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系统性尖端赛多孢感染小鼠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特征,探讨IFN-γ在系统性尖端赛多孢感染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系统性尖端赛多孢感染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检测脾内IFN-γ蛋白质及mRNA水平,用平皿系列稀释法检测肾内菌落形成单位(cfu),并记录平均生存时间.结果IFN-γ的表达:正常组为0.430±0.148(IFN-γ/G3PDH,下同),致死量组第3天为0.211±0.124,第7天为0.386±0.180,均低于正常组,但两组比较,第3天P<0.05,第7天P>0.05;亚致死量组第3天为0.705±0.206,第7天为0.895±0.101,均高于正常组,两组比较第3天P<0.05,第7天P<0.01,且7 d与3 d比较P<0.01;免疫抑制组第3天为0.221±0.127,第7天为0.470±0.223,第3天结果低于正常组,两组比较第3天P<0.05,第7天P>0.05.此外,免疫抑制组均低于相应时间亚致死量组(第3天、第7天均P<0.01).肾内带菌量:致死量感染组第3天为(15.32±2.44)×102 cfu,第7天为(78.58±19.97)×102 cfu;免疫抑制组第3天为(10.16±1.52)×102 cfu,第7天为(65.72±18.64)×102 cfu;亚致死量组第3天为(5.51±1.66)×102cfu,第7天为(1.29±0.49)1×102 cfu,致死量感染组及免疫抑制组肾内均有大量菌生长,亚致死量组肾内菌量较少.平均生存时间:致死量感染组平均13.6 d死亡,免疫抑制组平均14.2 d死亡,对照组和亚致死量组生存时间均超过45 d.结论健康鼠大量菌感染及免疫抑制鼠少量菌感染均可引起致死性感染,而IFN-γ在小鼠系统性尖端赛多孢感染中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系统性尖端赛多孢感染小鼠干扰素γ表达的研究
【摘 要】
:
目的 了解系统性尖端赛多孢感染小鼠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特征,探讨IFN-γ在系统性尖端赛多孢感染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系统性尖端赛多孢感染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检测脾内IFN-γ蛋白质及mRNA水平,用平皿系列稀释法检测肾内菌落形成单位(cfu),并记录平均生存时间.结果IFN-γ的表达:正常组为0.430±0.148(IFN-γ/G3PDH,下同),致死量
【机 构】
: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52800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皮肤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皮肤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皮肤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
【出 处】
:
中华皮肤科杂志
【发表日期】
:
2004年37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银屑病患者表皮细胞过度增殖与细胞凋亡分化调节异常的关系.方法寻常性银屑病患者30例,正常人对照28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观察促凋亡分子PDCD5的表达状态,流式细胞仪和计算机CELL Quest软件定量分析表皮单细胞表达PDCD5的平均荧光强度和阳性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表皮细胞表达PDCD5 mRNA的变化.结果银屑病患者皮损增生的表皮组织细胞内PDCD5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表皮
目的 总结儿童囊性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过去5年间我科收治的20例儿童囊性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临床资料.本组20例,占同期住院胶质瘤的6.0%,发病年龄平均为9岁.病变在小脑者14例,下视丘/视路2例,三脑室内2例,大脑半球内2例.20例患儿均接受显微手术治疗.肿瘤位于小脑幕者采用下正中入路;肿瘤位于下视丘/视路者采用翼点入路;三脑室内肿瘤选择胼胝体-透明隔入路,颞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反复高热惊厥致脑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利用热水浴惊厥模型诱导生后15天SD大鼠发生7次热性惊厥,期间两治疗组大鼠每次惊厥一出现立即腹腔注射低剂量纳洛酮1 mg/kg和2 mg/kg,而惊厥对照组大鼠仅腹腔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观察比较治疗组、惊厥对照组大鼠惊厥潜伏期、惊厥持续时间和惊厥发作程度的差异。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学改变;采用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损伤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