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马金鸿是一个男孩,却像女孩子一样害羞,要他在大庭广众面前说一句话,都会闹个大红灯笼似的脸儿,不是声音轻得像蚊子叫,就是结结巴巴,连不成句。这也许是遗传了妈妈腼腆的性格吧。
马金鸿的爸爸曾在美国乔治城大学里修过儿童心理学。他觉得中国孩子与美国孩子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中国孩子比较内向胆怯,不敢显示自己,而美国孩子都如同上海人所说的“老茄茄”,面皮老,冲得出,敢于“show”。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应该自强,过分谦虚,形同自卑,容易将自己置于不利地位。
爸爸认为,要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家长很有必要多与孩子做情感上的沟通,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每天跟孩子一起阅读。
爸爸向妈妈提出要求,在临睡之前能够与儿子一同阅读儿童书籍。妈妈是以F-2的陪读身份来美,总觉得自己英文不灵,难以胜任。爸爸说:“不少华人家长也和你一样,以为自己的英文程度差,担心影响孩子的英语学习,而不敢和孩子一起阅读,这是自以为对,实际上错的观念。其实,通过和孩子一起阅读,可以让孩子分享父母的价值观,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提供共同学习的经验和话题,即使用母语阅读,也会使孩子受益匪浅的。”
刚开始,妈妈只能用中文给金鸿讲故事,后来在爸爸的鼓励和指导下,豁然明白童书的英文比较浅白易懂,可以事先预习,然后尝试用英语讲故事。渐渐地,妈妈英语水平提高了,能用英语和金鸿交流了。
爸爸带金鸿上街,会有意识地要儿子去问路。
“你去问一下,到希尔顿大厦怎样走。”一次,爸爸对金鸿说。
马金鸿有点畏缩,不敢去问。
爸爸说:“你说,你是不是胆小如鼠?”
马金鸿坚决否认:“我不是!”
爸爸说:“既然你不承认自己胆小如鼠,为什么没有勇气去问路?”
马金鸿哑口无语,只得壮胆去问路。
“Please tell me the way to the Hilton Building(请问,到希尔顿大厦怎么走)?”
一位慈眉善目的美国老人告诉他:“Go straight ahead and over three blocks,then turn to left(你一直走三个街口,然后往左拐弯).”
马金鸿向老爷爷道谢后,又转告了爸爸。
爸爸满意地笑了:“这才是我的好儿子!”
另有一次,妈妈牵着金鸿到时装商店,选中一件款式新颖的男童夹克衫,觉得价钱太贵,有点犹豫不决。
马金鸿不等妈妈提示,就灵机一动询问店员:“Can you discount 20% off the price if I pay in cash(如果付现金,能够打八折吗)?”
有些商店,遇到顾客购物不以信用卡或支票付款,而付现金时,是允许免除税金的。
店员为了多做生意,略想片刻,同意了马金鸿的要求。
买到价廉物美的衣服,母子俩都非常高兴。
又有一次,全家三口去电影院观赏了复映片《罗马假期》,扮演安妮公主的女演员,就是著名的好莱坞电影明星奥黛丽·赫本。走出影院,爸爸问儿子好不好看。
马金鸿兴致勃勃地说:“Betty Davis and Audrey Hepburn are my favorite American actresses,although it is difficult today to see their old movies(虽然现在不容易看到像贝蒂·戴维丝或奥黛丽·赫本等人的老电影,但是美国女明星中间我喜欢她们).”
经过各种“一问一答”的沟通,马金鸿得到了实际的锻炼,胆子大起来,不再像一个羞怯怯的小姑娘了。
二
有一天,马金鸿兴冲冲地跑回家,就大声嚷道:“妈妈,签字,快签字……”
“大呼小叫的,签什么字呀?”妈妈瞧见儿子兴奋无比,有点莫名其妙。
马金鸿赶紧从书包里掏出一张纸,交给妈妈说:“学校要我们卖巧克力糖,你快签字呀!”
