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适应国家深化教育改革的政策,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启发学生好奇心,发挥学生主动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改变单纯的灌输式的教育方法。结合大学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课“土木工程材料”,探讨对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的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土木工程材料;启发式教学;学生主体;创新思维;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4-00-01
很久以来,本科的教学大部分都是以知识传授为主、依赖教师和教材的教学模式,导致老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脱节,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效果不佳。对于大学而言,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立足于以问题为导向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提升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现学思结合,就要改变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立足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把学习的主动权和责任交给学生。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是实现学思结合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其中的核心是启发式教学,其主要形式是探究和讨论,其主要表现是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生活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下面结合土木工程材料这门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讨论一下这种教学方法的实际应用。
启发式教学,也就是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学习的重要环节或是学生碰到不懂得问题时,不直接灌输式地告诉他们答案,而采取点拨和诱导的方式应对。启发式教学能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分析思维能力;探究式教学,教会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分析、探究,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讨论式教学能够集思广益,诱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课堂讨论全面地让学生看待所学的新知识。
下面着重讨论一下这种让学生参与其中,以启发式为核心,通过讨论和探究实现教学过程的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根据笔者所教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实际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与体会
认识与体会是让学生接触实际,通过预习和思考,以获取感性认识的过程,并为后继教学环节上升到全面理解提供有利的前提条件。依“土木工程材料”的课程特点,接触实际有2个主要途径:参考资料和实物考察。
二、启发式授课
作为启发式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其目的是把认识和体会到的感性认识,通过教师的引导,变成正确的、理性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每章节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有目的的、循序渐进地进行启发式的讲授。让学生能够掌握到书本上的知识,又能启发其的创新思维,进行后续的讨论和探究。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进行启发式授课总的线索是:在材料基本物理力学性质的基础上,着重讲授各种工程常用材料的特性与共性。在此前提下,着重启发学生思考这些材料的特性。在讲解各种材料时,要采用对比方法,探索各种材料具备各种特性的深层次原理,以此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性的思索。“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影响-特性-应用”这一主线索,既在启发式讲授中体现,也贯穿于随后的讨论和探究环节中。
三、引导下的讨论与探究
在启发式授课的引导下,学生明确了各章知识的主体思路,能够结合相关的参考书,有目的地进行思考,准备好课堂需要讨论的内容。这是学生培养创新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精神的主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难点和疑点,为后面的讨论和探究准备好资料。
课堂讨论是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最活跃和生动的环节,也是教师最难掌握的一个教学环節。这个环节中一定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教师要根据课程学习的主体线索,引导学生的思路。
虽然讨论和探究的主体是学生,在这个前提下,教师要因势利导地主持整个讨论过程。在讨论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地启发引导,对于发言积极,本章知识掌握较好的同学要注意培养其创新思维,对学习较被动的学生也要随时提问,以引导其适应这种学习方法。
另外比较重要的是,讨论课结束之后,老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对于在课堂讨论中学生难以弄懂的知识点要做出归纳和总结,从而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四、实验
为了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并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对于土木工程材料这门课而言,实验是一个很好地提高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学生对于讨论和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在实际动手的实验过程中获得解释或者加深理解。
比如对于土木工程材料中和易性的影响因素的问题,在课堂讨论中很多同学都难以理解。但是通过“普通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测定”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混凝土中各种组成材料对混凝土质量的控制作用。
既然采用了全新的教学方法,那么要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考试和成绩考核方式。考试改革的重点,应从以前单纯的考知识点的记忆和模仿变化到考核学生运用基础理论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上来。因此,在期末考试的试题中减少了以前单纯的知识点记忆类题量,增加了很多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题型。在这样的考试方式下,学生就不会把考试当成一种负担,而是把它当作一个检验自己学习效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再次综合地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同时对于课程成绩的考核还要综合考虑平时的课堂讨论情况,提高学生对课堂讨论和探究的重视程度。
