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朗读在藏族学生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xcun8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藏族学生的汉语教学具有特殊的一面。这是因为在比较偏僻的山区,是藏族聚居的地区,在日常的交谈中都是运用民族语言进行交谈。特别是长辈的这种运用语言的习惯直接影响着他们下一代的语言习惯。因此藏族学生踏入学校的第一天起,虽然也接触到了汉语,但是他们的运用语言的能力一直受到其民族语言的负面影响。值得忧虑的事,这种负面影响还是很大的。在我接触到的中学生中,即使已经在小学力学了六年的语文,和教师交谈以及回答问题时,也仍然摆脱不了藏语言的影响。语序前后颠倒,前言不搭后语,这种情况在作文中表现得更明显,许多语句显然是把藏族语言直接翻译为汉语进行写作,他们运用的语序前后颠倒,就向把中文直译为外文一样,在语序上出现明显错误。从心里方面来说,课堂上藏族学生普遍胆怯、怕羞,他们大部分不善言谈,特别是用普通话表情达意时,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此基础上就容易产生恐惧心理。由此可见,藏族学生的汉语教学有其特殊性。我们提出问题的目的最终是未了解决问题。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藏族学生的汉语水平?通过实践证明,狠抓朗读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现在的中学语文教材教法,都在强调听、说、读、写,并且有的书上说:“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读写全面训练,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重要环节。”这些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是面对语文基础知识十分薄弱,甚至连普通话都不是听得很明白的大部分藏族学生来说,一开始就来训练听说能力,那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所以朗读就成为藏族学生汉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因为大家可以发现这样一个非常普遍的情况:那就是如果一个学生,他的朗读比较好,能正确地发音,并且能比较有感情地处理抑扬顿挫,那么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学生的汉语学的比较好,基础知识学得比较扎实,综合能力比较强。但是,如果一个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得很糟糕,没有读准字音,处理不好停顿,甚至读漏字或者添字的情况比较多,读得前言不搭后语,那么这个学生的汉语肯定很差。也就是说,汉语差的学生,其基本的反映就是表现为朗读的障碍。因此说,朗读更应当是藏族学生汉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朗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汉语表达能力的高低。
  我在藏族汉语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做的:每堂课利用15分钟的时间,请学生到讲台前,面向全班同学朗读。课前要求学生认真做好准备。朗读的要求是:第一,声音洪亮,能使坐在教室里的每个同学都听得清清楚楚。这是因为绝大部分藏族学生走上讲台以后,战战兢兢,声音很小,只有前面的学生才听得清楚,有的学生发音含混不清,企图蒙混过关。这一项在朗读总分中占20分,只要求声音洪亮就可以了。第二,站在讲台上,态度要大大方方,自自然然。不准做与朗读无关的动作,如:抓脑勺、拉衣角、挤眼睛、摸下巴、左右摇晃等。这是做仪表方面要求学生,为以后演讲做准备。这一项在朗读中占20分,但只要存在一种不良情况,就扣5分,一直扣完该项的总分为止。第三,要求朗读时读准字音,语速适中,读错一个字扣2分,这一项占朗读的40分。这使许多学生下去以后,主动、积极地查字典,自觉地纠正执纪发音上的问题。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第四,朗读时要声情并茂。俗话说:“读到有情时,文也通大半。”在朗读的过程中,感情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许多学生的朗读枯燥、单调,不能感动人。为了克服这种缺点和不足,鼓励学生在朗读时要做到声情并茂,这一项在朗读中占20分。以上评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每堂课的朗读至少由三个学生评分。这样既可以调动朗读者的积极性,又可以调动评讲者的积极性,讲评时每个学生都可以各抒己见。并告诉学生所有朗读分占汉语期末成绩的20%,因此每个学生都想在朗读中表现好一些,所以课下都回自己积极去做准备。这样做,可以克服藏族学生的恐惧心理。
  总之,藏族学生的汉语教学,需要全社会的积极认可和大力支持,更需要广大汉语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探索。朗读作为藏族学生的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但愿有更多的同仁对藏族学生的汉语教学指点迷津,使教育教学中的这一薄弱环节得到加强。
  收稿日期:2013-11-27
其他文献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和使用语文工具,养成良好人文素养,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定的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语文既是国语的前言,也是打开少年思想的一把金钥匙。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  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是办教育的永恒主题。
期刊
【摘 要】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这是因为两者具有内在的联系,是相互促进的。教学实践表明,只有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活动;主体地位;教学效果  1.引言  在教育理论发展过程中曾有过“教学主体论”的讨论, 不同流派有不同的观点, 有些主张“教师主体论”, 也有些主张“学生主体论”。
期刊
《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面对新课程,我们必须牢记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叫学生学。”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且弘扬人的主体性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
期刊
【摘 要】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过程,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首要任务之一。小学低年级计算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到学生观察、记忆、注意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关系到学生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行为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巩固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
期刊
【摘 要】教师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自信心,对教育教学工作要充满浓厚的兴趣,对学生要充满炽热的爱,要有坚定、果断、自制和耐心的顽强意志,能加强交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分析环境,消除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等心理素养。我们要在待优生转化工作中使自己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然后去影响待优生和帮助待优生消除学习上的心理障碍,我们要让待优生体会到老师的关爱和同学们的温暖,帮助待优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待优生的学习兴
期刊
【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实验的准备关系到教学成败,因为初中物理学科全部知识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课前精心准备教学实验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经验  新课改就是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的整合并重。作为我们教师面对的不仅仅是教材内容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教学方式的更新,所以我们不仅要掌握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内容、还要掌握新的教学方
期刊
【摘 要】物理学本身是解决为什么的是这样或那样的一门科学。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由精美的问题设计来体现。但设计的应是最有兴趣的实际问题,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活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它们都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和学习的激情,能激励人不断的进行探索,从而产生探究的动力。  【关键词】问题;设计;兴趣;思维;能力  物理
期刊
长期以来,传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统一的要求,划一的指导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使得阅读教学缺乏灵动与生气。《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
期刊
【摘 要】低年级小学生的自制力弱,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非常容易分散,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的关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适应低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想办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快乐,获得知识。  【关键词】注意力;课堂教学;低年级  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有很多学生在课上不注意听讲,更有甚者公然扰乱课堂秩序。我想其他老师或许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就这一
期刊
【摘 要】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幼儿时期心理状况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关注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对当前幼儿健康成长和教育策略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其它年龄阶段相比,具有更大的可逆转性。因为:这一阶段出现的问题还比较轻微,教师若及早发现,及时给予帮助和矫治,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当今社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