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间的美丽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xiu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莫奈的绘画语言在现代绘画中产生着重要影响,莫奈通过对色和光的探索,在现出色彩绚丽,光影迷离的世界。《日本桥》是莫奈后期的创作,以不同颜色为主色调的莫奈的日本桥,如同以不同音阶开启的乐章。本论文通过对《日本桥》的解析鉴赏,和自己对《日本桥》的一些欣赏心得,使我更加接近大师。感受大师!
  关键词:莫奈;光与色;色彩;感受
  一、 引言
  1.研究对象。本文的研究对象为莫奈,莫奈的创作心路和创作技法等方面进行研究,主要以莫奈后期作品《日本桥》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和感受。
  2.研究方法。本文涉及一些历史事实,趣味故事,人文解说和图片资料。主要通过举例,归纳及比喻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等方式对研究目的来展开论
  3.研究目的。本文通过对莫奈的解析和对其创作的思考,主要是对《日本桥》的鉴赏和分析得出自己的心路体会,对印象派大师莫奈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莫奈
  1.莫奈简介。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莫奈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除此之外,莫奈对于色彩的运用相当细腻,他用许多相同主题的画作来实验色彩与光完美的表达。莫奈曾长期探索光色与空气的表现效果,常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作多幅的描绘,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抒发瞬间的感觉。
  2.我心中的莫奈。莫奈对于我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莫奈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他的艺术浅显易懂,他不是在训诫你,也不会画一些不愉快的东西,艺术家都有他们作画的目的,莫奈的源动力在来至想要传达自然之美的强烈愿望。莫奈用了七十年时间加上两千张画布想要捕抓自己所看到的世界,莫奈身为作为引领印象派的先驱将艺术从工作室中带往户外。印象派的创始人虽说是马奈,但真正使其发扬光大的却是莫奈,因为他对光影之于风景的变化的描绘,已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3.莫奈画风的形成。法国画廊在1860年可以说是一个大杂烩。在当时最出名最受欢迎的画作都是以传统历史神话宗教为题材,通常以新古典主义风给绘成。但同时也有很多描绘的是田园风光,刻苦的农民在农田中工作或是大幅描绘大国偏荒地区的风景画,都是一些脱离现代世界的作品,还有一些在工作室完成的画,莫奈跟朋友们觉得画历史十分的无激,绘画应该是来表达直接的感受,用来捕抓当下的情景。他们想捕抓的所谓历史就是市井小民在现代社会的生活。
  三、莫奈《日本桥》
  1.早期代表作品。被艺廊推荐后莫奈和朋友们自己开了一次画展,他其中的一幅画成了画派的代表名词,1872年莫奈完成了《日出.印象》图1,他说这不能说是景象所以他叫他是印象。这个名词被当时的评论家拿来作为负面的形容词,说这些人全是印象派的,他们只是随手乱涂,根本没有把画好好完成,把这样的一幅画挂在墙上说是一幅完整的作品对于艺术家来讲根本就是技艺上的侮辱。是绘画的一种滑稽呈现。他画的画是用大家所看得懂看得见的色彩和视觉来描绘的。
  2.我与莫奈《日本桥》结缘。我最初注意桥这幅画的时候是在一个关于莫奈油画拍卖的视频上看到了这幅画,这幅画以1800万英镑的价格打破了以前莫奈的画作拍卖价格,虽然后期也有更贵的拍卖作品出现,但对于这次的转折我很是兴奋与激动。就开始关注起莫奈《日本桥》。
  3.赏析《日本桥》
  a.《日本桥》的创作背景,一直就钟爱大自然和园艺的莫奈在一八八三年来到巴黎西北方的一个小镇——吉维尼,在哪里他开始建造了属于他的梦想乐园,在他每次出门画作是都会收集其花草的种子,直到一九零零年莫奈买下吉维尼的一处房子、土地和他喜爱的花园,实现了他的梦想。此时我想如果他没有成为画家的话肯定是一个不错的植物学家。也是花卉引导他成为一位画家。莫奈很喜欢东方艺术,乃至于他的柜子里和壁炉上摆放着东 西方的瓷器,又是一种华丽的感觉。墙上挂满了日本浮士绘的绘画,可见莫奈对东方艺术的喜爱。在莫奈的花园里我们可以看到莫奈参考了浮士绘的绘画,又建造了一座日本式的拱桥,并在池边种满了各式各样的水生植物。此地的活水引自附近的小溪,周围有数棵垂柳以及一棵紫色的山毛榉,桥的上方架起棚架以便让紫藤爬满整座桥。
  b.《日本桥》内容鉴赏,这是一幅充满外光的风景,各种冷暖的色点与絮乱的小笔触,在深思熟虑中被组合进画面,使画面阳光灿烂、风和日丽,洋溢着色彩的旋律。强烈的光被分散到树丛、河流、大桥上,一切都被光所包裹,使桥成为光的杰作,这也是画家艺术个性的表现。
  c.《日本桥》系列,莫奈自己的花园里有莲池,在莲池上修了日本桥。作为莲池的引子,从排列的顺序中大家可以看出莫奈画风的日益成熟,一直到那张如火燃烧的日本桥,可以说,他既是在不断尝试画技可以夸张的程度,也是在考验当时人们眼睛的承受能力,毕竟把眼睛点燃不是人人都喜欢的。
  d.《日本桥》分析,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
  尽管莫奈想极力摆脱古典派的表达方式,但是从这幅睡莲图还是能看出构图比较严谨的,画面的对冲,均衡,甚至透视都是很明确的。
  在他的日本桥中我看到了对艺术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莫奈一直追求对光的追逐和对色彩的应用。最初我带着对莫奈作品的崇拜之情来欣赏他的每一幅画,看到他的《日本桥》后我眼前一亮,我知道日本桥是画的是莫奈自己家花园的景致,同时我也不经在想我如果有这样的花园会否能画出这样的画作,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并没有莫奈他那看透大自然的眼睛,也没有他对光线对事物改变发生触动的心情,简单又不简单的日本桥使我更加的走进了莫奈。
  4.《日本桥》带给我的启示。印象派大师莫奈他的画作不仅是一种画,他所画的画更是透露出一种精神,莫奈精神,他对事物的观察力和对绘画的执着。莫奈也是一个勤奋的画家,一生画了很多画,从他的日本桥系列油画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画家对绘画的热爱,绘画就是他的生命,当后期眼睛患了白内障也最初不接受治疗,总觉得做手术会使他的眼睛彻底废掉,当对颜色已经分辨不是很清楚的时候也没有放弃作画,他请助手帮他把颜料放到调色盘相应的地方开始这样的创作!莫奈不仅仅是一个美术大师,更是一个生活导师!我一直追逐着他!
