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救治”与“被删除”的矛盾——精神分析学视域下鲁迅小说中的父亲形象

来源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hao_7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谈到之所以去日本学医,就是要救治和他父亲一样的病人。后来弃医从文,则是因为他意识到中国人的病主要是精神的病,而救治的手段"当首推文艺"。从救治身体的病,到救治精神的病,对鲁迅一生产生重要影响的两个抉择都离不开父亲的影响。矛盾的是,在鲁迅小说中,父亲角色却全部被删除,而采用一系列替代性角色。试采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分析"要救治"的创作目的与"被删除"的创作行为这对矛盾背后的原因,尝试为"父亲缺席"这一鲁迅小说中的重要现象提供一种解答。
其他文献
为了考虑中主应力及材料剪胀性的影响,并验证堰体填筑材料参数,运用遗传神经网络对堰体填料进行参数反演,引入修正D—P模型进行围堰施工模拟.修正D—P模型采用非相适应的流动法则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是我国特有的、最重要的经济竹种,也是我国分布最广、栽培历史长、栽培面积最大的竹种。据第7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报告显示,毛竹面积已达386.83万hm2
研究在风速为10和15m.s-1的风洞试验条件下,覆盖度为20%和25%的3种两行一带模式固沙林内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风速变化情况,以期对3种模式的风速流场和防风效果进行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