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2013年实施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时,我县财政部门综合考虑事业单位实际情况,要求全县所有事业单位均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为了全面了解三年来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情况,近期对我县138家事业单位进行了调查走访,发现存在诸多问题,现就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做如下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固定资产折旧;资产折旧面临的困境;计提方法;解决对策
2013年实施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或相关财务制度的规定确定是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客观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效反映事业单位资产资源的占用情况,更客观的反映出固定资产的价值,促进事业单位自身发展。
一、事业单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面临的困境
在调查中发现,事业单位资产折旧在计提方法、计提依据、折旧后续管理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资产折旧业务处理随意性大。经统计138家事业单位会计持证上岗的不足70家,而且在持证上岗的单位会计中,有近半数属1970年以前出生的大龄会计,该部分会计工作时间长,习惯了老制度、老方法,对新制度一知半解,同时由于年龄偏大,学习积极性低,对新制度理解不透,更不用说固定资产折旧如此复杂的工作。同时由于县级事业单位规模小,人员编制少,大部分单会计都是身兼多职,单位会计平时财务工作不多,但是总体工作却繁忙,影响了会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制约了单位财务水平。
1.资产折旧方法理解不透彻。调查中,几乎所有单位对固定资产折旧都存在核算依据不精确、核算金额有偏差的情况。计算方法不规范,折旧方法多种多样,甚至有单位考虑了固定资产预计残值因素。调查中发现有3家单位固定资产折旧不以资产明细账为核算依据,以单位固定资产总值为依据计算折旧额,对所有资产按统一使用年限计提,严重影响了会计的严谨性;近30家事业单位,每年固定资产都有新购和报废,但是从2013年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开始截止2015年年底,每年计提折旧额相同,经询问,单位会计不明白折旧如何计算,每年年末照上年折旧额和分录重新做一次,并据以入账。
2.资产折旧范围界定不清。《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折旧范围进行了明确划分,对不计提折旧的资产进行了列举。但是实际工作中,单位会计因各种原因,对折旧范围界定模糊,有单位把不应计提折旧的资产计提折旧、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继续计提折旧,更有单位新增固定资产未纳入折旧范围。
3.计提折旧核算时间不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应当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但是在调查中发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时间随意性大,绝大部分单位以业务量小、本月或本年度固定资产没有变动为由,半年或一年计提一次折旧;对新增加资产折旧计算误差较大,有半数单位因为折旧一年计提一次,本年增加资产本年未计提折旧;同样,本年无论几月份报废资产,本年照提折旧。
4.固定资产折旧与修购基金重复计提。根据财政部2012年发布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三十三条规定:实行固定资产折旧的事业单位不提取修购基金。但是调查中发现仍有单位即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又提取修购基金。
(二)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薄弱,新增资产入账不及时,影响折旧额计算的准确性。调查中发现,部分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较薄弱,固定资产重购置、轻管理,对新采购的资产是否按规定及时足额入账管理不严,因为固定资入账不及时,计提折旧时也就无法包含该部分新采购而未入账的资产。
(三)对提足折旧仍可继续使用的资产缺乏有效管理。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可以继续使用的,应当继续使用,规范管理”。调查中发现,因为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较薄弱,提足折旧仍可使用的资产管理松懈,部分提前报废,部分仍在使用,但是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二、固定资产折旧面临困境的解决方法及对策
(一)严格按照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规定办理资产核算。固定资产折旧最重要的环节是固定资产的管理,单位应当严格按照现行制度,根据单位实际情况,从基础抓起,加强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保证资产折旧会计核算的科学性、严谨性。(1)提高单位领导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单位会计质量高低、资产管理好坏、折旧核算是否准确,与单位领导的重视程序密切相关,只有提高单位领导对财务工作、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才能更好的保证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全面提高,确保单位固定资产折旧等后续核算工作正常开展。(2)加强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建设。单位应当尽力做到财务人员持证上岗,定期培训,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建立健全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对资产的采购、入账、使用、折旧、报废、提足折旧仍在使用资产等的管理制定明确、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资产档案管理工作,保证资产折旧核算有据可查。(3)强化资产核算管理。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按照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办理资产核算,制度规定纳入固定资产核算的,按要求及时办理相关核算工作,不拖拉、不擅自更改核算范围。同时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明细账、固定资产卡片等资产明细账登记工作,对资产的购置、使用年限、已提折旧,净值等进行详细登记,并作为资产计提折旧的依据。定期清查盘点固定资产,根据盘点结果及时调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确定资产折旧依据及折旧金额。(4)资产折旧方法科学合理。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一般应当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应折旧金额为其成本,不考虑预计净残。在实际工作中,单位财务人员要根据资产属性,选择恰当的折旧方法,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资产折旧应当按月计提,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同时应当注意的是,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实行固定资产折旧的事业单位不提取修购基金。
