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的进行初中地理新教材中的“活动”的设计实施教学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8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下,教育改革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初中地理课程也适应了这种潮流,开始了课程改革的进程,为了全面增强学生素质初中地理教材的内容得到了很大的改版,最显著的是在新教材中每一课都增加了“活动”内容,但有部分地理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却未能适应这种变化,导致初中地理教学“活动”模块的教学出现了较大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将依据自身多年经验,对“活动”模块的教学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会对“活动”模块的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初中地理  新教材  “活动”模块  教学研究
  
  
   在初中地理的新教材中“活动”贯穿与整个课本之中,作为新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养成动脑、动手、动口的目的,以此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达到新时期的教学要求。
   1.“活动”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活动”模块的教学开展时间不长,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下面,笔者就将对活动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简述。
   1.1适当安排“活动”的时机
   在进行地理活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活动内容,对“活动”时机进行选择。一般可以将地理教学“活动”开展的时机分为三类,即“课前”、“课中”“课后”。课前类指的是将“活动”内容放在课前进行,这将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课前预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进行第一章第二节的活动2时,教师让学生课前观察太阳升起高度与冷热情况,为课本中关于太阳高度变化的内容的教学做铺垫;课中类则是在上课过程中进行的“活动”,这可以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例如,在进行大陆漂移模块的教学时,教师可利用海陆的变迁的“活动”,让学生寻找海陆变迁的实例,并对其原因进行解释,这样既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课程知识,也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1];课后类活动是指在课后进行的“活动”,进行课后类“活动”的原因一般是因为“活动”内容大,或者“活动”内容难,为了不拖延课堂教学进度,这类“活动”一般放在课后进行。
   1.2考虑教学实际,对“活动”内容进行选择
   新教材中的“活动’,大多数都较为切合实际,但还是有部分是超出教学要求的,对于这些活动内容教师要果断舍弃;另外,由于课程时间有限,所以教师对那些符合教学条件的“活动”也要进行筛选,尽量的保证教学进度,保证教学效率;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还要符合学校的教学实际,某些学校由于硬件设施缺乏,可能无法开展某些“活动”,对于这些“活动”,即使再好教师也应忍痛舍弃。
   1.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有了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工作才能够“又好”、“又快”的开展,而在新教材中引入“活动”模块,则恰好吸引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的提高了。在进行“活动”教学时,教师可根据“活动”内容适当的拓展活动模式,例如,可开展小组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手工比赛等,以丰富的活动形式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地理“活动”教学的模式
   2.1实验演示型
   实验演示法是初中地理“活动”教学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在具体的操作上,首先要求教师给学生介绍部分仪器的操作方法,然后教师在学生动手实验时进行实际的指导,例如,可通过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活动,使学生对地球运动、昼夜交替等内容进行了解,使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相关知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2.2户外观察型
   地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与自然环境紧密相关,所以在进行“活动”教学时,教师可对户外教学进行有意识的侧重。在进行户外教学“活动”时,教师可将同学们按小组进行分配,并联系部分学生家长进行陪同,老师与家长之间进行联系配合,一同向学生讲解相关地理内容。
   2.3图示观察型
   有些“活动”难度较低,所以在教学时就不用大费周章了,可以直接通过直观的图示观察对学生进行讲解。例如,在地球和地球仪的活动一节中的“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这一“活动”就可直接通过图示观察型进行教学,使学生了解出纬度、经度、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等相关内容。
   3.教师在“活动”中的作用
   教师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的师生关系则是“活动”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在和谐师生关系的培养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首先要有为人师的责任感,其次要有教书育人的伟大使命感,然后教师还应具备高超的专业素养,可以及时的为学生们答疑解惑,要有一丝不苟学术精神和平易近人的生活态度,这样学生才不会对老师产生畏惧情绪,才会团结在教师的周围。
   4.结束语
   在教育改革的新背景下,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对自身严格的要求,积极领会新的教育思想,不断开拓进取,努力的钻研教材,争取做一名跟的上时代步伐的优秀的现代教师。
   【参考文献】
   [1]周永丽.初中地理新教材中“活动”内容的教学处理[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4,Z1:75.
   [2]陈晓芳.关于初中地理新教材中“活动”教学的思考[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中)[C].:,2006:2.
其他文献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具有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产生一种学习的源动力,积极主动的去探索知识,从而产生极高的学习效率,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那么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够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总结从高中物理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教学;高中物理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高中物理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高中物理教师要把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四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媒介和教育教学技术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最为直观的体现就是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高中数学课堂,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知识的完美转化,实现了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学习到现在的主动积极探究,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了教学过程,提升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中数学;应用;教学质量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传统数学教学最大的缺陷是缺乏
中医络病学说是中医学术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是以络脉生理功能变化为基础的特殊病机学说.早在<黄帝内经>中便有大量关于络脉及络病的论述;<金匮要略>中记载了络病及虫药通络
【摘要】为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成绩以及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在英语教学活动实践中,英语教师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尤其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初中英语教学效果。鉴于此,本文对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为初中英语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初中英语 教学 应用  所谓任务型教学法指教学活动中,教师将具体教学内容转变成一个个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获得
【摘要】为了加强地质教学实践环节的建设,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基地建设、野外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应做进一步的调整、改革,坚持不懈的教学改革是适应地质科学发展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实习基地 教学改革 工学结合  一、实习基地建设  重视实践教学是我校的优良传统与教学特色。2003年,我校组织专人在河北省地勘局  第三地质大队建成地质实习站,学生在这里得到地质实践的系统训练,学到了野外地质工作  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