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代古筝教育大多一味地“拔苗助长”,造成演奏者进入瓶颈期。演奏者弹奏乐曲的成效总是不如意,究其原因是没有掌握练习方法,无基本功的拓展训练。弹奏乐曲时摘选出需练习的基本功搭配训练,可以去除枯燥,提高练琴效率,优化练琴成果。
关键词:古筝教育;古筝曲;基本功;演奏技巧;气息
练习古筝曲时,部分演奏者力不从心,其原因在于弹奏的方法和基本功根底弱。古筝曲的难易划分主要体现在弹奏的技巧和音乐的表现力上。基本功不只是手指弹奏的速度,还有乐音的质量、气息的运用,其乐音质量主要体现在触弦的速度、力度、清晰度、弹性上,气息则贯穿全曲,决定乐曲弹奏的层次。要提升基本功,单乐曲训练不够,还需要一定量的练习曲加以辅佐,才能提高乐曲弹奏质量。本文对乐曲练习中如何开展演奏技巧和气息的拓展训练进行论述。
一、基本功练习及其方法
优良的、纯熟的技术要通过专门的、持续的练习获得,在弹奏乐曲前养成一个先练基本功和练习曲的好习惯,日积月累才能有效提高。常规的基本功练习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项斯华《每日必弹古筝指序练习曲》练习。练习按照演奏时用指次序一般规律的练习曲,双手都能得到训练,如勾托抹打四指集中练习,天生乏力的无名指与其他手指的配合也能得到提高。一条练习曲中有多种指序,每个手指都能得到有效训练。该练习曲谱面较简单,适用于各个阶段的弹奏者:初级阶段者开发手指技能,中级阶段者练习手指灵活度,中高阶段者练好音质。方法:每日依据练琴时间固定练习3~6条,注意触弦的速度、力度、弹前弹后是否放松。
第二,大撮练习。大撮积累练习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乐曲的质量,快板弹奏中大撮容易出现触弦慢、杂音多、音不齐、乏力的问题。可进行分手训练,由高音至低音按照“哆拉索咪、拉索咪瑞”的方法练习,由高音至低音,再从低音到高音为一次,可依据个人情况而定速度和次数。注意触弦的速度、力度、弹前弹后是否放松以及托与勾音色的均衡。
第三,摇指训练。主要训练摇指过弦、密度、力度、耐力,乐曲中出现的摇指形态很多,但是基本的方法可分为:5分钟摇指练习、由高音至低音过弦练习。弹奏时注意提高摇指密度、音色的控制和过弦是否干净。
以上常规基本功练习后再结合练习曲训练。如《杨娜妮古筝教程》中的《晨雪》《浪花》《雪中俏》等,快速指序练习不能忽略音色,着重开发手指机能,常规的基本功练习可依据演奏者不同程度而定,由慢至快的练习中需要足够的耐心。
二、乐曲拓展训练——演奏技巧
以秦筝风格《秦土情》为例,音乐形象鲜明,快速段落紧张激烈。这首乐曲最难攻克之一是慢板音准的拿捏,以及左手按滑技巧。演奏者可拓展练习陕西筝曲《秦桑曲》和《姜女泪》,将传统筝曲中的左手演奏技巧消化练习,仔细揣摩微升4和微降7的音高以及上滑音快、下滑音慢的诀窍,左手密颤的速度着重表现在4和7上,需注意颤的幅度、速度和持续性上。研究如何表现“苦音”,查阅筝曲相关理论知识,筝曲来源、风格特点、筝曲元素等。其次难攻克的是右手的重音摇指、勾摇和快速指序:第一,重音摇指主要体现在引子中,多加练习带有音头音尾的摇指和勾摇,由高音至低音。练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包括音头不干净、音尾收不住、力量不集中、密度不够。第二,勾摇大多出现在慢板中,需注意勾的清晰度、勾与摇的连贯性、勾摇的由弱渐强不卡顿等。第三,快速指序集中在快板中,先结合《每日必弹古筝指序练习曲》中的预备指练习,再筛选出中指与无名指的相关练习,如35~36页第35条练习曲。练习时需注意结合节拍器慢练,注意乐音的弹性、力度、清晰度,手背切勿大幅度跳动等。第四,多听秦筝风格乐曲和秦腔、碗碗腔等剧种,我国由于南北地理环境和气候差异形成了不同的音乐审美和文化内涵,分辨其异同,有利于演奏者提高音乐审美水平,拓宽学习领域,对弹奏此类乐曲风格有更精准的把握。
