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作文要求 全面落实核心素养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bingc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浙江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于10月16日至18日在温州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为“聚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表达类课型研讨”。来自全省设区市及义乌市的12位教师分3个半天作4个不同教学内容的课堂展示,共同研究不同学段习作(写话)的目标、内容与策略,以及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举措等。通过本次活动,我们看到“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的理念已深入课堂。如何让上述理念更好地指导我们的作文教学,使其达到理想的境界呢?为此,本期特刊发相关文章,以期引发大家新的思考。
  自2012年始本人有幸参与了教育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主要负责作文和口语交际部分,其间对小学作文教学有所思考,并努力把国内外作文教学研究的新成果体现在教材编写中。巧合的是,本次教学评比活动以作文教学为主题,上课内容均选自部编教材(送审稿)。作为教材编写者,我既好奇又期待:我们编写的教材切合教学实际吗?我们出的作文题目孩子喜欢写吗?我们的编写意图一线语文教师是如何解读的?
  听完12节优质课,我很有感触。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学科的难点,作文能力是语言积累、思维水平、生活经验综合作用的结果,短时间内是教不会的,一节作文课的成效是很难显示的。作文课上学生自主写作和修改时间较长,不太容易展现教师的风采。可是,这两天作文课的现场效果出乎意料得好,说明新世纪作文教学有了长足的进步,教师的综合素养普遍提高了。参加优质课评比的12位教师,年龄介于30到40岁之间,正处于专业成熟期,他们素养很全面,课堂调控能力强,和学生的交流合作和谐流畅。课堂上表现各有千秋,有的理性,有的感性,有的睿智,有的幽默,有的活泼,有的庄重……每位教师都上出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完整的作文教学流程包括作前指导、作中交流、批改、修改等环节,正常教学需2~3课时。评比活动因受时间限制,我们只给教师40分钟教学时间。这并没有难住我们的教师,12个教学方案设计感很强,要素齐全,环节完整,重难点突出,有预设也有生成。每节课都留出10~1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主作文,余下的25~30分钟时间用于师生讨论、交流和集体修改。教师基于这样有限的时空,创设作文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引导学生提高书面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很好地完成了自己设定的教学目标,显示出很强的课堂设计和实施能力。
  以往语文公开课上,教师为了“显摆”自己的“水平”,容易不顾学生的实际,走向言说强势,自言自语,甚至拿腔拿调。这次活动中,教师努力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中心,从学生的真实问题出发,提供学习支架和学习资源,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思考和表达有困难,教师能及时提供帮助。可见,“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有教师不惜“牺牲”自己的形象,学鸡叫学狗叫,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有教师为了引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把自己的“传家宝”拿出来和学生共享。这些日常课堂中并不多见的情形,在评比性课堂中出现,反映了师生关系的可喜变化。教师开始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把学生当成平等交流的对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己是帮助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按照现代教学论的观点,教学的功能就是促进学习的发生。作文课上如何让学习真正发生?办法之一是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次评比课堂上,所有教师都能自如地使用触摸式白板,有的还和手机连通,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辅助功能。教师的板书非常漂亮,又具有实用性。各种图片和教具的使用,也恰到好处。办法之二是展示学习过程,让学生即时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一节课通常有3~4个教学模块,每个模块有学习“小目标”,为达成“小目标”,一个模块通常分为明确任务、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展示成果等环节。展示成果这个环节是评价,也是诊断,非常重要。通过展示,学生“看见”了自己和别人的学习成果,教师“看到”了学生的收获和困难,及时调整教学任务和策略,开展生成式教学。本次教学评比中,课堂展示这个环节做得特别充分,学生个体的习作文本,小组合作讨论的结果,通过板书、朗读、实物投影、张贴等形式在课堂上得以呈现和交流,让我们看到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思想认识和言语技能都在进步。