妈妈接过纸来一看,原来是学校动员小学生推销一美元一块的巧克力糖,所得的收入作为校方添置教学用品和更新设备的资金。家长首肯,就在“同意”栏画钩,签上名,交还学校,以便统计人数;如不同意,就在“不同意”栏处画钩,也签上名,退回学校。
妈妈觉得儿子小不点儿的,就干起成人推销员的事儿,未免会沾染太重的商业气。小孩子正是长知识的阶段,首要的任务是专心学习,用功读书。
“妈妈认为你不适合参加这种贩卖活动!”妈妈在“不同意”栏上画钩、签名,嘱咐儿子将它交还老师。
妈妈的话,仿佛向马金鸿泼了一盆凉水,把他急哭了。
“许多小朋友都会参加。妈妈,你为什么不同意我参加呀?”马金鸿泪水婆娑地哀求妈妈。
爸爸下班回来后,马金鸿立刻向爸爸哭诉,希望得到爸爸的支持。
爸爸却哈哈大笑起来,对金鸿说:“碰哭精,老面皮……”
马金鸿伸手抹干眼泪,期待地盯视着爸爸。
爸爸扭头问妈妈:“为什么你不同意?”
妈妈说:“儿子太小,谁知道他会出什么状况,我不放心!”
爸爸开导起妈妈:“人的一生,不可能一马平川,都有坎坎坷坷,我们也不是这样走过来的吗?中国家长对待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往往比较溺爱,左不是,右不是,总是放不下心,放不开手。新时代了,还去翻老皇历?我们应该鼓励孩子,要向美国孩子学习,从小接触社会,经受磨炼,将来长大了,就会成功!即使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状况,孩子也可以从中吸取教训,获得经验,对他大有益处的呀。”
爸爸用涂改液涂掉“不同意”栏处的钩,再在“同意”栏添上一个钩。
马金鸿破涕为笑了。
第一次上街推销巧克力糖,妈妈还是惴惴不安,担心儿子手忙脚乱,在收款、找钱上出了差错,对学校不好交待。她不让儿子“单飞”,要陪同一起上街。
由妈妈在一旁协助,马金鸿拿着的一盒糖果很快就销售一空,数完钱,分文不少。
母子俩乐成一团。马金鸿还将初战告捷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爸爸。
“妈妈,你不要陪伴我了,我会自己卖糖。”马金鸿十分自信。
妈妈不再坚持,说:“好吧,妈妈不做跟屁虫。可是,你自己要处处当心一点哟!”
始料未及,马金鸿第一次独个儿卖糖,就泣不成声地奔回家里。
原来,马金鸿一心想更快地卖完糖,岂料遇上一个品行不端的大男孩,不但拿了糖不付钱,还从马金鸿的手中抢走了5块钱。
妈妈长吁短叹起来,只得掏钱把缺口补上,并执意仍由自己陪同儿子上街。
爸爸却不同意:“应该让孩子去闯嘛。俗话说得好:‘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孩子今后会懂得明观暗察,分辨善恶的!”