以《箜篌引》为例,从每首乐曲学习中都应该清楚从此曲中能吸收学习到什么内容,然后举一反三应用到以后的乐曲弹奏中。此曲中有大量的刮奏、扫弦与气口的结合和风格的把握。大片刮奏和气口训练可以结合考级曲目《战台风》中“狂风暴雨”片段,由弱渐强、由慢渐快的刮弦练习区域由宽变窄,最后扫弦出去前的一个刮奏拉宽强调扫出,最后强调的刮奏与扫弦用一、二的节奏为口诀。一为刮奏,二再扫出去。右手摇指,左手刮奏的类同,结合气口方法也是刮“一”时吸气,扫“二”时吐气。练好《战台风》的刮奏片段后再结合练习《箜篌引》中的刮扫片段,达到“静若处子,动如脱兔”的境界。风格把握上,此曲是作曲家庄曜于2005年创作,取材于唐代诗人李贺所作的著名描述音乐声音的一首古典诗词——《李凭箜篌引》,是中国古典音乐神韵与现代音乐创作技法相结合的一首古筝独奏曲。当代创作筝曲的音乐表现形态和传统筝乐有所差异,大多作品虚实相应,慢板中较多的装饰音及其上下滑音勾勒出一个婀娜多姿、异域风情的女子形象。演奏者需要首先理解这首古诗词的表现内涵,其次是把握异域风情的风格,拓展训练有异域风情曲目的练习,如《西域随想》《西部主题畅想曲》《伊犁河畔》《塔塔尔族舞曲》等。技巧体现在上下滑音的速度与韵律、右手旋律与左手节奏律动的结合和快板重音的把握上。
三、乐曲拓展训练——气息
气息,顾名思义,一指呼吸,二指说话声气,三指讯息,四指气味,五喻指习气,六指诗文的风格,七指气恼。音乐里的气息,便是指呼吸出入之气。管乐演奏或声乐演唱中气息不顺、方法不当就会控制不住发出的声音,而古筝演奏中是用手指拨弦,气息不顺好像并无大碍,实则这样的演奏毫无生机,更难达到高水准。气息的运用不但在音乐里十分重要,在运动中也颇为重要,比如跑步、游泳、打太极等调整好呼吸才有规律可循,锻炼身体事半功倍。在古筝演奏里,气息与身体、手臂、手指的传达感如同打太极,气息顺畅有效传达到指尖,发出的乐音才会受到控制,这样的乐音才有生机。“气定神闲”,气即“元气”,“神”则是人们口中常提到的“魂儿”,形容人的一种精神状态,简单来说就是元气充足稳定。古筝表演中有一个褒义词——气场。何为气场?气场是指一个人气质对其周围人产生的影响。当你进行古筝表演走到舞台时“气定神闲”,方有“气场”,可见没有进行古筝演奏时合理控制气息就已见成效。
古筝演奏中,气息会以不同形态贯穿在全曲,这里只对起势气息、段与段之间的气息、结尾气息作简单论述。首先要进行单音气息训练。弹奏前抬手做起势吸气,弹奏第一个乐音时再吐气,多加练习直至肢体、气息和乐音表达顺畅。不同乐曲起势不同,如秦筝风格曲《秦桑曲》《云裳诉》以刮奏开始,再接摇指,这样的气口方法是刮奏时吸气,摇指时吐气,这类乐曲便是边弹边吸。乐曲弹奏前拓展训练刮奏摇指的气息。其次乐曲段与段之间的气息转换,气息应结合乐音弹奏的速度决定呼吸的速度。如河南筝曲《汉江韵》起的速度偏快,呼吸的速度要跟上乐曲的速度,而接慢板时呼吸的速度要对应,段与段之间的气息也是决定乐段音乐表现的关键点。最后是结尾的气息。以气势辉煌的乐曲为例,结尾多伴有刮奏,乐曲结束前的刮奏吸气,扫出去或尾声和弦时再吐气。拓展训练方法一是左手向低音刮奏掃出,右手接和弦;二是是双手刮奏后接和弦。气息的训练应灵活多变,直至练到气息与乐音表达顺畅再结合乐曲练习,才能事半功倍。
四、结语
一首乐曲的练习容易遇到瓶颈期,练习的内容有限,但在乐曲弹奏中基本功的拓展训练是无限的,有效的拓展训练方法才能提高练琴效率。我们对于“用脑”练琴早已不陌生,但是真正做到的演奏者却不多。同时只有具备一定理论知识的支撑才能真正实现“用脑”练琴,现当代的古筝艺术重技艺轻理论,实践与理论应相辅相成,有理论知识的支持,才能丰富音乐想象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提升练琴高度。
参考文献:
[1]谢力荣.构思与表达:谈古筝曲《箜篌引》的创作意向与表现方式[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3(2).
