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懒惰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r3491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很想说我并没有在我的生活中为懒惰留下任何位置,但那本身就是一种错误:我感觉缺了某种东西,那里有什么不对。我常常陷入这样的情景——在其中,我不得不挣扎着把事情做完。在我不做它们的时候,或者,至少在我没有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因为一般来说工作总会做完),强加在我身上的是一种懒惰,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
  显然,这种可耻的懒惰并不以“没有在做任何事情”的形式出现,而“没有在做什么事情”恰恰是懒惰的荣耀的、哲学的形式。
  在我的生活中,有段时间我常常允许自己有少许欣快的懒惰,我在小睡后沉溺其中,直到下午四五点钟才出离这种对懒惰的屈服。接着我会放松并听命于我的身体,而在那时,我的身体通常是相当困乏而缺少能量的。
  我并不试图工作,我只做我想做的事情。
  但这是夏日在乡下的生活。我画点画,四处闲荡,就像许多法国人做的那样。但在巴黎我会更多地陷入工作的需要与工作的困难。在这里,我任由自己进入那种消极的懒惰的形式,任由自己分心,重复自己为自己制造的对注意力的分散:泡杯咖啡,倒杯水……而且,怀着彻底的恶意——由于与欢迎任何来自外界的分神相反,我对使我分心的那个人恼怒非常。我厌恶地忍受着电话和来访,而事实上,这一切干扰的不过是我并没有在做的那些工作罢了。
  在这些分神之外,我还熟悉另一种痛苦的懒惰的形式,我将以福楼拜的名义来引出这种懒惰的形式,后者把它称作“腌渍(masinate)”。在这种情况下你什么也不做,你的思想四处涡动,你会感到有些压抑……我常有这样的“腌渍”,非常频繁,但它们都不会长久地持续下去,最多十五到二十分钟……接着,我的勇气又回来了。
  事实上,我认为我对没有什么也不做的自由和力量而感到苦恼。有时候我真的想休息。但正如福樓拜所说的那样:“你靠什么来休息呢?”
  我不能把任何的懒惰放进我的生活,后者甚至也容纳不下任何空闲的时间。除朋友外,我只有工作或一种脾气相当暴躁的懒惰。我从来就不是那么地在乎运动,但不管怎么说,现在就算我要运动也太老了。所以如果决定什么也不做的话,你想让像我这样的人去做什么呢?
  阅读?但那是我的工作。写作?也是我的工作。这就是为什么我喜欢画画。它是一种绝对没有理由的活动,身体的,归根到底是美学的,同时又是真正使人放松的,真实的懒惰,因为画画并不涉及任何骄傲与自恋——因为我只是一个业余爱好者。对我来说,画得好与画得不好,结果都一样。
  还有什么?在生命走向终结的时候,在瑞士,卢梭做着花边。
  人们可以不那么讽刺地提出编织的问题。编织正是某种特定的懒惰的姿态,除非,这个姿态为完成某件作品的欲望所捕获。但习俗禁止人们(男人)编织。
  事情并不总是这个样子的。五十年或一百年前,人(男人)通常都得刺绣,但现在再也没有这样的可能了。
  也许我一生中见过的最离经叛道,确切来说最可耻——对那些看客们来说可耻,而不是对我——的事情就是一个坐在巴黎地铁车厢里的年轻男子从包里拿出一些编织物开始编织。每个人都感到可耻,但所有人都什么也没说。
  现在,编制是最低限度的、无端的、无定局的却仍然再现/表征了一种美丽而成功的懒惰的体力活动的范例。
  我们不应认为懒惰就是现代的生活。你有没有注意到每个人都一直在谈论休闲活动却没有人谈论懒惰的权利?我甚至怀疑,在现代西方世界是否存在像什么也不做那样的事情。
  我记得这幅景象……在我还是个孩子,青少年的时候,巴黎可不一样。那是在战前。夏天天很热,比现在热,至少在我看来如此。在傍晚,在天热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看到巴黎的门房——当时有很多门房,他们是种机构——把椅子拖到门前,拖到街上,他们会坐在那里,什么也不做。
  这是一幅已经消失的,懒惰的景象。我再也看不到这幅图景……在现代的巴黎,再没有那么多懒惰的姿态了。归根结底,咖啡馆是一种无副产品的懒惰:那里有对话,一种活动的“表象”。这不是真的懒惰。
  如今,懒惰很可能并不在于什么也不做,因为我们没有能力那么做,相反,懒惰可能是尽可能多地切割时间,使之多样化。这就是我在工作中引入分神的时候小规模地进行的活动。我切割时间。这是一种变得懒惰(向懒惰发展)的方式。但我渴望一种别样的懒惰。
  我总是对这首禅诗感到惊讶,这首诗,可能就是我梦想的那种特别的懒惰的诗学的定义:
