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髋臼骨折三柱分型的手术入路选择策略

来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uich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髋臼骨折因其解剖位置深在、骨性形态不规则、骨折类型复杂多样、毗邻重要神经血管组织,且手术操作难度高、复位固定困难、并发症发生率高等因素,其治疗一直是创伤骨科医生所面对的巨大挑战[1,2].髋臼骨折的诊断分型精准、手术入路选择得当是手术充分显露、复位固定良好的前提.理想的骨折分型标准应涵盖尽可能多的骨折类型,易于理解,可与手术入路相匹配,临床实用性强;合适的手术入路不仅能够提供足够的手术视野及操作空间,实现满意的复位及固定效果,还能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并最大程度促进患者恢复髋关节功能[1].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髋臼骨折分型是Judet-Letournel分型,该系统分为5种简单型骨折和5种复合型骨折,但存在难以理解记忆、无法有效指导治疗、涵盖不全(高达20%的髋臼骨折不在此分型中)等不足[3,4].侯志勇团队[4-6]总结Judet-Letoumel分型经验及分析髋臼解剖特点,提出髋臼骨折三柱分型方法.本文基于髋臼骨折三柱分型对手术入路的选择进行概述.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中不同穿刺针数的标本满意率,为临床操作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我院95例患者,共计106个实性或实性为主的甲状腺结节,随机分为1针组、2针组和3针组,均在超声引导下完成对甲状腺实性成分的细针穿刺活检术,标本送细胞病理学诊断,依据Bethesda分类标准,将Bethesda Ⅰ类定义为不满意,BethesdaⅡ~Ⅵ类定义为满意,比较不同穿刺针数的标本满意率.结果 结节标本总体满意率为92.5%(98/106),1针组、2针组、3针组的标本满意率分别为90.2%(37/
结肠镜是大肠疾病最常用的主要诊治途径,较为安全,但仍有些并发症会发生[1].肠穿孔作为其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分为腹膜内、腹膜外和两者合并穿孔.其中,大多数为腹膜内肠穿孔,空气及结肠内容物进入腹腔,导致气腹、急性腹膜炎.少部分出现腹膜外肠穿孔,气体及肠内容物进入腹膜后间隙,表现为气胸、肺炎及广泛皮下气肿[2,3],一般无腹膜炎症状或不明显,容易漏诊而导致严重后果.而腹膜内肠穿孔导致气胸、纵隔气肿及广泛皮下气肿极其罕见,其发生机制不甚明了.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近期收治1例外院行诊断性结肠镜检查时,降结肠中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