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冲突与包容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girl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以及中国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上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在这种背景下,文化的冲突有着必然性的因素,在冲突中又相互包容。本文就电影《刮痧》中美国的中国籍移民许大同一家的遭遇为例,论述中美文化的冲突与包容。
  关键词:文化冲突;文化包容;文化特征;文化传播
  
  一、文化的特征——中美文化特征的差异性
  文化,广义上指人类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成果的总和,包括一切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狭义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文化具有地域性,文化是在一定范围内的社会群体所产生的,古代交通通讯技术的落后,文化的传播受到一定的影响,局限在一定的地域中,所以当今世界文化是多样的而不是唯一的。
  文化可以传播,文化承载的主体是社会的每个成员,以语言作为它的傳播工具。
  文化具有社会导向性,利于统治阶级维护社会的和谐,保持社会的稳定。就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
  文化具有矛盾性和兼容性,各种文化之间相互矛盾又相互兼容,人类民族的冲突和融合正是文化的矛盾性和兼容性的体现;文化的矛盾性的体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刮痧》一片中以中国传统中医的治疗手法为矛盾焦点,开展了激烈的法律辩论,这也突出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矛盾。
  在以影片内容为依据,逐一寻找中美文化的冲突点之前,应当首先了解两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中国文化,又称华夏文化,迄今传承已五千年,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化;美国文化是早期的欧洲殖民者和移民把欧洲文化带入美国,与印第安文化冲突和包容下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时至今日,虽然美国文化已经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之一,但还是与欧洲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美国也是个移民国家,它的文化具有很强的融合性。
  影片开篇叙述许大同先生在美国获得了成功的事业,也同时体现美国文化的第一要素“宪法赋予的言论自由”(天赋人权),许大同先生获得了全美最佳电子游戏创意奖,而在颁奖现场许多美国人手持标语,反对电子游戏中的暴力内容,因为电子游戏中的暴力内容促使小孩们相互模仿,引发暴力犯罪。许大同在其获奖感言中提及,在8年前他抱着“美国梦”移民美国,渴望有一天能获得成功,做一个真正意义的美国人,得到美国文化的认同。但就在颁奖现场,许先生“当面教子,背后教妻”的小细节就体现出许先生尽管获得了成功的事业,还是没有融入美国的主流文化当中,还算不上一个真正意义的美国人,这也为故事的主要矛盾埋下了伏笔。
  从颁奖现场回家后,许大同家祖孙三辈的对话也体现出中西文明的差异与碰撞:丹尼斯是一个ABC(American-Born Chinese),接受的教育也是美国式的西方教育,代表着美国文化;许大同作为移民,接受过中国文化的熏陶,也接受并向往美国文化;许大同的父亲,中国大陆知识分子,擅长中医治疗,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在这段对话中体现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对子女的教育观的差异,丹尼斯“打小孩的父亲不是好父亲”,和丹尼斯爷爷的“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不成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丹尼斯在学校与同学在学校打架,也被他解释为爱同学,这是丹尼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误读。