(二)监管部门要加强业务人员培训工作。(1)加强单位财务人员培训教育工作。财政部门应加强单位财务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可以通过每年的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结合财务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培训计划;各单位也应制定相关制度,促进财务人员通过自学提高自身水平,提升职业胜任能力,通过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使财务人员想做好、也有能力做好固定资产折旧核算工作。(2)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各单位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所属国有资产管理管理部门,应加大资产管理人员培训教育工作,提高资产管理人员工作胜任能力。
(三)监管部门加大监督查检力度,强化单位固定资产基础工作。(1)财政部门应当加大会计基础工作检查力度,结合每年的会计执法检查,对单位资产折旧的核算方法、核算依据、账务处理进行检查,及时纠正检查中发现的错误,保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可靠。(2)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检查,对资产购置程序、入账时间、入账金额、使用年限等进行检查,特别是对单位提足折旧但未达到报废条件仍可使用的固定资产要重点检查,检查中对涉及资产折旧等后续管理工作也应重点关注,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结束语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涉及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正确核算的前提,在实际操作上,会计人员要以制度为依据,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行各种方法,对固定资产折旧进行科学合理的核算,以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琳.事业单位对其固定资产在新制度下的管理及核算分析[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
[2]王雪.对处置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点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3.
[3]王素梅.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影响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03.
[4]徐莹,徐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问题研究[J].经济师,2014,09.
(作者单位:安康市白河县财政局)
关键词:固定资产折旧;资产折旧面临的困境;计提方法;解决对策
2013年实施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或相关财务制度的规定确定是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客观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效反映事业单位资产资源的占用情况,更客观的反映出固定资产的价值,促进事业单位自身发展。
一、事业单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面临的困境
在调查中发现,事业单位资产折旧在计提方法、计提依据、折旧后续管理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资产折旧业务处理随意性大。经统计138家事业单位会计持证上岗的不足70家,而且在持证上岗的单位会计中,有近半数属1970年以前出生的大龄会计,该部分会计工作时间长,习惯了老制度、老方法,对新制度一知半解,同时由于年龄偏大,学习积极性低,对新制度理解不透,更不用说固定资产折旧如此复杂的工作。同时由于县级事业单位规模小,人员编制少,大部分单会计都是身兼多职,单位会计平时财务工作不多,但是总体工作却繁忙,影响了会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制约了单位财务水平。
1.资产折旧方法理解不透彻。调查中,几乎所有单位对固定资产折旧都存在核算依据不精确、核算金额有偏差的情况。计算方法不规范,折旧方法多种多样,甚至有单位考虑了固定资产预计残值因素。调查中发现有3家单位固定资产折旧不以资产明细账为核算依据,以单位固定资产总值为依据计算折旧额,对所有资产按统一使用年限计提,严重影响了会计的严谨性;近30家事业单位,每年固定资产都有新购和报废,但是从2013年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开始截止2015年年底,每年计提折旧额相同,经询问,单位会计不明白折旧如何计算,每年年末照上年折旧额和分录重新做一次,并据以入账。
2.资产折旧范围界定不清。《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折旧范围进行了明确划分,对不计提折旧的资产进行了列举。但是实际工作中,单位会计因各种原因,对折旧范围界定模糊,有单位把不应计提折旧的资产计提折旧、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继续计提折旧,更有单位新增固定资产未纳入折旧范围。
3.计提折旧核算时间不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应当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但是在调查中发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时间随意性大,绝大部分单位以业务量小、本月或本年度固定资产没有变动为由,半年或一年计提一次折旧;对新增加资产折旧计算误差较大,有半数单位因为折旧一年计提一次,本年增加资产本年未计提折旧;同样,本年无论几月份报废资产,本年照提折旧。
4.固定资产折旧与修购基金重复计提。根据财政部2012年发布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三十三条规定:实行固定资产折旧的事业单位不提取修购基金。但是调查中发现仍有单位即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又提取修购基金。