果然,马金鸿学会小心谨慎,数清糖块,管住钱包,在屡次推销的过程中,再也没有发生任何不愉快的事情,而且还成为推销巧克力糖业绩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受到校方的表扬呢。
三
在父母亲启发式的亲子教育中,马金鸿得到长足进步。为了充实自己,他不仅上课专心听讲,回家按时完成作业,而且阅览了大量课外读物,考试成绩门门得A。最可贵的是,他敢于举手发言,甚至能说出不同于老师的想法。美国老师并不太欣赏遵照自己的授课小心翼翼回答问题的孩子,更赏识思维活跃、富有创意的学生。马金鸿以其知识面广,敢于独抒己见,而备受老师们的夸奖。
马金鸿是模范学生,但又不是人们鄙夷不屑的“bookworm”(书呆子),他热爱体育运动,还是学校乐队的鼓手哩。
上高中一年级时,学校举办演讲比赛,马金鸿自告奋勇地报了名。他自拟演讲的题目为《生活的一课》,叙述自己在父母亲和老师谆谆教导下,如何克服害羞心理和各种困难的成长过程。他挑灯夜战几个晚上,写出了初稿,请爸妈提意见。爸妈仔细阅读后,毫不留情地提出一大堆看法,譬如,内容比较空泛,不够生动啦;演讲要以情感人,着重刻画细节啦……马金鸿毫不气馁,又花费几个夜晚修改。他还拿了定稿请教帕蒂老师。帕蒂要他当面试讲,不厌其烦地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要他精神饱满,善于控制情绪,注意语气的抑扬顿挫,以丰富的情感去打动听众的心。他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有时独自一人在家里练,反复播放自己演讲的录音,再三琢磨,有时在同学们面前练,有时在爸妈面前练,直到声情并茂,满意为止。
演讲比赛即将开始,会场中宾客满座,参赛者的家长、亲友盛装出席,还手捧花束,向孩子表示祝贺。爸妈也满脸溢笑,准备了一束红艳欲滴的鲜花,期待着儿子脱颖而出。
马金鸿镇定自若,有备而来,现场发挥出奇的好,果真不负众望,经过评委会的评选,他拔得头筹,荣膺第一名,为班级争了光。
在热烈的掌声后,马金鸿发表了简短的获奖感言,向父母亲,向老师们,向所有帮助过他的人,致以衷心的感谢。爸妈情不自禁地走到台前,向儿子献上鲜花,妈妈甚至激情难抑,流下了喜极而泣的泪花。
四
一天课后,数学老师霍华德告诉马金鸿一个好消息:加利福尼亚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实施一项“提前上大学”的计划,是专门为11-15岁的智优学生设立的,考试合格者可以提早进入该所大学就读。霍华德认为马金鸿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完全有条件去参加考试。
马金鸿立即向爸妈表示了前往一搏的决心。
考试那一天,下着凛冽的冬雨。300多位考生,许多人在父母或兄弟姐妹的护送下,提前来到校园,顿时校园内增添了热闹的气氛。
爸爸驾车,在妈妈的陪同下,马金鸿也提早到达学校。
“爸爸,妈妈,你们不必再陪我了,到处走走玩玩吧,让我自个儿去应付一切。考试结束,我会打手机通知你们。”马金鸿说。
爸妈心里透亮,儿子早已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就驱车自找乐子去了。
学校为了让考生们有一种认同感,特别邀请40多位已经在校就读的优秀学生充当考试现场咨询的义工。他们身穿亮黄色的雨衣,站在从停车场到考场的路口,笑容可掬地替考生和家长指路、答疑。
马金鸿发现这些热心的义工年龄最大的还不到17岁,却俨然一副成熟和自豪的模样。进入接待大厅,义工们还条理清晰地讲解考场的注意事项,安排家长答疑会议。
加州大学提前上大学计划主任查理·麦德斯告诉大家,在世界范围内,超常教育的系统研究与实践,大约始于一个世纪以前。现在超常教育最为普及,研究和从教人员力量最强的国家,首推美国,但是美国的超常教育,一般是融合在普通学校中的,以个别教育计划的方式实施,没有公立的特殊学校或者特殊班级。经过有关专家测试分析,少年班招收的并不是什么“神童”,而是“早慧”或智力优异的少年。这个计划的出发点,是相信孩子具有同成年人一样的独立研究、独立动手的能力。因此,计划的特点就是为孩子独立研究、独立动手能力的发展提供所需的时间和空间。在美国的学校内,不仅天才教育是这样做,其他的一般教育也非常注重培养和发展孩子独立研究、独立动手的能力。华盛顿学院提前上大学计划测试开始于1983年,只考英文和数学,总分为1600分,两门课目各占800分。加州大学也实施了20多年,每年录取约100名新生。