其他文献
农村小学生生活经验少,阅读量少,接触新信息途径有限,因此知识面比较窄。每一次作文,他们即使绞尽脑汁,写出的作文也简单粗糙,并容易产生怕作文的情绪。要克服这种心理,除了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外,还必须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作文兴趣  写作时为了让学生愉快地接受作文任务,我事先总是带领学生仔细观察,细心了解
期刊
摘 要:西方音乐是西方人文精神的主要载体,音乐家们在创作过程中注入了大量个人情感、哲思以及时代精神。莫扎特音乐中强烈的“幸福感”,贝多芬对人类精神的解读、赞颂与爱,柴可夫斯基对下层人民深切的理解和同情,以及基督教精神……除此以外,音乐还从其他艺术形式中吸收文化元素。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西方音乐,堪称人类古典文化的圭臬,必将在人类文明的新纪元时代发挥更大的影响。  关键词:西方音乐;文化精神;爱;自由
期刊
摘 要:本文以《说文解字》中与中国古代奴隶生活相关的字词为考察对象,从汉字文化学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古代奴隶的生活状况,试图通过对汉字的考察来了解我国古代的社会文化。  关键词:说文解字;汉字;文化;奴隶  东汉许慎撰写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按照六书理论分析字形、说解字义的字典,记录了有文字以来到东汉时期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最大限度地保存了东汉以前
期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在电路中的符号,电阻箱的读数方法。  (2)会根据电流变化的要求把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  (3)了解变阻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知道改变导体的长度可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基础上,理解滑动变阻器的演变和设计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及树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识
期刊
摘 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三毛作品风格及性格之间的关系,揭示其风格转变的原因。  关键词:风格;性格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三毛,一朵飘逝的云,已经远去二十余年了,无论她离去的方式是对自我生命的选择或是否定,都不能影响她的作品像一股清新洒脱的夏日之风,拂过人性的美丽与光辉,给在世俗樊笼里挣扎的人们,带来一丝清凉。  一、阶段及风格  三毛的作品从第一篇
期刊
摘 要:密尔的《论自由》自问世以来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书中第三章对个性自由进行论述,强调了个性自由的价值和习俗专制的危害,道理深入浅出鞭辟入里。本文试图从个性与习俗的关系的角度解读密尔的自由观,给高呼自由、创新却易被习俗所困的当下中国以现实的启示。  关键词:自由;个性;习俗  密尔《论自由》一书“不仅对于西方的思想界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于东方的思想启蒙和社会变革也产生了重要
期刊
摘 要:萨尔瓦多·达利,西班牙画家,是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级人物。与毕加索、马蒂斯共同命名为二十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三个画家。达利作为超现实主义绘画在美术领域的主要代表,饱受人们关注和争论。奇怪、梦呓般的形象创造,不仅启发了人们的想象力、诱发人们的幻觉,并且吸引着观赏者的视觉焦点。近乎于疯狂的想象力与现代的潜意识精神学说相辅相成造就了梦幻般的艺术样式,为20世纪的画坛增添了许多光辉。而《记忆的永恒》就是
期刊
摘 要:中国传统人物画和传统戏曲同属于中国古典主义美学范畴,传统人物画以人物来表现古典哲学及其伦理观,具有强烈的叙事性和形式感,这一点与传统戏曲是高度一致的。在画面构建和艺术表达所遵循的法则上二者又相互关联。本文试以《韩熙载夜宴图》为例,通过传统戏曲的表现特征来赏析其舞台艺术架构。  关键词:中国古典艺术;《韩熙载夜宴图》;舞台艺术  一、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舞台间架  中国古典艺术十分重视意境。意
期刊
摘 要:中外文化差异组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中外民族文化的差异。民族文化的差异中包含了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方面的差异,而科学文化差异方面又包含了审美差异等内容。本文通过中外文学形象上对人物侧重点的不同介绍了中外文学的差异,从比较文学理论角度上简述了两种民族文学的异同。并且简单的介绍了比较文学理论的概念及内容。  关键词:比较文学理论;中外文化;形象差异  一、比较文学理论  1.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出现 
期刊
摘 要:罗中立的《父亲》堪称是一幅具有划时代意义、美学价值和社会学价值的经典之作。这副作品,描绘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农形象,却像一首扣人心弦的沉重又悲怆的奏鸣曲令人震撼令人感动。  关键词:油画《父亲》;老农形象;意义;价值  对于油画《父亲》,我相信观众不会把它当作画家罗中立本人的父亲的肖象来看待,而是当作在特定年代下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 这是一个农民形象的父亲,画里的“父亲”脸上布满皱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