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运用的语言体验优化策略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83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学习是一种能力建构的过程。因此,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必须建立在学习个体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基础之上,并在言语实践过程中,不断获得语言体验,积淀默会知识。本文,笔者结合阅读教学实践谈谈指向运用的语言体验优化策略。
  一、因“文”制宜,拉紧言语体验的“弦”
  相对“情感体验”而言,“言语体验”是指在阅读时,学习者通过言语实践感受文本语言表达的形式,感受作者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从而引发自身的言语表达冲动。由于受“常态阅读”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时过分关注文本的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思想等内容性的教学,导致学生在阅读时对文本的语言现象视而不见。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要有文本意识,在学生了解“写什么”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怎么写”,体验文本语言表达方面的奥秘。吕叔湘先生说过:“阅读教学要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言语体验就是要引领学生基于内容的了解,学习体验作者的行文思路、表达方式、布局谋篇、选材组材、表现手法、语言应用等。下面以布局谋篇和语言运用两个方面为例:
  布局谋篇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前后呼应、承上启下等等。阅读教学时,应让学生以文本为例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之处。如教学《凡卡》一课,要让学生明白作者通过在记叙凡卡写信的过程中插入爷爷为老爷家守夜和爷爷带凡卡去砍圣诞树两件事,叙述凡卡在乡下时与爷爷在一起时的欢乐和融融亲情,与凡卡现在挨打挨饿没法睡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目的是要反衬出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独与凄苦,揭露沙皇制度的黑暗和罪恶。从而领会“插叙”对主要情节起对比、衬托,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突出的作用。
  语文运用方面,应让学生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等。如《微笑着承受一切》一课,初读“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桑兰可以自己刷牙,自己穿衣,自己吃饭了”。这一句时,感觉平淡无奇,啰唆重复。细细品读,发现这个句子是“一”字千金,字里行间浸透了桑兰的无比艰辛与坚强。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将这个句子和“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桑兰可以刷牙、穿衣、吃饭了”,进行比较,通过对比、朗读,咀嚼“一”字、三个“自己”的词语和逗号、顿号等标点符号不同的表达效果,桑兰在坚强背后的无比艰辛自然而然随着文字渗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像这样一字之别,而表达效果截然不同的例子在小学语文教材里俯拾皆是。关键教师要“引发一种对语言的敏感”,在文本的字里行间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
  二、由“学”而教,定好个性体验的“点”
  所谓“个性体验”,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兴致与文本进行对话,并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个性体验并不是让学生毫无依据地天女散花似的胡乱谈感受,谈理解,而是遵循学路进行教学,选择不同的切入点,学习讨论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使阅读教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1. 情感激发点。文本的情感总是隐含在文本的语言中。抓住文本的情感激发点,易于唤醒儿童的内在情感,引发学生与文本情感和谐共振,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如教学《献你一束花》时,教师抓住关键语句“许多只手朝她伸来,许多摄影机镜头对准她”和“很少有人招呼她,摄影记者也好像有意避开她”,创设了两年前“空前热烈”的迎接场面与今天“稀疏冷淡”的场景。强烈鲜明的对比,唤起了学生对主人公的无限同情,并对前后不同表现的人们和摄影记者产生不同的看法。
  2. 内容趣味点。有的文本故事情节曲折,内容生动有趣。抓住这些内容,容易激起学生的主动体验,产生独特的学习感受,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如教学《杨氏之子》一课,教师抓住故事最有趣的人物对话部分,引导学生演读,想象孔君平和杨氏之子当时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学生的扮演栩栩如生、诙谐有趣。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加深了对“杨氏之子为什么要用‘孔雀’来回敬?”和“为什么不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等问题的认识,在个性的体验中完成了语言文字的独特理解。
  3. 疑难困惑点。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总会产生一些疑难困惑的问题。抓住这些问题组织教学,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产生深入研究文本、寻找问题答案的探究热情。如教学《“扫一室”与“扫天下”》一课,“扫一室”与“扫天下”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两个问题是学生与文本对话时感到困惑的问题。教学时,教师围绕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直奔第四个自然段,联系上下文学生理解到“扫一室”指的是“清扫一间小小的屋子类的小事”,而“扫天下”指的是“扫除天下一切不平之事类的轰轰烈烈的大事”,然后再引导学生学习第五自然段,进而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辩证关系。
  4. 空白想象点。小学语文课文中往往有一些“空白”。在阅读教学中,抓住课文中的“空白点”,启发学生推测、构思、想象,表达,学生的独特思维和个性表达常常如泉涌般喷流而出。如《杨氏之子》一课,虽然只有简短的60多个字,却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空白”空间,如文中的“乃呼儿出”——谁呼儿出“为设果”——谁为谁设果?有哪些水果?还有杨氏之子叫什么名字,他和孔君平对话时的神态、动作、心理等等。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地方展开想象、表达、表演,学生的个性体验在沉思、感悟中不断丰富。语文课成了艺术的享受。
  诚然,上述两个方面的体验在阅读教学中往往相互交融、渗透,是不能截然分割的。教学中,把准情感体验的主旨,揣摩言语表达的秘妙,优化阅读的教学内容,学生语文素养与良好个性的发展将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教师进修学校)
其他文献
学校组织语文教研活动,年级组安排我执教《生命的林子》这一课。  一切皆在我的掌控之中,按照课前的预设,这节课波澜不惊顺利地进行着。快下课时,我问学生:“学完了这篇课文,你们有哪些收获要和大家一起分享,还有什么疑问要与老师一起讨论呢?”  孩子们纷纷举起了手,表达着自己的见解。有个孩子说“我要学林子里的松树,奋力向上生长,成为有用的人”,还有一个孩子说“人要成才,不能离开自己的小集体”。正说着,下课
<正>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国外学者就提出了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概念,妊娠妇女发病率为5%7%,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20.4%[1]。目前大多数学者将妊娠34周之前发病的重度子痫前
目的:探讨PDCA循环模式对抑郁症患者心理干预的影响。方法:将13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心
以扶持创新型和高成长型企业为目标的创业板市场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板市场是在主板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适应新的市场需要而设立的高度市场化的市场,
民营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营经济的细胞.振兴黑龙江老工业基地需要大力发展民营企业.为此,要努力提升民营企业的自身素质,同时也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如此
某日,我们学校的李老师小心翼翼地问我:“郭老师,那天的录像课按您的意见作了修改,但是改后,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学生在读、在写,我说的话很少,这样行吗?”这使我想到了薛法根老师执教的《九色鹿》一课,课堂上,教师穿针引线,推波助澜,而大部分时间不也是学生们在说、在读、在写吗?整堂课导之学之、学之导之,简约、质朴而实在,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丰富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得到提升,这样的课堂会不行吗?于是,我回答李老师说:
霍懋征老师是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她一生倡导和实践“爱的教育”,用“爱”诠释了教书育人的真谛,并将“爱”融入了中国教育的长河。周恩来总理称她为“国宝”;胡锦涛总书记盛赞她“把自己一生献给了教育事业”;温家宝总理为她题词“把爱心献给教育的人”;刘延东国务委员(编者注:时任国务委员,现任国务院副总理,下文同)称她是“德高望重的教育大家”。此外,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全国政协副主席、
我国现有1700万名教育工作者,其中,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有1390多万名。他们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提升教育品质的重要力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质量,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更是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  本刊第一、二、三期连续刊载了朱永新教授的文章《新时代需要新教师》,该文指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及如何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引起了广大教师的极大反响。他们纷纷来稿,从不同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