发榜后,马金鸿如愿以偿地收到了录取通知书,他欢喜雀跃地高喊:
“哈哈,我早圆大学梦喽,我早圆大学梦喽……”
马金鸿是一个男孩,却像女孩子一样害羞,要他在大庭广众面前说一句话,都会闹个大红灯笼似的脸儿,不是声音轻得像蚊子叫,就是结结巴巴,连不成句。这也许是遗传了妈妈腼腆的性格吧。
马金鸿的爸爸曾在美国乔治城大学里修过儿童心理学。他觉得中国孩子与美国孩子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中国孩子比较内向胆怯,不敢显示自己,而美国孩子都如同上海人所说的“老茄茄”,面皮老,冲得出,敢于“show”。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应该自强,过分谦虚,形同自卑,容易将自己置于不利地位。
爸爸认为,要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家长很有必要多与孩子做情感上的沟通,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每天跟孩子一起阅读。
爸爸向妈妈提出要求,在临睡之前能够与儿子一同阅读儿童书籍。妈妈是以F-2的陪读身份来美,总觉得自己英文不灵,难以胜任。爸爸说:“不少华人家长也和你一样,以为自己的英文程度差,担心影响孩子的英语学习,而不敢和孩子一起阅读,这是自以为对,实际上错的观念。其实,通过和孩子一起阅读,可以让孩子分享父母的价值观,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提供共同学习的经验和话题,即使用母语阅读,也会使孩子受益匪浅的。”
刚开始,妈妈只能用中文给金鸿讲故事,后来在爸爸的鼓励和指导下,豁然明白童书的英文比较浅白易懂,可以事先预习,然后尝试用英语讲故事。渐渐地,妈妈英语水平提高了,能用英语和金鸿交流了。
爸爸带金鸿上街,会有意识地要儿子去问路。
“你去问一下,到希尔顿大厦怎样走。”一次,爸爸对金鸿说。
马金鸿有点畏缩,不敢去问。
爸爸说:“你说,你是不是胆小如鼠?”
马金鸿坚决否认:“我不是!”
爸爸说:“既然你不承认自己胆小如鼠,为什么没有勇气去问路?”
马金鸿哑口无语,只得壮胆去问路。
“Please tell me the way to the Hilton Building(请问,到希尔顿大厦怎么走)?”
一位慈眉善目的美国老人告诉他:“Go straight ahead and over three blocks,then turn to left(你一直走三个街口,然后往左拐弯).”
马金鸿向老爷爷道谢后,又转告了爸爸。
爸爸满意地笑了:“这才是我的好儿子!”
另有一次,妈妈牵着金鸿到时装商店,选中一件款式新颖的男童夹克衫,觉得价钱太贵,有点犹豫不决。
马金鸿不等妈妈提示,就灵机一动询问店员:“Can you discount 20% off the price if I pay in cash(如果付现金,能够打八折吗)?”
有些商店,遇到顾客购物不以信用卡或支票付款,而付现金时,是允许免除税金的。
店员为了多做生意,略想片刻,同意了马金鸿的要求。
买到价廉物美的衣服,母子俩都非常高兴。
又有一次,全家三口去电影院观赏了复映片《罗马假期》,扮演安妮公主的女演员,就是著名的好莱坞电影明星奥黛丽·赫本。走出影院,爸爸问儿子好不好看。
马金鸿兴致勃勃地说:“Betty Davis and Audrey Hepburn are my favorite American actresses,although it is difficult today to see their old movies(虽然现在不容易看到像贝蒂·戴维丝或奥黛丽·赫本等人的老电影,但是美国女明星中间我喜欢她们).”
经过各种“一问一答”的沟通,马金鸿得到了实际的锻炼,胆子大起来,不再像一个羞怯怯的小姑娘了。
二
有一天,马金鸿兴冲冲地跑回家,就大声嚷道:“妈妈,签字,快签字……”
“大呼小叫的,签什么字呀?”妈妈瞧见儿子兴奋无比,有点莫名其妙。
马金鸿赶紧从书包里掏出一张纸,交给妈妈说:“学校要我们卖巧克力糖,你快签字呀!”
