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地下专业队应急通信能力

来源 :消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agao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消防系统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各行各业和广大市民面前,其先进的技术网络优势、强劲的服务保障能力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关注。但是随着消防局不同端设备负荷增大,承载业务日益增多,各端局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压力增大,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将直接影响网络运行质量。为提高消防系统业务应急通信保障水平,适应消防系统业务健康快速发展要求,研究如何加强地下专业队应急通信保障能力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地下类型火灾应急通信保障工作面临的难点——火场环境对应急通信保障影响较大和通信盲点多、通信装备普及度不高,地下建筑、地铁通信情况复杂多变等,提出了加强地下专业队应急通信保障能力的对策:通信保障人员宜专宜精不宜多,装备器材要力求操作简单、统型普及,正确对待日常测试演练与实战的关系等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下专业队;应急;通信保障
  应急管理部黄明书记就加强应急响应能力建设做出了“组成网、随人走,不中断、联得上,听得见、看得清,能图传、能分析”的重要批示,为满足现场实时信息互联互通的需求,应急通信保障工作成为现场处置的重要环节。其中地下建筑、地铁隧道的灭火救援、通信保障作為世界性难题,一直是业界研究的重点课题。下面结合地下专业队建设,对如何加强地下专业队应急通信保障能力谈几点个人见解。
  一、地下类型火灾应急通信保障工作面临的难点
  (一)火场环境对应急通信保障影响较大
  地下建筑类型火灾,具有烟气窜腾快、排烟降毒难、攻防途径少、极易造成人员伤亡等特性;地铁工程灾害事故,存在人员疏散难、灾情侦察难、火场排烟难、内攻近战难等诸多难题。这些灾害特性同时会对应急通信保障工作产生较大影响。例如烟雾较大时,架设中继台的地方可能无法顺利到达,传输的图像可能会因烟雾、照明等原因影响质量。前几年,在当时地下通信条件较差的情况下,笔者参与过某次地下灭火救援演习,通过有线方式传输地下空间的音视频进行通信保障,当时面临的矛盾问题就是演习虽然可以提前铺设有线线路,但是实战中受照明、排烟、人员疏散、常开式防火门关闭等影响,往往难以铺设有线线路。
  (二)通信盲点多、通信装备普及度不高
  地下建筑结构特殊,布局复杂,相对封闭;地铁工程具有空间密闭、结构复杂、出入口少、人员密度大等特点。地下空间越大越复杂,通信盲点越多,通信覆盖面积越小。随着近几年科技发展和队伍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目前我总队的应急通信装备和保障能力已基本可以做到应对各种地下复杂环境,然而这是以大量的前期测试为基础的,并且主要依托于总队应急通信保障队伍的人员和器材装备,作为第一出动力量的各消防救援站,目前适用于地下环境的应急通信装备使用率不高。
  (三)地下建筑、地铁通信情况复杂多变
  目前总队、支队测试较为成熟的单位是天津文化中心万象城和天津站地铁站,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不能一概而论。每栋地下建筑、每个地铁站的内部结构、局部情况都各有不同,通信盲区、通信最不利点、通信覆盖面积也都不尽相同,同一种应急通信组网方式未必适用于每个地下场景,因此应急通信保障预案无法制作类型预案。在日常熟悉演练中对重点单位开展应急通信测试很有必要,就是要熟知单位的通信情况,防患于未然,服务于实战。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积累经验,总结方法,扎实做好基础工作。
  二、加强地下专业队应急通信保障能力的对策
  (一)通信保障人员宜专宜精不宜多
  地下建筑火灾、地铁火灾不同于其他类型火灾,对内攻人员的防护等级要求较高,通信保障人员往往不能单独执行作战任务,需和攻坚组一起行动,这就从根本上限制了通信保障人员不宜过多,且对每名通信保障人员的业务、体能等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笔者在前期配合总队进行地铁站应急通信测试时发现,深入地下内部的通信保障人员在架设好固定图传、中继设备后,往往还要至少再携带一种图传装备(单兵图传或自组网设备中的图传设备),同时需要携带多部手持电台。在地下空间内,一旦现场出现通信盲区,可以利用最原始的人工接力的方法,即各个临近点位之间依次传递作战指令和信息,这就要求每名通信员在注意自身安全的同时,要精神高度集中,以免遗漏信息。在日常灭火救援行动中,受人员限制,消防站级的通信员大部分还承担着火场文书的职责,在地下类型火灾中,因任务繁重,必须将火场文书、通信员区别开,安排不同的人选,通信员要专职负责应急通信保障工作。