  影片通过两个文化的局部矛盾,为影片铺设了一个基调,这是一部反映文化冲突的影片,随后,影片也用一个两种文化对于儿童监护权的认知矛盾引入主要情节,许大同的父亲因为朋友老霍的意外死亡,被留在警察局,需要许大同前往认领,许先生的夫人简宁还在上班,许先生匆忙外出,将丹尼斯一个人留在家中,在父子俩回家的路上,简宁打电话给许先生问孩子的情况,他才意识到已经触犯了美国的法律,加快车速赶回家,这时许先生的父亲提醒他,“开这么快是否违法?”许先生告知父亲将丹尼斯一个人留在家里已经违法了。打开房门之后,丹尼斯激动地在黑暗中向父亲跑来意外摔伤,送往医院治疗,医生发现丹尼斯后背的疤痕,并通知儿童福利局。儿童福利局和许先生夫妇就刮痧是否是“对儿童的虐待”展开了唇枪舌战,并以此为中心,引入了中美文化关于朋友、婚姻家庭的认知等方面的碰撞。
  文化的碰撞与冲突源于两种文化对于世界的认知不同,西方文化起源和发展于古希腊的理性思维以及古希伯来的宗教思想,中国文化起源于本土的大河文化,成型于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学说,尤以老子、庄子的道家学说,孔子、孟子的儒家学说和追求科学技术的墨家学说为根基。两种文化一个偏重宗教和理性思维,另一个则是哲学思想指导下的文化体系,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援引许大同父亲的一句话“刮痧在中国流传几千年的东西,为什么一到美国便说不清楚了呢?”何止刮痧,中国很多的东西放到美国也无法用理性思维解释清楚。
  西方文化是一种宗教和思维的结合,信仰基督教的各种教派,尊奉万能的上帝,而中国文化奠基人之一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所以中国并无本土实质意义上的宗教,而土生宗教道教的形成是道家思想慢慢被信众理解为宗教,从道家思想的产生,到东汉末年形成宗教历时数百年,发展至强盛历经千年之久。在西方文化中,人是来世上向上帝赎原罪而获永生,而中国文化则认为人来世上只要作到立言、立功、立德三者之一便可永生。
  西方文化强调个体在社会中要作到“真、善、美”便可向上帝赎罪,而中国文化强调个体对社会的贡献,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儿童福利局与许大同争论的文化根基,西方强调人权不可侵犯,包括小孩的人权,中国文化则强调“子不教,父之过”,这也是影片开篇许大同“当面教子”的行为被他朋友约翰·昆士兰先生认为“你打小孩是向我展示对我的尊重,什么乱七八糟的中国逻辑”的原因。
  二、文化的包容和互相吸纳
  影片到此似乎两种文化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许大同父亲知道事情真相后,找到约翰·昆士兰用三个小人画向约翰说出事情的真相,对丹尼斯刮痧的是自己而不是许大同。约翰·昆士兰如他的开拓者先辈们一样开始了对中国文化的探究,他只身一人来到中国北京参观中国的文化成果,并体验了刮痧的治疗,这是一种文化的包容和主动吸纳,从个人的角度,他吸纳了中国文化刮痧治疗的成果,并将自己的感受第一时间告知了儿童福利局的负责人,这就是文化的传播。
  影片中的另外一个场景也能体现文化的包容,许大同父亲决意回到北京,许大同去机场送行时,将丹尼斯悄悄从儿童福利局中带出来,想和父亲一起回到北京,许大同父亲的一席话:“大同,你这是在逃避困难,你出国之前不是已经作好面对各种困难的准备了么?现在想逃避,当一切都没有发生过,即使你回到中国,你也是在美国虐待儿童的逃犯”体现出许老先生对美国文化的尊重,就个人而言他也希望儿子孙子能和自己生活在一起。
  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是世界上较为开放的文化,都善于吸纳其他民族的文化。中国文化宣扬的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而美国文化则强调“melting pot”大熔炉。这是影片以矛盾开局,以圆满结尾的原因。
  三、两种文化的共同点
  两种文化都强调个体的修养,只是判定方式的不同而已,美国文化是以宗教的形式判断,而中国文化则偏重社会的道德规范。
  两种文化都是以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小单位,都希望保持家庭的完整,儿童福利局负责人认为即使他们赢得诉讼,也是失败了,因为他们破坏了一个家庭的完整,一个孩子将永远失去父亲;而许大同在被禁止接触丹尼斯的情况下,设法在圣诞节和家人团聚,即使这种方法很危险,他也愿意尝试。
  两种文化都以诚信为道德的最高标准,美国法庭上证人都要手捧圣经宣誓,保证所说的一切都是真实的,这也是约翰·昆士兰在法庭上对朋友作出不利证明的原因;而儿童福利局的代理律师在法庭上断章取义地理解中国文化的代表著《西游记》故意激怒许大同,被儿童福利局负责人职责为想法官撒谎;简宁不愿欺骗公公,将实情告知,都说明两种文化都以诚信作为道德的最高标准。
  四、结论
  不同文化之间都存在相互碰撞和相互吸纳的现象,世界文化以此种方式发展,有的文化在削弱,有的文化消亡,有的文化发展强盛,有的文化互相吸纳形成一种新的文化。
  只有文化间相互包容吸纳,文化间才能求同存异,做到世界“大同”,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1]Perry Marvin,Myrna Chase,James.R. Jacob,Margaret C. Jacob,Theodore H. Von Laue,2000,Western civilizati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Boston.
