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街接是职业教育发展必然趋势。中高等职业教育街接使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涵,有利于促进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本文将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师队伍等方面来具体阐述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问题。
【关键词】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所谓“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是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要求,加快建立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想实现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一目标,必须研究中高职业教育衔接的问题。
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是中职学校学生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中高职业教育衔接系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仅仅是简单的学历嫁接,需要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师队伍等方面的衔接不断完善,提高衔接的有效性。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
中高职学校在办学的定位上,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出现雷同。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类型中不同层次的教育阶段,承担养不同的历史使命。所以,中高职须明确各阶段的培养目标,实现这两个层次的有效衔接。中等职业教育是为了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培养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中级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是培养与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在管理、生产、服务等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并能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的综合职业能力。即高等职业学校应该在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中级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上,培养出高级应型人才,这就使培养目标得到衔接。要想实现培养目标的衔接,中职必须在保证实现自身基本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努力实现向高职输送合格人才的培养目标。
根据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确定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层次、类型、规格及目标定位,科学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中职和高职相同或相近专业在培养目标上的递进、延展和衔接的关系,保证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都能获得相应的学习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为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衔接
在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诸多方面中,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处在核心地位,是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关键和落脚点,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实质上就是二者课程相互承接、相互分工以及不重复浪费的一种有机结合的状态。由于明确了各自的培养目标,所以在确定中高职同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时候就会有自己的侧重,所有课程分为基础培训、专业培训和专长培训三个层次。中职学生的教育定位在基础培训和部分专业培训。高职学生的教育定位在专业培训和专长培训的层面。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实行教学改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1)课程体系的衔接:根据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要求,系统构建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由浅入深:中职课程重基础,强应用,让学生初步建立职业概念;高职课程重实践,强创新,鼓励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场景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2)教学内容的衔接:高职与中职合作制定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线,既要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又要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
三、教师队伍的衔接
中高职衔接的实现保障就是要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高职教育历史较短,高水平教师缺乏,特别是知名学者更缺,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结构不尽合理,中职学校更是如此。由于多种原因,中职学校教师的总体水平不高,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学校要抓住时机,建立有效的教师管理机制,并从实际出发,将教师队伍建设当成一项重要工程。完善职业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在企业建立一批专业教师实践基地。鼓励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教师联合开展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等服务活动。各地要建立职业学校教师准入制度。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制度,制定完善企业和社会专业技术人员到校担任兼职教师措施。总之学校要重视教师的进修和培训,鼓励教师苦练内功,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并建立科学的教师教学评估制度,鼓励先进,帮助落后,共同提高,努力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教师队伍。
中高等职教育衔接是健全完善职业技术教育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促进中等和高等两个层面职业技术教育的共同发展。对中职毕业生的继续深造和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按现行教育体制,中职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终结教育。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使职业教育从一种终结性的教育层次走向终身性的教育类型,拓宽了人才成长途径使更多的中职生能接受高等教育。
中高等职教育衔接同时也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趋势, 要有效实施中高职衔接,充分发挥中职教育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蓄水池的作用,搭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效益。综上所述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既要整体设计,又要分工合作,明确各自的职责权益,需要中职学校和高职学院之间、合作院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之间反復研究、提前明确、不断完善和不断磨合,并及时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和矛盾,才能达到构建现代化职教体系的目的,培养出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有明等.以中高职衔接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2]王寿福等.中高职衔接的制约因素及发展策略研究[J].职业时空,2012年12期
[3]刘美荣.中职起点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4]王屹.关于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04期
基金项目
本论文为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中高等职业教育及继续教育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课题编号:GZB1212013)的研究成果之一。
【关键词】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所谓“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是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要求,加快建立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想实现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一目标,必须研究中高职业教育衔接的问题。
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是中职学校学生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中高职业教育衔接系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仅仅是简单的学历嫁接,需要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师队伍等方面的衔接不断完善,提高衔接的有效性。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
中高职学校在办学的定位上,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出现雷同。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类型中不同层次的教育阶段,承担养不同的历史使命。所以,中高职须明确各阶段的培养目标,实现这两个层次的有效衔接。中等职业教育是为了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培养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中级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是培养与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在管理、生产、服务等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并能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的综合职业能力。即高等职业学校应该在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中级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上,培养出高级应型人才,这就使培养目标得到衔接。要想实现培养目标的衔接,中职必须在保证实现自身基本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努力实现向高职输送合格人才的培养目标。
根据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确定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层次、类型、规格及目标定位,科学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中职和高职相同或相近专业在培养目标上的递进、延展和衔接的关系,保证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都能获得相应的学习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为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衔接
在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诸多方面中,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处在核心地位,是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关键和落脚点,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实质上就是二者课程相互承接、相互分工以及不重复浪费的一种有机结合的状态。由于明确了各自的培养目标,所以在确定中高职同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时候就会有自己的侧重,所有课程分为基础培训、专业培训和专长培训三个层次。中职学生的教育定位在基础培训和部分专业培训。高职学生的教育定位在专业培训和专长培训的层面。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实行教学改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1)课程体系的衔接:根据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要求,系统构建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由浅入深:中职课程重基础,强应用,让学生初步建立职业概念;高职课程重实践,强创新,鼓励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场景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2)教学内容的衔接:高职与中职合作制定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线,既要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又要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
三、教师队伍的衔接
中高职衔接的实现保障就是要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高职教育历史较短,高水平教师缺乏,特别是知名学者更缺,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结构不尽合理,中职学校更是如此。由于多种原因,中职学校教师的总体水平不高,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学校要抓住时机,建立有效的教师管理机制,并从实际出发,将教师队伍建设当成一项重要工程。完善职业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在企业建立一批专业教师实践基地。鼓励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教师联合开展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等服务活动。各地要建立职业学校教师准入制度。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制度,制定完善企业和社会专业技术人员到校担任兼职教师措施。总之学校要重视教师的进修和培训,鼓励教师苦练内功,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并建立科学的教师教学评估制度,鼓励先进,帮助落后,共同提高,努力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教师队伍。
中高等职教育衔接是健全完善职业技术教育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促进中等和高等两个层面职业技术教育的共同发展。对中职毕业生的继续深造和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按现行教育体制,中职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终结教育。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使职业教育从一种终结性的教育层次走向终身性的教育类型,拓宽了人才成长途径使更多的中职生能接受高等教育。
中高等职教育衔接同时也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趋势, 要有效实施中高职衔接,充分发挥中职教育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蓄水池的作用,搭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效益。综上所述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既要整体设计,又要分工合作,明确各自的职责权益,需要中职学校和高职学院之间、合作院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之间反復研究、提前明确、不断完善和不断磨合,并及时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和矛盾,才能达到构建现代化职教体系的目的,培养出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有明等.以中高职衔接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2]王寿福等.中高职衔接的制约因素及发展策略研究[J].职业时空,2012年12期
[3]刘美荣.中职起点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4]王屹.关于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04期
基金项目
本论文为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中高等职业教育及继续教育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课题编号:GZB1212013)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