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教育的对比

来源 :广东教育·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dsa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2016年7月12日,英国教育部决定,未来4年,全国约8000所小学将采用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并为此向这些学校拨款5400万美元。据介绍,这项改革涉及全英约一半小学。不仅如此,英国还建立了35所专业数学教学中心,作为普及“中式教育”的平台。
  关于“中式教学”,争议由来已久,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分数为上的考核体系等,都动辄得咎。很多国人觉得问题一大筐,英国教育部官员却来取经,并大范围推广“中式教育”模式,颇堪寻思,也激起了人们对中国教育方式的关注和热议。
  以上文字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确定立意,明确文体;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写作指导】:
  材料作文的审题,首先要概括材料,找准核心关键词:面对动辄得咎、饱受诟病的“中式教育”,而英国近一半的小学将采用其数学教学方法,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其次要有回答问题的意识,即明确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思考。第三要有细读材料的意识,英国学习“中式教育”,并非全盘照搬,而是有选择地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了在小学阶段推广中式数学教学方法。第四,对“中式教育”的议论不能笼统,要将其具体化为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分数至上的考核体系、高强度的练习等。最后,写作要有针对性,可以针对世人对“中式教育”无理无知的批评,结合英国来华取经,凸显“中式教育”的优势和上千年来在文化传承、人才培养、促进社会公平公正上的贡献;可以针对看到英国来华取经,国人对“中式教育”盲目的自信,表达自己的忧虑,并希望“中式教育”能正视自己的问题,不断改进。
  还要注意写作过程中的四个不良偏向:
  ①只谈“中式教育”的利与弊。不是扣着“英国小学将采用‘中式数学教学’方法”这个事件来展开对中式教育的思考,而是抛开材料,只抓住“中式教育”来议论,给人脱离材料,写作没有针对性的感觉。
  ②机械地选边站,文章逻辑奇怪。有同学的文章的行文大致是这样:英国学习中式教育是不明智的选择,原因在于中式教育的弊端皆是,例如填鸭式扼杀思维,评价单一带来的巨大压力……。这种文章的逻辑是:中式教育是 一团臭不可闻的狗屎,而选择学习中式教育方式的英国也是有眼无珠的傻子。
  ③把握材料不准,盲目推崇英国来华取经,而置“中式教育”于不顾。有同学的行文思路是:在这个事件中,我看到了教育强国的英国人的国际视野,对自身问题的反省能力,对多种不同教育方式的吸纳的开阔眼界和胸襟……。一个教育强国近一半的小学采取中式数学教育方式,难道中式教育的优点不是被学习和借鉴最应該突出的吗?你对中国教育的思考去了哪里?
  ④背后强烈的民族自卑感,缺失了大国国民的自信与胸怀。还有同学面对英国人学习中式教育,充满了忧虑,可是这个忧虑是为英国人操碎了心:英国那种以人文情怀、具有顶尖大学的国家,引进我们这种弊端重重的教育方式,会不会受到冲击啊?读这样的文章我想每个中国人都会感到情感不适,让人觉得,你根深蒂固的民族自卑心把你逼到墙角,还弯着腰,惴惴不安地仰着头,深怕来访客人不满意!任何文章,特别是这种涉及到国家层面、民族层面的文章,特别是一个少年,该有的虎虎锐气,蒸腾的自信力,舍我其谁的霸气是应该有的,把它们融入到文章的逻辑中、语言中,撑起文章的框架。
  【佳作示范】:
  习人所长,去己糟粕
  黄筱惠
  英国普及“中式教育”的消息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纷纷为颇受责咎的“中式教育”平反。而笔者认为,为其平反为时尚早,在他人取我精华时,我们为何忘了去己糟粕?
