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成为写作的主旋律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zhi0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是最让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喜欢做的作业。一提到作文,很多学生就唉声叹气。到了高年级,这种现象更是普遍存在,然而这个阶段的作文更是成为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而我面对着的是农村的孩子,几乎是从三年级才开始动笔学写日记、片段,到高年级时,大部分的学生对出现的题目不知如何是好,不知该如何选材、谋篇布局,对一件事如何讲清楚都是件困难的事,更谈不上语言的精彩,从教多年高年级,针对这种情况,应从几方面着手。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教学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说”
  《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针对学生的特点,我们就应该选择学生身边的、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有话可说。如:以“记一件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为主题的作文指导课时,首先,我让学生捕捉从课题得到的信息:这个话题一定是亲身经历,而且是一件,然后让学生思考一分钟,脑海中最先跳出来的是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話表达。接下来老师也讲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童年趣事,有了老师的“开路”,学生就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整个课题气氛非常浓烈。此时,我话锋一转:你们可记得老师讲过“题好一半文”我把当时那件事取了个《我当了一回“南郭小姐”》,请同学们结合亲身经历,说说你曾当过一回什么?于是学生又是一次跃跃欲试,然后我又说:如果只把题目变成《我当了一回 》,那可写的范围就远远小于“记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我们再来变一变,变成《我尝到了 的滋味》,请同学们说说。学生再一次兴趣盎然,等学生说的差不多时,我又说:关于“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我们再来超级变变变《 可真不容易》。整堂课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非常乐意表达,有的学生甚至对一个题目说了好几件事,连平时不想说话的学生也说了几次。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要经常为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可以利用课前三分钟,或者利用阅读课,内容不限,可以是让学生谈一谈看书体会,或者推荐自己看的好书,或者身边的、生活中的事例,等等,这样学生的胆量变大了,表达能力也会逐渐提高,想说的欲望也增强了。“帆过水无痕”就为下面的“写”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想写”
  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来做事的时候,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如:在指导《记一次有趣的活动》时,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我让学生说说他们平时最喜欢玩的游戏,先让一个学生说,然后其他学生补充,最后让一个表达比较好的学生将这个游戏的规则及过程完整地说出。还设计一些学生喜欢做的活动当场进行,活动后,让参加活动的学生说一说做游戏的过程、动作、心情等。让当观众的学生说说做游戏同学的神态,以及看他们做活动当时自己的心情。最后让学生把刚才说的用文字表达出来,这样就水到渠成了。学生也不会感有到负担。有时还可以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如:在妇女节时,让学生回家为家里的妇女做一件事,可以是给她们捶背、洗脚、做饭等等,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和生活中,这样学生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自然而然就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三、表扬鼓励,让学生“乐写”
  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后,总是期待老师的表扬与赞许,此时,老师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作文改好,因为,在很短的时间内印象很深。通常情况下我一发现学生有进步就在班级表扬,这样的效果很好。有时我会让学生利用早读课读自己写的文章,或者是在上课前几分钟让学生读自己写的精彩片段。我发现那一刻学生的精神状态特别好。接下来的作文能更认真地对待。如:有一次,我让学生写《我最喜欢的——》,有个学生的作文令我非常意外,因为这个学生是班级的学困生,从五年级接班来,他的作业很少完成,更谈不上写作文,但是这一次在我的启发下,他竟然写出自己是如何的喜欢打篮球,怎样在球场上与同学你争我夺,读了他的文章我趁机好好表扬一番。于是我在班级大肆表扬,将文章的一些语言读给学生听,并将文章修改一番,然后让他抄写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从那以后,我发现他能按时完成作文,虽然没有质的飞跃,但我看到多了一个“乐写”的学生。我想: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长久坚持一定会有不菲的收获。学生在老师的表扬与鼓励下,他们写的积极性被很好地调动出来,自然能写出好文章,并且不会害怕写文章,还会期待着写文章,期待着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羡慕。
  四、教给方法,让学生“会写”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选编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反复斟酌的优秀文章,每一篇都体现出作者巧妙的构思,独特的观察视角,那些都非常值得学生学习,于是在教学时应渗透作者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边模仿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揣摩并领悟出作者写作的真谛。我们在教学每篇课文时都要充分挖掘并利用教材,让学生走入文本,用心去读,认真去想,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规律性,再创造机会让学生借鉴迁移、巩固,这样就能为学生写好作文提供快捷之路。例如:在教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一文时,文中通过对老班长的神态描写,表现出老班长的担忧与对革命的忠诚。让学生从中理解并懂得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可以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因为这种写作方法对学生来说比较难,于是凡遇到有描写人物神态的课文,我都非常注意让学生有意识地理解,这样长久的训练,学生在写作中就懂得要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可以通过神态描写来体现。
  总之,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感受生活,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素材,写出自己真实的体会,让生活成为作文教学的主旋律,这是我们所追求的作文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黄会芳,邱伟.让生活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描写一个活动场面的案例分析[J].小学教学设计,2006(7):31-33.
