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小说:如何直面当代乡土变化r——基于乡土发展书写困境与出路的分析

来源 :内蒙古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G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注乡村变化、书写乡村发展是乡土小说最为重要的创作主题.在新的时代和生产方式面前,乡土小说发展书写并不缺乏素材,却失去了力量,这着实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发展叙事是一种认识乡土社会的原始且不可忽视的方式,它具备解释乡土的能力,但这种解释能力在1990年代以后骤然衰弱,使得发展书写失却了历史解释的属性.当乡村不再是过去的样子,发展也不再使用过去的方式的时候,作家对乡土发展经验的理解以及赋予这些经验重要性的方式遭遇了失效,这导致逝去的东西被反复提及,新的景观却迟迟不被承认,发展书写呈现一种“伦理俘获”效应.当下很多研究者都在为乡土小说以及乡土发展书写的出路开出各种“药方”,但表述多半含糊且语焉不详.要想真正寻回乡土小说发展书写的力量,需要实现作家知识体系的更新;直面乡村后生产主义的现实处境,以包容的视角看待乡村正在被创造的部分;捕捉乡村越来越多变、越来越隐秘的内在性;放弃历史与现实的负载,回归乡土书写者文化乡愁派的角色本位.
其他文献
未成年人罪错“四分说”主张将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分为虞犯行为、违警行为、触法行为、犯罪行为四级,而分级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将对未成年人罪错行为的处置从普通法律中分离出来.
公共危机的跨界属性与日益复杂的治理环境为跨界公共危机治理组织间网络的形成提供了动力.作为以合作为核心指向的治理模式,跨界公共危机治理组织间网络的形成需要以网络成员
伊格尔顿的共产主义思想研究主要借用拉康精神分析的语境与框架,以想象域、象征域和真实域三个基本范畴来厘清并重新审视共产主义的演变.通过对自我、他者、世界三者关系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