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角中培养大班幼儿观察能力的研究

来源 :无线音乐·教育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ry_y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4-084-01
  《幼儿发展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3—6岁的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他们活泼、天真,对什么事情都想看看、摸摸,满足自己强烈的好奇心,也逐渐丰富幼儿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因此,引导幼儿观察,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对于幼儿获取知识和信息,促进幼儿自主探索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自然角是是幼儿观察活动的主要区域之一,幼儿园每班都设有自然角,它是供幼儿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幼儿收集来的无生物等用品场地,是引导幼儿进行非正规性科学观察和探索活动的场所。但笔者观察到,大多幼儿园内自然角的设置都停留在美化环境、幼儿短暂观察的层次,许多幼儿观察意识不强,目的性不明确,对小动物、植物的观察不够细致等,这对于促进幼儿思考,获取丰富知识和自然信息以及语言交流等不能起到较好的作用。因此,根据纲要精神,结合本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笔者带着“如何利用自然角来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来激发和支持孩子们更多的探究和发现”这样的思考进行探索实践,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适宜环境,激发幼儿观察兴趣
  孩子是创设环境、探索环境的主人。在自然角创设中,我们改变了以往的做法,让每个孩子都参与种植管理活动。开学初,我们和孩子一起讨论设计自然角,讨论的内容有自然角设置的位置、环境的布置、动植物品种的选择及陈列等。经过讨论,孩子们决定将自然角设置在阳光充足的南窗边,因为植物生长离不开阳光,同时也便于清晰地观察。同时老师收集了一些果冰盒、雪碧瓶之类的生活垃圾,将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豌豆、黄豆种子,分别种在用雪碧瓶做成的花盆里,从而引导孩子去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感知阳光、空气、水三元素的重要作用。每天清晨,孩子们都会如约而地来照看小豆苗,并发出各种疑问。大家一起交流,一起观察,从中获得了许多知识和快乐。
  班级自然角我们不仅让幼儿参与设计和创设,还引导幼儿自主管理。自然角布置好之后经大家讨论决定实行值日生轮流管理的方法。一周五天,我们五个小组正好每组负责一天。值日生需要为动植物浇水、换水、喂食、打扫、除草、并做好观察记录。在照料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了问题大家就一起动手找找原因,协助解决,如有的植物不需要天天浇水,如果用这样的方式照料所有植物就不适宜。小朋友们一起商量便想出了办法,给植物制作名片,在名片上写出名称和习性,喜阳的用实心的太阳表示,喜阴则用空心的太阳表示,喜湿的就用大水滴表示,喜干就用小水滴表示。然后再进行分类摆放,小朋友们一目了然,在实践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提升了观察能力和思索能力。
  二、指导观察方法,引导幼儿学会观察
  在激发幼儿的基础上,教师还必须在观察方法上加以指导,引导幼儿在观察自然角动植物过程中掌握一些正确的观察方法。那么在觀察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哪些方法呢?
