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器编织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ya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竹器编织》课例设计思路
  这是义务教育岭南版小学美术第九册的第六单元的内容,本单元主题——我们的家乡,是美术与人文环境、美术与科技、美术与民间美术取向的综合课程,内容涉及建筑、雕塑、绘画、民俗等方面的内容,表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精湛的民间工艺,有力地促进学生提高文化素质和艺术素养。
  本单元属“传统和创新”的相结合的课题,学习领域宽广,既有第14课《开平碉楼》——“欣赏·评述”、又有 第15课《门画》——“造型·表现”、还有 第16课《石狮》——“设计·应用”、最后 第17课《家乡的桥》——“综合·探索”和第18课《家乡的节日》——“综合·探索”。范围虽广,但都离不开“我们的家乡”这个鲜明的主题。
  珠海市斗门区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端,地处珠海、中山、江门三市交汇处。斗门区是著名侨乡,有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16.6万人,涌现了美国历史上首位华裔参议员邝友良先生等一批知名华侨。斗门作为地处南海之滨的“水果之乡”、“海鲜之乡”,是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区和中国农学会国内首个授牌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斗门沙虾”、“五山青蟹”、“白蕉海鲈”、“鹤洲莲藕”、“白藤湖西芹”、“乡意浓有机米”等绿色农产品畅销海内外,区内山、田、河、海相拥的大沙田水乡风光旖旎,御温泉、黄杨山、金台寺、斗门明清古街、接霞庄、黄氏大宗祠等成为深受欢迎的文化民俗和生态旅游好去处。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和中山大学等签订合作发展框架协议,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我们的家乡——斗门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精湛的民间工艺,这些都是很好的校本课程资源。在强大的信息时代,斗门这种人文景象慢慢被淹没,年轻一代很少人继承,教育者有责任在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之间发挥纽带作用,让后一代本人知道家乡的传统文明,使学生热爱家乡。因此本人尝试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把第17课课题《家乡的桥》换成《竹器编织》。
  1.创设浓浓的人文情景。⑴本课例以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装泥鱼”为切入点,以“斗门水上婚嫁”——井岸镇一小2012年获得珠海市少儿花会金奖舞蹈视频导入,创设情景。⑵老师通过寻访,邀请到当地一对老夫妻在课堂现场为学生示范编织泥鱼笼和筲箕,这两位老人是水上人,是当年编织好手,他们穿上传统的大襟服装,戴着渔民竹帽,从开竹、开篾、削篾,再到开始编织,有序地进行。此种场景会给学生一种真实的氛围,我们家乡的传统是如此的真切,又在创设另外一个情景。⑶随着课堂的深入,现场编织的女师傅一边编织一边演唱咸水歌,把课堂带入高潮,学生更是兴趣盎然,余兴未尽。
  2.设计探究的问题。⑴通过造型(形状)、用途、类型等探索竹器编织的实用性。⑵通过材料(大、小、厚、薄)、编织方法、类型等探索竹器编织的美观性。⑶现场提问,锻炼学生对问题思考的独立性。⑷课后拓展延伸。
  3.尝试新的课堂形式。⑴利用摄像头视频把编织师傅实况投影到屏幕,给学生很新颖的感觉。⑵请来师傅现场编织,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体验亲临其境的感觉。⑶咸水歌的即兴演绎,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课堂气氛。
  二、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⑴了解竹器编织的工序;⑵知道材料不同的处理会编织出不同效果;⑶欣赏评述、探究编织竹器的实用性和美观性。
  过程与方法:⑴欣赏现场竹器编织,了解竹器编织的工序;⑵通过小组探讨开展评述、探究;⑶通过小组设计问题对编织师傅采访。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观看视频《水上婚嫁》,以前有没有听过这种歌
  《水上婚嫁》曾获2012年珠海市少儿花会一等奖。这是你们一小创作的一个舞蹈,里面的伴奏音乐,就是取材于咸水歌。谁知道什么是咸水歌呢?(咸水歌是水上人家在劳动中、在生活里、在喜庆节日里都唱的一种民歌。傍晚在长堤散步时,留意一下,会看到很多人在唱粤曲、咸水歌,由于有这么多人的参与,我们斗门区也获得了“中国曲艺之乡”的美誉。)以前水上人家以打鱼为生,也种些粮食、蔬菜之类的。为了生活,他们就地取材,亲手制作了很多工具,有鱼网、鱼笼、筲箕、筛子……。2、渔具欣赏3、竹林图片
  (二)欣赏两位师父现场编织,即拍投影到大屏幕
  1、现场开料,老师介绍工序:破竹——开篾——削篾;2、编织欣赏:花鱼笼、筲箕;3、了解编织基本方法:经纬编织法、交叉编织法,
  (三)小组活动,探究学习(活动略)
  (四)采访编织师父
  1、设计问题分发表格、填写心中的疑问;2、同学们举手发问,与师父互动。
  (五)拓展:1、仔细观察编织师傅的手和表情;2、小结:由于环境污染,适合野生鸟类、鱼类生存的湿地环境越来越少,我们珠海是一个全国环保城市,政府已经用了很多财力和物力去再造红树林湿地,我们也要尽一份责任,从自己做起——养成环保的习惯,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珠海就会更加美丽,是名副其实的“碧海蓝天、海上明珠”了;3、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还可以用那些材料编织?