  (二)装备器材要力求操作简单、统型普及
  随着近几年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应急通信装备越来越“高大上”“高精尖”。上文提及,地下建筑火灾、地铁火灾中,通信员双手已然不够用,这就要求应急通信装备要具有便于携带、一键式操作的特性。此外,各单位配备的各类中继、自组网等设备,要力求统一接口,避免在现场出现不兼容、不匹配的情况。作为总队地下专业队,笔者调研了几种集成度较高的装备,在单个装备上实现多种装备所具有的功能,例如地下通信安全绳,在通过有线方式延伸语音通信信号的同时还可以作为救生照明线使用;通信头盔,作为防护装备的同时具备手持电台的通信功能,可以最大限度地解放通信员双手。此外,中继台、自组网设备等操作简单的装备,有条件的可以配发到基层消防站,在灭火救援行动中最快速地进行通信组网,为后续总队、支队全勤指挥部、应急通信保障分队到场打下通信保障的基础。室内单兵定位系统由于需要建模操作复杂,建议由支队级以上应急通信保障分队来操作使用,且笔者认为此类装备在地下建筑火灾、地铁火灾的主要作用是随时知晓内攻人员位置,确保自身安全。
  (三)正确对待日常测试演练与实战的关系
  笔者在多年的灭火救援演习、应急通信测试、实战中总结,任何通信保障手段在正常环境的测试结果与实战应用中的效果不尽相同。例如,在天津文化中心万象城地下三层的建筑内,在灭火救援演习中正常测试情况下,每次的人员疏散环节,大量人群流动的同时,大量手机也在移动的过程中同时不停地对当地基站集中发射信号,极易造成基于公网的公网集群电台、图传设备出现卡顿、延迟、掉线等现象,在实战中亦是如此;再如,在前期配合总队进行地铁站应急通信测试时,公网设备在地下信号良好,然而一旦发生火灾做断电处理后,地下空间内的基站无法运转,公网设备能否使用也是未知数,只能依靠中继台和自组网设备;同时,燃烧产生的烟气、火风压等对信号也有一定的干扰,无人机在遇到火风压时就会短暂失控,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当然,我们并不能因此否定日常测试演练的作用,通过日常测试演练,能够熟知单位的基本情况、内部结构、通信最不利点、中继台架设位置、通信盲区等,最重要的,可以事先做好应急通信保障预案。
  参考文献:
  [1]谢涛,刘颖.专业队应急通信保障能力特征分析与启示[J].消防世界,2018,07.
  [2]黄志雄.专业队应急通信保障能力[J].消防设计.2013,06.
  [3]江湘芸.专业队应急通信保障能力设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4]原研哉.应急通信保障[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5]李远.应急通信保障[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6]吴声.应急通信保障[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6.
其他文献
SLon立环脉动高梯度磁选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广泛应用于石英、长石、红柱石、高岭土等非金属矿的工业生产中,为非金属矿的提纯做出了贡献。
本文简述了非金属矿粉体加工产业、加工装备与技术发展水平现状,阐明了先进的装备与工艺技术是非金属矿粉体加工产业规模化和产品精细化加工的必要条件。实践证明,高效、节能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会议
采用乳化交联法,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壳聚糖(CTS)/海藻酸钠(SA)复合凝胶,研究其对铜离子(Cu~(2+))的吸附性能,并采用FT-I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进一步研究了复合凝胶对Cu~(2+
某铁矿南西西挂帮矿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已开采至2 092m水平,分段高度12m。2 092~2 068m中段采准工程掘进中逐步发现采空区。本文介绍分析了该分段采空区处理的方案,以期在
摘要:安全是人们生产生活中反复强调和各个单位在管理当中极为重视的环节和管理内容。而火灾一直都是生产生活当中极为严重和高发的灾害。消防队在灭火救援开展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对安全的考虑,但目前的实际状况和安全水平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灭火救援现场安全仍存在诸多隐患,导致消防员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也严重影响着灭火救援事业的发展。为有效提升消防队在实施灭火救援工作时的安全性,就必须要针对实际灭火救援
五里梁石墨矿区位于河南省淅川县境内,是河南省主要的晶质石墨矿矿产地之一。根据目前工作程度,该矿区内共发现3个石墨矿体(层),石墨矿体(层)主要赋存于古元古界陡岭群大沟组地层中,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