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为动力 特色显品质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t1021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实施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特色课程视域下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的理论与个案研究”的需要,2016年12月6日至7日,广东省中小学特色学校创建经验交流暨优秀建设方案颁奖会在佛山市南海区召开。会议由省教育研究院主办,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省教育研究院院长汤贞敏、佛山市教育局副调研员侯德安、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局局长张苑发等出席活动并致辞。全省各地教育教学研究机构负责人、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代表、中小学特色学校优秀建设方案获奖代表约800人参会。
  中小学特色学校创建优秀方案征集活动得到各级教研机构、中小学积极支持与广泛参与。收到的389份申报材料,在各级教研机构评选推荐的基础上,经过组织专家评审,评出一、二、三等奖共198篇。会议汇总特色学校创建经验,研讨创建策略、路径,推广成功做法,促进更多中小学优质化、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会上,珠海市高栏港经济区和佛山市南海区介绍了区域推进学校特色发展的经验;广州市第三中学、深圳市玉龙学校、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分享了特色学校建设的做法和体会;武汉市武昌实验小学校长张基广和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室副主任黄志红做了关于特色学校建设的策略、路径、范例的讲座;华师附小恒大南海学校、石门实验学校和石门中学三个分会场分别展示了校本特色课程范例,三个分会场共9位校长进行了特色学校创建经验介绍,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省教育研究院的专家与校长、教师们进行了主题沙龙互动。
  推进中小学特色学校创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省教育研究院将通过科研课题带动等形式,探索特色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促进全省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汤贞敏在致辞中表示,各中小学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正确理解特色学校的深刻內涵,明确特色定位,遵循发展规律;实行科研带动,加强课题研究,提升学校特色发展内涵和品质;注重创新,以创新为动力,用创新释放学校特色发展的张力。
  (本文图片由省教育研究院提供)
  本栏责任编辑 黄日暖
其他文献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机遇,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大有可为。在第六届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上,300多名参会者围绕“新时代、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教育融合发展”这一主题,共谋教育适应、支撑和引领湾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大计,共绘湾区教育协同创新发展蓝图。  本届峰会设有2场综合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这么一段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静安先生的这番话,看似仅是三首不同的词的叠加,实则暗含玄机,尤为耐人寻味,也不由得触发我对当前教育的感悟。  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教师原有的专业知识和传统的
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幼儿园课程的核心,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定、实施策略的选择和评价方式的确定。简而言之,幼儿园课程可以理解为“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和”[1]。幼儿园课程目标即是指幼儿园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所欲达到的预期结果。笔者与本课题组成员及广州市天河实验幼儿园等多家幼儿园致力于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的研究。本研究认为,幼儿园自然生态课程是
最近怀着崇敬的心情阅读了张蕾、林风雨主编的《中国语文人》(第一卷、第二卷), 读罢心情顿然激奋而沉重。文中编选了30年来曾经活跃和仍然活跃在语文教育大舞台上的21位名家的语文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实录。他们一路风风雨雨走来,为中国语文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创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名师的故事俨如灌顶之醍醐、行动之灯火,给低迷的教育注入活力,给迷茫的教育指引方向。同时,他们是教师教育成长的标杆,是集质量、智
教育因过程而美丽。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健康成长,是生命按照其成长的自然规律实现个性且健康的发育与成熟。因此,在思考或是梳理一所学校,尤其是历史悠久的名校的发展脉络与办学成就时,我们不要仅仅过于功利地将目光聚焦于她当下的辉煌,而应该深入她的课堂,走近她的师生,探寻她的历史,用心去感受、聆听她对于教育的诠释与执着,努力去熟悉她独特的文化与性格,惟其如此,我们才能让我们所感知、理解和描绘的她,更加接近于
按习惯,早上七点十分左右我又来到了教室门口,准备看看学生们在早自习前干些什么。可今天教室前后门都被语文课代表把住,进教室的学生均要经过严格的检查。我充满疑惑地问排队等待检查的学生:“你们这是干什么?”  “课代表检查《谈生命》一课的预习情况噻!”  “为什么?”  “你今天不是要上公开课呀!”  我恍然大悟。昨天吃午饭的时候,我顺便对学生说:“明天武隆县实验中学的初三语文教师要来我们班听语文课,希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探寻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语文课堂教学高效化,成为一线教师在作文教学改革与探索过程中孜孜追求的目标。  据调查,由于社会、家庭或个人等问题,目前高中生群体普遍存在厌学情绪。这种情绪成为学生学习成长路上的大敌。对此,我的策略是通过激发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在语文教学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读、写能力尤显重要。要想读出趣味,悟出精彩
数学复习课的主要功能是梳理知识结构、查缺补漏、总结概括主干方法、串联规律形成经验等。在复习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先借助精准设问,有序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促进学生深入交流数学认识;然后展示知识生长过程,引领学生有效串联主干知识与学习经验,创造情境让学生领悟模型变式的内在规律以凸显数学交流的核心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素养。  “培养初中生数学交流素养的方法研究”课题组针对《相似三角形复习》一课
2019年高考数学Ⅰ卷保持了全国数学高考命制的优良传统:主干知识、重点方法重点考查,不出“偏、繁、怪”的试题;同时,还体现了新课改的新方向,高考数学试题的命制从“以知识立意”转向为“以素养立意”,突出能力考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本文就2019年高考全国数学Ⅰ卷中值得注意和研究的新特点进行赏析,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赏析:本题主要是考查考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如果第(1)问解答失
理想与现实的逻辑鸿沟,始终困扰着我们的行动与思考。在书本中我们接受的更多的是正面的、具有道德性的恒定法则或价值规范,而反观实践,面对的诸多事件却与之出现了实然性偏差或错位:理想之光黯淡,人文关怀缺失,民主权利缺席,而更多人为性、肆意性与不道德的行为却充斥于今天的生活。由此,对书本产生怀疑,内心的信仰也发生裂变。在以后的旅途中,人生究竟应以怎样的姿态去行走呢?又应以何种较为理智的清醒去面对我们本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