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学习 会学习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h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室内体育运动是儿童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儿童室内体育运动指导设计的必要性,其次从纸箱区、球类区、钻爬区以及平衡区等方面对儿童室内体育运动的指导设计进行了探讨,最后从安全性、规则性、激励性以及技巧性等方面对儿童室内体育运动的指导进行了一些创新性思考。
  关键词:儿童;室内体育运动;教师指导
  一、 引言
  从目前儿童室内体育运动开展情况来看,还存在儿童参与性不高、运动资源利用不充分、教师指导不到位等问题,降低了室内体育运动应有的效果。因此对于儿童教师来说,应该增强对这些问题的重视,对室内体育运动进行合理设计,并对其进行有效指导,进而全面发挥室内体育运动对儿童成长的重要作用。
  二、 儿童室内体育运动指导设计的必要性
  儿童室内体育运动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首先,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冬季严寒、夏季酷暑以及刮大风、下大雨等特殊天气,导致儿童无法到户外开展体育游戏;其次,有的体育游戏内容更适合在室内进行,因为室内活动空间有限,儿童的活动全部都在老师的视线之内,便于老师组织指导,受外界的干扰较小,儿童的注意力易集中。而且室内地面平坦、清洁,更适宜进行钻、爬、滚的活动;最后,儿童室内体育运动的开展,对儿童思维发展、综合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等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对儿童室内体育运动进行指导设计是十分必要的。
  三、 儿童室内体育运动的指导设计
  (一) 纸箱区指导设计
  纸箱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废旧物品,在儿童室内体育运动当中可以对其进行靈活运用,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满足室内体育运动需求,增强室内运动的趣味性,同时也可以提高废旧物品的利用价值,具有重要的环保意义。
  纸箱区是儿童比较喜欢的一个室内运动区,儿童可以在这个区域内进行各种各样的玩法。有的儿童为了增强纸箱的美感,会给纸箱画上漂亮的图案,涂上漂亮的颜色。比如在纸箱上画上了美女、花朵、房子等等,渐渐地,在配色上孩子们也学会了对比色放在一起让图案变得更明亮,渐变色让图案变得更好看。每次画完纸箱,都可以邀请孩子们进行参观,说说自己喜欢哪个纸箱,并说出理由,时间长了,孩子们的审美水平以及绘画能力等也逐渐得到提高。同时,也有儿童用椅子搭成各种各样的形状,用纸箱套在头上,做一回小小快递员。他们先把椅子排成一排做成独木桥,再把椅子排成间隔,作为栅栏,然后把椅子放倒做成小河,最后把椅子交替错落地排在一起做成封锁线。他们必须通过这些障碍把货物送到制定的地点才能完成任务。另外,也有儿童拿起了鞋盒套在脚上,开始了花样踢球的游戏。刚开始游戏时,我做彩排,男孩女孩各派一人做守门员,游戏开展得很有秩序。在孩子们经过多次的游戏后,我开始放手,让孩子们自己玩游戏,裁判的角色也给了孩子,根据进球、犯规等情况都能很好地告知其他孩子,将游戏开展得更顺利。如此一来,不仅增强了室内运动的趣味性与娱乐性,同时也培养了儿童的理解能力、合作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运动能力。
  (二) 球类区指导设计
  球类是儿童室内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儿童的兴趣爱好以及实际情况等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器材,比如足球、保龄球、篮球、饮料瓶、特制球鞋、乒乓球等等,这样儿童就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室内运动进行合理设计。比如有的儿童会两人一组开展“背对背夹球”运动,从起点位置将球夹到指定位置,在规定时间内夹球最多的小组获胜;有的儿童会开展“保龄球”运动,将饮料瓶当作球瓶,最终击倒球瓶数最多的儿童获胜;有的儿童会开展“花样踢球”运动,他们穿上特制的“大鞋”,在团结合作的基础上将球踢进同种颜色的球门里。球类区的运动具有极强的趣味性、技巧性以及抗争性,对儿童团结能力、合作意识、竞争精神等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 钻爬区指导设计
  钻、爬是儿童比较喜欢的动作,也是锻炼儿童注意力以及平衡力等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师可以对呼啦圈、圆环以及丝带等运动器材进行提供,让儿童在玩乐的同时,也能够锻炼自己的意志与平衡感。在游戏过程中,有的儿童对呼啦圈、圆环进行了有效运用,在室内开展了“钻火圈”的游戏,将橙色丝带挂在圆环顶部,作为“火”,让自己在钻爬的过程中不要碰到丝带,否则就会被淘汰;有的儿童开展了“钻老虎洞”的运动,对皮筋、绳子等进行了充分运用,将它们搭建成不同的形状,为自己钻爬设置障碍,让自己在钻爬过程中不要碰触绳子或者是皮筋,否则就会被淘汰;有的儿童对纸箱进行了灵活运用,对纸箱进行拼接,作为自己钻爬的通道,并在纸箱上挖出星星、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孔洞,这样既有利于通道内的空气流通,又可以让自己在钻爬过程中伸出头或者是四肢,如此一来,不仅增强了室内运动的趣味性,同时也锻炼了儿童的意志力与平衡感,另外对他们创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等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 平衡区指导设计