  这次教学评比也暴露了目前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促使我们思考作文教学的理想境界该是什么模样。下面我根据部编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要求,对12节作文课提几点改进建议。
  第一,要深入细读文本。阅读课的载体是课文,细读文本已成备课常规。那么作文课的“文本”是什么?又如何“细读”?大家认真阅读3个作文教材资料,就会发现部编教材的习作提示版面比人教版教材要长很多,中高年级作文提示加上插图至少有一整页。我们认为,小学作文教学的能力目标应该线索清晰、螺旋上升,每次习作应该有明确的教学指向,尽量做到一课一得。部编教材的作文提示包含了“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怎么评”四个方面,教师只要仔细阅读作文提示这个“文本”,就能清楚确定本次作文主要教什么、重点训练什么,不必挖空心思自己去确定教学目标。在本次教学评比中,离开教材要求和教学重点,自行确定作文目标、自行规定评改标准的情况依然存在。比如,六上的《 让生活更美好》,设计意图是希望学生思维发散一点,文体多样一点,语言多元一点,写出对美好生活的独特感受。横线上可以填写的东西很多,可以是一种行为(合作、赠予、付出等),也可以是一种品质(诚信、勤劳、信任等),还可以是一个物品、一个小发明、一个小创造等。文体不限,诗歌、童话、说明文、科普小品、简单议论文都行,重点是写出自己的独特看法和感受。可是,有的教师没有很好地阅读作文提示,还是想方设法把学生引向写一篇有“文艺范”的记叙文,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利于学生发展自己的语言个性。
  第二,要准确把握要求。部编教材强调作文教学要有梯度,体现年段目标意识。中低年级重点在引发作文兴趣,自由表达;高年级学习根据交际需要写规范的作文。中低年级写“感性”一点的故事,写身边的事物,写自己的想象;到了高年级再写“理性”一点的作文,表达自己的情感、体会、审美和看法。小学作文教学的重点在日常交际和自主表达,对语言和修辞要求有所淡化。实际上,义务教育阶段作文的语言要求就四个字“文通字顺”,写通写顺即可,没有写形象、写生动的要求。小学阶段更要把写清楚、写通顺放在首位,不要人为拔高要求。四上《我家是个动物园》,重点让学生写出拟物(把家人比作动物)的有趣,写几句话或一段话,缺少开头和结尾也没有关系,修改标准就是“比方有不有趣”和“句子通不通顺”。可是,有几个教师就是不满足于此,要求四年级学生的作文有头有尾,寫出情感起伏,比喻要生动恰当。这就大大超越了孩子的语言和思维水平,让孩子在作文起步阶段就 “害怕”写作文,拔苗助长,得不偿失。孩子天生是诗人、幻想家、哲学家,教师要珍视和保护孩子这种原始、天然、质朴的“童言稚语”,不要过早让孩子作文格式化、成人化。
  第三,重视自主构建。作文能力是自己练出来的,不是教师讲出来的。当过语文教师的人都有这个体会,孩子的情感和思维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教师讲得再好,孩子依然似懂非懂,不能转化为真实的写作技能。作文课的教学策略应以学生自主建构、自主练习为主,教师针对学生疑惑处和困难处进行随机点拨。小学生的口语词汇已非常丰富,口语表达技能也相当成熟了,作文指导最常用的着力点是让学生明白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异同,利用正迁移,减少负迁移。作文的思路也一样,学生说话时基本条理已经有了,写成作文就要更规范、更简洁、更清楚、更连贯,教师点拨要放在这些要紧处,让孩子的语言和思维,通过作文训练得到同步发展。
  第四,要强化学科德育。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教语文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德育。有节课上出现这样一个细节:一个学生遇到困难,远远举手大声喊道:“老师!你过来一下!”这位教师听了,快步走过去,蹲下身子和学生讨论,帮助这位学生解决了疑难。场面多么温馨!师生关系多么和谐!但是,我个人有个观点:师生平等是需要的,尊敬师长也是需要的。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点拨这个孩子:“刚才喊老师过来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加个‘请’字呀?”这是口语交际训练,也是文明礼貌教育。我还发现,教师在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时,基本着眼于语言技能的提高,很少注意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来的错误认识和消极情感,极少进行纠正和引导。作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没有观点,没有想法,没有美好情愫,文采等于零。这次评比选用的三个作文题,都是正面导向的,我们希望学生通过作文发现和表达真善美。教师不能有意让学生逆向思维,真假不辨,美丑不分。学生在作文中难免会出现负面情绪,难免会写到不和谐、不温暖、不美好的事和物,教师也要及时组织讨论,让学生认识事物的多面性,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不顺心的事,甚至帮助学生想想解决的办法。作文教学要教会孩子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进行沟通和表达,同时也要教孩子做一个文明、善良、智慧、宽容、坚强的现代小公民,这就是学科德育。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310012)
