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与抗争:韩国威权时期劳动体制演变的历史制度主义分析

来源 :韩国研究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hdl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关1987年韩国民主转型以前韩国劳工抗争和劳动控制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变化的研究在国内学术界还是一个空白。威权时期韩国的劳工抗争是在与来自威权政权和资本家阶层的劳动控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变化的。除了前一阶段的控制与抗争经验对后一阶段的影响外,工业化战略的变化、威权政治形式的变更等三方面因素也共同作用,导致劳工抗争和劳动控制的关系不断变化发展,直至1987年“6·29宣言”之后劳工抗争全面爆发。
其他文献
在“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前两课时的新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在应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时,所牵涉到的寻找依据、借助分类、巧用比较、以简驭繁等各种思考方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包含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与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其中情感在背后默默地推动或阻碍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使学习呈现知情交融的复杂状态.本文通过教师
"人物性同异论"是韩国儒学"湖洛论争"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产生于18世纪初期的畿湖学派。"人物性同异论"对围绕"物"是否具有全部的五常之道德展开了论辩。但是不管是"同论"还是"
美国的金融危机和中国的快速发展引起东亚国际环境变化,美国进一步行使世界性领导力的能力缩减,新崛起国家遵守国际规范的倾向变得弱化,国际秩序的不稳定性逐步升高。本文旨
18世纪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实力的壮大,朝鲜王朝强制推行的抑商政策基本崩溃。此时,以朴趾源为代表的朝鲜北学派学者从儒学的立场出发,寻求新的社会改革方案,
冷战结束以来,限于自身的实力,不对称威慑战略逐渐成为朝鲜恢复半岛权力平衡和保障其政治体制延续的重要手段。朝鲜的不对称威慑战略以发展核武器和远程导弹、火炮及特种部队
目前,党史学界和理论界对新时期历次党代会报告作整体研究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有:关于文化建设的理论演进与创新、关于中国外交战略的发展变化、关于人大制度建设、关于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