  Sitting peacefully doing nothing
  Springtime is coming
  And the grass grows all by itself
  静坐无为
  春来
  草自生
  朱晓晓摘自西北大学出版社《嗓音的颗粒:1962年至1980年访谈录》
其他文献
     
陈扬龙,1941年出生于湖南醴陵陶瓷世家,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的国家级传承人。师从吴寿祺、宋成仁和林家湖等老艺人,是新中国醴陵高温釉下五彩瓷复兴的实践者和带头人,于2013年去世。陈扬龙以工笔花卉见长,善用写实手法和装饰性构图,作品贴近自然,清雅淡逸,被喻为“禅在花草中”。2012年被文化部授予首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在世时,毫无保留地授艺于三百多名学生,使“
“记得按时喝药,听见了没有?”   “嗯……好好好。”   “咔嚓”一聲通话结束后,我扭头问室友要了一块刚切好的甜杧果。   室友犹豫了一下,问我:“我记得你不能吃杧果吧?”   我摇头——反正远在千里之外的妈妈是不会知道的,我当然也听不见她的怒吼。在即将迎来22岁的生日时,一直是乖孩子、好脾气的我,因为几种水果叛逆了——其实,我只是觉得自己失去了自由——我的饮食,被中药束缚着,被医嘱束缚
我曾是少年,在像云一樣的日子里,   纤细的事物,在昏暗与映射中依然可见,   奇怪的是,我一寻觅那个记忆,   在今日的身体上就会如此地痛苦不堪。   失去快乐是痛苦的,   宛似温柔的灯光映照在缓慢的夜晚,   那曾经是我,那依然是我,   那时我的影子可谓愚顽。   不是享受也不是悲伤;我只是个孩子,   被囚禁在可变的墙壁之间;   故事恰似身躯,玻璃恰似苍天,  
说起詹姆斯·乔伊斯的妻子诺拉·乔伊斯来,好多人会觉得特别不服气,这个普普通通的女人,没有倾国倾城的美貌,也不是才华横溢的文艺女青年,她只是在自己20岁那年,有一天在街上走着,遇到了当时正值22岁的未来大师,大师还是个高度近视眼,连这姑娘长什么样都没瞅清楚就惊为天人,对她一见钟情、穷追猛打,最后两人成了夫妻。  诺拉认识乔伊斯的时候没读过什么书,即使嫁给乔伊斯后,也对自己没有什么文化修养这个事儿坦荡
“原来你们会看月色,又能预测天气,真是了不起!”知识分子到了田中,感叹农夫们的本事。  农夫耸耸肩:没什么了不起的呀。  所谓学问,学学问问,就学会了嘛。最怕你不愿去学,不肯去问。学了问了,就变成知识分子。但是知识分子最大的毛病,莫过于自以为了不起,学会一样东西,听到一个事件,马上就炫耀出来,大声疾呼:我会这,我会那。真正学会的人,像农夫一样不出声,耸耸肩:没有什么了不起。  像畫画,从素描开始,
提及太史公,很多人的印象是身残志坚的史学家。说起《史记》,就是一本厚重的史学书呗。这样的想法,司马迁只想给你一个白眼。若迁哥活在当下,什么《吐槽大会》《奇葩说》统统都能被他承包。不信我们就来看看迁哥是如何讲《史记》的吧。  1  比起历史书上某年某月发生了某事,意义如何,《史记》可谓在讲故事和讲段子中进行的。帝王将相,无不在司马迁的吐槽之列,连他最推崇的孔子都敢幽上一默。在《孔子世家》里,原本叙述
关于身体   人老了   打个喷嚏   都要赌上性命   —— 佐藤和泽 83岁   就算谢顶了   去理发店   也不打折   —— 山本隆庄 76岁   那个医生   以前教我养生   竟然比我先死了   —— 森田志郎 79岁   吃饭八分饱   还有两分   用来吃药   —— 黑泽基典 45岁   下了奔驰   我要换乘   轮椅   —— 井堀雅
一天下午,有位老人正在街上走着,突然听到有个声音说:“喂,你能帮帮我吗?”  他向四周望了望,一个人都没有,于是他继续往前走。这时那个声音又说:“喂,你能帮帮我吗?”  老人再次停下脚步,望了望四周,还是一个人都没有。这次他仔细地环视起四周来,碰巧视线落到了人行道上,只见人行道上有一只青蛙。  尽管觉得跟青蛙说话有点尴尬,老人还是问道:“刚刚是你在跟我说话吗?”  出人意料的是青蛙答道:“是啊!你
1  奶奶是我的第一个病人。  高三暑假的时候,我跟以往所有假期一样,到乡下和老人们一起生活。临行前父亲特别叮嘱我多陪奶奶说说话,不仅因为这很可能是我在家乡度过的最后一个假期,更因为一个月前,爷爷去世了。  爷爷是在地里干农活的时候突发脑溢血去世的。当时他身边一个亲人也没有,尸体在稻田里躺了一个钟头,才被来叫他回家吃饭的奶奶发现。  因为要考试的关系,爷爷的事情我一直不知情,甚至连葬礼都没能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