其他文献
♀ 自我介绍  作为一个爱看书的女孩,看书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件事情。刚上一年级的时候,爸爸就在图书馆给我办了两张借阅卡。我爱看的书,主要是外国的童话和少儿小说。现在,图书馆少儿部那些书,我想借的基本没有了。  我喜欢写作。当然,主要是写诗歌。我写诗歌差不多三年了。我一直记得,我的第一首诗发表在《中国校园文学》上。后来我又在《儿童文学》《中华活页文选》《北方文学》《文学少年》等全国六十多家报刊发
小学生什么样的作文才算好?我想:只有充满了童心、童言、童真、童趣的作文才能使人爱读,才能受到人们真心的喜爱。  跟小学生过多地强调写作技巧是不适当、不切实际的。小学生毕竟是小孩子,他们在作文中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写什么。  写什么呢?许多同学一遇到写作文,脑子经常一片空白,感到无话可说,没什么东西好写。其实,我们可以写的东西太多了。  比如你在路边看到一群蚂蚁,它们忙忙碌碌,触角碰触角,互相传信息,一
从小时候起,我就没经过什么磨难,都是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健康、快乐地成长的,但最受不了的就是他们的唠叨。  妈妈说:“上学要听老师的话,不要淘气。”  爸爸说:“努力学习比什么都强。”  爷爷奶奶说:“多吃饭身体健健康康学习别累着!”  刚上幼儿园时,妈妈就教育我节俭:“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你们幸福,都吃不饱饭,你可不能浪费粮食。”吃饭的时候,爸爸总说:“碗里的饭都是福根儿,一定要吃干净。”  
老师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和‘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两句名言,豆豆,你喜欢哪句?”  豆豆答道:“当然是‘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老师又问:“为什么?”  豆豆说:“因为营养品可以吃,阶梯只能爬,不能吃……”
2015年4月4日 星期六 晴  这个学期我们在语文课上学习了著名作家叶圣陶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大家都很向往去实地一饱眼福。今天是清明小长假的第一天,我们“太阳花”假日小队就跟着这篇文章畅游了金华双龙洞。  一进入景区,真的满眼都是烂漫的花儿,这儿一朵,那儿一簇。在外洞口,左右两条巨龙的确十分逼真。这个洞虽然比较大,但哪里能容下“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呢?可能是叶爷爷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吧。  接
【摘 要】在儿童写作的起步阶段,需要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文化、儿童精神为背景,在学习阶段培养塑造孩子的写作意识,注重积累和修炼,从而用以涵养“文心”,发展儿童的言语生命。而在小学阶段,古诗词教学则对帮助儿童形成文化积累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适当适量的摹写、仿写对形成儿童言语生命底色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以《忆江南》的教学为例,可基于儿童的理解与兴趣点,重建仿写的生命意蕴,提出三点策略:仿出自然—炼
2015年8月18日 星期二 阴  今天爸爸回来了。他从广州回来探亲。平时他工作很忙,几个月才能回来一次。每次回来,他都会带我们去乡下看望奶奶、外公、外婆。这一次,我们先去姑姑家。  姑姑家在古镇的一个乡村,那里依山傍水,景色秀美。因为我们来,中午姑姑特地做了她的拿手好菜—红烧鱿鱼、红烧龙虾,还做了我们喜欢吃的炒粉。那真是一顿美餐啊!  午饭后,大伯、大妈、爸爸、妈妈去另一个村子看望老人们。我吃饱
我的家乡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小河旁边就是绿色的“海洋”—我最喜欢的竹林。  春天,竹子是嫩绿色的。摘一片竹叶下来,放在鼻子前,深深吸一口气,就能闻到一股清香,那清香使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竹林里有一些白色的小野花,点缀着竹林,像无边的绿毯上镶嵌着一颗颗白色的钻石,使竹林看起来更加美丽。调皮的是那些可爱的小竹笋,头天晚上,它们还是一个个戴着“斗笠”的小嫩芽,隔一天,它们就直冲云霄了。  夏天,竹林
语文课上,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隐隐约约”四个字,然后让豆豆解释这个词语。  豆豆没注意听,站起来假装揉了揉眼睛,然后支支吾吾地说:“呃,看不清楚。”  “很好!”老师表扬了他,还鼓励他说,“既然能回答上来,以后就要积极举手发言。”
坐了十几分钟的地铁。终于到达了旺角。  这里的人可真多啊i我仔细观察了周围,马路很短,走两步就到了。红绿灯是有响声的,我留意了一下,发现红灯亮时还缓慢地“嘟、嘟、嘟……”,而绿灯亮时则是急促的“滴滴滴滴”。可能是为盲人做的贴心服务吧!  一眼扫过去,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店铺,快餐店、服装店、高精数码店和饮料店占多数。在这些店的上面有较高的楼层,高度都差不多。楼外面部贴着巨大的广告牌,亮丽夺目。每一条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