(二)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薄弱,新增资产入账不及时,影响折旧额计算的准确性。调查中发现,部分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较薄弱,固定资产重购置、轻管理,对新采购的资产是否按规定及时足额入账管理不严,因为固定资入账不及时,计提折旧时也就无法包含该部分新采购而未入账的资产。
(三)对提足折旧仍可继续使用的资产缺乏有效管理。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可以继续使用的,应当继续使用,规范管理”。调查中发现,因为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较薄弱,提足折旧仍可使用的资产管理松懈,部分提前报废,部分仍在使用,但是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二、固定资产折旧面临困境的解决方法及对策
(一)严格按照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规定办理资产核算。固定资产折旧最重要的环节是固定资产的管理,单位应当严格按照现行制度,根据单位实际情况,从基础抓起,加强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保证资产折旧会计核算的科学性、严谨性。(1)提高单位领导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单位会计质量高低、资产管理好坏、折旧核算是否准确,与单位领导的重视程序密切相关,只有提高单位领导对财务工作、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才能更好的保证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全面提高,确保单位固定资产折旧等后续核算工作正常开展。(2)加强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建设。单位应当尽力做到财务人员持证上岗,定期培训,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建立健全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对资产的采购、入账、使用、折旧、报废、提足折旧仍在使用资产等的管理制定明确、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资产档案管理工作,保证资产折旧核算有据可查。(3)强化资产核算管理。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按照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办理资产核算,制度规定纳入固定资产核算的,按要求及时办理相关核算工作,不拖拉、不擅自更改核算范围。同时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明细账、固定资产卡片等资产明细账登记工作,对资产的购置、使用年限、已提折旧,净值等进行详细登记,并作为资产计提折旧的依据。定期清查盘点固定资产,根据盘点结果及时调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确定资产折旧依据及折旧金额。(4)资产折旧方法科学合理。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一般应当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应折旧金额为其成本,不考虑预计净残。在实际工作中,单位财务人员要根据资产属性,选择恰当的折旧方法,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资产折旧应当按月计提,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同时应当注意的是,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实行固定资产折旧的事业单位不提取修购基金。
(二)监管部门要加强业务人员培训工作。(1)加强单位财务人员培训教育工作。财政部门应加强单位财务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可以通过每年的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结合财务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培训计划;各单位也应制定相关制度,促进财务人员通过自学提高自身水平,提升职业胜任能力,通过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使财务人员想做好、也有能力做好固定资产折旧核算工作。(2)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各单位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所属国有资产管理管理部门,应加大资产管理人员培训教育工作,提高资产管理人员工作胜任能力。
(三)监管部门加大监督查检力度,强化单位固定资产基础工作。(1)财政部门应当加大会计基础工作检查力度,结合每年的会计执法检查,对单位资产折旧的核算方法、核算依据、账务处理进行检查,及时纠正检查中发现的错误,保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可靠。(2)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检查,对资产购置程序、入账时间、入账金额、使用年限等进行检查,特别是对单位提足折旧但未达到报废条件仍可使用的固定资产要重点检查,检查中对涉及资产折旧等后续管理工作也应重点关注,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结束语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涉及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正确核算的前提,在实际操作上,会计人员要以制度为依据,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行各种方法,对固定资产折旧进行科学合理的核算,以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琳.事业单位对其固定资产在新制度下的管理及核算分析[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
[2]王雪.对处置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点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3.
[3]王素梅.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影响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03.
[4]徐莹,徐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问题研究[J].经济师,2014,09.
(作者单位:安康市白河县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