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子技术》课程改革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_orac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子技术》课程是楼宇智能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该课程中,主要学习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及应用电路,为智能化系统设备的维护提供技术支持。培养创新型高技能的学生是职业教育的目标,在《电子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电子技术》改革的首要目标。
  关键词:电子技术;课程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023-02
  一、《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电子技术是楼宇智能化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学生后期的专业课程学习提供技术支持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该课程的学习在构建学生电子技术基本理论、基本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现在《电子技术》课程的讲授过分强调了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性和完整性,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以理论为主,在学期结束的时候再做一个实训项目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远远不够,使得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整个学习过程枯燥无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知识过分全面、系统。课程内容的设置没有与专业及培养目标很好地结合,没有打破传统的传授知识为本的教学思想,整个课程的设置都是先讲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及工作电路图的原理分析,到最后再象征性地把所有电子元器件综合做一个实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理论知识为主,由于我们的学生都是初中后并且学习成绩不是很好,所以对理论的学习及理解比较困难,所以学生就会对该门课程的学习非常不感兴趣。更有甚者,学到最后,都不知道学的什么内容,不知道学这门课程有什么意义。
  2.上课的实验以验证性为主。课程中的实验主要以验证性的为主。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为了证明某些结论的正确性,为了验证电子元器件的特性曲线、性能参数,经常要做一些实验。这些实验的开展主要以验证为主,学生都知道这些结论肯定是正确的,所以对这些实验的积极性不是很高,都是抱着实验成不成功无所谓的心态,不能正确对待实验的内容,对实验的结果也不是很在意,以至于有些学生实验完成后也不能很好地理解电子元器件的特性曲线等。
  3.动手环节少、创新教育不够。在整个课程教学环节的设置中,主要是对电路原理的分析,而真正要求实现电路功能的环节很少,只是在学期最后有一个综合实训,所以就会出现很多学生只会理论分析电路功能而不知道该电路在实际电子产品中的运用,将所学的知识用到实际电路中却不能分析该电路实现的原理、不知道该电路的功能,所学知识与电路的实际运用脱节现象严重,更别谈创新思维了,对整个知识的理解处于一知半解中。
  二、《电子技术》课改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的过程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设计项目、完成项目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改电路中电子元器件的性能、参数等理论知识,并分析电路实现的功能等,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还能丰富和发展理论知识,使之转化为更高层次的经验、技能和技巧。同时也为创新电路提供了实践的可能性。
  由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不断涌现,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对新技术的强化和关注,同时引导他们对原有电路进行改进或者创新应用,将创新的思想引入课程中来。课程改革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设计为核心。《电子技术》课程内容体系改革要在以项目为单元实践的基础上渗入理论知识,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必须灌输创新意识、理念,同时讲授探索创新的正确方法,思考是关键,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项目内容的设计既要能体现知识性,同时也要利于学生对电路的创新设计和改造,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一定要给学生继续深入的平台,让学生对原电路改造或者对该电路创新运用等。要将创新的运用作为项目评价中的重要方面。
  2.以器件的应用电路为主线。电子技术发展迅速,新器件、新电路不断涌现。为了适应迅猛发展的电子技术,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打破常规的知识体系讲授,而应该以器件的应用电路为主线,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能联系实际,使得学生非常清楚电子技术后在实践中的应用,不至于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存在。同时还应该在此基础上,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让其能对已经学习的电路改造更新,实现新的功能。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过程中,要围绕着培养学生看电路图的能力、选择设计方案和元器件的能力、电路安装及调试能力、应用软件的应用能力、创新改造电路的能力来进行。课程内容的安排及学习环境的创设应围绕这几种能力展开。特别应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在评价体系中也要增强创新的分值,使得学生重视创新思维。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制度保障
  课堂中创新意识、思维的培养最终要落实到实处。除了课堂中的学习动手外,要让学生能真实做出创新作品,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设立实验室开放制度。为了使学生的创新想法变成现实,首先要开放相关实验室,使学生能有更好的平台完成创新作品。学生凭有效证件向实验室老师提出申请,经审核登记后可进入实验室进行试验。实验室的开放时间与学校作息时间同步,学生更具自己的需要随时都可以进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
  2.设立导师制。由导师指导学生实现创新作品。导师一般在本专业领域有较高的专业素养,由导师指导学生完成创新作品,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同时导师也比较了解学生的能力,能设计出适合学生能力的作品,导师在专业领域的知识面等也会积极的影响到学生。
  3.设立创新学分。学校为了支持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做出创新作品,可以适当设立创新学分,根据学生不同的创新成果给与一定的学分,通过学分的给定,学生的创新积极性会得到很大提高。
  总之,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已是社会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基本要求,我们一定要在深化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不断融入对学生创新思维和意识的培养。通过专业课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一定能将这种创新的思维带入工作中,真正成为创新型高技能的人才。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病原体。首例报道至今仅30年,目前HIV感染人数在4000万左右,仅2002年至今有近20
本研究以某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大样调查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与问题。研究发现,当前高校生命教育总体效果良好,实现了预期教育目标。但也存在教师主动性不足、生命教育方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制度化体现,自2014年以来国家政法机关不断出台关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方面的政策文件,但并未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本文旨在分析认罪
目前我国金融体系逐渐成熟,金融机构设立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形成了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分工协作的金融中介体系。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主要表现在不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苹果蠹蛾在张掖市1年发生2代和一个不完整的第3代,以老熟幼虫主要在树干粗皮裂缝、翘皮下、树洞中及主枝分又缝隙中结茧室越冬,卵主要产在果实和叶片上,卵在果树上的分布垂直差
认知是学习者与问题情境交互的产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习得的知识会更加牢固与深刻.本文首先阐述了问题情境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地位,然后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从“自制教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