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焦虑的几点思考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d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天我们要应对各种琐事。处理某件事情时,我们常常会有欲速则不达的体验,这实际上是焦虑情绪在作怪。焦虑情绪究竟是好是坏?如何正确应对焦虑呢?下面谈几点看法。
  保持适度焦虑——化压力为动力。
  有的人遇事有一句口头禅:这可如何是好?实际上这是焦虑的表现,他在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此时,人就有一种紧迫感,想努力完成这件事,可见适度焦虑是有利的。焦虑水平过低,人的身体处于麻木状态,不易激动, 缺乏力量,显然不利于目标的达成。可是仅靠焦虑也不能完成这件事,因为你可能火候未到、方法不对或者粗心大意,任何一个小的失误都可能带来失败的后果。一般来说,完美主义者更容易焦虑,仔细想想其实大可不必。人称“千古完人”的曾国藩,书房取名“求阙(缺)斋”,意即做人忌满、做事求缺;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做产品讲求尽善尽美,但公司的标志是缺了一角的苹果,实在耐人寻味;大文豪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更是留下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千古名句。凡事很难尽善尽美,我们要做的是顺应客观规律,放下那些执念,努力把握奋斗的历程,这样做结果一定不会太差。
  过滤多余焦虑——增强自信心。
  也许你始终不明白一个问题:为何有的人经常焦虑,而有的人几乎不会焦虑,这其实是一种心理素质的体现。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度焦虑的根本原因是对自己的不信任,想要成功但更害怕失败。这种心态原本无可厚非,毕竟每个人都想把分内的事做到最好。但很多时候,我们总会莫名其妙地担心把事情搞砸,这就有点杞人忧天了。李白诗中有一句名言: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句话也可以用来形容焦虑给人带来的负面影响,长久陷于焦虑之中,必将逐渐消磨斗志,让无谓的担心成为事实。与其坐而待亡,莫若起而拯救之。摆脱焦虑有很多方式,比如抽时间让自己静下来,听听舒缓的音乐,尝试向朋友倾诉,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来一场大汗淋漓的体育运动等,都有助于我们逐渐摆脱焦虑,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自信,拥抱成功。
  制衡焦虑——提高工作效率。
  面对数不清的琐事,是焦虑让我们时时刻刻都在思考如何做好每件事。如果你还想克服焦虑,那只能说明你的懒惰阻碍了你的进步。快节奏的生活,焦虑不是病。它只是在提醒我们,未来的生活可能超出我们的控制,我们需要改变自己,去创造新的未来。其实,很多名人都曾被焦虑困扰过,如林夕、阿黛尔、崔永元,甚至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美国总统华盛顿等,但是他们最终走出了焦虑的阴影,成为书写励志人生的典范。所以不要试图摆脱焦急,要与焦虑对抗,当然也不能陷入过度焦虑的误区,怀疑甚至否定个人能力。要知道每个人的能力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和提升。想当年越王勾践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终于招致亡国的恶果。但勾践清醒过来,没有陷入仇恨之中,没有和吴王死磕硬碰,而是选择了隐忍,让吴王放松警惕,伺機回国后卧薪尝胆,厉兵秣马,最终东山再起,一雪前耻,书写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传奇。
  焦虑是生命的常态,我们要正确面对,既要合理利用焦虑带来的紧迫感,也要用平常心制衡过度焦虑,在不断战胜自我的过程中提升实力,实现突围。
其他文献
答:从教材体液免疫示意图中.可以看到抗原刺激不管哪条途径都可以让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但事实并非如此。
光合作用是高中生物学中重要的一部分,现行各个版本的高中教材均将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作为一个重要的实验。自然界中非绿叶植物虽然只占很小的比例,但是由于叶片的颜色与常见的绿色叶片不同,使其光合作用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作为学生课外探究实验非常具有可行性。本实验通过提取、分离非绿叶植物叶片中的色素及测定其色素的作用光谱来探究非绿叶植物的光合作用,并以此为契机引入探究实验的一般模式,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
健全人格的理想标准是人格的生理、心理、道德、社会各要素完美地统一、平衡、协调,使人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其基本特征主要包括积极客观的自我认识,正视现实,对他人对社会具有理性认知,有健康的体魄、愉快乐观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有良好、稳定、协调的人际关系,独立的自我意识;有责任感和创造力,努力为自己的未来而奋斗等。尤其要求人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
【摘 要】  阅读是学生强化识记运用和积淀深厚语言感知的基础,也是学生融入认知情感的有效载体。教学实践证明,从现有的语篇阅读出发,突出拓展延伸,能够让学生在不断丰富认知思维情感的基础上生成有效感触体验。  【关键词】  拓展 课外阅读 思路策略  注重拓展,能让学生跳出以本为本的阅读“泥淖”,帮助他们在丰富自身认知思维情感的基础上形成独特感知体验,满足他们的多样化发展需要。拓展阅读,能让学生在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