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的"和平共处"理论与地缘战略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myw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17年11月,十月革命的胜利,在人类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但是,当时的国际环境对苏维埃政权的生存和巩固构成极大的威胁。鉴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列宁创造性地提出了“两制”国家和平共处的思想。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倡导所有国家间平等相处、共同发展,从而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创设良好国际环境,它成为苏维埃俄国制定外交政策的理论基础,而且指导俄国进行地缘战略的选择。 In November 1917, the victory of the October Revolution established the first worker-peasant Soviet government in human history. However,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posed a great threat to the survival and consolidation of the Soviet power. In view of the prevailing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Lenin creatively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peaceful coexistence between the “two systems” countries. Lenin’s idea of ​​peaceful coexistence advocates equality and co-development among all nations so as to create a favorabl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countries. It serves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formulation of foreign policy by the Soviet Russia and guides Russia in its choice of geopolitical strategies.
其他文献
在教学中通过讨论式学习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信心、创造力和批判思维等,引导学生主动分析问题,从而较深入地掌握所学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包括发展是第一要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精神动力,在发展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理论体系指导下,进行文化建设和道德塑造,使政治经济改革、社会发展沿
本文从我国现阶段发展实际出发,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目前的战略选择,并结合马克思《资本论》中对科学发展观相关内容的论述,提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Based o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开放性.其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发展性的理论体系,中国具体实践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要拓展.其二,从马克思主义
人道主义包含历史观和伦理道德规范两方面的含义。作为一种历史观,青年马克思的人道主义历史观集中表现在人的劳动异化论上,这是唯心主义历史观。作为一种伦理道德规范,青年
公元9至13世纪存在的照明学派(亦称光照学派)是伊斯兰教苏菲神秘主义哲学学派,作为伊斯兰神秘思辨哲学,它的产生和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照明学派的神光思想全方位地丰富了中国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众多,但最终却以马克思主义取代各种思想体系,成为中国文化的主导意识形态.除政治因素外,影响其发展的文化因素也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通过探讨马克思主义与中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的主要原因就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三大理论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的不同阶段,科学地回答和解决了不同的重
陈云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所提出的一系观点、政策和理论是经受了实践的检验的,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而且长期的指导意义,具有鲜明的特点.研究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