[2]钟晓红.中国筝乐文化内涵研究:评《二十世纪中国筝乐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8(19).
作者单位: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艺术学院音乐系
关键词:古筝教育;古筝曲;基本功;演奏技巧;气息
练习古筝曲时,部分演奏者力不从心,其原因在于弹奏的方法和基本功根底弱。古筝曲的难易划分主要体现在弹奏的技巧和音乐的表现力上。基本功不只是手指弹奏的速度,还有乐音的质量、气息的运用,其乐音质量主要体现在触弦的速度、力度、清晰度、弹性上,气息则贯穿全曲,决定乐曲弹奏的层次。要提升基本功,单乐曲训练不够,还需要一定量的练习曲加以辅佐,才能提高乐曲弹奏质量。本文对乐曲练习中如何开展演奏技巧和气息的拓展训练进行论述。
一、基本功练习及其方法
优良的、纯熟的技术要通过专门的、持续的练习获得,在弹奏乐曲前养成一个先练基本功和练习曲的好习惯,日积月累才能有效提高。常规的基本功练习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项斯华《每日必弹古筝指序练习曲》练习。练习按照演奏时用指次序一般规律的练习曲,双手都能得到训练,如勾托抹打四指集中练习,天生乏力的无名指与其他手指的配合也能得到提高。一条练习曲中有多种指序,每个手指都能得到有效训练。该练习曲谱面较简单,适用于各个阶段的弹奏者:初级阶段者开发手指技能,中级阶段者练习手指灵活度,中高阶段者练好音质。方法:每日依据练琴时间固定练习3~6条,注意触弦的速度、力度、弹前弹后是否放松。
第二,大撮练习。大撮积累练习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乐曲的质量,快板弹奏中大撮容易出现触弦慢、杂音多、音不齐、乏力的问题。可进行分手训练,由高音至低音按照“哆拉索咪、拉索咪瑞”的方法练习,由高音至低音,再从低音到高音为一次,可依据个人情况而定速度和次数。注意触弦的速度、力度、弹前弹后是否放松以及托与勾音色的均衡。
第三,摇指训练。主要训练摇指过弦、密度、力度、耐力,乐曲中出现的摇指形态很多,但是基本的方法可分为:5分钟摇指练习、由高音至低音过弦练习。弹奏时注意提高摇指密度、音色的控制和过弦是否干净。
以上常规基本功练习后再结合练习曲训练。如《杨娜妮古筝教程》中的《晨雪》《浪花》《雪中俏》等,快速指序练习不能忽略音色,着重开发手指机能,常规的基本功练习可依据演奏者不同程度而定,由慢至快的练习中需要足够的耐心。
二、乐曲拓展训练——演奏技巧
以秦筝风格《秦土情》为例,音乐形象鲜明,快速段落紧张激烈。这首乐曲最难攻克之一是慢板音准的拿捏,以及左手按滑技巧。演奏者可拓展练习陕西筝曲《秦桑曲》和《姜女泪》,将传统筝曲中的左手演奏技巧消化练习,仔细揣摩微升4和微降7的音高以及上滑音快、下滑音慢的诀窍,左手密颤的速度着重表现在4和7上,需注意颤的幅度、速度和持续性上。研究如何表现“苦音”,查阅筝曲相关理论知识,筝曲来源、风格特点、筝曲元素等。其次难攻克的是右手的重音摇指、勾摇和快速指序:第一,重音摇指主要体现在引子中,多加练习带有音头音尾的摇指和勾摇,由高音至低音。练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包括音头不干净、音尾收不住、力量不集中、密度不够。第二,勾摇大多出现在慢板中,需注意勾的清晰度、勾与摇的连贯性、勾摇的由弱渐强不卡顿等。第三,快速指序集中在快板中,先结合《每日必弹古筝指序练习曲》中的预备指练习,再筛选出中指与无名指的相关练习,如35~36页第35条练习曲。练习时需注意结合节拍器慢练,注意乐音的弹性、力度、清晰度,手背切勿大幅度跳动等。第四,多听秦筝风格乐曲和秦腔、碗碗腔等剧种,我国由于南北地理环境和气候差异形成了不同的音乐审美和文化内涵,分辨其异同,有利于演奏者提高音乐审美水平,拓宽学习领域,对弹奏此类乐曲风格有更精准的把握。