  平衡区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儿童的平衡感,在这个区域中,教师为儿童提供了平衡木以及泡沫垫等运动器材。在游戏过程中,儿童们纷纷对平衡木进行了创新应用,有的儿童开展了“独木桥”的游戏,将平衡木放置在蓝色的泡沫垫上,将泡沫垫作为水,让自己在平衡木上行走,并且不让自己落入“水中”,否则就会被淘汰,增强了他们的平衡感。甚至有些儿童还在平衡木上做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比如伸腿、弯腰、脚尖踮起等等,如此一来,不仅增强了儿童对运动的体验,培养了他们的平衡感,同时也有利于帮助他们养成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的良好品质。
  四、 儿童室内体育运动指导的创新性思考
  由于儿童年纪比较小,在心智发展方面还不成熟,因此在室内体育运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其进行正确指导,具体而言,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进行:
  (一) 安全性指导
  在儿童室内体育运动当中,需要对安全性进行重点考虑,尤其是对于一些跑跳、钻爬、球类等运动项目而言,危险系数相对较高,因此教师需要对运动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与指导,提醒儿童在运动过程中注意安全,对运动场地、运动道具等进行合理选择,对场地的宽敞性、道具的安全性等进行有效确保。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出现了磕碰现象,应及时采取措施对伤口进行包扎,严重时需要送医务室进行治疗,对儿童的安全性进行全面保障。   (二) 规则性指导
  在对儿童室内体育运动进行开展时,一定会涉及一些比赛,比如本文所提到的“滚纸箱”“背对背夹球”等,这些比赛具有一定的规则,因此对于教师来说,需要维持好现场的秩序,对比赛规则进行详细解说,在儿童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儿童对其进行贯彻落实,进而营造一种和谐、良好的竞争氛围,帮助儿童养成遵守纪律、遵守规则的良好品质。
  (三) 激励性指导
  激励性指导对儿童室内体育运动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儿童的注意力比较分散,并且自控性不强,很难对某项运动进行长期坚持。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儿童来说,好胜心比较强,无法正确面对失败,在他们被淘汰之后,很可能出现不满情绪,或者是拒绝继续参加运动,因此在出现这些現象时,教师需要对儿童进行一些激励性指导。比如在儿童出现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可以对运动内容、运动奖品等进行创新,或者是开展一些新的运动,进而对儿童进行有效吸引,增强他们的注意力。在儿童因比赛出现不良心理或者是不满情绪时,需要通过激励性语言对他们的心理进行正确疏导,根据他们身上的优点对他们进行赞美,比如“你的平衡感很好”“你的意志比较坚定”“老师相信你下次会做得更好”,通过语言激励、目光赞许以及手势鼓励等等,增强儿童的自信心,进而促使他们茁壮成长。
  (四) 技巧性指导
  技巧性指导指的是教师在进行儿童室内体育运动指导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可以对儿童进行适当指导,但是不能对他们进行过多干预,要注重儿童在运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多为他们提供自主发展空间,全面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在运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安全、规则以及激励等方面对儿童进行正确指导,尽量不要对儿童运动过程进行过多干预,确保儿童可以自主发挥,并且不要通过“命令式”对儿童进行指导,应该心平气和地与他们进行交流,以免对儿童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
  五、 结论
  总而言之,要想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对室内体育运动进行合理设计与指导。对于教师而言,应该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对纸箱区、球类区、钻爬区以及平衡区等区域运动进行合理设计,并从安全、规则以及激励等方面对儿童进行正确指导,掌握一定的指导技巧,进而增强儿童室内体育运动开展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申燕,毛玲,鱼璐.区域活动中幼儿教师有效指导策略研究[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6(5):73.