妈妈接过纸来一看,原来是学校动员小学生推销一美元一块的巧克力糖,所得的收入作为校方添置教学用品和更新设备的资金。家长首肯,就在“同意”栏画钩,签上名,交还学校,以便统计人数;如不同意,就在“不同意”栏处画钩,也签上名,退回学校。
妈妈觉得儿子小不点儿的,就干起成人推销员的事儿,未免会沾染太重的商业气。小孩子正是长知识的阶段,首要的任务是专心学习,用功读书。
“妈妈认为你不适合参加这种贩卖活动!”妈妈在“不同意”栏上画钩、签名,嘱咐儿子将它交还老师。
妈妈的话,仿佛向马金鸿泼了一盆凉水,把他急哭了。
“许多小朋友都会参加。妈妈,你为什么不同意我参加呀?”马金鸿泪水婆娑地哀求妈妈。
爸爸下班回来后,马金鸿立刻向爸爸哭诉,希望得到爸爸的支持。
爸爸却哈哈大笑起来,对金鸿说:“碰哭精,老面皮……”
马金鸿伸手抹干眼泪,期待地盯视着爸爸。
爸爸扭头问妈妈:“为什么你不同意?”
妈妈说:“儿子太小,谁知道他会出什么状况,我不放心!”
爸爸开导起妈妈:“人的一生,不可能一马平川,都有坎坎坷坷,我们也不是这样走过来的吗?中国家长对待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往往比较溺爱,左不是,右不是,总是放不下心,放不开手。新时代了,还去翻老皇历?我们应该鼓励孩子,要向美国孩子学习,从小接触社会,经受磨炼,将来长大了,就会成功!即使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状况,孩子也可以从中吸取教训,获得经验,对他大有益处的呀。”
爸爸用涂改液涂掉“不同意”栏处的钩,再在“同意”栏添上一个钩。
马金鸿破涕为笑了。
第一次上街推销巧克力糖,妈妈还是惴惴不安,担心儿子手忙脚乱,在收款、找钱上出了差错,对学校不好交待。她不让儿子“单飞”,要陪同一起上街。
由妈妈在一旁协助,马金鸿拿着的一盒糖果很快就销售一空,数完钱,分文不少。
母子俩乐成一团。马金鸿还将初战告捷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爸爸。
“妈妈,你不要陪伴我了,我会自己卖糖。”马金鸿十分自信。
妈妈不再坚持,说:“好吧,妈妈不做跟屁虫。可是,你自己要处处当心一点哟!”
始料未及,马金鸿第一次独个儿卖糖,就泣不成声地奔回家里。
原来,马金鸿一心想更快地卖完糖,岂料遇上一个品行不端的大男孩,不但拿了糖不付钱,还从马金鸿的手中抢走了5块钱。
妈妈长吁短叹起来,只得掏钱把缺口补上,并执意仍由自己陪同儿子上街。
爸爸却不同意:“应该让孩子去闯嘛。俗话说得好:‘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孩子今后会懂得明观暗察,分辨善恶的!”
