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态课堂创设与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作为提升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点,以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以人教版数学教材为例,对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创设与数形结合思想渗透进行分析,以期起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数形结合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关注生态课堂的构建,在教育活动中巧妙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与综合能力的关键阶段,借助对生态课堂的构建,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当前如何在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已经成为教师群体广泛热议的话题。
1构建数学模型环节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建模作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关键构成要素,旨在借助数学知识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从而更好解决数学问题。在数学建模环节,最为关键的一步是将数学问题转变成具体的模型,这是令数学教师感到十分棘手的问题。数形结合主要是指利用数学知识隐含的数量关系,解析多项未知量的解题方法,比较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需求。生态课堂作为一个开放性的空间,主张学生自主解析数学问题。借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构建知识框架,促进有效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在构建数学模型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2解答问题环节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生态课题实质上是指发现问题、解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尤其关注问题多项要素的解析过程。这也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师生教学互动,引导学生自主发掘学习问题并寻求答案。在教学中,围绕教学问题设计教育指导活动,将原本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转变成图表形式的知识,在直观形象的图像资料帮助下,准确把握数量关系,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
如:甲、乙、丙三位同学合乘一辆出租车同往一个方向,事先约定三人分摊车资,甲在全程的[13]处下车,乙在全程[23]的处下车,丙坐完全程下车,车费共90元。问甲、乙、丙三位同学各付多少车费比较合理?请你设计一个方案。
解:
第一层次:90元÷3=30元。第二层次:[13∶23∶1=1∶2∶3]。
第三层次:甲:30÷3=10元;乙:30元÷3+30÷2=25元;丙:30元÷3+30÷2+30=55元。
再如:学校食堂买来一些大米,计划吃8天,实际每天比计划多吃5千克,结果提前两天吃完了,你能算出原计划每天吃多少千克吗?
总千克数=每天吃的千克数×天数。
借助线段图将较为复杂的数量关系梳理清晰,有助于学生构建数学模型。从关系角度把握数量关系,巧妙使用数形结合解题思想,从整体上提升了学生的解题效率与质量。
3知识探究环节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知识探究作为一种挖掘关系、扩展思维的动态过程,有助于扎实学生的学习基础,无形中展现出数学知识的逻辑性。为了充分发挥生态课堂教育作用,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总结数学知识规律,构建数学模型,从本质上把握数学知识。教师在创设生态课堂时,需要在学生原有生态因子的基础上,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质疑思维。
如:教师在讲解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赛场次》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生态课堂,激发学生求知欲。如“我们班有8名同学进行乒乓球比赛,如果每两名同学之间都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我们发现8名同学进行单循环比赛问题有些复雜,如果按照学过的列表法或画图法一一画出比赛场次比较繁琐,那该怎么解决呢?”在绘制图表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表,并努力从中解读出一些规律。如:每增加一名队员,该队员都要分别跟之前的队员进行一场比赛,所以增加的场数应该是(人数-1),还要说明-1是因为自己不和自己比。虽然绘图要比口算要耗费时间,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在学生绘制图表过程中,部分学生采取数数连线的方式统计场次,部分同学则采取列表法的形式解析数学问题,有效加深了学习印象。在汇报讨论结果时学生会发现,绘制图表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挖掘数学规律,理清思路,掌握公式的来源,还能够从中学习到许多新知识。借助数形结合的有效渗透,学生不仅能够体会到列表的价值,更体会到表、图与算式的对应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创设与数形结合思想渗透作为课改新主张,在教学实践中获取了显著成效。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提高自己对其的重视,创新教育形式与内容,从多个环节入手巧妙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朝华.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6,(23):227.
[2]茅隆森.“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7(05):67-68.
[3]李文玲.“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1):173.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数形结合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关注生态课堂的构建,在教育活动中巧妙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与综合能力的关键阶段,借助对生态课堂的构建,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当前如何在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已经成为教师群体广泛热议的话题。
1构建数学模型环节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建模作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关键构成要素,旨在借助数学知识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从而更好解决数学问题。在数学建模环节,最为关键的一步是将数学问题转变成具体的模型,这是令数学教师感到十分棘手的问题。数形结合主要是指利用数学知识隐含的数量关系,解析多项未知量的解题方法,比较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需求。生态课堂作为一个开放性的空间,主张学生自主解析数学问题。借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构建知识框架,促进有效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在构建数学模型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2解答问题环节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生态课题实质上是指发现问题、解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尤其关注问题多项要素的解析过程。这也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师生教学互动,引导学生自主发掘学习问题并寻求答案。在教学中,围绕教学问题设计教育指导活动,将原本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转变成图表形式的知识,在直观形象的图像资料帮助下,准确把握数量关系,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
如:甲、乙、丙三位同学合乘一辆出租车同往一个方向,事先约定三人分摊车资,甲在全程的[13]处下车,乙在全程[23]的处下车,丙坐完全程下车,车费共90元。问甲、乙、丙三位同学各付多少车费比较合理?请你设计一个方案。
解:
第一层次:90元÷3=30元。第二层次:[13∶23∶1=1∶2∶3]。
第三层次:甲:30÷3=10元;乙:30元÷3+30÷2=25元;丙:30元÷3+30÷2+30=55元。
再如:学校食堂买来一些大米,计划吃8天,实际每天比计划多吃5千克,结果提前两天吃完了,你能算出原计划每天吃多少千克吗?
总千克数=每天吃的千克数×天数。
借助线段图将较为复杂的数量关系梳理清晰,有助于学生构建数学模型。从关系角度把握数量关系,巧妙使用数形结合解题思想,从整体上提升了学生的解题效率与质量。
3知识探究环节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知识探究作为一种挖掘关系、扩展思维的动态过程,有助于扎实学生的学习基础,无形中展现出数学知识的逻辑性。为了充分发挥生态课堂教育作用,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总结数学知识规律,构建数学模型,从本质上把握数学知识。教师在创设生态课堂时,需要在学生原有生态因子的基础上,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质疑思维。
如:教师在讲解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赛场次》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生态课堂,激发学生求知欲。如“我们班有8名同学进行乒乓球比赛,如果每两名同学之间都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我们发现8名同学进行单循环比赛问题有些复雜,如果按照学过的列表法或画图法一一画出比赛场次比较繁琐,那该怎么解决呢?”在绘制图表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表,并努力从中解读出一些规律。如:每增加一名队员,该队员都要分别跟之前的队员进行一场比赛,所以增加的场数应该是(人数-1),还要说明-1是因为自己不和自己比。虽然绘图要比口算要耗费时间,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在学生绘制图表过程中,部分学生采取数数连线的方式统计场次,部分同学则采取列表法的形式解析数学问题,有效加深了学习印象。在汇报讨论结果时学生会发现,绘制图表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挖掘数学规律,理清思路,掌握公式的来源,还能够从中学习到许多新知识。借助数形结合的有效渗透,学生不仅能够体会到列表的价值,更体会到表、图与算式的对应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创设与数形结合思想渗透作为课改新主张,在教学实践中获取了显著成效。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提高自己对其的重视,创新教育形式与内容,从多个环节入手巧妙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朝华.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6,(23):227.
[2]茅隆森.“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7(05):67-68.
[3]李文玲.“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