通过近一个学年的实践,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的运用效果显著。学生对土木工程材料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明显增强,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就业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土木工程材料;启发式教学;学生主体;创新思维;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4-00-01
很久以来,本科的教学大部分都是以知识传授为主、依赖教师和教材的教学模式,导致老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脱节,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效果不佳。对于大学而言,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立足于以问题为导向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提升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现学思结合,就要改变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立足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把学习的主动权和责任交给学生。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是实现学思结合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其中的核心是启发式教学,其主要形式是探究和讨论,其主要表现是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生活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下面结合土木工程材料这门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讨论一下这种教学方法的实际应用。
启发式教学,也就是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学习的重要环节或是学生碰到不懂得问题时,不直接灌输式地告诉他们答案,而采取点拨和诱导的方式应对。启发式教学能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分析思维能力;探究式教学,教会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分析、探究,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讨论式教学能够集思广益,诱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课堂讨论全面地让学生看待所学的新知识。
下面着重讨论一下这种让学生参与其中,以启发式为核心,通过讨论和探究实现教学过程的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根据笔者所教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实际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与体会
认识与体会是让学生接触实际,通过预习和思考,以获取感性认识的过程,并为后继教学环节上升到全面理解提供有利的前提条件。依“土木工程材料”的课程特点,接触实际有2个主要途径:参考资料和实物考察。
二、启发式授课
作为启发式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其目的是把认识和体会到的感性认识,通过教师的引导,变成正确的、理性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每章节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有目的的、循序渐进地进行启发式的讲授。让学生能够掌握到书本上的知识,又能启发其的创新思维,进行后续的讨论和探究。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进行启发式授课总的线索是:在材料基本物理力学性质的基础上,着重讲授各种工程常用材料的特性与共性。在此前提下,着重启发学生思考这些材料的特性。在讲解各种材料时,要采用对比方法,探索各种材料具备各种特性的深层次原理,以此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性的思索。“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影响-特性-应用”这一主线索,既在启发式讲授中体现,也贯穿于随后的讨论和探究环节中。
三、引导下的讨论与探究
在启发式授课的引导下,学生明确了各章知识的主体思路,能够结合相关的参考书,有目的地进行思考,准备好课堂需要讨论的内容。这是学生培养创新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精神的主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难点和疑点,为后面的讨论和探究准备好资料。
课堂讨论是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最活跃和生动的环节,也是教师最难掌握的一个教学环節。这个环节中一定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教师要根据课程学习的主体线索,引导学生的思路。
虽然讨论和探究的主体是学生,在这个前提下,教师要因势利导地主持整个讨论过程。在讨论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地启发引导,对于发言积极,本章知识掌握较好的同学要注意培养其创新思维,对学习较被动的学生也要随时提问,以引导其适应这种学习方法。
另外比较重要的是,讨论课结束之后,老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对于在课堂讨论中学生难以弄懂的知识点要做出归纳和总结,从而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四、实验
为了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并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对于土木工程材料这门课而言,实验是一个很好地提高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学生对于讨论和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在实际动手的实验过程中获得解释或者加深理解。
比如对于土木工程材料中和易性的影响因素的问题,在课堂讨论中很多同学都难以理解。但是通过“普通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测定”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混凝土中各种组成材料对混凝土质量的控制作用。
既然采用了全新的教学方法,那么要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考试和成绩考核方式。考试改革的重点,应从以前单纯的考知识点的记忆和模仿变化到考核学生运用基础理论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上来。因此,在期末考试的试题中减少了以前单纯的知识点记忆类题量,增加了很多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题型。在这样的考试方式下,学生就不会把考试当成一种负担,而是把它当作一个检验自己学习效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再次综合地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同时对于课程成绩的考核还要综合考虑平时的课堂讨论情况,提高学生对课堂讨论和探究的重视程度。
通过近一个学年的实践,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的运用效果显著。学生对土木工程材料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明显增强,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就业将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