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藏族学生的汉语教学具有特殊的一面。这是因为在比较偏僻的山区,是藏族聚居的地区,在日常的交谈中都是运用民族语言进行交谈。特别是长辈的这种运用语言的习惯直接影响着他们下一代的语言习惯。因此藏族学生踏入学校的第一天起,虽然也接触到了汉语,但是他们的运用语言的能力一直受到其民族语言的负面影响。值得忧虑的事,这种负面影响还是很大的。在我接触到的中学生中,即使已经在小学力学了六年的语文,和教师交谈以及回答问题时,也仍然摆脱不了藏语言的影响。语序前后颠倒,前言不搭后语,这种情况在作文中表现得更明显,许多语句显然是把藏族语言直接翻译为汉语进行写作,他们运用的语序前后颠倒,就向把中文直译为外文一样,在语序上出现明显错误。从心里方面来说,课堂上藏族学生普遍胆怯、怕羞,他们大部分不善言谈,特别是用普通话表情达意时,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此基础上就容易产生恐惧心理。由此可见,藏族学生的汉语教学有其特殊性。我们提出问题的目的最终是未了解决问题。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藏族学生的汉语水平?通过实践证明,狠抓朗读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现在的中学语文教材教法,都在强调听、说、读、写,并且有的书上说:“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读写全面训练,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重要环节。”这些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是面对语文基础知识十分薄弱,甚至连普通话都不是听得很明白的大部分藏族学生来说,一开始就来训练听说能力,那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所以朗读就成为藏族学生汉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因为大家可以发现这样一个非常普遍的情况:那就是如果一个学生,他的朗读比较好,能正确地发音,并且能比较有感情地处理抑扬顿挫,那么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学生的汉语学的比较好,基础知识学得比较扎实,综合能力比较强。但是,如果一个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得很糟糕,没有读准字音,处理不好停顿,甚至读漏字或者添字的情况比较多,读得前言不搭后语,那么这个学生的汉语肯定很差。也就是说,汉语差的学生,其基本的反映就是表现为朗读的障碍。因此说,朗读更应当是藏族学生汉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朗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汉语表达能力的高低。
我在藏族汉语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做的:每堂课利用15分钟的时间,请学生到讲台前,面向全班同学朗读。课前要求学生认真做好准备。朗读的要求是:第一,声音洪亮,能使坐在教室里的每个同学都听得清清楚楚。这是因为绝大部分藏族学生走上讲台以后,战战兢兢,声音很小,只有前面的学生才听得清楚,有的学生发音含混不清,企图蒙混过关。这一项在朗读总分中占20分,只要求声音洪亮就可以了。第二,站在讲台上,态度要大大方方,自自然然。不准做与朗读无关的动作,如:抓脑勺、拉衣角、挤眼睛、摸下巴、左右摇晃等。这是做仪表方面要求学生,为以后演讲做准备。这一项在朗读中占20分,但只要存在一种不良情况,就扣5分,一直扣完该项的总分为止。第三,要求朗读时读准字音,语速适中,读错一个字扣2分,这一项占朗读的40分。这使许多学生下去以后,主动、积极地查字典,自觉地纠正执纪发音上的问题。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第四,朗读时要声情并茂。俗话说:“读到有情时,文也通大半。”在朗读的过程中,感情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许多学生的朗读枯燥、单调,不能感动人。为了克服这种缺点和不足,鼓励学生在朗读时要做到声情并茂,这一项在朗读中占20分。以上评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每堂课的朗读至少由三个学生评分。这样既可以调动朗读者的积极性,又可以调动评讲者的积极性,讲评时每个学生都可以各抒己见。并告诉学生所有朗读分占汉语期末成绩的20%,因此每个学生都想在朗读中表现好一些,所以课下都回自己积极去做准备。这样做,可以克服藏族学生的恐惧心理。
总之,藏族学生的汉语教学,需要全社会的积极认可和大力支持,更需要广大汉语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探索。朗读作为藏族学生的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但愿有更多的同仁对藏族学生的汉语教学指点迷津,使教育教学中的这一薄弱环节得到加强。
收稿日期:2013-11-27
现在的中学语文教材教法,都在强调听、说、读、写,并且有的书上说:“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读写全面训练,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重要环节。”这些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是面对语文基础知识十分薄弱,甚至连普通话都不是听得很明白的大部分藏族学生来说,一开始就来训练听说能力,那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所以朗读就成为藏族学生汉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因为大家可以发现这样一个非常普遍的情况:那就是如果一个学生,他的朗读比较好,能正确地发音,并且能比较有感情地处理抑扬顿挫,那么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学生的汉语学的比较好,基础知识学得比较扎实,综合能力比较强。但是,如果一个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得很糟糕,没有读准字音,处理不好停顿,甚至读漏字或者添字的情况比较多,读得前言不搭后语,那么这个学生的汉语肯定很差。也就是说,汉语差的学生,其基本的反映就是表现为朗读的障碍。因此说,朗读更应当是藏族学生汉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朗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汉语表达能力的高低。
我在藏族汉语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做的:每堂课利用15分钟的时间,请学生到讲台前,面向全班同学朗读。课前要求学生认真做好准备。朗读的要求是:第一,声音洪亮,能使坐在教室里的每个同学都听得清清楚楚。这是因为绝大部分藏族学生走上讲台以后,战战兢兢,声音很小,只有前面的学生才听得清楚,有的学生发音含混不清,企图蒙混过关。这一项在朗读总分中占20分,只要求声音洪亮就可以了。第二,站在讲台上,态度要大大方方,自自然然。不准做与朗读无关的动作,如:抓脑勺、拉衣角、挤眼睛、摸下巴、左右摇晃等。这是做仪表方面要求学生,为以后演讲做准备。这一项在朗读中占20分,但只要存在一种不良情况,就扣5分,一直扣完该项的总分为止。第三,要求朗读时读准字音,语速适中,读错一个字扣2分,这一项占朗读的40分。这使许多学生下去以后,主动、积极地查字典,自觉地纠正执纪发音上的问题。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第四,朗读时要声情并茂。俗话说:“读到有情时,文也通大半。”在朗读的过程中,感情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许多学生的朗读枯燥、单调,不能感动人。为了克服这种缺点和不足,鼓励学生在朗读时要做到声情并茂,这一项在朗读中占20分。以上评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每堂课的朗读至少由三个学生评分。这样既可以调动朗读者的积极性,又可以调动评讲者的积极性,讲评时每个学生都可以各抒己见。并告诉学生所有朗读分占汉语期末成绩的20%,因此每个学生都想在朗读中表现好一些,所以课下都回自己积极去做准备。这样做,可以克服藏族学生的恐惧心理。
总之,藏族学生的汉语教学,需要全社会的积极认可和大力支持,更需要广大汉语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探索。朗读作为藏族学生的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但愿有更多的同仁对藏族学生的汉语教学指点迷津,使教育教学中的这一薄弱环节得到加强。
收稿日期:201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