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思考

来源 :南方农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jing49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分析了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现状,从面临的问题出发,利用1951-2012年衡阳地区8个气象观测站资料,分析衡阳市农村气象灾害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衡阳地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 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湖南省衡阳市
  中图分类号:P429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05.048
  我国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的实践,使各级气象部门在推进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1],形成了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气象示范县的浙江“德清模式”[2]、自然灾害预警预防工作的重庆“永川模式”,出现了广东的应急气象频道、内蒙古的预警收音机等一批好的做法。在国内外研究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试图利用1951-2012年衡阳地区国家气象观测站资料(气候特征值的统计时段为1971-2010年),分析衡阳市农村气象灾害特征,在国内外成功案例中提取成功因素,识别致灾因子,以减灾系统工程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加强衡阳地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有效措施[3]。
  1 衡阳主要气象灾害
  1.1 干旱
  据统计,衡阳市的夏秋旱发生的概率为57.14%,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次数多、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雨季结束后就进入旱期,旱情发展迅速;二是秋旱多于夏旱,重于夏旱;三是中部丘陵岗地干旱频率高。从地域分布看,发生频率最高的是衡南县和市区,其次是耒阳市和衡阳县[4]。
  1.2 暴雨
  衡阳市暴雨日的空间分布是南、北多、中西部偏少,衡山、衡东县5-8月暴雨数各占全年总数的71.0%和79.1%。衡阳暴雨主要集中在5-8月,其中6月最多。受强降水的影响,衡阳市基本上每年均有洪涝发生。按湖南省气象部门洪涝标准,衡阳市50 a中有17 a出现洪涝,发生在4、5、6、8月。其中,5-6月占71%。
  1.3 风灾
  大风是衡阳市四季可见的一种灾害天气,主要以雷雨大风为主;其次是寒流大风,再就飑线大风、台风外围或东风波大风,但极少出现龙卷风天气。衡阳市一年中以7、8月大风日最多,约占全年的一半,其次是4、5月。各地的最大风速一般17~20 m/s,衡阳市区、常宁最大风速达25 m/s。
  1.4 低温冷害
  统计衡阳市1951年至2012年观测资料,结果显示:第一“寒”是春播期间,气温低于11 ℃造成烂秧死苗的“春寒”或“倒春寒”,衡阳有24 a出现过“倒春寒”,以3月下旬出现最多,危害最大;第二“寒”是5月中下旬早稻幼穗分化期连续5 d气温低于20 ℃的“五月寒”或“五月低温”,大约3年一遇。第三“寒”是9月中、下旬晚稻抽穗扬花期气温连续3 d低于20 ℃的“寒露风”天气,近50 a中,有12 a出现;而危害杂交稻气温连续3 d低于22 ℃的“寒露风”天气,有31 a出现,大约三年二遇。
  1.5 寒潮
  衡阳地区的寒潮发生在11月至次年3月,最早发生在11月7日(1959年),最晚出现在3月30日(1986年),以2月份出现的机率最多(38%),11月出现的机率最少(26%)。其中,寒潮和强冷空气影响以春季居多,约占全年的70%左右。平均降温幅度为16.7 ℃;最低气温1月份可达0 ℃以下,3月一般降至3~4 ℃,个别年份可降至1 ℃以下。
  1.6 雷灾
  统计衡阳市1951-2010年雷电灾害数据,结果表明:衡阳属多雷区,雷暴日数较多,南部多于北部,市区雷电灾害发生率高于县区,农村的雷电灾害主要是危及人畜。衡阳地区全年都有雷暴发生,绝大多数的雷暴发生在3-8月(占90%),被称之为“雷半年”;在一天当中,雷暴多发生在下午12:00-20:00(占95%)。
  1.7 高温热浪
  衡阳市夏季高温十分突出,每年6月中、下旬到9月初,都有一段高温暑热天气出现。全市极端最高气温为41.6 ℃(2010年8月5日出现在衡南县)。衡阳市的高温天气(日极端最高气温≥35 ℃)具有五大特点:高温日数多;高温期长;高温期间昼夜温差小;高温时段气压低、风速小;“火南风”高温下,蒸发量剧增。
  2 衡阳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建议
  2.1 提升气象灾害防御的专业技术水平
  气象灾害是否发生,除了与高影响天气有关外,还与农村当地的具体自然环境条件、受灾体的多少及承灾能力等多种因素有关[5],所以必须加强县域气象灾害致灾因子和成灾体的相互关系研究,准确掌握成灾条件和指标,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发布能力建设,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覆盖面,保障气象灾害信息能够到村入户。
  2.2 完善气象灾害防御的长效保障机制
  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弱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经费、物资不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强化政府作为气象防灾投入的主体地位,根据灾害影响范围和受益群体确定财政投入的主体和比重,保证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建设资金和运行维持资金,形成持续维持能力。形成多种渠道(设备)接收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气象预警信息覆盖网,拓宽分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渠道,从而政府部门可通过多元方式通知到乡镇每户居民。