  [2]粟淑红.让生活成为写作的不竭之源[J].金色年华(下),2010(4):38.
  [3]欧珠.让生活成为小学汉语文写作的丰富源泉[J].小说月刊月刊,2016(5):156.
  编辑 温雪莲
其他文献
摘 要:视频中的光、声、影像、色彩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语文课自然就会锦上添花。可是,视频资料在教学的不同时机运用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是不相同的。所以,为了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势必要找寻到一个更佳的运用时机,发挥出视频资料的最大优势,真正做到物尽其用。利用先观视频的渲染功能,让学生感知课文不是孤立的,而是能够身临其境,让学生的情感共鸣不受时空限制
素质教育既是一种理想追求,也是一个渐进过程,在当今高考指挥棒的压力之下,推进素质教育更需要坚守和勇气。在学校硬件设施不断现代化的今天,如何转变学校育人方向,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是每所学校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一、习惯养成,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  1.构建三级管理网络,落实好习惯教育  为了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形成学校良好的活动秩序和学习氛围,学校出台了《囿山小学学生五大好习惯》,即文明好习惯
摘 要:练习课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数学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数学;练习;时效  练习课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数学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练习课的时效,是指在短短的40分钟课堂内,通过练习,使学生快速、深刻地巩固知识,熟练技能,发展思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通过学生的
摘 要:以《姥姥的剪纸》为例,分析了阅读课如何引导学生侧重学习写作手法,以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继而对学生的写作也有比较直接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阅读教学;写作手法;表达能力  窦桂梅老师的《牛郎织女》一课,以“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和“为什么这样写”为线索展开课堂学习,让无数语文教师脑洞大开。吴中豪老师对阅读课的几点看法正好对此作了注解:“理解内容是基础”“关注表达是重点”“归纳方法是关键”
十几年的教学工作和多次的听、评课,我的想法与收获颇多,这些想法与收获让我的教学变得轻松。借此我把自己的一些有效做法、想法整理出来跟大家交流。希望大家能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一、换种方式展现重点  比如在一次听课时,课件中有一个闪动的东西很吸引我的目光,我留心去看,发现它是一组大写的字母,便试图去拼,拼出了两个字“备课”。经历了这一先被吸引然后仔细拼的过程,虽然时间有点长,但这两个字深深烙在我的
摘 要:对待学生的不恰当行为,老师是选择发火还是讲道理,或是其他方式更有效果?记叙了在处理学生集体拖动桌椅发出噪声、影响其他班级正常上课的不恰当行为时,采取了冷静对待的教育方式——心如火,面如镜,以冷静的语言和行为教育学生纠正不良言行,取得喜人成效。对此,总结出:冷静对待学生的不恰当行为,是老师教育学生的一种好方式。  关键词:冷静;对待;教育;方式  刚从广州参加完微课题主持人培训回来,我又马不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的社会问题逐步凸显出来。其中农村儿童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教育问题,更是农村社会问题的重要体现。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为社会上讨论的重要话题。基于此,就留守儿童角度对农村儿童教育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以期为农村儿童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摘 要: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项重要传承手段,汉字是作为民族瑰宝而存在的。汉字具有丰富的内涵,能够传递民族历史和民族精神。因此,对汉字的传承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阶段,对小学生的汉字写字水平进行有效提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进而提高学生对汉字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汉字规范化进程的进展。针对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写字水平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写字;水平;氛围;习惯  近些年来,随着电子
摘 要:在我园“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评价”中发现,外来幼儿在遵守社会规则、生活习惯、社会认知、同伴关系、无侵犯性、同情助人维度上外来幼儿发展较差。为此,幼儿教师应着重开展行为观察,关注外来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以有效地发挥角色游戏的社会化作用,帮助外来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提高社会性协作能力。  关键词:行为观察;角色游戏;外来幼儿;社会性发展  一、观察记录,关注外来幼儿的社会性行为  为了更好地激发教师关
摘 要:在绿树课堂的生态圈中,学生通过备学、问学、研学和践学的实践活动,不仅获得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还在与师生的互动中培育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真正提升了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备学;问学;研学;践学;绿树课堂;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在数学教学中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