  诚然,中式教育和英式教育都有其可取之处。分数为上的考核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着学生不断向上、积极进取;对数学高强度的教学与训练也能启发学生的思路,增强学生的学科能力。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式教育填鸭式的教学很难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同时将除“高考”外的可能性斩除在深宫苑墙之外。英式教育恰恰相反,它将学生放归“森林”,让学生去寻找自己愿意栖身的树。它提供了充足的选择与自主,赋予了每个学生足够的人文关怀,它所缺的,不过是学科教学的方法。
  正如中式教育有着坚实的学科大地,却住在井里;英式教育有着广袤的素质之空,却无落足之地。英国走到井边,拾起石子,开始建设自己的大地;我们却笑以为自己是最佳模范,仍住井底。孔子早已向我们阐明了从师学习的道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韩昌黎亦曾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正所谓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当英国择我善者,我们切不可以沾沾自喜,以为自己技高一筹,实际上,这恰恰是英国在这平等的交流学习中抢占了先机。英国看到了我们的优势,不巧的是,我们看到的也是自己的优势。
  英国取我精华,我亦应去己糟粕,习人所长。令人庆幸的是,中国的教育改革已在浙江点燃,不幸的是,考试机制的变革只能让分数更真实、有分量,一旦深究其神,我们会发现,衡水还是衡水。归根结底,国人对教育的观念仍然老套而片面。教育不是标准化生产,一套试卷不足以作为标准来束缚教育;教育不是为了让人们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它是教书、育人,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与未来,传播一种思想,传播一份关怀。为此,国人必须认识到中式教育的不足,敢于直面缺陷,虚心向他国学习,方能离开井底,拥有一片广袤的素质之空,切勿重蹈晚清闭守之辙。
  英国之举既值得我们学习,也是对我国人民智慧的肯定。望平反之事暂歇,改革之旗高举,望我们也能习人所长,去己糟粕,真正做到“育”人。
  点评:本文立意高远,视野阔大,既能扣紧材料,抓住材料的核心内涵和具体细节,又能理性思辨,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能客观公正地看到“中式教育”的优点,又能一针见血指出其弊端,牢牢抓住“习人所长,去己糟粕”的中心论点,娓娓阐述,言简意赅,毫不拖沓。   中式教育,涉身而迷旁观反清
  肖啟泽
  “中式教育”这一长久以来为国人所诟病的国产教育模式,近来,却被教育历来先进的英国引入了他们的小学教学。这一鲜明对比,折射出中国作为当局者的迷惑和英国作为旁观者的清醒。
  作为一个孕育了剑桥、牛津等世界名校的教育强国,英国的“不耻下问”,必然历经了一次次的深思熟虑。教育大家苏霍姆林斯基将教育按内容分为两块:生存型教育与学习型教育。前者如鹰隼试翼、雏鹿初奔,是为了让孩子适应人类社会的初级教育;后者,才是以提升学识为目的的。而英国引入中国高效的小学教育,正是弥补其初级教育缺陷的有效手段。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提升国民数学水平的同时又不妨害中学、大学中自由、创新的教育模式,这是英国人的清醒。
  反观中国,由于囿于“填鸭式教学”牢笼良久,中国民众对本国教育模式有了一种本能的抵触,以至于陷入了“当局者之迷”。国人有着明显的“重创新而轻记诵”的思想,这从网络上充斥的理科生对文科生的嘲讽,到中国诗词大会上观众对选手“死记硬背”的质疑都可见一斑。但无可否认的是,任何创新的基础都在于积累,正如文学家梁衡说的:“写作源于阅读”。我们可以仰望星空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但也应该脚踏大地上的九九乘法表。对记忆背诵等硬性训练的排斥使国人对自己国家的教育方式妄自菲薄,这是国人的迷惑。
  这一清醒、一迷惑背后,潜藏着的,是两国看待事物的不同态度。百余年前,列强的坚船利炮打碎了国人的天朝上国美梦,我们开始了“师夷长技”的百年血泪长征。从那时起,我们便开始不断质疑自身。我们不怕质疑,我们也不怕壮士断腕,但我们的过度自责却让我们良莠不分、青红不辨。打倒孔家店、废除汉字、推倒古城墙......我们在迷惑中已经失去了太多太多。而英国,百年前唤醒了沉睡的中华,今日之行为也未尝不振聋发聩。日不落帝国那清晰的自省与宽广的胸怀,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教育强国应有的客观、理性与包容。这条新的征途上,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愿中国教育能一扫眼前的迷雾。唯有在博采众长与批判继承中不断发展自己,才能最终冲破“教育落后”之藩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点评:本文的最大亮點在于指向现实,针对性强。开篇即点出国人对“中式教育”的偏见,接着从英国的视角,“一个孕育了剑桥、牛津等世界名校的教育强国”,英国的“不耻下问”,必然历经了一次次的深思熟虑,英国的深思熟虑正显示出“中式教育”的优势和价值。进而正面肯定“中式教育”,同时对国人的“妄自菲薄”进行批判,最后再次点题“一个教育强国应有客观、理性与包容的心态”,而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责任编辑 廖宇红
其他文献