  2.3 加强行政支持体系的建设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的颁布,增强了县乡政府防御气象灾害的责任,为推动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争取政府的领导创造了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6]。行政支持体系建设,尤其是要争取县政府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领导。在我国,行政力量的支持是办好所有事情的基础,气象防灾工作也一样。政府领导缺位,是组织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瓶颈,是建立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7]。
  2.4 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建设
  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是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的一部分,是推进气象信息进村入户的有效途径。气象灾害信息环节需要专业的信息收集员、信息处理员和信息发布员等一批专业素质人员参与,需要相对固定的编制、稳定的岗位和可考核的职责,采取外聘、合同制等方法解决一时人员不足的困难。同时,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就是把行政领导的支持固化成政府的施政目标,列入地方事业发展规划和重点工作,形成考核机制,调动尽可能丰富的行政资源建设气象灾害防御体系,营造有利于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政策环境。
  参考文献
  [1]罗慧,李良序.陕西气象服务白皮书[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2:121.
  [2]王勤.小气象大服务,小平台大舞台——德清全国新农村建设气象工作示范县实践与探索[N].中国气象报,2009-12-15(004).
  [3]成秀虎,王卓妮.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理论模型初探[J].灾害学,2012(10):117-120.
  [4]王春光.对中国县乡行政机构改革的现实分析——以西部D县为研究个案[J].学习与实践,2006(9):67-74.
  [5]高庆华,李志强,刘惠敏,等.自然灾害系统与减灾系统工程[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8:17-19.
  [6]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气发〔2010〕93号) [Z].2010.
  [7]任德胜.关于深化灾害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J].中国减灾,2004(9):35-36.
  (责任编辑:刘昀)
其他文献
结合兰武增建二线铁路在线间距偏小地段高挖方的控爆工程实际,介绍爆破施工方案的选择,施工过程中技术控制及既有线防护所采取的措施。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control o
随着我国铁路跨越式发展高潮的到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客运专线陆续兴建.简述秦沈客运专线上采用的10 kV电力工程远动系统,具有较高的技术前瞻性和推广价值.
介绍莲花山公路隧道坚硬围岩的钻爆技术.给出大断面硬质围岩、风动凿岩机配自制钻孔台架条件下合理的钻爆进尺.
铁路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双线整孔箱形截面梁与普通铁路梁相比,具有刚度大、耐久性好、梁形简洁、便于养护等现代铁路桥梁特点.根据历年来预制混凝土简支T梁经验,结合双线整
摘 要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烟叶产业的发展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烟草行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的纳税第一大户。由此可见,烟草行业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从我国烟叶产业发展现状入手,系统地阐述了烟叶产业发展对策。  关键词 烟叶产业;发展现状;国民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0.037
制革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系统综述了制革污泥资源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和趋势,认为制革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是制革污泥处置与利用的有效途径。
摘 要 针对甘蔗的营养生理进行剖解,对当地的甘蔗产量情况和所采取的农业措施进行相应分析,为当地甘蔗生产提供科学的数据和理论基础。  关键词 甘蔗;营养生理;施肥  中图分类号:S566.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8-00-02  广西人多地少,相比全国人均耕地水平普遍较低,要想通过面积增加来增加蔗糖产量的途径是不太现实的。所以,要靠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来增加当地蔗
通过对单螺杆空压机冷却水路、润滑油路、主机喷油孔的改造以及精密调整星轮体与主螺杆间隙等措施,有效解决了机组在运行中因排气温度高造成机组联锁停机的故障,确保了单螺杆
摘 要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很多新的农业生产技术被运用在实际的农业生产过程中,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有利于农业的生产与发展。水稻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如何提高水稻产量一直是学者研究的重点。以水稻的栽培为例,研究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  关键词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秧苗培育技术;农田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
针对厦门翔安海底隧道浅埋段,地层软弱、易膨胀、稳定性差、施工难度很大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影响围岩稳定的主要因素,找出工程容易坍塌、难于维护的关键原因,介绍了获得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