  三、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竹器编织的工序;知道材料不同的处理会编织出不同效果;学生通过探究,初步知道编织竹器的实用性和美观性。具体如下:
  优点:
  1、创设家乡浓浓的人文情景。认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下转第207页)
  (上接第206页)
  录——“装泥鱼”,“斗门水上婚嫁”,以水上咸水歌为元素的舞蹈视频导入,使学生陶醉在家乡音画之中,为导入课题创设情景。
  2、设计探究的问题。通过造型(形状)、用途、类型等探索竹器编织的实用性;通过材料(大、小、厚、薄)、编织方法、类型等探索竹器编织的美观性。现场提问,也锻炼学生对问题思考的独立性。课后问题拓展延伸。让学生知道美在身边,美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劳动;
  3、尝试新的课堂形式。⑴利用摄像头视频把编织师傅实况投影到屏幕,给学生很新颖的感觉。⑵请来师傅现场编织,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体验亲临其境的感觉。⑶咸水歌的即兴演绎,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课堂气氛,把课堂推向高潮。
其他文献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土壤碳动力学旨在研究土壤有机碳库的大小及更新速率。土壤有机碳库可分为3个亚碳库:"活动"、"缓慢"和"稳定"碳库。碳同位素特别是14C可作为研究土壤碳动力学的理想示踪剂;δ13C值是定量研究C3和C4植被更替历史的有效手段;14C示踪及年代测定与13C信号联合使用,可以估算土壤碳库的大小和驻留时间。碳同位素示踪应用于土壤碳动力学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由于缺乏可靠的
网络已经融入到高中生学习生活之中,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通过网络了解世界、学习知识、传递信息、休闲娱乐等以拓展自身学习生活的空间。但同时,有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的对待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使部分学生对之产生了依赖,严重影响了自身学业、健康以及校园风气。在学校的走道或者放学的路上,我们经常能看到三五个学校聚集在一起,边走边陶醉于网络上的游戏或者网络上最新出现的新闻。作为以网络为纽带的非正式群体
通过在芜湖高校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这一特定群体在宗教信仰原因,方式,态度,内容等方面的内容,尤其针对男女性别方面的差异,从群体教育理论的视角,探讨如何
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授课专业,采取课前问卷调查的方式掌握授课对象的主要研究领域以及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进而优化医学实验动物学的理论讲授内容。同时将具体知识点融入到科
文章基于在校美术教学中创意素描的教学实践,通过在传统素描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创意素描课,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思考性和绘画创造的参与性,并试图通过这一尝试来更好的培养学
高职院校篮球课程的教学,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高职院校应充分意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鼓励授课教师加大教学方式的改革力度,提升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扩大
管理就是指挥和协调,大到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小到每个单位及每个单位的具体科室,都离不开管理。管理工作存在于一切人类社会和人们的共同活动中。幼儿园作为教育系统的基层单位,其管理工作是通过幼儿园中的最小单位--班级来实现的,所以说班级管理是幼儿园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基础、是核心。而班主任,则是班级管理的具体操作者、执行者,也就是“火车”的车头。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多年的班主任实践工作中