  [2]沈明霞.“我运动,我快乐”——小班户外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J].时代教育,2012(24):219.
  [3]单惠青.以“儿童的需要”出发进行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指导策略与研究[C].浙江省幼儿体育与健康发展论坛,2015.
  作者简介:
  陈淳,江苏省张家港市,张家港市白鹿幼儿园。
其他文献
摘要:从年龄、社会阅历、知识积累、心理素质等诸多方面上而观,处于幼儿园阶段的学生宛如晨光初绽的破晓时分那鲜活炽烈、徐徐升起的朝阳。对于幼儿园学生,采取横加“灌输”式的知识教学方式显然不够合情合理。在班级、学校的各个角落由师生一起安排一块区域,专门供学生学习与游戏,这或许是一种可行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幼儿教育;学习区域;活动规划   一、 引言  幼儿园中的儿童,仿佛含着清晨的露水、即将接受漫漫
摘要:课堂师生交流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性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所以从课堂教学的目标设置,交流反馈的策略以及交流方法选用等方面,结合一堂公开课的教学流程,探讨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教师话语分析。  关键词:课堂交流;有效性;话语分析  课堂互动性实录  一、 师生话语互动性与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成正比  老师提问目标明确,由浅入深递进式进展。  T: We have lear
摘 要:英语课程作为教学任务中的一大主要学科,它的重要性及学习的压力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学生和教师。随着社会对英语的要求越来越广泛,学生的英语能力也要求有较高的学习水平,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已经不单单是为考试而准备,更多的是为以后的言语表达及社会交流提供一项技能。但是英语课堂上的沉默现象却越来越严重,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本文具体分析了初中英语课堂上学生沉默的原因并对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摘要: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对于促进他们的语文素养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更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习惯;习惯培养  小学生由于年龄和能力的限制,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并且难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在阅读习惯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小学语文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多元化、容易被
摘 要:品德老师想要自己的课堂变得生动,特别是面对知识性很强的课程内容,就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内容,运用趣味的方式,让品德课堂充满新奇和智慧,从而,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实现课堂的趣味性。  关键词:品德;知识性;趣味性;能力  课程改革后,要求老师转变教学思想,认识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體地位,老师要对学生的课堂做好引导。老师在教学的时候,既要注意学生的兴趣,又要让学生主动学习,获得研究能力,
摘 要:新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就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是高中历史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如何在主题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对“立德树人”目标的达成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家国情怀教育的必要性、家国情怀教育与主题教学”两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历史课; 家国情怀;主题教学  2017年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
摘要:初中化学教育是化学起点教育,教师应该以“先行组织者”策略来促使初中生养成勤思考、勤动手、勤探究的好习惯。本文将从先行分析学情、引入学生经验、延伸现实生活三个角度来分析“先行组织”策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流程。  关键词:初中化学;“先行组织者”策略;应用分析  化学这门自然科学对初中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要求都比较高,所以一般情况下,化学教育是在初中三年级开始的。这就说明初三学生不仅要开
摘要:物理学科源自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是一门实实在在的生活科学。本文从“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学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学生要“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三个方面阐述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初中物理教学  陶行知老先生的“生活即教育”也是主张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强调的都是教育要融于生活。客观事实也表明,生活中的各种物理
摘要:学习兴趣作为学生进行学习行为的直接驱动力,在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初中阶段的数学内容在小学阶段纯数字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抽象的内容。数形结合、归纳概括的思想也在教学过程中被广为运用。教师在授课的同时如何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在一定水平上对于授课效果和课堂效率都有重要的助力。本文将探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证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兴趣;提升  一、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变革,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方法,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数学课堂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学会学习  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是一个关键的时期,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