“古典”原文为拉丁文Classicus,即“典范”的意思。在文学艺术领域,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都以古代希腊罗马为典范,称之为“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是在封建君主专制政权的扶植和鼓励下日益成长起来的。它最先兴起于欧洲典型的绝对君主专制国家——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以戏剧成就最为突出,代表人物有具有民主、进步倾向的悲剧作家高乃依和拉辛,喜剧作家
孩子的事没有小事,哪怕是一点点小问题,都会引起家长的焦虑,引发全社会的关注,更不用说关乎孩子健康的食品安全问题了。  与常年跑食品安全的同事探讨,她告诉我,现在校园食品安全领域,无论是制度,还是相关的法律、法规都已经比较健全了,许多城市在校园食品安全监管上也是比较到位的。  但中小学及幼儿园数量多,地域分布广,食品安全有做得非常好的,也有差强人意甚至比较差的。  再健全的法规、制度,不能很好地落实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同学们失分的高频地段。我总结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心态急躁深入不够,练习欠缺题型不清,方法陌生思考无序。  其实,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无外乎掌握一个观点——答案全在文章中。但是很多同学在做这类题目时有一个误区,觉得答案一定会是文章中的原句。这样导致同學们在做题时总会受这种思想的干扰,从而做出错误判断。所谓“答案在文章中”是指题目设置的信息可以从文中找到正确依据,或者可以从文本
原题呈现: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字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字,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作文分析:  和往年一样,2017
惠州市惠阳高级中学实验学校(原广东惠阳高级中学高中部)与广东惠阳高级中学这所百年老校血脉相连,在历史风霜中经历着潮起潮落,曾有过惠州市乃至广东省办学体制改革范例的光环,也正在经历停滞不前的困扰。但是,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振兴惠高实验学校,擦亮惠高品牌,是惠阳人民的期望,也是每一个新惠实人的责任和义务。重新对学校发展的战略定位与办学思路的科学谋划应是我校踏上新征程、走向新高度的第一步。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0年年初,我国爆发了一场牵动全国人心的重大疫情,导致了如今的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物资的短缺。1月29日,美国工业巨头3M公司表示:3M在中国工厂和亚洲其他国家工厂,以及欧洲和美国都已经在增加产能,确保供应。在3M天猫和京东旗舰店脱销的3M口罩产品,我们正在进行全力补货。对于3M官方旗舰店
江南运河第一闸—镇江谏壁船闸  站在镇江谏壁船闸之上,京杭大运河航运的繁忙景象尽收眼底:一艘艘运输物资的船舶穿梭不息,船上满载着水泥、黄沙、矿粉木材、成品油等物资。  江苏镇江,古称润州,居长江南岸,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两条黄金水道的十字路口。大运河在镇江境内包括两个分支:一段是穿城而过的古运河;另一段为苏南运河。  作为一座运河沿岸的历史文化名城,镇江的城市格局及发展变迁与运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有两个管理学定律可以指导我们的高考作文训练和写作,其产生的心理效应也会影响到评卷老师对作文的评价。  一是“木桶原理”。又称短板理论,其核心内容为: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那块最短的木块。木桶效应在高考作文写作和评卷上有清晰的折射,由此可有两个推论:其一,你的作文整体和局部上都没有明显的问题,乃至都比较优秀才有可能得高分。其二,只要你的文章有一两个明显的缺陷,得分必定因此大打折扣,比如偏离题意、中心
历史教师思考教的方法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这需建立在教师了解学情的基础之上。任何学科的老师在教授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状况都会进行形式多样的跟踪了解。但这些跟踪了解多集中在同一学段内,较少关注跨学段的内容,而这一情况在初高中的历史教学衔接过程中更加明显。不明差异,不知学情,很难高效教学。“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一、什么是CIL教学模式  CIL教学模式,是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李艳燕教授等学者在结合5E[1]教学模式的优势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进和升级后所形成的的一种新型的STEM[2]创新教学模式,在科学教育领域受到高度的关注。  CIL教学模式的基本过程是:初探→讲解→深究→分享→评价→反思[3]。初探阶段是学生初步探索的阶段,作用在于明确主题、唤醒固有知识经验;讲解阶段旨在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核心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