  (一)顺序法
  顾名思义,顺序法指以一定顺序来进行观察。有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从上到下、从明显特征到不明显特征等等。例如在观察小植物的活动中,有的幼儿从上到下的观察,是叶、茎、根等;有的幼儿让他们从远到近的看,是大和小。我们不强调幼儿掌握哪种顺序,只要幼儿有顺序地细致观察就行了。
  (二)比较法
  比较法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现象比较他们不同点和相同点,让幼儿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思考,从而正确细致、完整地认识事物。如我们带领幼儿到种植园地中观察、比较吊兰的根与大蒜根的区别。让幼儿比较其明显不同的特征,不仅提高了对植物的认识,又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此方法比较适合中大班幼儿,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力。
  (三)追踪法
  追踪观察法是指让幼儿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进行间断性的、有系统的观察,使幼儿了解其生长变化和发展的全过程,从而形成完整的认识。如对蚕的成长过程的观察,春天,万物复苏时,幼儿通过间断性的观察并记录可爱的蚕宝宝,了解蚕宝宝从产卵——结茧——变蛹——成虫的生长过程。追踪法具有持久性的特点,它还可以锻炼幼儿的耐心、敏锐性、细致性。这种方法对于大班幼儿作用尤其突出。
  三、把握观察契机,提升幼儿观察能力
  《纲要》中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藏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对于每一个幼儿来说,他们所突然热衷的行为,往往教是符合该年龄幼儿发展水平的新的需要,如兴趣倾向、新鲜事物、突发事情等,这些正是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教育的良好契机,教师要能及时捕捉它们,创造条件,对于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本班自然角中小蝌蚪的饲养观察,幼儿们从观察到了蝌蚪的腹部嘴巴,进而想到蝌蚪是吃什么长大的。教师发现幼儿时不时把自然角中陈列的芝麻、豆子等丢进蝌蚪的缸中,观察到小蝌蚪们会去争食浸泡后的食物,吃相极为贪婪,孩子们看得专心致志。然后又有小朋友把午餐时的肉末和米饭放进缸内,于是就不断听到有小朋友说:“蝌蚪喜欢吃芝麻”、“蝌蚪喜欢吃肉。”教师这时引导:“蝌蚪到底可以吃些什么呢?”“怎样才能长得更快呢?你们想知道吗?”“想!”孩子们兴致勃勃,纷纷表示一定要弄懂这个问题。第二天,幼儿们有的带来了资料,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知道的告诉给别人听,有的跑到自然角继续观察,证明自己找到结果对不对,孩子们在其乐无穷的过程中长了见识,提升了观察能力。
  总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观察对于儿童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我们应顺应幼儿的这种与生俱来的特点用合适的方法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让幼儿用自己的双眼智慧地发现自然界的奥秘,获取丰富的知识,体验发现的乐趣。
其他文献
摘 要: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促使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并不断推动着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多样性以及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亲和性,使它们产生了很好的互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概念不再是原来意义层面上的“辅助”,而是具有更广泛、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  关键词:现代技术;数学整合;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
摘 要:本文主要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特点分析出发,通过对其实施过程中内外环境保障策略的研究,从而寻求构建适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能较好体现特色化办学和个性化发展的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实施环境;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4-070-02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如何建立高质量、
摘 要:本文针对现阶段大学新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不适应问题进行全面总结归纳,阐述了不适应的具体表现,分析了学生不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的原因,建议促进中学及大学办学理念以及育人观念的有效衔接,并实现中学和大学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的衔接,同时,从人际关系以及理想信念教育方面促进两者间的完美衔接,解决大学新生对大学学习和生活的不适应问题。  关键词:大学新生;不适应;中学与大学教育;衔接  中图分类号:G6
摘 要:模块设置的原则主要包括,以学生为主体、整合教师的优势、弘扬学校体育特色、因地制宜与扬长避短的原则。阐述了五种模块设置的模式,即标准模块组合模式、重视基础要求的模式、重视学校特色的模式、多元结构的模式、复式教学的结构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块设置原则;模块设置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4-069-01  高职院校
摘 要:整合教学法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处理各类复杂情境问题的能力,整合情境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若干任务、若干命令和支持工具,如何创设整合情境是整合教学的主要问题。将局部学习转变成整合学习,将教学情境转变为自然情境,将教师主导转变成教师支持,将学生接受学习转变成学生探索学习,这是整合教学法的核心价值所在;目前,我国教育改革需要参考整合教学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做中学;情境;整合  中图分类
中图分类号:G6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4-080-01  科学现象五彩缤纷,神奇有趣,最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和探索求知的欲望。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的启蒙教育,我们应以科学素质早期培养为宗旨,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因此,教师要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各个教育领域中进行科学教育契机的捕捉,从而能随时了解幼儿的
期刊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质量轻、比强度高、比模量高、加工成型方便、弹性优良、耐化学腐蚀和耐候性好等一系列特点,已经成为航空航天及军工等高技术领域最重要的结构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