学中,从设疑开始:一个人每天需要吃多少种食物?这些食物能提供足够的营养吗?诱导学生主动去探究人体的营养需要,让学生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研究性活动,设计出一个适合个体需要的膳食结构。
1.2 背景及任务创建
通过网络、报刊、书籍、杂志等收集到相关的资料,认真分析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制定出合理的膳食结构。
全班可分成8个小组,每组的人数为5人左右,学生之间可以自由组合,也可由教师指定。每个小组中选出一名责任感强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课题的组织工作,辅导老师则由笔者承担。各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如有的同学负责上网搜集资料,有的同学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有的同学负责把调查来的资料进行整理、汇总,有的同学则负责写总结报告。
1.3 课题要求
(1)搜集到不同人群所需的营养素种类及数量,搜集到各种常见食物所含有的营养成分。(2)针对普通人群,制定出合理的膳食结构。(3)创建生动有趣,包含各种效果的幻灯片文件。
各小组需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计划应包括课题的名称、小组成员及具体分工、研究的方法与途径、研究的进展、研究成果的形式等。然后写出开题报告,在课内向全班同学汇报,同时接受教师和其他小组同学的提问。需要注意的是,在研究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来的研究计划进行修改。
1.4 课题汇报及评定
各小组的课题研究完成以后,应当及时写出研究报告,并使用电脑制作出PPT文件。研究报告中应当包括:课题研究的目的、研究的方法、各种数据的来源,以及最终研究的成果。同时,需参加班级答辩会。答辩的内容应包括:学生陈述课题研究的过程、应答教师的提问、对本次课题研究的自我评价、教师点评等。在答辩会上,学生可畅所欲言,共同讨论本次课题研究成功的方面、尚需进一步完善的地方。(能力的培养及评定,见表1)
2 研究性学习在《食品安全与营养》教学中实施的体会
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尝试,发现学生在学习前和学习后有了很大变化,学习状态和学习习惯都有了很大改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有了很大提高。这说明研究性学习在中职教育教学中还是很有实际意义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有利于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中职学生大多不喜欢刻板的教学方式,且学习兴趣不浓。通过尝试研究性学习,则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他们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在成果交流的过程中,由于学生自己通过研究找到了结论,因而他们有了小小的成就感,从而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有些平时表现比较差的学生,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优点,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研究性学习之后,课堂气氛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学生课上课下提问的人数明显增多了。
2.2 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实践证明,从教与学的关系来讲,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学生不仅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因此学生方式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习自觉性也明显提高。“未来的文盲,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2.3 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有这样一句英语格言:“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要是演示给我,我就会记住;如果还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明白”(Tell me and I forget, show me and I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 understand)这句格言清楚地说明了学习过程中学习主体身心投入的重要意义。那么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既让他们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在中职课程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那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变老师讲,学生听为真正的学生自己学,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掌握、运用、分析信息材料的能力,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和思维能力,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从而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肇丰.试论研究性学习[J].课程.教材.教法,2000(6).
[2]周文胜.研究性课程探析[J].教育理论研究,2003(5).
[3]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路[J].职业技术教育,2005(31).