  [2]顾晓鸣.中国文化特征形成文化学机制[J].天津社会科学,1988,(1).
  [3]刘文瑞,彭建标.中国文化的发展之路: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兼评现代新儒家的文化观[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
其他文献
摘要:把实践体验与知识探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以一定顺序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探究过程,并对自己完成的探究进行评价和反思,最终掌握科学概念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概念教学;线索;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229-02  赫尔巴特认为,教学“不能总是让人在舒适的山谷中游荡
期刊
摘要:针对现行牛津小学英语教材面临的内容多,要求高,课时少的局面,如何高效地利用好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是我们所有小学英语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积极思考并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选用与合理搭配。  关键词:传递;情境;寻思;示范;参与;自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228-02  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实现
期刊
摘要:课外作业是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在上课以外的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内化新知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课外做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的作业正好满足了学生自主创新潜能的释放。设计好学生课外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习惯,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与创造才能都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课外作业设计;趣味性;开放性;实践
期刊
摘要:行为导向教学法日益成为一种日常的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学科教学体系中。作为面对着与市场接近较多,实践性较强的旅游管理类学生的教师而言,不断在行为导向教学法驱动下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的应用类课程教学方法便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中。本文选取旅游节事活动策划一课,深入剖析如何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以此不断提高高等院校旅游管理课程的教学水平,培养出越来越符合市场需求的
期刊
摘要:如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动手实践与科研创新能力,是当前大学生教育创新与素质拓展的核心问题。文章从石家庄经济学院学生科技基金对大学生素质教育助推的角度出发,阐明石家庄经济学院学生科技基金项目工程在引导学生对科研创新的认知能力、启蒙科技创新、搭建科技平台、营建校园科技文化氛围、强化实践能力等方面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基金;素质教育;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是培养符合教育方针的
期刊
摘要:音乐的人文价值关系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对培养学生文化修养、思想品质、人格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从教材钻研,深入挖掘人文因素;目标指向,全面提升人文素养;教学过程,自然渗透人文精神;课堂管理,自觉浸润人文情怀等四方面入手。  关键词:新课标;音乐教學;人文精神    一、教材钻研,深入挖掘人文因素  构建人文课堂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音
期刊
摘要:新编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文言文都是古典文学的精品,仅仅解决语言文字关,了解其中的大意是远远不够的。在文言文教学中,应有一个“读懂——提升——拓展”的过程。  关键词:古文;教学;激发兴趣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尤其是在相对枯燥的古文教学课堂上,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及积极的组织策略以实现知识的传授,在巩固字词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获得显著发展,真正领悟灿烂的古代文学
期刊
摘要:生活是语文之源,在语文教学中,应尽可能调动与课文相似的信息源,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回忆。这样,语文学习才能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关键词:教学案例;激活思维;理解词语    案例一:苏教版三上《石榴》第二课时教学片段  师:看到这么可爱的石榴,你会忍不住摘下一个,剥开外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屏幕出示图)  …………  师:看着图,读读第4自然段,想一想,你还有哪些词的意思不明白
期刊
摘要:本文从书写的现状,指出加强书写训练的必要性。从书写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在解决过程中,还必须遵循一些原则。  关键词:英语书写训练;现状;问题;科学指导训练;原则    近年来,英语中考实行网上阅卷,对于英语书写的要求日渐提高。许多学生因为字迹不端正,连笔不当,字迹不清,句首没有大写,句尾没有标点符号,不仅没给人以享受,而且让人看了不舒服,甚至中考因为此而扣分,造成遗憾。  一、存
期刊
摘要:本论文通过612份有效调查问卷,从工作质量、社会福利保障、个人发展和就业稳定性四个方面综合评价了宁波15所高校经济管理类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在此基础上,从个人、高校和政府三个层面分析了经济管理类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就业质量;评价;对策    一、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国外劳动领域的质量探讨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初露端倪,从美国的“工作生活质量”(QW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