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温柔敦厚”与“隐秀”的诗学融合——以《文心雕龙·隐秀》为中心

来源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0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柔敦厚”是秦汉时期形成的诗教,对于中国古代诗学审美价值与批评标准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囿于六艺之教的儒学范畴,未能深入到诗学内在规律.魏晋以来,“温柔敦厚”这一概念受到不同的对待与解读,刘勰的《文心雕龙》对这一诗教概念进行了新的阐释,其中“隐秀说”是从诗歌的创作与鉴赏两个方面进行的变创,刘勰将这一新的学说与《诗经》与汉魏以来的五言诗的批评融会贯通,将“隐秀”思想与“温柔敦厚”诗教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出高超的文艺理论智慧,从而使得这一范畴在六朝之后不断发展与变化.
其他文献
在克孜尔石窟大部分纵券顶中心柱窟和部分纵券顶方形窟主室前壁上方半圆端面上绘制有“菩萨说法图”.长期以来,学界普遍认为这是“弥勒菩萨兜率天宫说法图”.此外,在克孜尔石窟个别中心柱窟主室正壁龛内正壁主尊位置也出现了菩萨坐像,学界也认为是弥勒菩萨.我们在研究龟兹佛教“菩萨观”的过程中,着重探讨了部派佛教对弥勒菩萨的定位和态度,对“弥勒菩萨兜率天宫说法图”的问题进行了重新探讨后认为,克孜尔石窟“菩萨兜率天宫说法图”中的菩萨和主室正壁龛内正壁主尊位置的菩萨坐像应是释迦而非弥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