[4]陈陆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5]崔相录.研究中学习(上、下).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6]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7]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食品安全与营养》是中等职业学校食品生物工藝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涉及食品安全与营养两方面的知识,学生往往觉得学习内容多而琐碎、学习与应用的难度都较大。另外,当前中职学校的学生整体素质下降,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兴趣不浓,这使《食品安全与营养》的教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针对现状,笔者在《食品安全与营养》的教学实践中,尝试应用研究性学习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学习、社会生活中选定研究课题,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开放性。有别于传统教学的封闭状态,研究性学习注重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有利于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并开展研究活动。教师须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对同一个课题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2)过程性。研究性学习注重的是研究的过程。学生的研究过程比最后获取的成果更重要,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会主动的学习,在研究中获得能力的发展,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重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性,在评价体系上也须加强对过程性的评价,改变原来教师一人以分数的形式进行的评价,可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小组间互评及教师点评等多种方式。
(3)实践性。所谓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性就是强调研究性学习应以实践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身经历研究的过程,体验感受研究的过程,在实践中创新。
1 研究性学习在《食品安全与营养》教学中的应用
1.1 选题
研究从何开始?有人认为从观察开始。也就是说,先观察到若干个别的事实,然后归纳出一般的原理。然而这只是科学发现过程中的现象,而没有掌握它的本质。从根本上说,科学发现往往是从问题或矛盾开始的。发现矛盾、捕捉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首先要组织学生选定感兴趣的研究课题,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例如,笔者在“合理的膳食结构”的教学中,从设疑开始:一个人每天需要吃多少种食物?这些食物能提供足够的营养吗?诱导学生主动去探究人体的营养需要,让学生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研究性活动,设计出一个适合个体需要的膳食结构。
1.2 背景及任务创建
通过网络、报刊、书籍、杂志等收集到相关的资料,认真分析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制定出合理的膳食结构。
全班可分成8个小组,每组的人数为5人左右,学生之间可以自由组合,也可由教师指定。每个小组中选出一名责任感强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课题的组织工作,辅导老师则由笔者承担。各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如有的同学负责上网搜集资料,有的同学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有的同学负责把调查来的资料进行整理、汇总,有的同学则负责写总结报告。
1.3 课题要求
(1)搜集到不同人群所需的营养素种类及数量,搜集到各种常见食物所含有的营养成分。(2)针对普通人群,制定出合理的膳食结构。(3)创建生动有趣,包含各种效果的幻灯片文件。
各小组需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计划应包括课题的名称、小组成员及具体分工、研究的方法与途径、研究的进展、研究成果的形式等。然后写出开题报告,在课内向全班同学汇报,同时接受教师和其他小组同学的提问。需要注意的是,在研究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来的研究计划进行修改。
1.4 课题汇报及评定
各小组的课题研究完成以后,应当及时写出研究报告,并使用电脑制作出PPT文件。研究报告中应当包括:课题研究的目的、研究的方法、各种数据的来源,以及最终研究的成果。同时,需参加班级答辩会。答辩的内容应包括:学生陈述课题研究的过程、应答教师的提问、对本次课题研究的自我评价、教师点评等。在答辩会上,学生可畅所欲言,共同讨论本次课题研究成功的方面、尚需进一步完善的地方。(能力的培养及评定,见表1)
2 研究性学习在《食品安全与营养》教学中实施的体会
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尝试,发现学生在学习前和学习后有了很大变化,学习状态和学习习惯都有了很大改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有了很大提高。这说明研究性学习在中职教育教学中还是很有实际意义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有利于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中职学生大多不喜欢刻板的教学方式,且学习兴趣不浓。通过尝试研究性学习,则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他们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在成果交流的过程中,由于学生自己通过研究找到了结论,因而他们有了小小的成就感,从而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有些平时表现比较差的学生,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优点,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研究性学习之后,课堂气氛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学生课上课下提问的人数明显增多了。
2.2 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实践证明,从教与学的关系来讲,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学生不仅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因此学生方式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习自觉性也明显提高。“未来的文盲,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2.3 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有这样一句英语格言:“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要是演示给我,我就会记住;如果还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明白”(Tell me and I forget, show me and I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 understand)这句格言清楚地说明了学习过程中学习主体身心投入的重要意义。那么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既让他们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在中职课程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那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变老师讲,学生听为真正的学生自己学,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掌握、运用、分析信息材料的能力,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和思维能力,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从而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肇丰.试论研究性学习[J].课程.教材.教法,2000(6).
[2]周文胜.研究性课程探析[J].教育理论研究,2003(5).
[3]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路[J].职业技术教育,2005(31).
[4]陈陆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5]崔相录.研究中学习(上、下).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6]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7]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