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谈到之所以去日本学医,就是要救治和他父亲一样的病人。后来弃医从文,则是因为他意识到中国人的病主要是精神的病,而救治的手段"当首推文艺"。从救治身体的病,到救治精神的病,对鲁迅一生产生重要影响的两个抉择都离不开父亲的影响。矛盾的是,在鲁迅小说中,父亲角色却全部被删除,而采用一系列替代性角色。试采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分析"要救治"的创作目的与"被删除"的创作行为这对矛盾背后的原因,尝试为"父亲缺席"这一鲁迅小说中的重要现象提供一种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