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人的护理体会

来源 :药物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hu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南京军区司令部门诊部 江苏南京 210016)摘要: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工作节奏的加快, 高血压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临床工作中,许多高血压病人由于对高血压缺乏正确的认识, 如不监测血压,甚至不按医嘱服药等等,常常导致血压骤升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 对高血压病人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进行饮食及运动等方面指导,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治疗和正确的护理指导, 对高血压病人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病人;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293-02 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缓慢进行性发展、血压不易控制、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许多高血压病人对此病存在不正确的认识, 如无症状就不服药、不监测血压,甚至不按医嘱服药等等,常常导致血压骤升等不良反应的发生。这些不正确的认识和做法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超过高血压病本身。有高血压家族史者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无高血压家族史者, 在不良的生活方式中,吸烟、不锻炼、饮酒均会增加高血压的患病率。在膳食营养素摄入量方面, 高血压患者热能、胆固醇和钠的摄入量一般明显高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营养素摄入量上限[1]。在心理因素中, 精神紧张, 情绪激动及外界环境的不良刺激均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 导致血压持续升高。因此, 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治疗和正确的护理指导[2], 对帮助患者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1 高血压病人的护理
  1.1 血压监测护理: 一般来说,血压昼夜变化节律为凌晨2:00~3:00 处于最低谷, 以后呈上升倾向, 早晨起床活动后迅速上升,约在上午8:00~9:00 达到第一峰值,白天基本处于较高水平。在下午17:00~18:00 时出现第二峰值,之后开始缓慢下降,所以,动态24h血压监测曲线常呈双峰一谷。因此,应进行血压监测, 了解血压高峰情况,以指导用药。
  1.2 药物治疗时的观察护理
  1.2.1 使用ACEI 的观察护理: ACEI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作用减少血管紧张素的产生, 从而降低体循环阻力, 达到降压的目的。服药后可出现刺激性咳嗽、皮疹、药热, 偶见味觉障碍、粒细胞减少和蛋白尿, 也可产生首剂现象, 出现低血压, 因此, 首次服药应严密观察血压变化, 从小剂量开始, 可防止首剂现象发生。用药期间定期检查血常规和尿常规, 发现异常及时停药处理, 有过敏体质者忌用。观察皮疹、药热等过敏反应, 剧烈咳嗽应停药, 较轻时可减量使用。
  1.2.2 使用钙离子拮抗剂的观察及护理: 钙拮抗剂通过抑制钙离子通过心肌与血管平滑肌细胞, 使平滑肌松驰、周围阻力降低而血压下降,病人服药后可有头痛、头晕、面部潮红、肢体麻木、水钠储留、直立性低血压, 剂量过大可诱发心衰。因此, 服用此类药物的病人, 要注意观察有无上述副作用的发生。告诉病人改变体位时不能太快,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时要卧床休息, 有头晕、头痛时要减少剂量,若出现下肢水肿时要限制钠盐的摄入或减量, 或加用利尿剂。
  1.2.3 联合用药的观察及护理: 如果1种药物降压效果不佳, 则采用联合用药方法, 可有协同的作用, 提高疗效, 减少每种药物的剂量和副作用,或相互抵消其副作用。但护士必须了解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如利尿剂与钙离子拮抗剂合用, 可减少水钠潴留现象, 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保钾利尿剂合用, 可使肾功能障碍恶化或出现高钾血症。
  1.3 饮食指导: 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每日摄盐量应在5g以下。对高血压病人每日食盐量由原来的10.5 g降低到4.7~5.8g,可使收缩压平均降低4~6mmHg。限制动物脂肪、内脏、鱼子、肥肉、肉皮等,并少吃油炸食品;适当补充蛋白质,如瘦肉、去皮的鸡鸭、淡水鱼;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高纤维的食物,如黑木耳、荸荠、芹菜、绿豆、香蕉、苹果等。在一定程度上可明显改善血压。
  1.4 心理护理: 人在长期精神紧张、压力、焦虑或长期环境噪声、视觉刺激下可引起高血压。焦虑、紧张、膀胱内充满尿液、室温过热或过冷、疼痛、昼夜变化都影响血压的变化。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行为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改善了治疗效果。在临床工作中,将支持性心理治疗及行为干预应用到对高血压病人的护理中,通过影响病人的人格、应对方式、认知模式和情绪,增加病人对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另外,还可以运用肌肉放松训练、音乐治疗、气功等方法放松患者的紧张情绪,可有效降低血压[3]。
  1.5 运动指导方案
  1.5.1 运动方式: 运动时选择体力消耗不大、动作简单、体位变化不复杂的运动方式, 如太极拳、气功、散步、慢跑、打乒乓球等。练习动作要缓慢, 负荷量心率不超过110~120 次/ min 为宜, 注意不要过分低头、弯腰后仰、大体位转动、使劲憋气,以免大量血液流入头部,引起脑部充血, 同时还要防止跌倒和撞击等。
  1.5.2 运动量: 可依据公式计算出最大心率,用最大心率的70%以下作为运动量的指标是比较安全的。运动量应结合病人的基础心率、运动时的血压变化和自觉症状来选择, 运动后如果感到轻松、 食欲和睡眠良好, 说明运动量合适, 此后可维持这个运动量, 并长期坚持下去。如果运动后感头晕、胸闷不适、气短等, 说明运动量过大, 应根据个体情况重新调整运动量, 总之, 运动量要量力而行, 千万不要盲目模仿别人。
  1.5.3 运动时间: 中国人习惯在晨起后锻炼,但应注意不宜贪早, 宜根据季節变换来调整时间。锻炼前喝1 杯白开水, 服降压药, 防止锻炼中血压升高, 增加运动的安全性。可根据个体情况, 采用每周3 次, 每次1 小时, 或每月定时运动, 每次20~60min 等。
  2 结论
  通过健康教育,帮助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患者情绪,使患者精神愉快,安心静养, 更好地配合各种治疗, 保持血压的相对稳定。通过临床血压监测和药物治疗时的观察护理以及提供饮食和运动方面的指导, 提升高血压患者行为的依从性,有利于有效控制病情。因此, 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的对高血压病人护理[4], 是控制其发病和对已发病患者延缓其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有效途径, 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薛教芳,辞敏芝.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行为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护理教育,2004,2(1):39-41.
  [2] 孙建萍,牛建华,王爱红,等.改善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依从性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1,39(4):310.
  [3] 郑翠红,曾丽华,李华萍,等.城镇高血压患者程序式居家护理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9,44(10):906-908.
  [4] 程婧,何非,王丽姿,等.老年高血压患者达标率与知识行为依从性及生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19-120.
其他文献
网络舆情是网络社会搭向现实社会之间的桥梁,政府对网络舆情的治理实质上就是对网络社会的治理。通过分析网络社会的社会原子化特征及风险社会特征,分别从独立性、可靠性、参
以酸枣仁为主要原料,分别采用亚临界丁烷萃取法、索氏抽提法和超声辅助提取法提取酸枣仁油,研究不同方法下酸枣仁油的得率、脂肪酸组成及主要理化指标;采用Schaal烘箱法对不
独生子女已经成为在校学生的主体。这些孩子由于特殊的生活背景,有自己的突出特点,如对专业没有兴趣,上课不专心,学习不用心,考试无信心。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各自为战",严重影
高校博物馆是博物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博物馆界的特定一族。多年来高校博物馆在校内教育、社会教育、对外宣传和学术交流等各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引起了我国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