果然,马金鸿学会小心谨慎,数清糖块,管住钱包,在屡次推销的过程中,再也没有发生任何不愉快的事情,而且还成为推销巧克力糖业绩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受到校方的表扬呢。
三
在父母亲启发式的亲子教育中,马金鸿得到长足进步。为了充实自己,他不仅上课专心听讲,回家按时完成作业,而且阅览了大量课外读物,考试成绩门门得A。最可贵的是,他敢于举手发言,甚至能说出不同于老师的想法。美国老师并不太欣赏遵照自己的授课小心翼翼回答问题的孩子,更赏识思维活跃、富有创意的学生。马金鸿以其知识面广,敢于独抒己见,而备受老师们的夸奖。
马金鸿是模范学生,但又不是人们鄙夷不屑的“bookworm”(书呆子),他热爱体育运动,还是学校乐队的鼓手哩。
上高中一年级时,学校举办演讲比赛,马金鸿自告奋勇地报了名。他自拟演讲的题目为《生活的一课》,叙述自己在父母亲和老师谆谆教导下,如何克服害羞心理和各种困难的成长过程。他挑灯夜战几个晚上,写出了初稿,请爸妈提意见。爸妈仔细阅读后,毫不留情地提出一大堆看法,譬如,内容比较空泛,不够生动啦;演讲要以情感人,着重刻画细节啦……马金鸿毫不气馁,又花费几个夜晚修改。他还拿了定稿请教帕蒂老师。帕蒂要他当面试讲,不厌其烦地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要他精神饱满,善于控制情绪,注意语气的抑扬顿挫,以丰富的情感去打动听众的心。他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有时独自一人在家里练,反复播放自己演讲的录音,再三琢磨,有时在同学们面前练,有时在爸妈面前练,直到声情并茂,满意为止。
演讲比赛即将开始,会场中宾客满座,参赛者的家长、亲友盛装出席,还手捧花束,向孩子表示祝贺。爸妈也满脸溢笑,准备了一束红艳欲滴的鲜花,期待着儿子脱颖而出。
马金鸿镇定自若,有备而来,现场发挥出奇的好,果真不负众望,经过评委会的评选,他拔得头筹,荣膺第一名,为班级争了光。
在热烈的掌声后,马金鸿发表了简短的获奖感言,向父母亲,向老师们,向所有帮助过他的人,致以衷心的感谢。爸妈情不自禁地走到台前,向儿子献上鲜花,妈妈甚至激情难抑,流下了喜极而泣的泪花。
四
一天课后,数学老师霍华德告诉马金鸿一个好消息:加利福尼亚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实施一项“提前上大学”的计划,是专门为11-15岁的智优学生设立的,考试合格者可以提早进入该所大学就读。霍华德认为马金鸿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完全有条件去参加考试。
马金鸿立即向爸妈表示了前往一搏的决心。
考试那一天,下着凛冽的冬雨。300多位考生,许多人在父母或兄弟姐妹的护送下,提前来到校园,顿时校园内增添了热闹的气氛。
爸爸驾车,在妈妈的陪同下,马金鸿也提早到达学校。
“爸爸,妈妈,你们不必再陪我了,到处走走玩玩吧,让我自个儿去应付一切。考试结束,我会打手机通知你们。”马金鸿说。
爸妈心里透亮,儿子早已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就驱车自找乐子去了。
学校为了让考生们有一种认同感,特别邀请40多位已经在校就读的优秀学生充当考试现场咨询的义工。他们身穿亮黄色的雨衣,站在从停车场到考场的路口,笑容可掬地替考生和家长指路、答疑。
马金鸿发现这些热心的义工年龄最大的还不到17岁,却俨然一副成熟和自豪的模样。进入接待大厅,义工们还条理清晰地讲解考场的注意事项,安排家长答疑会议。
加州大学提前上大学计划主任查理·麦德斯告诉大家,在世界范围内,超常教育的系统研究与实践,大约始于一个世纪以前。现在超常教育最为普及,研究和从教人员力量最强的国家,首推美国,但是美国的超常教育,一般是融合在普通学校中的,以个别教育计划的方式实施,没有公立的特殊学校或者特殊班级。经过有关专家测试分析,少年班招收的并不是什么“神童”,而是“早慧”或智力优异的少年。这个计划的出发点,是相信孩子具有同成年人一样的独立研究、独立动手的能力。因此,计划的特点就是为孩子独立研究、独立动手能力的发展提供所需的时间和空间。在美国的学校内,不仅天才教育是这样做,其他的一般教育也非常注重培养和发展孩子独立研究、独立动手的能力。华盛顿学院提前上大学计划测试开始于1983年,只考英文和数学,总分为1600分,两门课目各占800分。加州大学也实施了20多年,每年录取约100名新生。
发榜后,马金鸿如愿以偿地收到了录取通知书,他欢喜雀跃地高喊:
“哈哈,我早圆大学梦喽,我早圆大学梦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