以《箜篌引》为例,从每首乐曲学习中都应该清楚从此曲中能吸收学习到什么内容,然后举一反三应用到以后的乐曲弹奏中。此曲中有大量的刮奏、扫弦与气口的结合和风格的把握。大片刮奏和气口训练可以结合考级曲目《战台风》中“狂风暴雨”片段,由弱渐强、由慢渐快的刮弦练习区域由宽变窄,最后扫弦出去前的一个刮奏拉宽强调扫出,最后强调的刮奏与扫弦用一、二的节奏为口诀。一为刮奏,二再扫出去。右手摇指,左手刮奏的类同,结合气口方法也是刮“一”时吸气,扫“二”时吐气。练好《战台风》的刮奏片段后再结合练习《箜篌引》中的刮扫片段,达到“静若处子,动如脱兔”的境界。风格把握上,此曲是作曲家庄曜于2005年创作,取材于唐代诗人李贺所作的著名描述音乐声音的一首古典诗词——《李凭箜篌引》,是中国古典音乐神韵与现代音乐创作技法相结合的一首古筝独奏曲。当代创作筝曲的音乐表现形态和传统筝乐有所差异,大多作品虚实相应,慢板中较多的装饰音及其上下滑音勾勒出一个婀娜多姿、异域风情的女子形象。演奏者需要首先理解这首古诗词的表现内涵,其次是把握异域风情的风格,拓展训练有异域风情曲目的练习,如《西域随想》《西部主题畅想曲》《伊犁河畔》《塔塔尔族舞曲》等。技巧体现在上下滑音的速度与韵律、右手旋律与左手节奏律动的结合和快板重音的把握上。
三、乐曲拓展训练——气息
气息,顾名思义,一指呼吸,二指说话声气,三指讯息,四指气味,五喻指习气,六指诗文的风格,七指气恼。音乐里的气息,便是指呼吸出入之气。管乐演奏或声乐演唱中气息不顺、方法不当就会控制不住发出的声音,而古筝演奏中是用手指拨弦,气息不顺好像并无大碍,实则这样的演奏毫无生机,更难达到高水准。气息的运用不但在音乐里十分重要,在运动中也颇为重要,比如跑步、游泳、打太极等调整好呼吸才有规律可循,锻炼身体事半功倍。在古筝演奏里,气息与身体、手臂、手指的传达感如同打太极,气息顺畅有效传达到指尖,发出的乐音才会受到控制,这样的乐音才有生机。“气定神闲”,气即“元气”,“神”则是人们口中常提到的“魂儿”,形容人的一种精神状态,简单来说就是元气充足稳定。古筝表演中有一个褒义词——气场。何为气场?气场是指一个人气质对其周围人产生的影响。当你进行古筝表演走到舞台时“气定神闲”,方有“气场”,可见没有进行古筝演奏时合理控制气息就已见成效。
古筝演奏中,气息会以不同形态贯穿在全曲,这里只对起势气息、段与段之间的气息、结尾气息作简单论述。首先要进行单音气息训练。弹奏前抬手做起势吸气,弹奏第一个乐音时再吐气,多加练习直至肢体、气息和乐音表达顺畅。不同乐曲起势不同,如秦筝风格曲《秦桑曲》《云裳诉》以刮奏开始,再接摇指,这样的气口方法是刮奏时吸气,摇指时吐气,这类乐曲便是边弹边吸。乐曲弹奏前拓展训练刮奏摇指的气息。其次乐曲段与段之间的气息转换,气息应结合乐音弹奏的速度决定呼吸的速度。如河南筝曲《汉江韵》起的速度偏快,呼吸的速度要跟上乐曲的速度,而接慢板时呼吸的速度要对应,段与段之间的气息也是决定乐段音乐表现的关键点。最后是结尾的气息。以气势辉煌的乐曲为例,结尾多伴有刮奏,乐曲结束前的刮奏吸气,扫出去或尾声和弦时再吐气。拓展训练方法一是左手向低音刮奏掃出,右手接和弦;二是是双手刮奏后接和弦。气息的训练应灵活多变,直至练到气息与乐音表达顺畅再结合乐曲练习,才能事半功倍。
四、结语
一首乐曲的练习容易遇到瓶颈期,练习的内容有限,但在乐曲弹奏中基本功的拓展训练是无限的,有效的拓展训练方法才能提高练琴效率。我们对于“用脑”练琴早已不陌生,但是真正做到的演奏者却不多。同时只有具备一定理论知识的支撑才能真正实现“用脑”练琴,现当代的古筝艺术重技艺轻理论,实践与理论应相辅相成,有理论知识的支持,才能丰富音乐想象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提升练琴高度。
参考文献:
[1]谢力荣.构思与表达:谈古筝曲《箜篌引》的创作意向与表现方式[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3(2).
[2]钟晓红.中国筝乐文化内涵研究:评《二十世纪中国筝乐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8(19).
作者单位: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艺术学院音乐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